董建昌自己就给自己在这里留了一块坟地,旁人曾认为此举不妥,董建昌的身份以及功绩,将来死后不谈什么参考古代帝陵另外修―座庞大陵寝,那也至少得是中山陵的规模。
更有好事者建议董建昌现在就可以提前修陵墓了,规模直接仿照明孝陵,这样的建议在高层和民间都没有任何人反对,反而认而为理当如此,但董建昌本人却拒绝了,直接大骂,说自己办个登基大典都说没钱,可给自己修陵墓反而有钱,这几个意思,活着不行,死了就可以??
董建昌是个实用主义者,对于身后事没什么看重的,只要史笔留情,多饶自己一马就可以了,什么陵墓都没必要,军人公墓里面给自己留几平米坑就可以了,省的后人惦记有什么宝贝来盗他的墓,简简单单入土为安就行了。
董建昌带头之后,底下那些个将领也都是有样学样的,李宗仁、陈诚这些个人也都找董建昌要了一个特批,在公墓里面给自己找了个靠前面一点的位置留着,这种特权基本上只有中将以上才可以享受,不论今后是否战死,还是老死病榻,都可以葬入公墓。
董建昌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排坟墓之间的空地,这里留出来了一排位置,这就是老董还有其他将领给自己留的位置,老董的位置就紧挨着张金鹏的坟头。
后面就是二十多米的空位留给其他人了,这一片安葬的也是老董原来的发家部队第31集团军阵亡官兵,其中张金鹏中将就是31集团军老底子里面最高军衔职务的阵亡者,他是原31集团军59军军长,职务军衔中将军长,铨叙军衔为陆军上校,也是董建昌的心腹老部下。
南京保卫战期间,张金鹏率领59军担负了中华门一线战事,中华门失守之后又带着部队继续打巷战,作战期间敢死无畏,屡屡重创日军精锐,打红眼的时候多次率领军部警卫连亲自赶赴一线参战,张金鹏军长也是在一次一线交战过程之中被日军狙击手开枪打中了胸部要害阵亡,成为了南京保卫战期间阵亡职务最高的军人。
张金鹏阵亡的时候也是南京保卫战迎来胜利曙光之前最艰难的时刻,一向以硬汉风格著称的董建昌当时听闻此噩耗直接沉默了半个小时一言未发,当时正是南京与重庆之间关系最恶劣的时候,但董建昌硬生生让重庆军政部追授张金鹏为陆军中将。
把一个铨叙军衔陆军上校,追授成了实打实的陆军中将,还是在那种关头,董建昌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了,那可不是什么一抓一大把的烂大街职务军衔,而是实打实的铨叙军衔!
大整编之后,董建昌更是将第一个陆军上将军衔继续追授给了已故的张金鹏,自己将来的坟头也选在了张金鹏的旁边。
“老张呀,司令我来看你了!“董建昌走到了老部下的坟前,拿出了手帕仔细的给方碑擦拭泥尘。
公墓中无论职务和军衔高低,所有人的坟墓规格都是统一的,就像军服一样,每个阵亡者都有一方大理石方碑作为墓碑,方碑低矮,正面呈现一定角度面向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跟向日葵似的,唯一不一样的就是方碑上铭刻的内容。
张金鹏,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联邦国防军陆军上将,第31集团军59军军长,1897.11.24——1937.12.13
生于湖南益阳,阵亡于江苏南京。国之柱石,军中楷模!
最后一句墓志铭是董建昌亲自给加上去,这就相当于是张金鹏将军的盖棺之论了,也是目前所有阵亡官兵中,唯一一个被董建昌亲自授予墓志铭的军人。
董建昌亲自给张金鹏擦拭墓碑,还拔掉了不少坟头草,一旁的杨立仁还有侍卫队长感觉闲着也是闲着,就跑到了董建昌留下的空位上拔草清理去了。
董建昌祭拜了一番之后,看到了自家大舅子和侍卫队长在给自己预留的坟头拔草清理,就差没有磕头了,老董也是嘴角抽搐,一时间不知道该骂还是该说声谢谢。
起身之后,董建昌环视这墓园浩浩荡荡的数十万方碑遍布整片园区,一阵寒风吹过墓园,江边开始响起了阵阵呜咽声,不知道到底是风吹响了江河,还是那些墓园中的将士在为他们的领袖欢呼。
董建昌伫立在寒风墓园之中,大衣衣摆随风摇曳,他抬起头凝视苍天,口中喃喃。
“兴亡多少事,唯记旧面庞,金甲不识征夫泪,朱袍只闻颂歌声,哀军旅,叹民生!
举笔春秋谁人写,青史昭昭后人说,当年壮志与谁言?皆付寒风伴与江流去!而今白发生,难了天下事,伫墓群,话凄凉......…."
老董忽然即兴而发的一首词,四不像,毫无规格,既无文韵也没有平日霸道天下的豪情,可听到了杨立仁和侍卫队长耳中,却是让人垂泪。
杨立仁也是经历过那段至暗岁月的,侍卫队长同样也是31集团军出来的老人,他们站在往日同僚的墓前,心中同样沉重。
此次此刻,此情此景,谁都没有什么豪情壮志、雄心野望,只有满腹的哀思惆怅了。
董建昌现在既对过去感到惋惜,也对未来感到了迷茫,他一路从一介卖花布出身,走到现在执掌天下的地位,这条路走的越久越长,身边人就越少越虚了,以至于现在的老董看似拥有了一切,但实际上却连几句心里话都不敢说。
也只有来了这一处墓园,他才能够短暂获得安宁和片刻的歇息,停下来对着寒风吐露几句心里话。
别的地方,哪怕就是董建昌骂脏话也有不少人跑过来拍马屁说骂得好,但现在,在这个地方,董建昌即使是作词一首,也没有人过来说声好,因为不需要,也没必要。
437.亚太战区成立
公墓缅怀一趟之后,老董返回了执政府,重新变成了那个位高权重霸气无双的大执政董建昌了,私底下他可以迷茫可以悲情,但回到位置上,他就只能变成国家元首应该有的样子。
这就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他们必须要有两张脸,一张脸对着镜子给自己心里看,另一张脸则是对着外面给大家看。
回到执政府之后,老董继续开始处理那些军国大事,尤其是在对美宣战之后,原本开始停歇的东线战场又开始变得激烈起来了。
灭了日本之后,大家都以为东线可以消停了,但没想到又来了一美国蹦出来,新的也是更加大的敌人出现了。
董建昌下令成立了亚太战区司令部,调任海军总长陈绍宽大将担任战区总司令,陆军上将卫立煌担任副总司令,周宪章上将担任参谋长,其余一应职务也都各自提拔将领坐了上去。
新成立的亚太战区主要负责南洋群岛、大洋洲以及太平洋等地区作战事宜,这些地方作战将会以海军为主,毕竟战场环境特殊,制海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战区总司令还有参谋长都是由海军将领担任,主要作战任务也都是海军担负。
这些地方作战,海军舰队拿不到制海权,那就是一切空谈,拿到了制海权,陆军再怎么拉胯也能够把仗打赢。
同时新成立的亚太战区也是后勤压力最小的战区,可以说只要航路畅通,本土港口运转良好,那么战区的后勤补给就是无限量的,海运可是运量和速度最夸张的,同时也是损耗最小成本最低的方式。
亚太战区下辖海军第一舰队、第二舰队,陆军南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一部(第四集团军62、63、64、65、66师,第五集团军67、68师,余69师、70师、71师汇合第第六集团军调往西线参战。)
空军也调配了五个航空师加入亚太战区编制下配合作战,其中甚至还有四个战略级别的远征轰炸机联队听命。
亚太战区集中了联邦国防军海军总规模百分之七十的舰队,最能打也是最精锐的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都在其中,包括七艘舰队级重型航母、四艘战列舰、十二艘重巡,十一艘轻巡,八十五艘驱逐舰、一百二十五艘潜艇以及配套辅助舰艇上百艘。
以上这些都还是“进口军舰”,本土造船业在德国技术人员帮助之下,也建造了不少国产军舰加入舰队主力服役,其中包括四艘二点五万吨级别的友谊级航母、两艘三点七万吨级别的猎人级战巡,这些都是德味很浓的本土制造舰艇。
友谊级航母参考了现役进口自东大的定远级航母结构,因为定远级吨位太大了,结构也复杂,不适合新手起步的联邦造船业,哪怕有大批的德国技术人员帮助也够呛,所以设计人员选择了缩水定远级。
原来的定远级也是东大那头参考美国二战的埃塞克斯级加强而来的,因为增加了长度和斜角甲板,最大排水量增加到了四万两千吨左右,联邦本土不敢步子迈这么大,就开始缩水设计,阴差阳错之下把定远级标准刚好缩减到了原版埃塞克斯级。
结果造出来之后发现和美国人刚下水的埃塞克斯级有些撞衫了,双方都是互骂对方抄袭,但谁都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开始放心继续建造了,因为这玩意儿对手也认为好用,那么自己就必须拥有更多!
现在进口一艘航母的价格波动极大,有时候最开始一艘航母进口过来只需要差不多四百万华元价格,黑商雷老板要了一个“中介运输费"之后也只有五百五十万华元,堪称白菜价,但那是东大一开始的扶持援助政策导致了,背后有东大财政补贴,慢慢的伴随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了,东大财政补贴不起了,只能开始恢复市场价。价
恢复市场价之后,一艘航母价格暴增到了二千七百万华元的出厂价,经过黑商加价之后,军方到手只要支付三千万华元每艘,遇到那些雷老板从欧美淘过来的货色,有时候甚至需要四千八百多万的到手价,这是军方难以承受的价格。
虽然这些舰艇装备和魉装质量都增加了不少,起码雷达不是库存货,防空炮也是新造的专业火炮了,但价格还是太贵了。
国产货—九四零年初在德国人帮助下造出来第一艘之后,国防部就直接破防骂娘了,他们发现自己造一艘航母,虽然是缩水版,而且质量比进口差劲了一截,但是也够用了,更重要的还是造价只有一千五百万华元出头,这让国防部怀疑那个黑商到底发了多少国难财?
满载排水量四万两千吨需要三千万华元,自己造的标准排水量二点五万吨,满载排水量三万四千吨,只差了六千多吨,可价格却暴跌—半,哪怕质量差了些,可重在便宜呐!
随后是下水的猎人级战巡,这也是中德合作产物,德味极浓,祖传的德国穹甲设计,外加联邦风格的方形船尾和外飘舰道,舰载火炮是三门德系风格双联装300mm舰炮,紧凑型设计,重防御轻火力,典型的德国风味但是却夹杂了不少联邦血统。
这玩意儿的防御力堪比正儿八经的战列舰,侧舷主装甲带厚度高达380mm比主炮口径都还大,简直离了大谱,德国人自己都感觉有些过头了,但怕死的联邦海军却觉得刚好合适。
联邦海军自己技术差劲,那就猛叠甲,多死几次就会了,这道理没错,但是能够不死,海军还是不想死的。
火力上三门双联装300mm/L55舰炮也够用了,但口径这么点而且还是双联装的,似乎完全配不上满载排水量三万五千吨的排水量,但这款火炮却是采用联邦引进的最新式舰炮自动装填速射技术。
岸上测试这款火炮时,理论最大射速可以达到八秒钟一发,装舰实测之后最大理论射速十二秒每发,战斗射速完全可以控制在每发三十秒,当然这是最理想瞄准环境之下才能够达到的速度。
论及射速,这款战巡大口径舰炮比重巡210mm舰炮的射速都还快了,但美中不足的就是自动装弹机构太重了,结构也不小,导致炮塔只能够双联装,而且口径控制在300mm也是极限了,并且无法发射超重穿甲弹,因为装弹机构抬不动。
这艘军舰的动力系统采用的是联邦南京中西电力集团研发大型蒸汽轮机,四轴四桨推进,最大马力十六万匹,足够驱动军舰跑出三十三点五节的最大航速。
中西电力集团是德国西门子集团与中华电力联合组建的,德国人出技术人员专家,联邦出技术和设备,双方联合研发发电设备,最新生产的大功率蒸汽轮机本来是给新建的水电站储备的,结果水电站没修好,海军跑过来相中了这玩意儿。
搞了一通修改之后,就拿来当做舰用动力系统了,并且效果还十分不错,最重要的是比"进口货"便宜多了!
国防部现在已经慢慢控制“进口军舰"规模了,只保持以往的采购数量不继续增长了,因为战争导致的扩编缺口,都交给了本土造船业建造,以求降低成本和军费支出。
现在海军内部的潜规则就是,精锐主力用进口货,菜鸟新手就拿国产货练手,海军以前打联合舰队的时候就是靠以伤换伤,以吨位换吨位,硬生生靠着战沉百万吨军舰为代价,耗死了联合舰队。
海军的套路就是典型的七伤拳,先伤己再伤人,发展路上几乎就是靠"多死几次就会了"这条真理,堆砌出来了一支可堪一战的远洋海军,虽然技术素养依然拉胯,但好歹也能够打仗了。
现在面对更加棘手,血更多甲更厚的美国海军,联邦舰队也没有打算换战略,比血厚,比谁更能够耗,联邦海军无惧任何敌人,不就是往海里沉军舰嘛,这个他们最精通了,既能够打仗,还能够给海底增加岛礁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一举双得嘛。
为了接下来的中美太平洋大战,联邦海军可谓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既发展本土造船,又拼命维持进口军舰,嗷嗷叫的找南京要更多的军费,拼命扩充舰队规模,使劲儿的蔡蛋民羊毛征兵,妥妥的就是要打消耗战,看谁的血更多,甲更厚!
陆军方面,他们其实意见非常大,因为古往今来头一次,开船的竟然比骑马的更牛逼了,东线组建新战区这是大家早有预料的事情,陆军猜测总司令的位置很有可能是从陆军新晋一个大将上来坐,不少人都是摩拳擦掌的。
但谁都没有料到,堂堂战区总司令大位,竟然让一个海军大将给坐了,这让陆军泥腿子非常不服气,一伙水军而已,竟然当了老大做自己头上,简直倒反天罡!
海军在陆军眼中那就一直都是败家子一般的存在,一群战损比竟然拼不过敌人,只能靠以伤换伤的垃圾而已,海军所有的胜利都是建立在海底那堆积如山的沉没战舰残骸之上的,沉一艘军舰那就是几百万上千万,这不是败家是什么?
定远号航母都被整成了定远五世号航母,陆军早就笑掉大牙了,陆军自从南京保卫战之后,每一场战争的战损比都是至少一比二点五以上,最离谱的时候甚至能够打出一比九的绝对战损比优势。
海军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战绩0-7的辅助而已,什么时候辅助也能当老大了?
陆军听到亚太战区是海军当家之后,立刻就原地爆炸了,北方军群甚至灭亡日本之后就原地解散了,宁死不会去辱没军群名声给海军当小弟,北方军群直接被拆散,只留下第四集团军五个师和第五集团军两个师还在东线,其余部队全都去西线了。
南方军群司令官白崇禧上将本来是要兼任战区副总司令的,但白崇禧直接不干,他才不会给海军当副手,这副总司令不要也罢,要了还得被陆军同僚耻笑,只有卫立煌这个资历还浅的陆军上将没得选,只能硬着头皮当了这个副总司令。
南方军群直接就在曼谷成立陆军海战队,自己搞自己的海战力量,打算独立在南洋地区作战,虽然隶属亚太战区司令部,但却是听调不听宣。
总而言之,亚太战区刚成立就像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早产儿,最大的毛病就是海陆不和,海军搞自己海军陆战队,陆军搞自己的陆军海战队,只有空军站在中间当墙头草!
438.海陆不和
大执政办公室内,陈绍宽、卫立煌、周宪章一块正在面见董建昌,这也是国防军惯例,无论是新的军群还是战区成立,亦或是新任长官赴任就职,都需要来找董建昌见个面,进行上任之前的谈话。
办公室内,董建昌没有一如既往的坐在沙发上接见众人,而是坐在了办公桌后面。
前来面见的三位将领神态各异,陈绍宽大将坐在沙发上背靠着真皮垫子,仪态很是松弛。
卫立煌则是神情严肃,两只手放在膝盖上,嘴唇紧抿着,眼神盯着前方,脑子不知道在想什么。
只有周宪章上将则是态度最轻松的,一个人坐在背对大门方向的单座沙发上,正面着董建昌,手上还端着—杯热茶。
许久之后看完了文件的董建昌,抬起头面向将军们:“有话就赶紧说,没话说就去司令部上任吧。”
陈绍宽瞪了一眼坐在身旁的卫立煌,转过头开口道:“执政,您得评评理,组建亚太战区是您和国防部亲自下达的命令,所有的事情都是走程序的,可陆军是怎么做的,完全就是听调不听宣!”
陈绍宽满肚子火气,有了开口的机会之后,立刻毫无保留开始狂喷陆军,明明命令上是北方军群还有南方军群都划归亚太战区司令部指挥。
但是陆军提前收到风声了,国防部全是他们的人,命令还未正式下达,北方军群就接到了命令提前解散了,只留下了一个半集团军,南方军群更是司令官提前生病,白崇禧上将在命令下达前一天"刚好"感染疟疾,推掉了战区副总司令职务。
南方军群现在也是完全不听刚成立的战区司令部指令,我行我素,压根不鸟海军的指挥调度。
更离谱的还是南方军群自己挤牙膏抽军费组建了一支陆军海战队,简直就是无法想象的事情!
“陈总司令官好大的官威呐,我们陆军所有调动也都是守命令,尊程序的,不要乱扣帽子,北方军群解散那是因为战略需求,西线需要更多的精锐陆军参战嘛。
至于南方军群的事情,白崇禧司令官患了疟疾,没办法才推辞副总司令任命,你总不能让人家带病上任吧?”
坐—旁的卫立煌立刻开口了,但言语还是很克制的,毕竟对方是四颗星的大将,他只是一个三颗星的新晋上将,哪怕海陆有别互相看不惯,但上下级之分还是得有的,上将对大将说话必须得客气一点。
陈绍宽冷哼一声:“哼!你卫立煌把我们海军当傻子么?这摆明了就是提前收到了风声,故意而为之!亚太战区事关国家百年战略,不是我海军一家之事,要是耽误了战局,导致严重后果,你们陆军要负全责!”
卫立煌直接站了起来:“你!这算什么?还没打就开始甩锅了么?你们海军就是这么窝囊?有问题你去找国防部反应,现在直接来找大执政告状,这是小学生受欺负直接告老师么?”
一连串反问之下,陈绍宽脸上也是挂不住了,三个星的就敢和自己四颗星叫板,简直倒反天罡了:“你卫立煌眼里还有没有尊卑,上下级分不分得清楚,你就这么和上级说话?连一句长官都没有了么?
这要是在海军,你分分钟就要被'精神注入'的!你们陆军难道没有教过规矩么?”
卫立煌脸都黑了,但此刻也是退无可退了,今天要是向海军服软了,那他往后可就彻底没有颜面在陆军陆内部立足了。
但此刻他也找不到什么好办法了,论军衔,人家四颗星大将,而且还是资深级别,随时升元帅都没问题,人家在一九二八年的时候就是海军中将了,那时候他才只是一个陆军中校团长,现在陈绍宽正八儿经的大将军衔,他卫立煌却只是刚晋升一年的上将而已。
论职务,陈绍宽是亚太战区总司令,而他只是一个捡了漏,被排上来的副总司令,无论如何按照上下级关系来说,陈绍宽都是他卫立煌的顶头上司。
卫立煌坐下来一言不发,打起了沉默是金的战术。
可陈绍宽却没有停下来:“还让我去国防部反映问题?我认识国防部,可国防部不认识我!那里全都是你们陆军的人,有什么风吹草动你们陆军第一个知道,不然怎么北方军群会提前解散?不然白崇禧怎么会刚好在命令下达的前一天生病?”
卫立煌一言不发,周宪章老神在在继续喝茶,只有董建昌坐在办公桌后面头疼不已,默默点上了一支烟,转过身看向了窗外。
老董对于海陆不和的问题非常头疼,这种事儿属于是无解的矛盾,毕竟军费蛋糕就这么一块,你拿多了我就必须少拿,事关根本利益,没有调和的可能性。
海军自从一九三八年开始逐渐崛起之后,就在以一个离谱的速度开始扩张,一九三七年的时候海军连一艘像样的主力舰都没有,但现在却是连航母战列舰都都一打了,这么离谱的扩充速度,其中耗费了多少资源,简直就是难以计数的。
刚开始一九三七年南京保卫战期间,海军在包围东南出了不少力气,长江江防舰队也获得了陆军鼎力支持。
但慢慢的时间进入—九三八年,南京保卫度过了最艰难时期,大反攻开始之后,海军也随之开始独立起来了,走上了高速扩张时期,陆海之间的蜜月期也彻底结束了。
伴随着海军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军费越来越多了,陆军对海军的意见也就越来越大了,今年全年联邦财政预算四千五百亿华元,军方和文官撕逼之后,最后五五开。
两千两百五十亿华元军费额度,到了军方内部之后,那又是腥风血雨,海军最初提出的意见很中肯,按照实际需要以及战略需求出发,给出了海陆空按照4:4:2的比例划分,但陆军毫不犹豫的否决了。
几千年确立下来的陆军老大哥地位,根本不容海军挑战,竟然想和自己平起平坐分军费,简直异想天开,哪怕你海军拉着空军也没用!
几番博弈之后,一九四零年的军费最终以海陆空三军5:3.5:1.5的比例最终决定了,海军咬碎了牙都没用,陆军反正就是死不让步,非要压死海军一头,彰显自己的老大哥地位。
海军这么多舰艇,如此庞大的舰队规模以及总吨位,理论上的消耗不比陆军小多少,甚至更多,但陆军宁可那多了用不完,也不愿意给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