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230节

江庆阳都被整得无语了,骂道:“蠢货,那是你的,为什么要问我怎么办?”

翻译官翻译完毕之后,底下的俄国人全都站了起来,一个个神情激动,乌泱泱的开始追问。

“税务官先生,你说的都是真的么?”“当然是真的。”

“可土地是苏维埃的,这怎么办?”

“从现在开始,只要交税,土地就是你的了!”

“什么?那我毫无意见,七成税而已,比沙皇收的都还低,竟然还能够拥有土地,我支持您税务官先生!“

“除了农税,其他税呢?”

“当然有,经商需要交商税,挖矿需要交矿税.......”"“人头税呢?”

“没有,那玩意儿我们都不收了,太麻烦了!“

越问下去,这些俄国佬就越惊喜了,只要能够拥有自己的私人财产这就是惊喜了,至于交多少税那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俄国什么都不多,唯独土地多,固定税率之下,多种些地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俄国农村还有俄国农民,一直都是最苦逼的地区和最苦逼的群体,沙皇时期俄国农民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税率,都是税务官和贵族想收多少就收多少,而且土地也不是他们的,都是贵族和老爷们的。

少数自耕农缴纳的税收的则是固定的,但不是固定比例,而是固定税金,一亩地每年需要缴纳多少卢布戈比,不管你歉收了还是绝收了,亦或是人死了,这笔税金必须足额缴纳!

沙皇时期绝大部分的俄国农民不叫农民,而是叫农奴,更要命的还是,你都当奴隶了,还得交人头税,你说离谱不离谱?

放中国这都还不如去给地主当长工呢,至少省去了一些税。

至于说到了苏联时期之后,农奴彻底消失了,贵族老爷们也不见了,沙皇也被送去见上帝了,但同样的,农民们还是没有自己的财产,因为一切都是苏维埃的。

土地是苏维埃的,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也是苏维埃的;河流是苏维埃的,河里面的鱼也是苏维埃的;森林是苏维埃的,森林里面木材也是苏维埃的;

苏联成立之后,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土地法令》,该法令宣布无偿没收地主的一切土地,全部土地收归国有,并由农民无偿使用。此外,地主、皇室、寺院以及教堂等的土地也一律取消其私有权,成为国家财产,并无偿地交给全体劳动者使用。

现在苏联境内,除了国有土地外,还存在集体农庄,集体农庄的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属于集体所有,理论上属于农庄的每一个农民,但实际上也还是苏维埃的。

江庆阳现在的做法,差不多就是高生产承包到户制度,不过就是税收的非常离谱,但比起什么都剩不下,毫无私人财产而言,能够剩下来三成,也是俄国农民非常期望的。

苏联现在人均土地开垦量和土地产量都是严重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这不是俄国农民吃不了苦,而是没有动力,无论付出多少力气,土地和产出都是集体和国家的,谁都提不起干劲。

但是你把土地给他们自己,然后固定收取比例税收,那大家就来劲儿了,人性就是如此,不管信仰多么光辉正义,但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还是敌不过人性的。

人性天生就是自私且贪婪的,谁都想拥有自己的财产,而不是卖力耕作一年之后,全都是别人的成果。

456.冬季准备

“咳咳........"正在处理命令文件的李宗仁忽然又咳嗽了。副官赶紧端来了一杯热腾腾的板蓝根送到了他手边:“元帅,休息一下吧,前线目前有没有战事,何必如此操劳自己呢?“

李宗仁端着板蓝根喝了一大口,放下杯子后说道:“一军之主,百万大军兴亡系于我一身,怎敢懈怠?”

李宗仁接着问道:“占领区新制推行怎么样了?情况如何?”

副官赶紧回答道:“一切顺利,可以说是出乎预料般的顺利,俄国人非常配合,目前一线部队收集物资已经达到了一点七万吨,今年熬冬的军粮照这个势头下去,可以说高枕无忧了。”

李宗仁点了点头道:“嗯,让各部队一定要抓紧,不能够有任何懈怠,维持一个持续稳定的占领区对我们至关重要。

除了征集物资,也要充分利用占领区人力,竭尽所能把路修一修,基建后勤一定要建设起来,不要等开春化雪之后,遍地泥泞才知道亡羊补牢。”

陆陆续续交代了不少事情,副官―—记录在了本子上面,最后交给李宗仁看了一遍,确认无误之后就交给参谋长草拟成命令下达至各个部队。

李宗仁喝了一杯板蓝根之后感觉整个人舒服了不少,现在他什么药都不吃了,专门喝板蓝根冲剂,因为医生开的其它药吃下去没看到什么效果,一天好几顿药片当糖豆嗑,整个人吃得病恹恹的没一点精神,撒尿都是黄黑的。

一怒之下李宗仁自己就把药给停了,这破药不吃也罢,直到来了西线之后,猛然遭遇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感冒了,李宗仁喝了几次板蓝根之后,发现这玩意儿比什么药都管用,就开始把板蓝根当茶喝了,效果似乎还不错。

感觉身体精神状态都还不错的李宗仁,休息了几分钟,又开始趁热打铁的处理各种公文了,司令部内其他军官将领也都是看得有些揪心,纷纷搞不明白,李宗仁这位元帅,好好的南京城不待着,为何非要跑到西线来找死呢?

是的,就是找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宗仁这一副枯槁的身体已经榨不出多少生命力了,自从三八年底那次负伤病危之后,哪怕救过来了,但也是每况愈下的状态。

现在李宗仁整个人体重只有五十五公斤,一顿饭最多吃—碗就不添了。身上没肉,食量不多,在这年头就是明显命不长的征兆了,不在南京养着,跑到西线这种酷烈的环境之下,还指挥着一支超级大的兵团,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几十万人的大兵团作战那都是非等闲人能够指挥的,哪怕你就是身体健康,身子骨倍棒的壮年正常人,让你长期指挥一支大兵团,你也是吃不消,尤其是遇到了战斗激烈的情况,短短一个星期就能把人拖垮了。

现在李宗仁指挥的可是整个西线除西北军群之外的一百六十万大军,别说没有到交战时刻,就算是僵持期间,这么多军队的吃喝拉撒方方面面的事情,也足够他喝一壶了。

但李宗仁却还是硬生生挺下来了,了并且干得很不错,比之前陈诚都还干得更出色。

陈诚―场哈萨克草原大战打下来,几乎把西线储备给打空了,四零年秋季时明明已经攻入俄国境内的,但部队却死活推不动了,就是因为陈诚这小子管杀不管埋,只管消耗,却没有积累,前线后勤告急,战线拉的太长了,最终眼睁睁看着铁木辛哥率领着六十多万苏军安然撤回了伏尔加河以西。

坦率来说,陈诚所指挥的绿色草原战役,通过突袭塔拉兹和罗斯托要塞以此为支点,撬动了整个西线战事推进,也取得了歼灭俘虏苏军八十余万的辉煌战绩,但他仅仅三个月时间就把前任西线话事人彭德华积累了足足一年多的物资全部消耗一空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陈诚是乘完凉把树给砍了,李宗仁两个月前赶到西线就任的时候,气的差点没骂娘了。

陈诚看李宗仁不顺眼,但李宗仁更是要骂陈诚这个败家子儿。

陈诚发给南京的战报,说是十月初忽然遭遇大雪,俄国境内气温骤降导致部队难以推进,把锅甩给了老天爷,实际上,就算是没有提前降温下大雪,前线部队也推不动了。

那场提前降温和百年难得一遇的极寒,坑了国军部队,但却给了陈诚最好的甩锅机会。

李宗仁上任两个月来,什么都没有干,一门心思扎根后勤,全都给陈诚去擦屁股了。

老天爷都不知道是谁给的陈诚勇气,竟然赶在冬季来临之前,把整个战区的物资孤注一掷全都用完了,全然不管冬天来了之后咋办,战线越拉越远,难道就不怕被俄国人一波给反推了么?

李宗仁到任之后的第三天就紧急下令停止一切进攻,甚至放弃了一些次要占领区,竭力收缩战线,要不是害怕影响,他都甚至想把部队回撤三百公里再说。

一边压制消耗,收缩战线,另一边李宗仁也在竭尽全力开源,联勤部总长朱玉阶上将曾经是他在北方军群的副司令官,两人关系还算不错,通过这一层关系,李宗仁说服朱玉阶继续加强了西线后勤运量,甚至是越权征召了二十多万移民有偿建设铁路和公路。

一边积蓄物资,李宗仁也在前线挖掘潜力,提出了占领区怀柔政策呈交南京批准,又搞出来了各种物资征集、税收等等办法,努力做到自给自足一些,朱玉阶也在拼命帮忙,配合了他的动作。

俄国的冬天需要到四月之后才会结束,也就是说冬季至少还会持续两个多月以上时间,这段时间苏军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苏军背靠着自己核心的欧洲领土,无论是物资还是兵员,补充速度都比国军快出去好几个级别,自己要是什么都不干,那等开春之后,就不是国军进攻了,而是苏军反击呐!

所以说李宗仁现在不是不想休息,也不是故意玩命,而是情况不允许了,这时候不玩命,等到开春之后,苏军缓过气了,那自己就得丢命了!

李宗仁现在已经下令,让西线抓获的三十五万苏军战俘全都拉上去修路,别管冻死多少,必须要抢在苏军有动作之前,玩命把该修的路尽可能修起来。

草原上下了一整个冬天的雪,等到开春气候变暖之后,雪一旦融化了,整个草原就会变成泽国,到处都是水,看似平坦一望无际,但实则全都是泥潭,履带轮胎压上去全都是泥沼。

冬天气温低,后勤艰难,春天气候暖和,后勤更难!这鬼地方连条硬化公路都没有,俄国人似乎都不知道基建是什么东西。

李宗仁主抓后勤的两个点就是:道路和物资!物资上采取怀柔政策,找占领区民众筹集,道路就是发动占领区民众有偿修路,战俘无偿修路。

天气冷水泥凝固不了,那就从本土调运预制板,修好路基,铺一层预制板也得把路先给弄出来,履带跑不了,轮胎总得跑。

凡事必须要未雨绸缪,不能等火烧眉毛才去想办法,就跟医生治病一样,那些能够提前发现病灶,防患于未然的才是良医,到最后下猛药治死病都是碰运气而已,三五成的概率去赌一把,赌成了就是神医,赌输了那就是庸医。

高明的统帅永远都不会去赌的,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每逢战,都是先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说,先做到不败,然后再去求胜。

千万不能去学什么日本赌国运,最后赌狗赌狗一无所有,任何事都能去赌一把,但唯独战争这件事儿绝对不能赌!

孙子兵法开篇就说明白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人家兵圣明明白白告诉你了,战争这件事儿就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必须得悠着点,要察!但怎么察?很简单!

战争就四要素,兵力、装备、后勤、士气。每一点照着去察就行了,李宗仁察出来最要命的地方就是后勤了,也是国军老大难问题。没法子崛起太快,底蕴太差了,七七事变到现在也就是不到四年时间而已,从南京城下打到了欧洲境内,神仙来了也头皮发麻。

但再困难也得去做,一百六十万大军生死呐,任何一点微渺的差错都是不可容忍的,中国军靴踏足欧洲大地的机会就这一次了,百年难得—遇的战略机遇窗口,错过了就是百年遗憾。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战争不是儿戏,真是的战争是极其复杂了。

有些人可能认为,四亿五千万人口,损失一百六十军队,毛毛雨而已嘛,就算是全军覆没了,在组建一支卷土重来就行了呗。

这种思维就是做数学题了,而不是打仗,先不说这一百六十万大军就是整个国防军陆军精华和脊梁骨,单单就说组建这一支大军,然后把他们送到现在这条战线上,背后付出的资源就是难以计数的天文数字,按照现阶段联邦的财政收入,足足得五年不吃不喝才能够做到。

而且除了资源之外,也需要海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个这时间敌人是不会给你的,这一次打不过,一百多万大军败了,联邦十年之内都无法染指欧洲了,撑死只能够守住本土,说不好连中亚都得重新丢了,还得影响南亚次大陆战略,甚至说中东都没法去了。

十年之后的事情没人能够料到,指不定到时候老董都不在了,继任者根本没有雄心继续推进国家的欧亚战略计划了,或许又得等下一个百年才有这样的机会了,又或许永远都不会有了。

李宗仁就是那种可以看到全局的将领,这也是这两年才锻炼出来的能力,他上任到现在,没有一件事儿是为了进攻获胜的,全都是在干那些保证自己不会败的事情。

前线诸多将领都觉得李宗仁现在暮气太重了,明明挤一挤还能够进攻,但却就是选择龟缩示弱,坐失良机,白白给了苏军宝贵的休整时间。

陈诚都戏称李宗仁是一个合格的"后勤元帅”,他应该回南京去当联勤部总长,而不是来前线当战区总司令官。

西线自去年夏末绿色草原战役以来,一连串的辉煌胜利,让底下不少人都生出了轻敌思想,感觉苏军战力不过如此,只要舍得冲,那就—定赢。

大家都在憧憬自己的胸口能够挂上一枚勋章,被人叫一声“爵爷”,所有人都在渴望胜利,渴望尽快结束战争,享受无尽的荣耀和富贵。

但殊不知很多事情就是容易坏在最后一步上面,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山千仞功亏一篑的事情,古往今来实在是太多了,数都数不清了。

少部分具备战略目光的将领都是支持李宗仁的,他们都觉得不适合继续推进了,必须要缓—缓站稳脚跟,联邦国防部军不是拿破仑的法军,国防军远征莫斯科不需要抢时间,再打个三五年也—样耗得起,甚至会越打越强大。

只要不败,那胜利迟早会落入囊中的,速胜论只适合日本这种撮尔小国,而不适合苏联这种庞然巨物。

治大国如烹小鲜,同样的道理,攻大国也是如烹小鲜。西线战场在李宗仁这位新任总司令官的主导之下,已经陷入了冬眠期,国军全线范围内停止了所有攻势,开始进入蓄势期。

南京国防部以及执政府也都是同意了李宗仁的想法,宁可走慢点也不能摔跤,这一点老董极其赞同,同时也全力配合李宗仁的动作,提供一切可以拿出来的支持。

接连收到了李宗仁的汇报之后,董建昌甚至都开始庆幸了,幸亏把李宗仁送到西线去了,否则让陈诚继续折腾西线兵团,一个搞不好就是重蹈拿破仑当年的覆辙了。

457.必须要进攻!

俄国很冷,但莫斯科更冷,因为这里住着―位喜欢往淘气鬼名单上写名字的圣诞老人。

最近这位圣诞老人很愤怒,因为他军队没法保卫伟大的苏维埃,让可恶的中国鬼子进入了自己的领土。

苏联的领土也是有等级划分的,远东地区丢失了,远东方面军覆灭,斯大林忍了;外蒙丢失,贝加尔湖沦陷,西伯利亚也脱离了苏维埃掌控,斯大林还是忍了;中亚丢失,俄国柔软下腹遭受威胁,斯大林依旧忍住了;直到国军兵锋染指欧俄地区,契卡洛夫地区沦陷之后,斯大林彻底没法忍,直接爆发了。

“反攻!必须反攻!伟大的苏联红军绝不会容忍国土沦丧,不论如何,苏维埃决不允许敌人继续前进了!

我们要像击败高尔察克和邓尼金那样,再一次捍卫伟大苏维埃的荣耀!当年我们什么都没有,但却还是能够击败西方帝国主义保护苏维埃政权!

现在我们什么都有了,坦克飞机大炮要什么都有,就连西方帝国主义都开始帮助我们,为什么还是无法战胜该死的中国人??”

克里姆林宫内,斯大林的咆哮声让一群元帅将军们瑟瑟发抖,尽管所有人都很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这个时候对错已经无关紧要了,斯大林的威望和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眼睁睁看着敌军即将饮马伏尔加河,这对于任何一个苏维埃人来说都是一种耻辱,但现实却告诉他们这个时候反攻是最不切实际的行为。

长久以来苏联的防御重心一直都在西线,一直到一九三九年远东军群覆灭之后,苏军才把防御重心慢慢转移到了东线应对咄咄逼人的国军。

直到现在苏军已经全面实现了东重西轻的战略军事部署,主要军事力量都开始投入到了与国军的战争之中,至于西线,苏军已经无暇无及了。

丘吉尔一天催十次,想要苏军对德国发起进攻,减缓他们的空前压力,但苏联根本不搭理,他们现在更加压力山大。

幸亏美国人已经全力参战了,罗斯福在宣布全美彻底进入战时体制之后,一个月之内通过北冰洋航线,苏联获得了四十二万吨来自北美的军援,其中包括了苏军稀缺的战斗机、坦克发动机、航空铝材、火炮炮管等各种物资装备。

这些物资都被毫无保留的拿去武装军队了,但让斯大林愤怒的却是,他的军队在获得了盟友以及本国如此全力武装之后,仍然没有进攻的想法,这简直就是耻辱。

本时空之下,斯大林的肃反运动在一九三八年初就提前结束了,这其中最大原因就是远东的莫名变化和中国崛起,不少有本事的军官还是幸存下来的。

甚至说斯大林的肃反运动规模还比不上董建昌的大清洗,斯大林只是肃反了九十多万人,毙掉了五十万,可董建昌的大清洗足足抓了四百六十多万人,连男同都没有放过,连孔老夫子后人衍圣公家族都被按族谱一锅端了,大规模枪毙虽然没有,但死于劳于改营的严酷环境的倒霉蛋足足有六十多万人。

大清洗比不过人家,打仗也打不赢别人,斯大林感觉自己头上的慈父称号即将飞到董建昌的脑袋上了,这让人如何能忍。

但此刻的苏军统帅部可不是原始空一九四一年的那个统帅部,聪明人还是有不少的,眼睁睁看着斯大林葬送掉了远东方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又把一百六十多万人规模的草原方面军折腾的只剩下了一个零头六十万撤回伏尔加河西岸。

现在统帅部的将军们也是开始反抗了,不能再这么折腾下去了,开战到现在,短短两年时间,苏军损失掉了三百多万军队,这其中虽然不少都是二线杂牌军和少数民族仆从军,但也有两百万正规苏军损失在了战争之中。

激战两年,苏联丢掉了整个远东和中亚,西伯利亚也成了失控区,足足近百万苏军送给了中国人去当免费俘虏劳动力修路挖矿去了,再这么败下去,红军迟早会被败光的!

莫斯科统帅部的将领们在斯大林发泄完毕之后,开始规劝这位固执的领袖,用各种数据和战场态势分析,拿出实打实的依据来说明没法反攻。

首先就是兵力,苏军在伏尔加河沿线构筑了斯大林格勒――萨拉托夫――乌里扬诺夫斯克――喀山这条防线,同时还在伏尔加河对岸维持住了萨马拉和乌法两处东岸桥头堡,整条战线外加两处桥头堡投入了足足三百五十苏军,加上从阿斯特拉罕地区撤回西岸的六十万草原方面军残部,整个战线填进去了足足四百万以上的苏军。

但是面对着国军一百六十万精锐,苏军高层明显缺乏底气反攻,之前历次战役已经证明了国军凶悍的战斗力,二比一的兵力之下只能防守待机,三比一才有机会拼一把,四比一才有可能压制敌军。

在装备上,国军现在已经全面实现了武器升级,步兵们全都是清一色半自动和全自动武器,栓动步枪已经全面退役了,坦克、大炮、飞机这些高端装备数量半点不输苏军,质量更是没得比,国军虽然兵力少,但技术装备却―点都不少。

人家一个步兵师都能够凑出来五六十辆坦克,一个装甲师动辄两百多辆坦克都快比得上苏军一个坦克军了。

士气方面,国军也是占优势的,人家大胜没多久,战略主动权一直都是抓在对方手上,士气高昂,虽然被寒冬阻拦,但锐气还在,反观苏军一直都是吃败仗,从海参崴一路败到了阿斯特拉罕,丢城失地丧师辱国,士气根本比不过对方。

首节 上一节 230/2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