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外交部办出来的事儿的确无能呐,大战刚开始的时候,德国人在欧洲玩静坐战,名义上宣战,实际上却磨洋工,哦不,是磨华工,最后还是雷老板亲自出手压迫德国下场正式开打了。
好不容易让德国人正式开打,结果德国佬打完了法国就没下文了,一个月横扫法国之后,德国就沉迷于横跨英吉利海峡,执着于争夺北非,对于苏联似乎失去了兴趣。
这让联邦高层一众大佬脸都绿了,没见过这么出工不出力的盟友,扫干净家门口,然后就不管屋外面了,那我要你何用?
董建昌多次催促外交部,要对欧洲施压,让欧洲轴心国阵营盟友出兵苏联,但始终没有什么成效,大鱼没有上钩,反倒是小虾米蹦出来了几只,只有意大利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三个盟国答应出兵苏联。
压轴的德国佬死活不动,谈到出兵进攻欧俄,他们就是各种借口,不是刮风就是下雪的,最离谱的时候说俄国冬天太冷了,说是什么被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吓到了,要等明年再看看。
董建昌听到这种理由直接就被气笑了,老子万里远征一路打过去也没看见被冻死,你德国佬跟我这种远征距离比起来,可以说是家门口作战了好吧?这你还嫌冷,那还打个毛线的世界大战,大家都窝在家里烤火等着过年算了吧!
外交部想尽了办法要把德国拖下水—块打莫斯科,但德国人始终态度模糊。
今天,顾维钧都指着德国大使的鼻子,当面骂希特勒没卵子,但德国大使竟然忍住了,死活就是不表态,硬生生当着顾维钧这个中国人的面打太极,顾维钧也是彻底没法子了,人家摆明了装死呐!
德国人现在对于战争的态度不是真的消极不想打,而是纠结不知道该怎么打,因为这一次他们遇到的盟友实在是太生猛了,把德国人吓到了。
一九三七年都还在包围首都南京呢,结果一九四一年就跨过了乌拉尔山脉兵临伏尔加河了,这特么谁见过如此猛的军队和国家呐?
希特勒现在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家人们谁懂呀?怎么遇到的盟友要么怂的一批一,要么就是猛出天际?
中华联邦政府的野心和国防军的战斗力实实在在的吓到了德国人,反推日本、横扫东南亚、鲸吞远东西伯利亚,有正在攻略澳洲大陆、西亚和南亚次大陆。
更关键他们还有余力在俄国冰原和广袤太平洋上同时和美苏两国同时开片,甚至还占据了主动权压着对方打,这种盟友谁摊上不犯嘀咕?
德国人现在已经彻底麻了,他们现阶段的战略核心就是拿下英伦三岛还有北非沿岸,实现欧洲一统和环地中海战略,先恢复当年罗马帝国的荣光再说。
至于苏联,德国人已经不把他们当成威胁了,甚至是不少德国高层都已经认为苏联并不是敌人了,而是一面盾牌!
要知道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最终梦想就是统一整个欧洲,实现日耳曼尼亚世界首都的理想,可现在他们却发现这个梦想最大的威胁似乎并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盟友了!
欧洲可是德国自己默认的基本盘,德国人做梦都想不到国军竟然能够这么快打到欧洲来,自己这边连英国和北非都还没有彻底收拾干净呢,盟友就已经吃光了面前够得着的食物,然后开始盯着自己的餐盘了。
原时空德国进攻苏联,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地缘政治天然决定了第三帝国不可能和一个全盛的苏联共存。
但现在苏联已经不存在地缘政治威胁了,反而变成了一面盾牌,一面阻挡盟友的盾牌!听着很奇怪,但国际政治就是如此。
名义上苏德已经宣战,是实打实的互为敌对国了,但实际上德国人都恨不得开始抗中援苏,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伏尔加"帮着苏联人去打国军了。
真要是响应南京号召出兵攻打莫斯科,柏林毫不怀疑是否会成功,但却非常怀疑盟友会不会一波把自己也给推掉?
现在攻打俄国的确是天赐良机,大批的苏军精锐都已经被抽调至东线抵御国军了,德国人面临的西线可以说从之前的王者级难度直接变成普通级难度了。
只要德军出兵,东西两线夹击莫斯科,俄国人就算是人均斯拉夫超人的战斗力,那也扛不住。
但是打完之后,中德两国就会接壤了,并且还是在欧洲接壤,一丁点的天险都没有,从俄国莫斯科到柏林全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和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纵横两洋、鲸吞澳洲、驰骋全球的盟友做邻居,那是怎样的体验?
希特勒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那种感觉,纳粹党就算是最极端最疯狂的将军,现在也不敢去动苏联。
说句玩笑话,那就是那份已经被撕毁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现在已经默认生效了,条约在的时候,苏德两国都不当一回事儿,双方都做好了撕毁的准备,可现在条约明明已经被撕毁了,但柏林却在默认生效,莫斯科也非常信任的将后背交给了德国,不断抽调西部援军驰援东部。
希特勒和自己的将军元帅们达成了共识,进攻莫斯科不是不行,但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德国必须先要搞定英吉利,拿下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以及地中海沿岸,让自己彻底没有后顾之忧。
另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俄国彻底崩溃挡不住国军了,那没的说,德军立刻就会下场摘桃子,能够占领多少就占领多少,铆足了劲头去扩大缓冲区。
在这两个条件没有被满足之前,德国不会主动进攻苏联,甚至还希望苏联能够挡住国军,最好是和国军拼一个同归于尽的下场,那就是完美了。
现在不止是德国这么想,英国甚至也是这么想,美国更是同样想法,大家都不希望苏联彻底倒下,这已经是抵抗邪恶中国的最后一面肉盾了,就跟长城一样,苏联就是欧洲版本的长城。
德国碍于轴心国阵营的名义,只能够做到不主动去进攻苏联,然后对于英美支援苏联的北方航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个劲儿的死磕英吉利三岛和北非,想要积蓄更多的实力来面对那位强的可怕的盟友。
华盛顿都开始想要调和英德之间的战争,提出了捍卫白人世界的主张,表示欧美白人之间不能继续内斗厮杀了,不然未来世界岛欧亚非三洲都将会是黄种人的天下!
伦敦十分赞成华盛顿的想法,他们天然支持这种大陆均衡政策,绝对不愿意看到中国独霸世界岛大陆。
但柏林却暂时不接受,表示团结可以,,但英国本土必须接受德国驻军,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必须交给德国人掌控,不然德国人绝不放心自己的身后存在英国这么—根搅屎棍对着自己的菊花。
柏林说实话并不想当真的“轴心国二五仔",背叛盟友这种事儿实在是太缺德了,哪怕就算是站队高手意大利,那也是得等到盟友山穷水尽摆明打不过了,才会选择背叛的,哪有盟友势头正盛胜利在望的时候选择背叛?
真要是被英美这群无耻盎撒人三言两语就给忽悠背叛轴心国了,到时候指不定就是苏德和中国同归于尽,然后英美坐收渔利,这种买卖谁特么愿意干,那还不如帮着国军拿下莫斯科呢,至少不用承担背叛者的骂名。
当然德国也不是一口咬死了,而是要让英美先交押金,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就是押金,这些地方拿到手了,德国并不介意背叛轴心国阵营。
但英国佬坚决不干,这三个地方全都是英国人的命根子,全都丢了那还搞毛线,不如直接亡国算了,丢了这三个地方,英国估计不会在乎自己是被中国人占领还是被德国人占领了,反正都是没有搞头的结局了。
中国犹如神迹—般的光速崛起,让欧美完全跟不上节奏了,短短两三年时间,原本稳定的世界阵营和敌对结构,彻底乱了,大家都是无所适从了,不知道自己的敌人到底该是谁了。
现在斯大林都能够直接把电话打到柏林希特勒的办公室了,更是开始拍希特勒的马屁,想要让重新恢复到了三十年代苏德蜜月期了。
丘吉尔更是一边打,一边和柏林不断讨价还价想要争取和平,远没有历史上那种坚决对抗到底的魄力。
华盛顿高层也是逆转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将战争机器不断向太平洋倾斜了。
世界开始变得越来越看不懂了,什么主义、阵营都开始越来越模糊了。
顾维钧送走了德国大使之后,没有等老董的电话打过来,自己非常自觉,主动去了大执政办公室挨骂,私下里一对—挨骂,至少比在开会的时候当着诸多阁部大佬的面被骂好受多了,起码没有那么丢脸。
果不其然,顾维钧去了老董办公室汇报了今天的会晤成果之后,老董不出意料的破防大骂了,茶叶沫子喷的顾维钧满脸都是,什么废物、帑虫、吃白饭不干活,各种各样的难听话全都骂出来了。
老董最后发出了灵魂的一问:你顾维钧到底顶什么卵用?当年一九一九年在巴黎盯着战胜国身份,丧权辱国也就罢了,现在老子百万雄师都饮马伏尔加了,你还是没卵用!
打不赢的时候,你没用,打的赢的时候,你还是没用!国贫兵弱的时候你丧权辱国,国富兵强的时候你竟然还是毫无建树,那养你干啥?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顾维钧一把年纪听到这话,脸都绿了,但也还是忍了,没办法,人家老董说的都是事实呀!
顾维钧想过一脑袋撞死,或者引咎辞职,但最终还是舍不得,毕竟现在这个外交部长虽然当的没有建树,可权利和地位都是实打实的,比起北洋和民国的时候,威风得不知道哪去了,还是厚着脸挨骂吧,老董骂归骂,但该给的还是不会少的。
顾维钧骂了德国大使半个钟头,现在风水轮流转,又是老董骂了他半个钟头。
最后董建昌口水都骂干了,只能无奈收工,底下人脸皮太厚了!
无论董建昌还是顾维钧,都明白,也看清楚了局势,德国佬摆明就是变心了,不再是从前那个少年了。
具体原因大家都清楚,无非就是国军太猛了,已经威胁到了德国在欧洲的核心利益了,但凡老董收敛一些,不这么快就跑到欧洲和俄国开片,德国都不会如此。
甚至拖一拖节奏,搞不好德国还会先和俄国打起来,那时候才是联邦最好的下手时机。
但无奈,联邦身后站着—尊邪神举着鞭子不断抽,老董不敢停下来,国军更不敢停下来。
董建昌明白,国军现在打得太快太猛了,过犹不及,现在都快逼得整个欧洲和北美团结到一块去了,联邦都快变成战国末期的秦国一样了,盟友都感觉到自己的威胁了。
但谁都无法改变,更无法停下战争脚步,毕竟雷老板给的太多了。
“现在只能放弃幻想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德国人终将会为今日的选择后悔的!”
老董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喃喃道:“不论德国人打不打,我们一定要坚持打下去,中华联邦只有三个盟友,那就是我们的陆军、海军和空军!”
478.没有盟友了,一切只靠我们自己!
“没有盟友了,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
打发走了顾维钧之后,老董又继续开始接见军方将领,国防部长、国防部参谋总长、海军上将周宪章、空军大将余禄庆等等,—大票身处南京的高级将帅都被老董叫到了办公室开会。
开场老董就直接点明了主题,告诉了所有将帅,外交部和德国方面的沟通失败了,德国佬还是不愿意夹击苏联,依然还是保持出工不出力的姿态。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早就看这群德国佬不顺眼了,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难怪他们上次欧战输的那么惨,活该!”
“就是,一群鼠目寸光的家伙,这都世界大战了,还在那打小算盘,就为了北非那么几处油田,为了英吉利几座破岛死磕,白白浪费掉大把时间,德军要是去年夏季和我们一块出兵夹击,估计现在早就两军会师莫斯科了!”
“德国佬摆明了就是好处想拿,但又不肯出力,我们出了力气,他又嫌我们手太长了,这群人哪是什么盟友,简直就是大爷嘛!”
“哼,嫌我们手太长?哪有这种道理?谁规定欧洲就一定是德国佬的?自古以来,天下就是兵强马壮者得之,眼红嫉妒有什么用,他们也可以打呀,有本事先占了莫斯科,我半点不眼红,绝对服气!”
“得了吧,现在让德国占领莫斯科,那不是摘了我们的桃子么?我们费劲巴拉付出这么多伤亡,结果德国佬吃现成,我可不干!“
“大执政,您下令吧,了不起就是横推整个欧洲嘛,搂草打兔子,顺带的事情,一股脑把德国佬也收拾了!“
将领们各抒己见,但全都是鹰派发言,没有一个是愿意认怂,或者是妥协退让的,现在的军队根本没有鸽派生存环境,全都是清一色的鹰派将领。
老董听了半天,最后将目光看向了国防部参谋总长蒋百里大将,在这种战略层级讨论上,董建昌更愿意相信蒋百里的意见。
“老蒋.....啊吓,不是,是蒋总长,你是什么看法?“蒋百里斟酌片刻,冷静的回答道:“大执政,军事就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不论是战争还是政治,都要是有收益的。
我们现阶段的战线实在是太宽太广了,从伏尔加河到南亚次大陆,从澳洲到太平洋深处,到处都是战场。
恕我直言,我们的兵力已经不够了,国内都快征不到兵了,打苏联就很勉强了,再加上一个德国,我想问一问诸君,我们得在西线增加多少军队?”
兵力不够?征不到兵?董建昌和其他将领们全都是一脑门问号?这怎么可能呢?
“蒋总长实在开玩笑么?四亿五千万国民,征不到兵了,这是什么说法?”
“就是,简直危言耸听,滑天下之大稽,哪怕按照百照分之五的征兵率,我们也可以轻松征召两千二百五十万大军!”
众人都是不相信这种笑话,泱泱天朝上国,什么都缺,可唯独不缺人口,怎么可能征不到兵呢!
董建昌倒是没有说话,似乎想起来了什么,眉头紧皱起来了。
而蒋百里则是解释道:“现在陆军编制已经达到了六百七十万规模,海军编制一百五十五万人,空军编制八十万人,这里加一块就是九百零五万!
注意,这是国防部登记在册的现役军人,而在后勤、军工、运输等等二线后方领域,为战争服务的人,大约六百万人,以上数据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青壮年男性。”
“而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刷新,预计今年我们还会征召超过百万丁壮参战服役,本土的青壮根本经不起这么消耗下去了。”
有人立刻反驳道:“开什么玩笑,苏联人口连我们的一半都不到,他们现在兵力不比我们差多少,凭啥我们先扛不住?“
“苏联人现在除了打仗已经没有别的事了,而我们不一样!“蒋百里说到这里,眼神哀怨的瞟了瞟董建昌,然后继续说道:“我们不止要打仗,还要搞大工业、大基建、大教育甚至是大移民!除了搞教育,其余任何一项国策都需要海量的人口支撑。
现在国内的情况,已经可以说是把民力抽调到了极限。”蒋百里不是那种只知道打仗的莽夫,他看待问题都是从全局角度出发的,不止是单纯计算军力,而是全方位的计算国力来给出答案。
然而答案却非常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异常严峻的。单单一个大工业战略,就需要海量的人口支撑,老董现在搞得可不是什么洋务运动呐,而是直接从东大进口了全套工业体系疯狂发展,单单一个钢铁工业链条就需要数百万人支撑,还有能源、化工、机械、精密制造各种各样的工业分支。
每一个子类都需要大量人口去参与建设发展,除了工业之外,还有大基建,这玩意儿不用多说了,老董的大基建比东大零八年的大基建规模更加恐怖,因为联邦的国土比东大更多更广,修路需要人口、城市化建设需要人口。
修桥、修水电站、修房子盖大楼哪一个不需要大量劳动力?
更离谱的还是老董同时还在搞大移民西进,这特么也是一个人口黑洞,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填进去。
尤其还要注意,以上人口需求都是得那有效人口填进去的,什么是有效人口?那就是整个国家最青壮的那一批人,尤其是男性!
就连大教育也得几十上百万老师呐,而且学校里面也还有几百的青年学子,这些都是要人的。
蒋百里越说越来劲:“四亿五千万人口看着多,但真的用起来,一点都不多,甚至还不够用,我去民政部门问过了,除去老年人、十五岁以下幼年人、残疾人、含有其他疾病人群和障碍人群,正儿八经十六岁到五十五岁能够干活打仗的壮年,了不起两亿人,抛掉一半女人还剩下一亿男人,拿掉修路铺桥的,去掉工厂上班的,剔走上学的教书的,没多少能够真正去前线打仗了。
这个数字还是计算十六岁到五十五岁的男性,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把十五岁孩子和超过四十岁的中老年送到战场呐!”
有将领反驳道:“孩子怎么了?十六岁的孩子正是........"董建昌拍桌子道:“住嘴!”
开什么玩笑,十六岁的孩子送到前线去打仗?他老董还要不要脸了?这种事儿做出来,老董百年之后估计得被后人掘坟开棺。
“那四十岁以上的呢....…"有将军提议道。
“四十岁老汉,牙都快掉光了,你忍心让人家扛着步枪跋涉上万公里上战场么?"有人嗤笑道。
那个将军反驳道:“我今年四十八了,不也是照样身体硬朗.....….”
在场的人都转头看着他,他也是越说越小声,最后干脆没声音了。
联邦继承的是民国老底子,不比后世东大,后世东大不少五六十岁的老头都身体硬朗的很,但特么民国平均寿命也就四十岁不到呐!
哪怕到了联邦这里情况好转不少,但这才几年呐,根本没法彻底改善,征兵年龄超过平均寿命,这是想干啥,去找阎王爷招阴兵么?把征兵点设在奈何桥上?让孟婆不发汤发征兵传单?
现在国防军疯狂扩编之后,军官普遍年轻化,不少上校甚至没满三十岁,将军平均年龄也在四十岁左右,为什么?因为年纪更老的人都扛不动枪了。
“那就提倡中老年人参军,多给钱嘛,雷老板不是说过的嘛,老年人射出的子弹—样致命嘛,我们不强制,但可以鼓励呀。”
“这法子虽然缺德,但也可行。我同意!”
当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征召仆从国炮灰去填线,但将军们看着那红到发黑状态的后勤补给线,还是摇头打消了这个想法。
后勤充足的前提下,炮灰当然是有多少要多少了,可如果后勤线发黑了,那还是把有限的物资供应到本国精锐身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