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251节

直到联邦国防军打过来了之后,事情就变化了,土地变成了无主的,汉人移民来了可以免费获取大片的土地牧场,这些底层原住民没有这个待遇,但却可以花钱买。

联邦政府的官员向他们承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属于他们的土地牧场,给地契,只要交税,那就永远是他们的私有土地。

现在这些哈萨克牧民就疯狂找工作赚钱,只为买下属于自己的土地牧场,来给高林远打工这三户牧民也是这样的目的。

他们自带了帐篷和食物以及放牧工具,同时拉过来的还有不少牛羊,省去了高林远自己找了。

齐宏伟将三户牧民的劳动合同交给了高林远,从此高林远和那三户哈萨克牧民就成了雇佣关系。

说是雇佣关系,还不如说是合作关系,牧民们提供劳动力和牛羊种,而高林远提供牧场,双方合作放牧,牧民不需要工资,只需要到了收获的时候分走三到四成的牛羊牲畜作为报酬就行了。

“对了,这里还有一份任命状,上头要在这里建立一个移民小镇,就你还有你那几个兄弟为主,另外凑活周边十几户。

这个镇长上头没有人可派,我就推荐你来当了,你可得好好干呐!”

高林远满头雾水结果了委任状,问道:“那我们镇叫啥名字呐,总得有个名号吧?”

齐宏伟摆了摆手道:“你们小镇的名字现在叫甲六七,你要是不喜欢就改一个,报给厅里面登记一下就行了,但不能改成高家镇这种名字,其他的都行。”

这种好事儿,高林远完全没有理由拒绝,满口就答应了,这可是立镇的第一任镇长呐,有这个名头傍身,他高林远再不发达,简直就是对不起列祖列宗了。

双喜临门,高林远乐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感慨这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呐。

新的土地,新的机会,一切都是重新开始的白纸,不管是官员还是移民,在这片新土地上,都有着无限的机遇,说句不好听,现在就算是内地一头猪来了碎叶这里,那也能被风口吹上九重天!

490.高林远开拓记事(5)

“为啥不能叫高家镇?明明是我们搞起来的阵子,镇长都是林远当的,不叫高家镇叫什么名?”

“都说了,上头不让叫这个名儿,换一个,赶紧的。”“要不叫高老庄咋样?“

“去你的吧,咋不叫水帘洞算了?“

高家几兄弟被高林远叫到了他这里,来商量关于建立镇子的事情,几兄弟听完了这个消息之后都是激动无比,这特么可是当官呐。

镇长虽然小,但那也是名副其实的官,说起来还是科级官员呐,科处局厅司部阁,科级也算是迈入官员门槛了。

高家祖辈可从来没有出过一个官员,就算是几兄弟那位种马亲爹,也就只是一个豪绅而已,算不上什么官。

几兄弟听说高林远当了镇长,还要给新建立的小镇取名字,就开始争论起来了。

上头不让给镇子取名高家镇,这让几兄弟有些不满,可也不敢违背,这事儿也是省里面亲自下令规定的,所有新移民城镇取名不得带有任何宗族色彩。

政府花了大力气搞移民战略,是想要发展边疆区巩固领土的,不是让宗族换一个地方发展豪强势力的。

南京中央对于边疆地区的移民实边很重视,不是那种管杀不管埋,只给一个政策然后就不管了的做法。中枢一直都是关注这些边疆区发展的。

对于大批的移民安置工作,中央也是做出了很多指示和要求,尤其是对于宗族势力抬头现象,那更是大力打击的重点。

移民们没有安全感,总是亲族相伴组团移民,这可以理解,但政府也会控制,比如说高林远这里,确认建立小镇之后,那往后就不会批准再有高林远的亲族继续落户这块地方了,高姓移民也只允许这么多了,在之后的移民就必须是别的省份区域的。

总而言之就是不能整块地方都是一个家族的,这种事儿政府决不允许,中原内地的那些宗族豪强,好不容易通过农业改革工业化还有大清洗政策,拆散了打没了,高层那就更加不允许边疆区重新出现宗族豪强势力了。

这种事儿只能防患于未然的,人性可是经不起考验的。高林远虽然聪明,但也是没有这么高的眼界,没想到这么多的东西,可直觉告诉他,小镇的名字最好不要带高字,不然他这个镇长没上任就得被橹掉。

最后高林远拍板,给小镇取名叫做"云梦镇”,源自气蒸云梦泽这个典故,小镇靠近湖泊,每到早上的时候就是云山雾罩的,起名为云梦倒也应景。

取名完毕之后,几兄弟就开始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开发耕种土地了,高林远建议其他兄弟多种一些经济作物,价值更高市场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但其他几兄弟都有些不以为然,然还是认为种粮食更靠谱一些,临近湖泊,不缺什么水源,土地也还算是肥沃,种粮食再合适不过了。

涉及自家土地的时候,几兄弟就变得有些心思各异了,都有自己的想法。

大家都是在家乡过得很憋屈,才会背井离乡移民的,好不容易来到了新起点,掌握了一片可以自己做主当家的土地,谁不是意气风发呢?这时候正是最激情的时刻,都是听不进去别人的劝说,只想按照自己的意志来。

高林远见状,也没有过多的去劝诫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反正高林远已经决定,自己的土地上就种棉花,另外再看看能不能种首蓿、大豆这些的,首蓿是牲畜最喜欢的饲料之一,还可以作为青储,草原上冬季漫长,牲畜对于青储饲料的需求也是很大的。

大豆则是很畅销的油料作物,这玩意和棉花一样,都是南京供销集团有多少要多少的东西,根本不愁销路。

种什么的问题没有过多纠结,几兄弟又开始商量合作开发土地的事情,人多力量大,现在开发耕种土地,最缺的就是劳动力。

本地牧民倒是可以找到一些雇佣,但是种地的农民那就是找不到了,之前大规模的草原战争对于哈萨克本地人口摧残极其严重。

国军推过去之后,哈萨克本地的原住民几乎就是十去八九了,要么死伤于战乱,要么就是被征兵的苏军带走撤往欧洲继续作战去了,本地人口没多少了。

种地是需要劳动力的,机械化农业也不是完全脱离人力的,人多还是有许多好处,几兄弟单打独斗肯定不如齐心协力。

对于这事儿,其他几兄弟非常爽快的同意了高林远的提议,甚至不止是他们几个姓高的,连周围十几户其它姓氏的移民也都被列为合作目标。

几兄弟内部商议完毕之后,统一了意见,然后高林远就开始召集被划入云梦镇的其他十几户移民,把他们喊过来,—块开了云梦镇第一届镇民大会。

整个小镇目前只有可怜巴巴的二十三户人家,总人口也不过一百八十多号人,来开会的代表也就只有四十来个人,各家各户都有人来了,并且都是当家做主的壮劳力男人。

大家凑—块之后,高林远拿出了上头给的任命状,宣布了自己被选为镇长的消息,对于这一点其他人没有什么意见,当然有也不敢说,整个小镇高家人最多,足足五兄弟五户人口,他们高家人当镇长也是应有之义,没人会反对。

随后高林远给小镇取的新名字,大家也都是一致赞同,云梦镇,跟姓氏不沾边,这就是最大的好处,真要是叫高家镇,那其他十几户人家肯定不乐意的。

高林远随后以镇长的名义,说出了想要让所有人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开发土地的想法,高林远提出这个想法的理由很充分。

那就是现阶段小镇人力匮乏,农业机械绝大部分都是改装过的非专业货色,要是大家都单打独斗,很容易就是—盘散沙,谁都干不成什么事儿。

如果齐心协力,那就不—样了,人多力量大,资源互补劳动力互补,力量集中起来很容易干成大事儿。

高林远也不是光喊口号的,也拿出了具体举措,在座的所有人都是本镇相互紧挨的移民,大家土地也都是相邻的。

高林远提议组建一个小镇农业协会,把每家每户分到手的农机集中起来使用,在大家相邻紧挨的土地上集中合作开发。

定下一个基数比如四千或者五千亩土地开发指标,大家集中力量先给每家每户都赶时间开发出来这个基数的土地,然后剩下的土地就留给各家慢慢开发耕种。

这样的想法在高家五兄弟联合提出来之后,其他人也都是纷纷同意了,毕竟条件很透明也公平,没有猫腻。

哪怕他们不答应,高家五兄弟也会自己联合起来搞,但人家愿意带着你一块搞,这就是很仁义了。

高林远这个刚上任的镇长让大家都很服气,至少这是一个能干事儿的官,比那些只知道欺压不知道办事儿的官好太多了。

几日之后,高林远把有关小镇取名建镇还有农业协会的所有事儿,都写在纸上交给了地区政府老齐了。

小镇的名字定下来了,高林远还从自己的土地上划拨出来一千亩临湖的平地作为云梦镇的治所,这片土地直接被划归为了云梦镇的公有土地,专门用于建设镇政府还有湖区码头,其余土地用于规划未来的学校、警所甚至是医院等设施。

高家其他几兄弟都是对高林远这个决定不同意的,认为把自己的土地无偿拿出来建立镇中心,变成了公家土地,实在是划不来,是吃了大亏,但高林远却觉得这是一本万利,一千亩临湖土地而已,用来换取一个光明的未来,一点都不亏。

齐宏伟接到了高林远上任之后的第一份公文,也是非常高兴,对于小镇的名字还有农业协会的举措都是极其满意和赞赏的,尤其是高明远自己拿出来一千亩土地归公建立镇直中心,这一点很不错。

齐宏伟也是承诺会帮忙申请一笔行政经费,交给高林远来建立镇政府,但是对于镇政府除镇长之外的其他公务员选拔权还是没有给高林远的。

一个小镇不止是有一个镇长,还得有最基本的警长、税务官、行政官等等职务配套,要是换成中原内地的人口稠密乡镇,还会有配套的各种所长、校长、院长等职务,但在边疆区—切从简,行政人员都是精简的不能再精简了。

高家人有一个当了镇长,那么其他的职务就不能再让高林远自己来选了,这是原则性问题,哪怕齐宏伟和高林远关系再好,也不可能松这个口子。

齐宏伟趁热打铁,将高林远提交的这份文件呈交给了亚萨克地区一号大佬行政主任了,主任看完之后非常满意,下令将云梦镇列为本地区示范性移民镇,重点投入资源,把云梦镇打造成雅萨克地区招牌。

哈萨克各地区现在都是百废待兴的状态,缺移民、缺官员、缺物资器械,干什么都是困难重重的,但越是这种困难时刻,就越是容易出成绩的。

只要干好了,那分分钟就是政绩到手,这年头联邦官员升迁可不看什么履历背景的,只看政绩能力!联邦新建也就是这三四年的事情,谁都没有什么资历可言。

以往民国时代的资历全都作废了,大家都是同一起点往上爬,有了成绩就能升,边疆区那更是最容易出成绩的地方。

关内中原地区,你用十分力气可能只有五分的政绩,但在边疆区,艰苦是没的说,可你用五分力气就能出十分的政绩,甚至只需要你不犯错,待在这坚持就是政绩!

干出来的显眼的功劳,那更是分分钟升迁,运气要是爆棚,说不定在边疆区混个三五年,调回内地那可就是正儿八经省司级别官员了。

云梦镇的举动让雅萨克地区行政府的官员们看到了闪光点,能够来边疆区任职的官员那都是胆大激进的家伙,没点闯劲的人根本不会来边疆区任职的。

行政府主任亲自拍板把云梦镇列为了示范性移民镇之后,有关农业协会的举措就被制定成政令文件,立刻下发给了其他小镇照章执行,这地方不怕做错,只怕你不做!

移民要敢打敢拼,官员们更是要敢想敢干,出了错上头会扛着,有功大家就一块分润,反正只要是治下不造反倒董,其余的事儿都是毛毛雨,中央给足了边疆区官员们试错的余地。

一张白纸好作画嘛!

491.西北事(4)

又是一个周末时分,本应放周末假的碎叶省行政司却是照常工作着,行政司大楼人来人往,甚至比工作日都还更忙。

碎叶省行政司一把手省长赵刚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做事一板一眼的。去年年底行政司成立的时候,赵刚被从漠北省调来担任行政司一把手省长之职。

上任之后他就提出了“边疆区没有假期只有奋斗”的口号,带头玩命的干,虽然赵刚从来没有强制下面人必须加班,只是提倡而已,但也没有人敢真不当回事儿。

毕竟这位省长大人可是实打实的带头干,上任至今没有给自己放过一天假,甚至连按时下班都没有出现过。

赵刚的办公室每天都是晚上亮着灯的,一直到十点之后,才会熄灯睡觉,赵刚也是直接在自己办公室安置了床铺,每天起床睁开眼就是办公桌开始上班。

摊上这么一个省长大人,底下人全都是服气了,不得不跟着—块内卷。

以身作则的赵刚,从来都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说出口的话肯定是自己先做到了甚至是超出了,才会要求别人做到,在部下眼中,这位省长大人似乎除了生孩子不会之外,其余的都会!

他主政碎叶省半年以来,就把东起天山山脉,西至里海沿岸,北临欧洲乌拉尔,南抵波斯高原的整个中亚行政区全都梳理了一遍,完完整整的建立起了一套下沉至地区市级的行政班子系统。

可以说在现有的人员以及物质条件下,赵刚把手上的行政工作几乎做到极致,没日没夜的干,从无到有仅仅半年时间就建起了一套基础的碎叶省行政框架,这份成绩连南京都被吓住了。

甚至说大执政董建昌都知晓此事,并且把赵刚这个名记在了心里,这种狠人,想不记住都难,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不用看到人,只需要听到这些事儿,你就知道这是一个认死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家伙。

赵刚这家伙狠到了连他们中共党内的人都怕他了,因为这家伙从来不讲情面只讲党章和法律。

赵刚一开始实在徐州当副县长,那时候专门负责油水最大的铁路基建项目,在任时公事公办从不刮油水,后来被提拔为县长,第二年又被提拔到徐州市里面任职,这本来是党内大佬给他争取来的位置。

但赵刚却严词拒绝了,直言手头的铁路建设工作没完成,让上面人感觉没面子,直到一九三九年才被晋升到徐州市担任监察厅长。

他当检查厅长的时候竟然刀口对内,先那自己党内同志开刀了,一口气查处了十几个违规违纪的中共党员官员,尤其是贪腐、公器私用的问题,他从不放过。

甚至有时候党内官员一员些无需上纲上线的小事儿,比如说是不满包办婚姻,休了糟糠之妻重新娶一个年轻漂亮的老婆,或者是公款吃喝玩乐,这些个小问题,没法按照法律规章处理。

但赵刚却拿党章纪律来处理!你说狠不狠?国民党的看了赵刚都犯嘀咕,国情局楚才都在怀疑,赵刚是不是当年自己这边安插过去的卧底呐?哪有这么搞自己人的呐?

中共党内不少人都对赵刚有着严重的意见,联手把赵刚在一九三九年末排挤到了漠北省当了一个边缘的农业司长,再不敢让他待在中原干监察了,再干下去,自己人都得被他整死了。

他干监察的时候,被他抓到的官员不下一百个,全都被法办或者党内处理了,党内官员被他抓了,还有怨气,但党外其他派系官员被赵刚抓了那可就是服服气气了,因为这人实在是太狠了。

赵刚去了漠北省草原上干农业司长,也是一板一眼的干,干个农业也是先反腐,先拿党内同志开刀,然后就是党外官员,最后队伍纯洁了才干正事儿。

他在漠北任期内一直干到了副省长,全靠实打实的成绩升上去的,代价就是不少人被他送到西伯利亚种土豆去了,这种狠人本来是没法升的,因为得罪的人太多了,可无奈赵刚总是能够用最小的成本办最大的实事。

别人一百块钱办不成的事情,他只需要五十块钱就能办得妥妥的,上头对他也是又爱又恨的,想用又不敢用。

直到去年下半年,哈萨克中亚战事结束大局已定,南京决议设立碎叶省管辖整个中亚地区,因为是新设立的行政区,特别容易出成绩,各党派都派了不少人过来镀金,但省长却一直没有确定是谁。

纷争不休之下,最后还是由党外大佬统一党的杨森推荐了赵刚来担任省长,这一决议通过之后,不少原本想去碎叶省镀金的官员全都是赶紧刹车,换地方去了,中共内部不少同志都没敢去,都怕了赵刚这个狠人。

党内不少高层也都劝赵刚做人要柔和一些,暗示已经有人要搞他了,但赵刚一点都听不进去,始终我行我素的。

走马上任碎叶省行政司省长半年以来,整个碎叶省行政系统被他赵刚一人搞的欲仙欲死的,主政一方的赵刚今年才三十五岁,这么年富力强的省司级一把手,未来只要是不天折陨落,哪怕拼年龄,熬也能熬成阁部大佬。

谁都拿他没办法了,除非他自己栽跟头,不然其他人再怎么记恨,也只能干瞪眼。

“这份文件转交里海行政厅,告诉赵市长,本月内必须肃清地方民族武装叛乱,缺什么打报告,但事情绝对不能拖!”

“明白,省长!”

“还有通知下去的今天下午会议准备的怎样?”

“已经通知到所有人了,会场准备完毕了,可以准时开会。”

“嗯,注意招待标准,都是下面来的移民官员,一线工作都很辛苦,我自掏腰包二十,不,五十元,你去市场上看看有没有内地来的熏肉腊肠什么,采购一些,中午招待移民官员加餐!”

“是,省长!”

赵刚掏腰包摸出来了钱包,数了半天,数出来五十元零钱拿给了秘书,秘书也没有推辞说什么了,直接拿钱就出门办事儿了。

大家都知道赵刚的脾气,说什么就是什么,你吹牛拍马屁半点用都没有,反而会挨骂。

首节 上一节 251/2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