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266节

“斯图登特少将,根据情报显示,保加利亚部署在郊外机场的兵力也就是一个团而已,防空炮和陆战力量都不算太强。

由于空降行动时间紧迫,你们会在凌晨拂晓之前伞降,天亮之后会有—整个白天的时间,只要你们顺利拿下机场,我们肯定不会掉链子的......”

龙文章给斯图登特详细讲解了行动计划,态度十分友善,这让斯图登特安心多了,虽然指挥官对他的态度很恶劣,但副指挥官还是很看重他的。

“不要有心理压力,虽然是你们的欧洲老乡,但该打一定要打,不能手软,否则后果很严重!”

讨论了战役计划之后,龙文章补充了两句心里话,他很清楚这一战要是面前这个德裔少将敢放水,哪怕就是全力以赴但还是战败了,他的下场将会异常凄惨的。

“请您放心,军人以忠诚为荣耀!我已经对联邦国旗宣誓效忠了,绝对不会违背誓言的!“斯图登特心里面简直乐开了花,开什么玩笑呢,打保加利亚他会手下留情?

保加利亚民族主要都是色雷斯人和斯拉夫人为主,和日耳曼人根本不搭边,打起来根本毫无心理压力好吧,什么鬼欧洲老乡,这是自己肩膀上加星的战功人头呐!

日耳曼人没有统一建国之前,老本行可就是雇佣兵呐,这是有历史传统的,当时欧洲打仗,德意志雇佣兵可是号称欧洲打手一般的存在,战场上各自为阵,打的就是欧洲老乡,甚至同胞之间下手也是毫不留情的,这才是德意志雇佣兵的专业性和优良传统。

两天后,突袭行动开始,斯图登特率领181空降师准时搭乘运输机起飞,斯图登特少将本人按照军阶而言是不用亲自参战的,但为了表忠心也还是给自己挂上了伞包准备跟随最后一批次的空降兵一块伞降。

但出乎预料的是行动异常顺利,整个欧洲也没有见过这么大仗的,直接就是趁夜摸黑铺天盖地的运输机跑头顶上伞降,保加利亚人根本没有防备。

第一批伞兵着陆之后,机场的守军竟然都还在睡觉,地面防空炮阵地压根没开火,保加利亚机场守备部队都在宿舍里面呼呼大睡,天上运输机的引擎声他们都还以为是打雷呢。

行动开始之后,机场就被伞兵第一时间控制住了,第二批伞兵部队压根没有伞降,直接就是坐着运输机降落在了跑道上。

轮到斯图登特少将着陆之后,伞兵压根没事可干,斯图登特可不甘心就这么结束自己的首秀,这才五点,天都还没亮,自己的活儿就干完了,这么轻松,哪有功劳?

斯图登特少将当机立断,带领着四千多名成建制伞兵,配合滑翔机运输过来三十五辆鼠式袖珍侦查坦克,组成突击群,直接趁着夜色摸向了保加利亚市区。

天亮之后,24集团军步兵主力部队还在登机呢,斯图登特就已经传回来了消息,控制住了首都索菲亚王宫还有议会府,俘虏了保加利亚国王还有一众军政高层,完全控制住了整个索菲亚。

吴融中将听完之后人都懵逼了,保加利亚这么菜的么?一个空降师就能灭掉了?

515.南亚与中东

一日间征服一个国家,而且还是神兵天降—般打法,这是前所未见的。

在以往所有的战争之中,还没有这种直接翻山越海就直捣黄龙的战例,保加利亚人还以为隔着黑海,有土耳其和俄国人挡在前面,联邦拿他们没办法,自己境内也没有像芬兰那样存在联邦驻军。

俄国人死扛联邦大军,甚至还不断拉拢保加利亚,德国和英美也是不断给出筹码,要让保加利亚退出轴心国,土耳其也没有低头,以至于保加利亚就认为自己是绝对安全的。

但他们没有料到一个小小的机场就变成了自己的死穴,几条跑道而已,就能让一个整个空降师全副武装的落地,紧随而来的就是源源不断的一整个集团军。

三天之内,24集团军七万人和181空降师一万五千人就出现在了保加利亚索菲亚的街头,控制了整个首都,保加利亚国王鲍里斯恭恭敬敬跪在了联邦特使面前,接受来自大执政的册封。

保加利亚国王被董建昌册封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贪戾王"封号,这也充分表达了联邦对这位鼠蛇两端想要当墙头草国王的不满,整个保加利亚军政大权都被临时成立的镇守府接管,保加利亚国王和首相都变成了橡皮图章。

没有人敢反抗,因为此刻保加利亚上空依然还是盘悬着密密麻麻的战机,现在可就不是运输机和滑翔机了,而是全副武装的战斗机和满载炸弹的轰炸机。

保加利亚如果识相听话,这些飞机转几圈就会去克里米亚半岛轰炸打击赛瓦斯托波尔,但如果他们敢忤逆大执政的意志,那么索菲亚就会立刻变成人间炼狱。

保加利亚人接受接了大执政的仁慈,献上了自己的忠诚,紧随其后保加利亚宣布退出了轴心国联盟,加入大中华联邦,成为了南京麾下有一个崭新的仆从国。

南京也顺水推舟一般的宣布解散了轴心国联盟,自此之后轴心国阵营不复存在,联邦也甩掉了法西斯暴政的帽子。

新的大中华联邦出现在了世界之上,联邦也开始变得逐渐正规多了,联邦帝国嘛,不能自己一个光杆司令,还得有邦给你联,那才是名副其实。

董建昌当初创立联邦共和国就是这个野心,他不可能在自己的本土秋海棠叶版图里面划出来几个不伦不类的加盟国,那就只能去外面招小弟了。

保加利亚的臣服,让土耳其意识到了自己必须做出选择了,土耳其现在是两头受堵了,彭德华率领的西北军群已经征服了伊朗进入外高加索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了,土耳其实质上已经被包围了,要么臣服要么就是拼死一战。

作为曾经死敌的俄国人竟然蹦出来支持土耳其抵抗邪恶联邦帝国的入侵,这让土耳其人恶心坏了,俄国人打的什么算盘他们门清,就是想让自己当炮灰拦住气势汹汹的国军。

但是俄国人什么甜头都没有给,而联邦至少承诺了给土耳其爱琴海以及英属叙利亚的领土!

军事上的压迫促成了政治上的谈判,土耳其自己没有实力抵抗国军的兵锋,臣服已经是必然的选择了,更何况这种臣服不用割地赔款,反而还能够开疆拓土,傻子才不干。

土耳其答应了联邦的要求,主动请求大执政董建昌的册封,但出乎预料的是南京没有答应土耳其人的请封,仅仅只是将其列为了友好国家对待,大意就是维持原装,出兵给老子打仗就行了,别的不需要。

南京接纳属国三不收,绿绿不收,黑黑不收,有仇的不收,这也是深思熟虑过的事情,联邦体系内所有成员国都是免关税免签证且享受小弟福利政策的,有些国家可以收纳,但有些那就是不能收了,具体原因嘛,不做解释。

土耳其臣服之后,联邦立刻就怂恿土耳其人改国制,重新恢复了奥斯曼王国建制,只能是王国,而不能是帝国,老董自己没登基称帝,也不允许别人称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帝国只能够有一个!

联邦会兑现自己所有的承诺,但也土耳其人也必须出力,别的不说,派遣军队参战就是必须的,少说也得百万大军,不然对不起这份大礼包。

联邦将包括后世沙特、叙利亚、伊拉克(除波斯湾产油区外)绝大部分地区领土都划入新生的奥斯曼王国,也将联邦西域、碎叶各省境内的绿绿人口迁往奥斯曼王国,把这个新生国家当成了垃圾桶一样,不管什么什叶派还是逊尼派的,都给扔过来了。

中东地区所有产油区,按照三七分成,联邦拿七,奥斯曼王国拿三,统一进行了分配,同时奥斯曼王国还得派出大批劳动力参与油田开发建设。

联邦只对中东地区的能源感兴趣,占了七成份额,还控制了波斯湾、红海湾多处半岛为本国领土之后,其余的地方都让阿拉伯人自己去折腾吧。

彭得华上将指挥的西北军群在扫平中东之后也开始兵临西奈半岛进军苏伊士运河了,苏伊士运河现在是德军掌控之下的,并且整个北非英军还有美利坚远征军也都配合德军的行动。

欧盟和美军在北非地区部署了七十五万精锐,另外还有三十多万当地仆从军,这一股力量彭得华啃不动,哪怕运河对岸就是整个欧洲的能源心脏,但彭得华也只能是望运河兴叹,甚至连西奈半岛他都动不得。

因为现在联邦和欧盟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皮宣战,双方理论上来说还是处于和平状态的,欧盟只是“收留"了不少联邦敌国军队而已。

彭得华所率领的西北军群从西域分兵之后,就是一路南下,打了一年多,从巅峰时期的四个集团军三十八万人主力,拼到现在只剩下了三十万人,数万将士折戟沉沙,扫平了南亚与中东,现在打到了西奈半岛也已经是极限了。

回想一路走来的征途,彭得华和自己的参谋长叶宜伟上将那都是相顾无言泪两行,谁都是感慨这一路的不容易,数万儿郎倒在了征途之上,这才换来了如今的饮马地中海。

为了抵达这里,西部军群从巅峰时期的四个集团军主力打得现在只剩下了三个集团军,麾下十七、十八、十九、二十集团军,全都是严重缺编状态。

尤其是第十九集团军,这个军现在麾下只有三个半师的兵力,他们是打印度的主力部队,也是损失最严重的一支部队,死磕英印联军倒是没多大伤亡,但因为水土不服的问题,非战斗伤亡异常巨大。

十九集团军只用了五个月时间横扫了印度,但却足足花了七个月时间养病,一开始他们就在印度遭遇了瘟疫,整个军拿下德里之后,就有上万人病倒了。

一开始军群司令部还怀疑英国人动用了生物武器,最后调查之下,才发现印度这里的确不适合华人生存,人口密集卫生状况差到了没谱的极限,动辄就是瘟疫横行。

河流里面到处都是漂浮的尸体,路边上全都是牲畜和人类的粪便,本地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态环境,但国军来了立刻就不适应了。

刚到印度的时候国军还以为英国人是为了污染水源故意向河流里面投放尸体,但又觉得不对劲,投牲畜尸体也就差不多了,哪有投放人类尸体的,而且还是动辄上百具尸体,国军捞都捞不完,人都麻了。

恒河里面国军随便采样一杯水进行检测,拿数据跟感染源都差不多了。

情况最严重的时候,一整个步兵团因为吃了本地的咖喱饭,全体病倒了,腹泻情况严重到了必须空运返回本土治疗的地步,好汉禁不住三泡稀,但来印度的国军每天至少八泡稀,不少人直接拉死了,野战医院都快成了野战厕所。

国军打崩了英国人在印度的统治之后,赶紧挥师撤退了,西北军群表示这地方待不了一点,直接把包袱甩给了亚太战区,让亚太战区派遣仆从军来占领印度。

南京方面对于印度次大陆的处理也异常简单粗暴,直接就是分而治之,绿绿教徒一股脑甩给了奥斯曼王国作为兵源和劳动力,剩下的印度教徒就是按照各地原有的土邦势力范围分划掉,整个印度次大陆被拆分为了四十多个邦国。

恰逢印度闹饥荒,饿死不少人,而国内本土粮食过剩,就源源不断的高价卖粮食过来,商人们赚得盆满钵满,军队也搜刮各地,捞到一笔惊人的财富。

但捞的最多还是南京方面,军队靠搜刮,商人靠销售商品,而南京直接就是卖国!是的你没听错,就是字面意义的卖国。

不是那种背叛性质的卖国,单纯就是买卖国家的意思,土邦想要建国,很简单,一个建国名额拿钱买就行了,南京收到钱立刻就签发册封书。

一开始一个土邦建国名额售价也就是一千万华元,南京方面还认为有些高了,害怕卖不出去,就打折销售,但印度本地的土邦领袖根本不差钱,或者应该说是不差黄金,为了建国称王,什么都舍得。

一千万的价格在土邦王看起来完全就是瞧不起人,他们玩起了竞拍制度,南京方面也乐得如此,表示谁给的黄金多,谁来当国王。

偏远贫瘠地区的册封书都卖到了两千万华元,恒河平原附近富庶地区的册封书达到了惊人的三亿华元,南京大执政老董签册封书手都麻了,一口气签出去四十七个邦国册封书,在印度次大陆搜刮了价值四十亿华元左右的黄金,足足有一千零五十吨!

南京所有的军政大佬,甚至包括老董本人在内,全都懵逼了,印度难道不是水深火热的殖民地,而是一座天堂么?怎么英国人搜刮一百八十多年了,这里还有这么多的黄金??这哪怕就是放中国,也没有哪个朝代拥有过上千吨的黄金储备吧?

联邦攻入印度之后,虽然损兵折将,被瘟疫和糟糕透顶的食物折磨得够呛,可获取到的财富也是惊人无比的。

光是从各种神庙地下室里面搜出来的黄金就足足有数百吨,还有各类棉花、矿产、宝石、等等资源。

算上卖国的钱,联邦短短一年之内就从印度搜刮走了价值两百多亿华元的财富,就连董建昌这位慈父看到了数据之后,也是感觉有些过分了。

可直到现在大家才发现,印度人的潜力似乎远不止这点呐,刚分完邦国,他们就打起了内战,还是劝都劝不住的那种,国军本来还想抽调印度劳动力和兵源的。

但南京一手骚操作,一口气分了四十多个国家出来,内战打成了一锅粥,什么都干不成了,这伙人打内战那可真是下死手出血本的。

有一个富庶邦国甚至还拿出来了两百吨黄金向南京直接购买邻国的册封资格,想要南京允许他们吞并邻国。

别人都是靠出兵打仗灭国,但印度次大陆这些国家似乎有全新的玩法,那就是花钱找南京买下对手的国家。

南京当然不可能同意这种无厘头的要求,反而还强烈谴责这种行为,毕竟这可都是老董亲封的邦国,你敢灭了那就是打老董的脸,最多让你多占一些领土而已。

当然对于黄金,老董从来都是不拒绝的,刚册封的国家不可能卖了,但这笔钱换成军费给你武器装备还是可以的。

上百华元一杆的步枪,一毛钱一发的子弹,火炮哪怕就是库存的日本小山炮,卖给你那也是上万华元,炮弹一百块钱一发。

这种离谱价格印度人也是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联邦也是含泪赚下了几十倍的利润。

南京方面已经对于印度的人力资源不感兴趣了,这群印度人反正也是干啥啥不行的货色,不如让他们继续打内战,然后通过军售收割他们的财富。

没人知道印度人到底有多少黄金,联邦只知道这些印度人的黄金赚起来实在是太容易了,简直跟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老董和雷彪本来都还觊觎印度丰富的人口,想要建几座肉联厂的,可现在一瞧,肉联厂那效率根本比不上直接军售来的快!

516.大战将起

大马士革机场内,一群将领正在送行。

西北军群司令官彭得华已经接到了来自南京国防部的晋升和任命,他被晋升为陆军大将,即将前往西线战区总司担任战区参谋长职务。

同时他的副手叶宜伟上将也被调往新组建的喀山军群担任司令官职务,两位主官都被调离了西北军群前往新的岗位任职。

这也是惯例,最初一批组建的五大军群,西北、中部、北方、南方、南京,这五个军群的司令官除了西北军群之外,全都换了不止一遍。

西北军名义上第一任司令官是彭玉祥,后来因为被张学良牵连,被迫退役去了二线养老了,彭得华随后接任西北军群司令官职务一直到现在,从军群组建之初一直到现在,多年南征北战之下,彭得华在西北军群担任主官近四年了。

现在彭得华上将横扫南亚中东,功勋也足够了,升元帅肯定不够的,但升大将却毫无问题,国防部正好就顺势而为,将其调离了西北军群,避免出现什么拥兵自重的问题,虽然可能性极其低微,但制度摆在这里,彭得华再能干,也不能继续留下来了。

西北军群在彭得华离开之后也被改编成了北非军群,昭示着这一支部队下一步的作战目标,傅作义作上将被调过来担任新的军群司令官,副司令由杜聿明中将担任,军群参谋长则是丁伟少将。

本土也已经打通了印度洋航线,海军掌握了印度次大陆各处港口,并且占领了查戈斯群岛等印度洋中央岛屿,巩固了印度洋航线的安全性。

目前海军舰队的作战范围已经彻底延伸到了中东沿海,海上航道也彻底畅通了。

有了海运的加持之后,本土也给北非军群派来了增援兵力,以弥补他们的缺额,帮助北非军群扩充实力,以应对接下来更加艰难的战争。

新上任的军群司令官傅作义上将可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过来的,而是带了足足五万来自本土南京大营训练完毕的部队一块坐船来的。

“彭长官,恭喜您高升呐!”

机场跑到边,傅作义上将看着彭得华肩膀上四颗星的大将军衔,一脸的羡慕。

新老司令官在分别前进行着最后的谈话,彭得华脸上带着一股不舍:“傅司令官,西北军群的老底子我全都交给你了,这些都是百战余生的勇士,不要辜负他们。”

傅作义面带笑容,面相漫天的黄沙,迎着来自沙漠的干燥疾风,他的将官风衣衣摆被吹得猎猎作响。

“彭长官请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弟兄们的,这么多士兵把性命交托我手,傅某人定当竭力。”

彭得华看着一身风衣常服,脚下还穿着高筒靴头戴大檐帽,威风凛凛的傅作义,很是不放心:“傅司令官,这中东的天气,就没必要讲这些派头了,还是像我一样,穿胶鞋短袖吧,你这身行头,不嫌热么?

穿高筒军靴在这边走路都进沙子,常服大衣套着,可别中暑了。”

彭得华眼中很是担忧,这样一位继任者,这样一身行头,估计连中东的气候都还没弄清楚呢,何谈带兵打仗呐。

傅作义很给面子的脱掉了风衣,但剩下的行头却是动都没动:“军人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作为司令官,我必须时刻保持自己的形象,这是每一名国防军官兵都应该遵守的条令。”

两人之间各有各的风格,彭得华此刻是一身与士兵无异的短袖长裤迷彩服,头上戴着遮阳帽,脚下穿着迷彩胶鞋,这是最适应本地气候地形的装束,一线作战的士兵也就是多一件外套和携行具,脚下穿的是作战靴而已。

彭老总喜欢与士兵共甘苦,从不搞什么特殊待遇,到哪都是一副普普通通的形象,人堆里面一扎进去,不看军衔的话,你根本认不出来这是一位战功赫赫的陆军大将。

但傅作义风格却不一样,他崇尚等级森严,秩序严谨,令行禁止的那一套作风,每一级有每一级的任务和责任,条令里面规定了指挥官的着装,他就会一丝不苟的执行下去,天气再热也得坚持。

彭得华明白了傅作义的态度,也就没有多劝了,自己虽然军衔高一级,但人家也是上将大佬,军群司令官级别的人物。

“接下来你们面临的任务将会是务必艰巨的,希望你能够带着弟兄们坚持下去,输赢固然很重要,但活下去也是每位官兵的期望。

这些勇士们已经为国家做出了足够的牺牲了,还请务必善待他们!“

彭得华说完了最后一番话之后,转身走向了飞机,身后傅作义带着一群将领齐刷刷敬礼,送别这位可敬的老长官。

一直到彭老总的座机起飞升入高空,看不见了之后,傅作义才带着部下离开了机场。

彭老总最后一番话说的没错,改编之后的北非军群所面临的任务那可是实打实的艰巨无比。

首节 上一节 266/2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