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50节

董某德薄才疏,无能堪当大任,多番请辞,怎奈麾下数十万将士死谏,董某万般无奈,只得顺应军心民意,惶恐登位

,改中华国民革命军为中

华国防军,建抗战救国委员会。

董某在此指天为誓,告四亿民众,必将以国为重,克复中原,保中华民国金瓯无缺,护我中华秋海棠叶,收复旧士

誓死驱逐日寇,光复山

河!

一朝通电举国震惊,有人欢呼雀跃,有人犹豫踯躅,更有人如丧考她。

通电当天,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还有其他多个省份纷纷宣布加入抗战救国委员会,接受董委员长的领导指挥一同抗战救国。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早就看不惯老蒋了,听到老董终于舍得站出来扛大旗了,立刻宣布放弃老蒋给的所有的军衔身份,转身就拉着第五战区加入了老董的抗战救国委员会,第二战区的阎锡山和第四战区的何应钦就比较机灵了,也宣布了加入抗战救国委员会,但是却没有放弃重庆方面委任的军职。

其他战区也都在摇摆不定之中,不过总体还是倾向于老董这边的,毕竟没看到董建昌通电里面说的话么,左一句几十万将士拥戴,右一句几十万将士死谏,这可不是老蒋麾下那些乱七八糟的部队,而是实打实的虎狼之师,能够和日本人硬拼的那种呐!

哪怕延安方面都表示认同并接受抗战救国委员会的领导指挥,认可委员会抗战救国,一致对外抗日的宗旨。

老董明面上到处通电喊话,私底下那也是到处派遣运输机,现大洋实打实的董大头,装满机舱到处运,只要你认我这个老大,董大头有的是,枪械弹药我也有,重庆能给的,我都能给,重庆给不了的,我照样能给。

这年头谁能够拨付军饷,给足装备物资,能带着大家打胜仗,那你就是正儿八经的经中央政府了,说一千道一万,还得是成绩来说话,你老蒋在南京的时候,一场淞沪会战,七十万对三十万,优势在你,结果打成了什么逼样,最后撤退命令都不想下达,还让人家老董背黑锅守南京。

现在老董坐镇总统府,把南京守得固若金汤,连连重创日寇,成为了举国扛把子,一己之力吸引了七成的侵华日军主力部队,现在南京就是天下命脉所在,是整个中华民国的盾牌,南京倒下了,全国都得遭殃,南京扛得住,全国一块享福,这道理谁都清楚。

扛得住不一定能当老大,可当老大就必须扛得住!

“不好啦,大D疯了,他要搞新和联胜......啊不是,吓!是老董疯了!他要搞新民国!”

一名下属冲进了楚才的办公室,开口就是不好了,经过反复确认之后,下面已经弄清楚了董建昌这一次是打算彻底撕破脸了,一切都是玩真的了,来自南京的董大头一飞机一飞机的运往全国各地,还有军械物资那也是长江江面上一船船的运往支持他的各省。

楚才一脑门的汗珠,无奈点了点头:“知道了!”

下属继续汇报道:"董建昌那边的救国委员会已经通过决议了,宣布要将重新改制的国防军扩编到五十个师的部队,番号从1~10组建十个集团军,以11~60为番号组建五十个满编陆军师,说所有部队军饷装备物资全部由南京提供,先到先得,后来喝汤,最后来什么都没有。

目前南京方面已经宣布建立国防军第1、2、3集团军,下辖11~25共计十五个师部队,满编三十万人!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宣布接受南京抗战救国委员会任命,担任委员会常务委员,同时晋绥军也接受了来自南京的番号以及军饷装备,改组为第六,下辖五个师部队!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也在徐州通电,接受救国委员会任命,并且放弃重庆方面委任的一切军职,李宗仁成了救国委员会的副委员长,麾下部队被改编为第四、第五集团军,下辖十个师部队。”

"第四战区长官,何应钦也宣布接受了任命,但没有放弃原有身份,第四战区被董建昌授予了第七集团军番号,下辖五个师编制。”“延安方面也被授予了第八集团军番号,下辖五个师部队呐!”

楚才听完之后沉默着点了点头,而后感慨道:“董建昌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大气磅礴。”

下属急眼了∶“长官,您这时候还说这些干什么,校长那边已经是大发雷霆了,一个劲骂董建昌是国贼,直接说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说他是曹操呢!”

楚才无奈道:"急又有什么用?天下兴亡莫过于此,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势已成,你我都是只是洪流之中的一叶扁舟,只能够随波逐流了。

人家现在手握大势,不跟你玩什么阴谋诡计,直接就是一步一步阳谋,你知道人家下一步要干什么了,但我们却无能为力。

现在我们连董建昌背后到底是谁在支持都没有查出来,拿什么阻止对方?”下属叹了口气:“校长责怪起来怎么办?“

楚才肯定的回答道:“校长不会责怪的,也没有时间去责怪任何人了。”

现在的重庆人心惶惶,董建昌这一次通电让所有人都看清楚了形势,谁都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蒋校长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底气责怪任何人了,他拉拢都还来不及呢,因为南京已经出现了一面新的旗帜了,那位扛把子可比他威猛多了,不缺钱,不缺装备,你拿什么比?

楚才起身离开了办公桌,走到了落地窗前,看着窗外遍地困苦的民众,和那些坐着轿车的达官贵人,喃喃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呐!”

下属没听清:“长官,您说什么呢?”

“有件事儿必须得你去办。"楚才转过身,取出了一封写好的信件,交给了下属:“这封信你亲自送到南京,交给杨立仁,送完信之后就别回来了,待在那里,杨立仁会给你一份差事的。”

下属一阵发怵:“南京城,那可是被日本人包围的龙潭虎穴呐。”

楚才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南京城算是稳住了,没有守住南京的把握,他董建昌岂敢发这种通电?”“其他人都看明白了,所以才会支持董建昌,别看现在南京城是穷险绝地,将来那可是龙兴之地!”

“赶紧出发吧,晚上机场十点半,有一趟飞往江西九江的运输机,别耽误了!”“是,长官!”

104.人心思变

重庆山城内,原本从沿海撤到这里的学者教授、青年学生、工人、士兵、军官、商人各个阶层都面临着一个抉择:到底要不要回去?

你说这些人想来重庆么?那肯定是百分百不想的,沿海多富庶,江南鱼米之乡多舒服?跑这西南山高水险的穷乡僻壤,要啥没啥,而且还是人生地不熟的,哪有自己的家乡好。

现在南京捷报频传,屡屡痛击日寇,打得日本人连城内都待不住了,这明显是已经站稳脚跟守住了南京的节奏,这样看来似乎撤到重庆有些多余了。

诸多青年学子还有抵达重庆的空军和海军官兵是最先付诸行动的一批人,董建昌通电下达之后,这些人立马二话不说丢掉了原有的职务,准备去机场码头搭乘飞机运输船前往南京了。

此刻的南京城还是战区,非战斗人员当然是不允许进入南京城的,但如果报名参军,那么南京方面还是乐意接收的,尤其是高学历人员。剩下的官员还有军官以及工人学者也都是想着回南京算了,待在重庆连饭都快吃不饱了,工资也没有,工作也是一片迷茫。

大家都是火急火燎的撤到了重庆陪都,也不管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更不管来了之后有没有饭吃,总之就是跟着中央走

结果一路撤下来,南京没丢,武汉会战准备了老久连根鬼子毛都没看见,他们一路跋山涉水撤了一个寂寞,这谁能还忍得住继续待在重庆吃糠咽菜呐?

现在有志气的男儿都是去南京,哪里才是真男人该待的地方。

学者专家们看到董建昌这么猛的,而且哪里的技术装备也挺多的,肯定需要专业人员搞后勤维护,武器研发也得有人,这些人直接报名去南京搞后勤,年纪大了拿不动枪,但是拿扳手还是没问题的。

官员们尤其是基层官员,他们和老蒋也都是雇主联系而已,中央政府在哪他们就去哪,无论如何一个政府不可能只打仗,不治理的,现在他们这些中下层官员待在重庆也是无所事事,很多人饭都没得吃,工资也拿不到。

索性这些官员也是咬牙投董去了,谁给老子发工资,谁就是中央政府,上头那些大官可以不靠那点工资活命,可他们这些小官员干实事的,那可都是指着每月薪水度日呐,去了南京战死还能有抚恤,怎么着也比待在重庆饿死来得强。

工人和企业主也都是开始选择重新返回南京,就算是去不了战区,那也得离近点,这才有商机,南京那边擦大气粗,过去打仗的壮丁每月都往家里邮寄现大洋和各种食物糖果,一看就是正儿八经的中央政府做派,舍得花钱!

待在重庆这里根本没前途,没有市场,没有建厂子的土地,更没有原料来源,政府什么都不管,待这里就是等死。

重庆城这边拿不到军饷的士兵们也都开始带着枪跑了,嘉陵江面上到处都是去南京的船,随便截一艘就可以免费乘船过去,士兵前往南京是免费的,并且任何船主不得拒载,后续费用可以直接找南京委员会军政府报销。

“大头,我们已经决定了,一块开小差去南京那边,待这里没饭吃没钱拿,还不如找日本日人拼一场!”“六斤你别说了,算老子一个,这重庆老子不待了,天天吃野菜,压根没奔头了!”

“听说南京那边的弟兄,吃肉罐头吃的拉屎都带油了!”

“是呀,那边打仗就算是一个刚入伍的二等兵,那也是实打实的每月十块钱,不是法币,是董大头!”“真的假的?实发大洋,南京那边地底下找到金矿了?”

"你管这么多干啥?驻地外面后巷村那里,有个鞋匠,抓丁去了南京城,年初三南京那边通知人没了,遗物军饷全都送回来了,抚恤金一次性给了两百块现大洋,我亲眼看见的!”

“乖乖,死了给两百块?老子干了,不就是一条命么?这辈子丢了下辈子再来,赚不到钱,这辈子老子死了也是窝囊废

嘉陵江边,中央军某部驻地内,一群士兵们商量着怎么开小差去南京城,没办法,现在重庆这边发不出军饷了,待着也是等死,还不如去南京拼一把,董长官给的价码足够卖命了。

商量到一半,门口忽然有了动静,一群人立刻闭上嘴巴不说话了,门被打开之后原来是连长过来了。

一群士兵面面相觑脸上带着紧张,害怕连长发现他们的密谋了,为首的王六斤更是一个眼色,李大头立刻会意,伸手摸向了腰间的刺刀,打算待会要是事情东窗事发了,立刻干掉连长趁夜色走人。

连长进门之后也是看到了士兵们脸上神态不对,看自己的眼神带着一股杀气。

不敢耽搁,连长立刻说明了来意:“兄弟们,有桩买卖干不干?这次绝对是为了大家好,事情有些敏感,所以在座的人都必须共进退!”王六斤警惕的问道:“连长,什么事情你就直说吧,大家都是自己人,肯定共进退!”

连长压低声音道:"营长已经决心投董了,带大家去南京那边,要是愿意走大家一块出发,今夜就走,不愿意的那就只能先委屈一下,绑起来,等明天查岗友军来给你松绑了。”

李大头听完松开了抓住刺刀鞘的大手,脸上笑道:“连长,我们想一块去了,大家都打算去南京了,狗日的重庆不待了,太窝囊了!”一个连就这么轻易决定了哗变脱离主力部队了,说干就干,也没有多少东西需要收拾,带着武器装备走就行了,码头上了船吃喝立马不愁。连队汇合营长和其他兄弟之后,一个营三百多号人趁着夜色悄咪咪的赶路,半路上忽然就被堵住了,一看发现还是熟人二营的队伍。

“大晚上,你们二营的人干什么呢?堵着路装鬼吓人么?”

“你们三营想干啥,大晚上出门去哪?”

“我们临时决定夜间演习,咋了?”“我们也是!”

“那为啥不走,堵着路?”

“前面走不动了,是隔壁团的主力部队,他们也是,也是夜间演戏吧?”

大晚上的,码头几乎全被"夜间演习”的部队给挤满了,一艘艘运输船前面全都是排着队等待去南京的人,不止是士兵,

还有溜号的官员以及工人

和企业主。

甚至不少的平民都带着刀枪棍棒排队登船去南京发财,谁都知道南京那边实打实的发钱,现在正在组建国防军,只要五十个师,先到先得,去了就是一场富贵,去晚了连汤都喝不着。

入伍的新兵都是实打实十块大洋的月饷,死了那也是至少二百块大洋,这买卖比上山当土匪都还划算,谁不想去?董长官只要五十个师的人马,去晚了可就没有位置了!

“好小子,你们团全都来了,这是打算成建制去南京么?”“你们团不也是差不多么?恐怕就差师部没来了!”

“你以为师部也是码头坐船么?听我一个同乡参谋说的,师座和副师座还有参谋长下午就坐飞机去了南京!”“嘶,好小子,当官的就是不一样!”

“南京那边一个少将师长每月实打实三百块现大洋,还给作战津贴军衔职务补贴,少说一个月也是五六百大洋,据说董长官还答应打完仗就在南京城分房子!”

“南京城的房子都是有主的吧?”

“炮弹全都炸完了,哪来的主?打完仗董长官说是谁的就是谁的!”

“干了,我不求分房子,只求打完仗江南水乡给我分两亩地就行了,那边的地可都是水浇地肥田呐!”“就你那出息,董长官都说了,打完仗人人有份,他老人家要当大总统,咱们就都是从龙的功臣!”“只要他老人家分房子分地,别说当大总统,就是当大皇帝我也支持他!”

105.西南联大不撤了!

1938年2月4日,立春。长沙岳麓山下,临时大学校内。

这所大学是于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说什么临时大学肯定不明白,但如果说这是西南联大的前身,那就肯定明白了。

1935年那时候,北平的局势日益危急,为了防止突发的不利情况,清华大学秘密预备将学校转移至长沙。学校拨巨款在长沙岳麓山山下的左家城动工修建一整套的校舍,预计在1938年初即可全部完工交付使用。

华北事变后,当年7月12日,日军向天津进攻。7月30日凌晨一点,日军开始向南开大学开炮。南开大学被毁,南开大学师生也加入了清华大学南迁的计划。

时年冬季,清华大学从清华园火车站,连夜秘密南运几列车图书、仪器等教学研究必需品到湖北汉口暂时保存,随时可以运往新校址。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讨论战局问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校长也参加了庐山会议。

同年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9月10日,教育部第16696号令正式宣布建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0月,1600多名来自三校的师生经过长途跋涉陆续到达长沙。10月25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学。校本部位于长沙城东的韭菜园,主要租借圣经学院和涵德女校。

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这一天,后来定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临时大学综合了清华、北大、

南开原有的院系设置,设

17个学系。截至到11月20日,在校学生共有1452人,其中清华学生631人、北大学生342人、南开学生147人,新招学生

14人、借读生218人;教

职员共有148人,其中清华73人。

按照原定计划,今年开春之后,学校将会继续西迁,前往云南昆明进入西南地区建设联大。

南京保卫战之前,所有学校师生对于战争局势都是无比悲观的,甚至连北大历史系教授都开始诞生想法编撰《国史大纲》了,想要把中华历史浓缩到一本书里面,等将来中国亡国了,后代子孙也能够了解一下中华历史。

去年十一月份左右,长沙都还遭受到了轰炸,学校也被日军轰炸波及遭受了一定损失,这也更让师生们感受到了绝望。可十一月末之后,局势就开始逐渐变化了,长沙似乎变成了安全的大后方了,有南京城在前边坚挺着,日军连飞机都

飞不过来了,轰炸也就是

那么一两次,然后就彻底没踪影了。

而伴随着董建昌屡次通电讲话之后,南京城也是捷报频传,南京城被董建昌守得那是一个固若金汤,日本人好不容易打进城内,也还是被无情的赶出去。

之前学校的师生还认为董建昌和以往那些军阀没什么不同,全都是嘴上放大炮,战场上开小差的,可没想到人家是玩真的,实打实守住了南京城,并且还屡屡主动反击重创日寇,死在南京城下的日寇足足超过了十万之众。

这让临时大学的师生们有些不想撤了,现在的长沙城可不是文夕大火之后的一片废墟,长沙也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环境比西南那边好多了,交通也便利,尤其是前面还有老董死扛,只要他不死,长沙就是大后方,安全得很。

尤其是去年末,临时大学遭遇困难,学校经费紧张,连学生伙食费都拿不出来了,就去找地方政府帮忙,找了主管教育方面的副省长李作生,生李作生第一反应就是去找整个湖南公认的老大董建昌请示。

学校的请求也很简单,只要求拨款两万大洋经费解决学生过冬还有伙食问题就行了,这么点钱而已,甚至连上董建昌案头的资格都没有,后勤部一个副部长也是湖南人,听到这是老乡求援,直接就给批了十万大洋,说是资助教育责无旁贷。

临时大学拿到这笔钱之后也是更加认可董建昌这位大佬了,只要两万,最后足足给了八万(剩下两万别问,问就是惯例

,这是何等的爽快。

今年春节之后,伴随着南京战场的雄起反击,临时大学对于董建昌更有信心,学校高层开会决定不撤了,就待在长沙了,顺带继续写信给南京那边请求拨款,好建设更加完善的学校设施。

几所大学已经决定在长沙联合设立一所大学了,名字就叫中部联合大学,其余散落各地的学子还有教师职工纷纷闻讯赶来,联合大学在二月一号成立之后,学校师生已经高达五千多人,成为了目前中国境内首屈一指的大学。

首节 上一节 50/2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1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