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548节

  一番交谈之后,马芳自然是尽心尽力的保持着誓死捍卫国土、忠心大明皇室的态度,顺带对热衷教育的裕王殿下表达了无上的尊敬。

  朱载坖倒也不是过去那等整日待在裕王府里的人了,应对从容,对这一次蒙古进犯之事也是未曾多言,只说若有机会定要亲往一趟宣府看看大明边疆壮丽。

  这话便已经是试探了。

  属于是他皇帝老子让马芳过来昌平这件事情里,明示了的交代和吩咐。

  唯一留京的成年亲王,无名却有实的东宫储君,大明帝国将来的不二新帝人选。

  朱载坖这番话,无疑是在询问马芳对自己的忠心,以及自己日后能不能掌握宣府镇那十万兵马的质询了。

  马芳瞬间收敛心神,脸上只带着一抹笑意:“殿下若有机会,末将自当亲率兵马护卫殿下巡视宣府千里边墙。”

  这话算是中规中矩且同样也表明了态度的。

  朱载坖到底是如今的不二人选,哪里能随意离开京师地界。但要是他能得皇帝谕令,出京巡边,那马芳自然会亲自带兵陪同。

  这份态度给出,朱载坖自然是满脸笑容。

  正当这时,马芳又笑着转口道:“今次微臣也算是因缘际会奉旨回京述职,得以圣上口谕前来昌平面见殿下。微臣回京一路,得知此次蒙古贼子来犯,进逼京师,全赖殿下和那位严宾客誓与昌平共进退,带领昌平民壮队及百姓大破来犯敌军……”

  朱载坖面上带着笑意,马芳这等话他又如何不明白?

  他当即笑着问道:“马总兵是想借机,今日见一见严师傅?”

  马芳干笑着点头:“严宾客治民有方,微臣早有耳闻,时下朝中革故鼎新之风正盛,微臣想着若是能……宣府边民日子或许也能好过些。”

  这话倒是半真半假了。

  朱载坖也不点破,只是笑着说道:“总兵官只管去寻,恰好再有片刻本王还有一节课要给学生们上,也不宜再陪总兵官。”

  马芳当即拱手起身。

  道了声谢恩,方才缓缓退下。

  望着马芳离去的背影,朱载坖淡淡一笑,双臂搭在圈椅扶手上,双手握拳缓缓的转动着。

  而从朱载坖这边离开的马芳,在书院里问了好几个人,才终于是得知他心念念要见的小严阁老,竟然已经回京了。

  书院外。

  马芳看着面前的广场,想着几乎是与自己擦肩而过的心念念已久的小严阁老,心中不免生出一阵失望和无奈。

  都是官场上多年的老狐狸,马芳如何不明白。

  这是人家在躲着自己呢。

  他不禁回头看了眼身后的书院。

  或许那位小严阁老才是聪明人,自己见了裕王,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再见他了。

  如此说来。

  倒是自己心急了些。

  方才在裕王殿下那边最后也算是话多了。

  不过如此也好,倒是可以让自己显得蠢笨一些。

  想着这些。

  马芳脸上露出笑容,看向守在一旁的书院里的人,出声交代道:“还请代我禀告裕王殿下,微臣今日受益匪浅,先行回京,不日返回宣府,静候殿下来日能亲临宣府巡边。”

  书院的人点点头,而后命人将马芳的马牵了过来。

  马芳上马,便带着自己的亲兵沿路赶往昌平外面通往北京城的官道。

  等到他带着人一路到了官道路口,远远便见到两名孩童正守在路边。

  是周狗蛋和马小二。

  马芳眉头一挑,心中似有所感,勒停战马。

  “二位小哥可是在此等候于我?”

  周狗蛋和马小二对视了一眼,抬头看向马背上的马芳:“您是宣府镇总兵官马芳大将军?”

  马芳颔首点头,面带笑容。

  心中却是微微流动,若是自己猜的没错,这恐怕也是那位让自己心心念念也要见上一面的小严阁老的手笔吧。

  果然。

  在得到正确回答后。

  周狗蛋看了眼马小二。

  马小二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份糊封过的信件,双手捏住送到了马芳面前。

  马芳也是客气,自腰上取下钱袋子,丢给了马小二身后的周狗蛋,道了声谢方才将马小二手中的信取到自己手中。

  带着满心的好奇,马芳拆开信件。

  信封中只有薄薄的一张纸。

  摊开纸张。

  马芳却是瞬间脸色万分精彩起来。

  只见纸张,墨字四字,再无多言。

  “明军威武!”

  四字一览无余。

  马芳眼神流转,心中却是一时间掀起千层浪,压着那些复杂的感触,他抬起头却见那两位少年已经是离开路口。

  马芳轻叹一声,在随同一起出城前来昌平的郭玉创注视下,将纸张上‘明军威武’四个亮给了对方看,而后才小心翼翼的将纸重新叠好,又万分仔细防止折叠卷边的塞回信封中。

  最后的最后。

  马芳终于是将这份信件,放入胸前。

  郭玉创在一旁想着纸上的那四个字,看着大将军的神色反应,低声说道:“小严阁老历来都是个妙人,如今依旧妙不可言。”

  马芳的脸上露出笑容:“世人皆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夫此次奉旨回京,一路上也多有顾虑,但是今日观此信,心中再无顾虑。”

  说完之后。

  马芳勒住缰绳,马匹随之在路口处缓缓转动起来。

  马芳将周遭昌平的景色尽数揽入眼底。

  半响后。

  他才开口道:“小严阁老果真名不虚传!”

  ……

  “阿嚏!”

  严府巷。

  书房之中,严绍庭满脸疑惑的重重打了一个喷嚏,引得一旁俯首秉笔的徐渭,不解的抬头看向了他。

  “郎君可是因时节变化有所受寒?”

  “可否要让李先生开些汤药?”

  如今有李时珍坐镇书院,他们这些人现在但凡是有个头疼脑热开口就是一句话。

  李神医救我!

  李时珍也没端着,不管大病小病,只要有时间总是乐此不疲的带着他的那帮男女不禁的学生为众人看病诊脉。

  严绍庭却是摇摇头:“感觉是有什么人在背后念叨于我……”

  徐渭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总不会是马总兵官在得知郎君您踩着点回京,这会儿他正在昌平那边对您破口大骂吧。”

  这是玩笑话,徐渭是知道那只有四字内容的信件的。

  严绍庭也只是笑了笑。

  他不见马芳,本就是应有之意。

  人家老道长要给儿子的未来铺路,自己何必凑过去。

  再说了。

  朱山长以后是要升职成朱皇帝的。

  对手下文武重臣的关系,那肯定也是会格外看重的。

  不可闹得太厉害,但也绝对不能走的太近。

  虽然这些看着表面必须维持的东西都是屁话。

  但这样的屁话却又必须要维持。

  但自己这个时候不见马芳,却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而更为主要的是,自己现在确实有很多事情要忙。

  虽然眼下才入秋不久,离着寒冬腊月还有好几个月,但考虑到明年要争取南下为官,京中许多事情都要有所安排。

  军需上的差事,除了高务观和徐琨这两伙外,还应该让谁接手主办?

  昌平治安司这边,又该让谁主持日常?

  还有户部浙江清吏司,同样是要移交出去的。

  倒是翰林院、国子监和詹事府的官职应该不会动,毕竟这都是清贵又清闲的地方,无关紧要。

  而这也只是朝廷里官职差事上的问题。

  另外。

  既要南下,虽然现在有朱载坖透露,他那个皇帝老子已经点头准允放自己去南京为官,同样前朝也有杨博这个兵部尚书为自己说话。

  而到时候,一旦自己要南下为官的想法暴露出来。

  诸如吏部、户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使司也定然都会出声同意。

  可自己也得要拿出一个漂漂亮亮的政绩成绩摆在所有人面前,这样才能让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看的明白。

  到时候老道长给自己安排南下差事的时候,也能更好的操作。

  徐渭将面前已经整理了许久的各类文书一一摊开,放眼望去。

  而后笑着说:“若是郎君能再年长一些,做的这些事情能年限再长一些,想来一个六部尚书早已到手。出京为官,也定能无可争议的拿下一地总督之职。”

  听到徐渭的话,严绍庭却是面色凝重。

  正是如徐渭所说的,自己现在并不年长,甚至才二十出头,这就导致即便自己这几年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为朝廷立下了很多功劳,却依旧在被无形的限制着。

  上一次加正三品太子宾客的官衔,就是一个明证。

  可以给衔。

  但实实在在的官职,却需要押后。

  严绍庭摆了摆手:“既然裕王已经说过皇上点头准允让我去南京为官。而如今浙直总督、应天巡抚、浙江巡抚皆无空缺,则必然此三官职与我无缘。那么南京城里,数来数去也就那么些个位子了。”

  如今浙直总督是赵贞吉。

首节 上一节 548/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