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614节

  原本他是羞愧于严家对自己的宽仁宽恕而自己却在今日强求于人家,且这几年也不知回报。

  但现在。

  赵贞吉是羞愧于自己竟然枉顾当下之事根源,枉顾黎庶之期许,竟然要为那些占尽好处的人前来说项。

  而这与眼前这位年轻人相比。

  与他所说的那句,又有何妨相比。

  自己竟然是此生数十年枉为人矣!

  有那么一瞬间,在和这位年轻人相比之下,他甚至是想要弃官而去。

  当然。

  也就那么一瞬间而已。

  “润物之志,今日方知,老夫虽耻长以轮,比之却如稚童小儿。”

  赵贞吉双手作揖,态度恭敬诚恳。

  以他的意思,和严绍庭的大志向大胸襟相比,他就是那不通人事的顽童黄口小儿。

  严绍庭却是一把托住赵贞吉的双手,目露真挚,诚恳询问:“部堂乃是长者,只是不知可还有志气相同,以为同志,同心戮力而行?”

  管他娘什么齐桓公和管仲。

  又管他娘什么南京各部司衙门如何请求。

  自己今天当着赵贞吉这口不粘锅的面扯东扯西,所为的就是这口不粘锅而已。

  一个只需要稍加操作就可以入阁的朝堂大员。

  将赵贞吉收入囊中,再顺带着将南京城里的事情处理好。

  这才是严绍庭最终选择。

  面对严绍庭透出的橄榄枝,赵贞吉倒也没有纳头就拜,而是慎重考虑了起来。

  没用多久。

  赵贞吉便面露笑容:“以我当下之见,小严阁老如今该是如见另一人了,此番已经让那人等候许久了。”

  严绍庭顿时一愣,俄顷便已经面露笑容,反应了过来。

  都是聪明人。

  赵贞吉很清楚,既然有人能请他出面帮忙说清,那么根本就不是一条心的南京城里,必然还会有别的人登门拜见。

  严绍庭笑着看向眼前这个不粘锅。

  赵贞吉这一次倒是没有推诿扯皮,保全自身。

  他直接笑着说道:“小严阁老此番于江南所求,就是大户能将近年侵占田地清退还于百姓,此乃善政,老夫自当助力。”

  ……

  西花园,牡丹台。

  已经在此等了小半个时辰的杨宗气,愈发的坐不住。

  他烦躁不安的看向外面,却不见人影。

  但那些侍女,却总能掐着点送来饮茶。

  然而自己想要见到的严绍庭,却始终都未曾露面。

  南京城里那些人已经靠不住了。

  这是杨宗气现在的认知。

  指望那些人能一条心的和严绍庭据理力争,无异于痴人说梦。

  原本。

  在杨宗气的计划中,只要南京城里的他们一条心,坚定信念和严绍庭对抗,那么就算最后事情闹大了,朝廷那边为了江南稳定也绝对不可能对他们过重惩罚,甚至都可能没有惩处。

  因为江南不能乱。

  作为大明财税重地的江南乱不得。

  自己正是握准了这一点,才会试图联络各方。

  但是,世事难料。

  他杨宗气本欲死战。

  但奈何队友竟然要投。

  不是一条心的江南,即便闹出大乱子,朝廷也只需要选择着处罚一方即可。

  如此也就不用想了。

  朝廷肯定是选择全力支持严绍庭,而重重的惩处他们。

  与其如此。

  杨宗气很果断就做出了选择。

  既然他们能投,那为何自己不能投。

  门口人影晃动而入。

  杨宗气眼角一跳,立马就站起身走上前,随即便是轰然跪倒在地。

  这一跪,无比的丝滑顺畅且没有半点犹豫。

  他头也不抬,便是沉声大喊了起来。

  “下官粗鄙,言语莽撞。”

  “听闻因下官前些日子说话太大声,致使小严阁老耳中不适,下官深感不安,特来请罪。”

  “下官之罪,听凭小严阁老发落!”

  …………

  月票月票

第449章 不要脸的人

  还是那句话。

  和性命、前途相比,面子算个鸡儿。

  既然要跪,那就跪的彻彻底底。

  当杨宗气这位执掌江南粮储重担的总督在严绍庭面前干脆利落的跪下后。

  当严绍庭还震惊于自己还没有真正出手,对方就已经这么直截了当的跪了。

  杨宗气已经从袖中取出了一份薄薄的簿子。

  若是去掉厚实的封皮,里面真正能记录文字的纸张并不算多。

  杨宗气目光深邃的看了眼取出的簿子,随后便长叹一声双手高高捧起。

  “这是下官为官南京以来,与城中各部司衙门及江南地方官府往来账目详细,请小严阁老亲阅处置。”

  “下官自知罪孽深重,为官不为黎庶。因心存自保,方才与小严阁老多有对峙。但下官也知晓,小严阁老江南之行皆是为了黎庶百姓……”

  杨宗气的语气带着几分死气和失落。

  他继续低声说道:“下官原本错以为,严家还是过去那个严家,但小严阁老江南之行却让下官恍惚至今,方知忠良。下官今日也非投诚,更非是想要戴罪立功,下官自知所犯之事,恐怕是难有活路,但下官还是想求一求小严阁老,祸不及家人,下官可以坐死,但求小严阁老看在这东西份上,能饶恕下官家人。”

  杨宗气似乎是已经看清了自己的结局。

  甚至在说完这句话后,他的脸色已然骤变,满是坦然。

  杨宗气自嘲的笑着摇头:“小严阁老也不必苦恼,下官知晓小严阁老近日种种皆是为了清退田地,还耕于百姓,是为了我大明江山社稷。下官也已经写信给家中亲眷,此次会将家中所有田地还于百姓。只求……只求小严阁老能宽恕他们那些因我为官而愚昧只知贪婪的人……”

  终于将所有的话都说完后。

  杨宗气五体投地,双手落在地上,依旧是捧着那本簿子。

  严绍庭双眼眯起。

  面对杨宗气的巨然转变,虽然心中震惊不已,但他也不得不感叹这世间并非是世人皆醉我独醒。

  在自己的计划中。

  原本就是要用杨宗气的命去震慑江南。

  那么同样压榨剥削百姓的杨家人,自然也要定一个株连的罪名。

  但杨宗气很聪明。

  自知自己所犯之事的严重性,所以现在要用自己的性命、这本簿子以及杨家完全清退田地换一个家人平安无事。

  他亦是轻叹一声。

  刘万从外面走了进来,将杨宗气手上捧着的簿子拿起,送到了严绍庭的手上。

  打开这份簿子。

  没有想象中那些抄没犯官逆党时,要用箱子装起来的累累账目罪证。

  想想也知道。

  真正的罪证哪里可能会那么不方便隐藏和随身携带。

  杨宗气拿出来的簿子里就记录的很清楚。

  往来之人,何时何地往来多少钱粮。

  这样的内容,往往一个人也只是一两行就能记录完了。

  就算是犯官贪污,也不能天天贪墨,往来贿赂。

  将整本簿子看完,严绍庭便将其收进自己袖中,而后轻轻一叹。

  这簿子上虽然只是冰冷的人名和数目记录,但内容可谓是精彩绝伦。几乎是整个南京城和江南各地重要官员都清清楚楚的记录在案。

  便只是这一份簿子,就可以从中窥见大明江南官员的腐败程度和暗中勾结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几无一人可以幸免!

  杨宗气见严绍庭将那份罪证收起,心中不免松了一口气。

  舍自己一人,保全家小,这是他如今唯一能做的事情。

  但那帮人却也别想好过!

  杨宗气小心翼翼的开口:“下官知晓,或许为了江南安宁,朝堂平稳,小严阁老不会将这簿子上所有人都缉拿归案。但下官一介将死之人,却也有几句忠言。”

  严绍庭视线下沉,投向匍匐在地的杨宗气,面前冷冷一笑。

  “杨总督是不是要说,让我将这份簿子上,罪孽最深的那几人拎出来狠狠定罪惩治?”

  杨宗气点点头:“小严阁老慧眼如炬,下官之意,乃是因为杀了下官并不足以震慑江南。江南至此,南京至此,也并非是下官一人之过。杀一个杨宗气,就真的能让小严阁老在江南如履平地吗?殊不知便是昔年太祖皇帝时,也有遍及朝野内外的四桩大案。”

  严绍庭目光闪烁,幽幽的看向杨宗气:“杨总督希望我现在如何处置于你?”

首节 上一节 614/8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