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宁有种 第10节

  傍晚,吃饭的时候马仁瑀罕见的表现出了不自信,他的疑问或许也是军中其他将士所想不通的。

  “陛下肯定自有打算,咱们只管卖命就是。”

  对于柴荣究竟怎么想的,这事李奕也没法回答,只能随口应了一句。

  至于能不能打得过……

  “咱们一定会胜的!”

  李奕对这一个问题的答案倒是信心十足。

  当然,他并不只是回答给马仁瑀听的,同样也是在告诉自己……这一战肯定会赢的,因为历史上就是这样。

  只是……

  历史却并没有记载高平之战中一个叫李奕的低级小校会怎么样。

  甚至原本世上有没有这个人都不能确定。

  “这一仗不仅会大胜,马兄你也会青史留名。”

  李奕又低声补充了一句。

  本来他是怀着想要靠这一战扬名立万的心思。

  但这一刻,他突然莫名的感觉不安……自己真的能抗衡历史轨迹的惯性吗?

第11章 高平之战

  高平,这个地方在很久以前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长平。

  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倾尽国力,双方百万大军在此厮杀,最终秦国大获全胜。

  秦将白起坑杀赵军士卒四十余万人,加速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史称长平之战。

  而在这千年之后,又将有一场载入史册的战役在此地发生。

  虽然没有秦赵之战那般的惨烈,但同样也对华夏未来的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因为这是“五代第一明君”周世宗柴荣的生死存亡之战,而且这一战过后会有个叫赵匡胤的年轻人登上历史舞台。

  不过没有人能想得到,一个叫李奕的禁军小校会成为那小小的变数……

  ……

  三月十九,癸巳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一大早,后周的军队便拔寨起营,朝着高平城方向挺进。

  但行军才不过大半个时辰,前锋部队就已经与北汉军队遭遇。

  柴荣当即命令前锋部队发起攻击。

  没多久,前方的战报就传了回来,敌军一触即溃正在向后撤退。

  事实上,周军前锋部队遭遇的也只是北汉军的前锋,双方试探性的攻击了一波,北汉军吃了一点小亏就直接往后撤了。

  当然也不排除对方只是佯败想要引诱周军深入。

  但不管怎么说,两军第一波交手算是后周军的小胜,对于士气的提升确实很大。

  柴荣担心放跑了北汉的军队,想要一鼓作气拿下对方,便催促禁军各部急速前进。

  然而等后周的军队追到高平城南的巴公原时,却发现北汉联军的大部队已经在此摆开了阵势。

  显然被击败的北汉军前锋部队只是用来试探的,对方主力早就在此以逸待劳等着周军。

  后周军队只能停止追击,紧接着也开始排兵布阵。

  柴荣命令义成军节度使白重赞和侍卫亲军马步都虞侯李重进率领左军在西。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和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何徽率领右军在东。

  宣徽使向训和郑州防御使史彦超率领精锐骑兵居中,随时支援左右两军。

  柴荣自己则是坐镇中军指挥,由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领亲卫部队护驾。

  ……

  “这些健儿曾经都是我大汉的精锐,如今却被那逆贼郭威据为私兵,实在可恨呐!”

  北汉皇帝刘崇远远看着正在排开阵势的后周军队,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

  也不怪他这么恨郭威,毕竟后汉是他哥哥刘知远建立的,郭威却灭了后汉篡位称帝。

  而且还杀了他最疼爱的儿子刘赟。

  想当年,郭威在邺都起兵反叛,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本想举兵南下的。

  但那时郭威并没有把握敢立即称帝,就假意让宰相冯道迎徐州节度使刘赟入东京,表示要拥立其为皇帝。

  刘崇听闻后信以为真,打消了起兵的念头,可没想到郭威转头就自己称帝了。

  不仅如此,他的儿子刘赟也莫名其妙暴毙,至于怎么死的大伙儿都心知肚明。

  可想而知刘崇对郭威恨到了什么程度。

  “陛下,现在周军阵列未成,正是进攻的好时机,末将愿领精骑为先驱,为陛下破敌。”

  一名跟在刘崇身边的将领主动请缨。

  “周军长途疲累,我军以逸待劳,兵力更远不及我军,难道朕还要靠偷袭才能打过?”

  刘崇有些不高兴,在他看来要是郭威亲至,或许自己还会忌惮几分。

  但来的是郭威的那个养子,据说都没怎么上过战阵,却不知死活的学什么御驾亲征。

  自己好歹也算是久经战阵,兵力又是对方的一倍,不管怎么看优势都很大。

  难道还会怕他不成?

  “陛下息怒。”见状,那主动请缨的将领不敢再多言,灰溜溜的退到了一边。

  这时,一队契丹骑兵朝刘崇的位置赶来,领头的是一名长相粗犷的虬须大汉。

  “耶律将军,你这是过来看朕如何大破周军的吗?”

  刘崇转头看向那虬须大汉,眼中闪过不易察觉的愤恨,但语气上却显得很亲近。

  虬须大汉好似没听见,自顾自道:“陛下,我观那周军的气势,着实是强敌,不可贸然进攻。”

  他虽然嘴里称呼“陛下”,但态度却没有多少恭敬,反而还带着一丝命令的口吻。

  这虬须大汉是辽国政事令兼北宣徽使耶律敌禄,小字阳隐,又音译为杨兖。

  后世刊刻史料时误作杨衮,以至于跟民间小说杨家将中杨继业之父混为一谈,甚至还有人说他就是杨父的历史原型。

  事实上杨继业之父的原型应当是五代时期的杨信。

  “朕自有安排,耶律将军就不要多说了,且看朕来破敌。”

  刘崇的语气顿时冷淡下来,耶律敌禄不满的皱了皱眉,却也没再多说什么,告辞一声便准备返回自己的军阵。

  此番他带了八千多契丹骑兵来助战,刘崇便安排他的人马充当右军,独成一阵。

  “啊呸!”耶律敌禄身边的将领用契丹话骂了几句,“等会打起来咱们就别动,看这老货怎么去破敌。”

  这次跟着耶律敌禄来的契丹将领大多都会汉语,自然也听得懂刘崇刚才说的什么。

  ……

  “朕打仗还用得着你们契丹人来教?”

  刘崇同样也很不爽,对手下的人道,“朕要用自己的人马大破周军,让那些契丹人好好瞧瞧咱们的厉害。”

  这次入侵后周,刘崇为了以防万一,特意邀请了辽国派人过来帮忙。

  但实际上他内心里对辽国没有任何好感。

  特别是一想起当年称帝时,迫于无奈依附辽国,还要向辽帝称侄,年年进贡。

  刘崇就感到十分屈辱。

  这一战他定要堂堂正正的击败后周,夺回属于自己刘家的江山。

  同时也向该死的契丹人证明,自己并不是只有靠他们才能苟活。

  或许是上天感应到了刘崇的心思,进攻的契机很快来了。

  天气突然转变,刮起了猛烈的北风,北汉军正好位于后周军队的北边。

  顺风而战岂不天助?

  加之随军的北汉枢密副使王延嗣,又派司天监的人禀报刘崇:“短时间内风向不会改变……”

  刘崇当即下令,命前锋主将张元徽率领一千精锐骑兵进攻周军右路。

  大战一触即发!

第12章 主将跑了?

  后周的军队才刚摆开阵仗,却突然刮起了猛烈的北风。

  将士们被风吹得连眼睛都睁不开,根本摸不清北汉联军的动向,而就在这时,北汉的前锋部队发起了进攻。

  北汉军前锋主将叫张元徽,他是北汉的马步军都指挥使兼武宁节度使。

  此人在北汉的地位不低,曾是北汉主刘崇的副将,刘崇称帝后让其统率北汉的马步军。

  张元徽算得上是一员猛将,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李筠率兵阻挡北汉联军时,就是败在了他的手上。

  甚至他还阵斩了李筠的得力干将穆令均。

  张元徽领着一千骑兵直扑后周右军方阵,北汉的左军也跟在他的后面发起了进攻。

  起伏不平的旷野之上,北汉的人马如同黑压压的蚁群,毫不犹豫的撞进了后周的军阵之中。

  霎那间,双方的人马便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李奕带着手下拱卫在皇帝身边,正好处在位置较高的地方,对于战局一览无余。

  放眼望去,后周和北汉的军队混战在一起,黑压压的一片刀兵盔甲,卷起的滚滚尘土遮天蔽日。

  皇帝柴荣倒是能沉得住气,见北汉的中军和右军都没动,他也没有急着让左中两军去支援右路。

  不过柴荣表现的虽然沉稳,但他内心或许未必有那么淡定。

  毕竟在安排军阵的时候,出于对契丹骑兵的忌惮,后周的大半骑兵都布置在左中两路,用来提防列阵在北汉军右侧的契丹人。

  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和步军都指挥使何徽率领的右路军,兵力相对左中两路来说较为薄弱。

  大概北汉主刘崇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下令前锋主将张元徽以周军右路为突破口,率先发起进攻。

  柴荣也只能在心底祈祷樊何二人率领的右路能多撑一会儿。

  只要能抗住北汉的第一波攻势,接下来就能轮到己方的后手了。

  然而事与愿违……

  交战还没多久,战场的形势便急转直下,后周右军竟有了溃败的迹象。

首节 上一节 10/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