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宁有种 第104节

  符二娘戴着帷帽站在车前,虽然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想来肯定不太好受。

  毕竟新婚燕尔才七八天,丈夫就要率领军队出征千里之外,作为妻子如何不担忧受怕。

  正如出征前一夜,符二娘躺在李奕怀里说的那般,从她一出生开始,就鲜少能见到父亲符彦卿的面,父亲一年到头都在外面打仗,偶尔回来待几天就又领军离开。

  好在随着父亲的岁数逐渐大了,地位也越来越高,不用再频繁的领兵出战,符二娘和父亲的相处时间变多了。

  然而如今嫁了人,她却又要在家里等丈夫出征回来,从一种煎熬变成了另一种煎熬。

  符二娘的话,倒是让李奕想起自己的前世,父母外出务工,他沦为留守儿童,在心里盼着父母回来,那种心情与感受,确实很不是滋味。

  而在符二娘的身边,一左一右站着郭氏和侍女弦儿,至于舅舅一家人,则是站在马车的另一边。

  李奕朝着家人们挥了挥手,放下了心中的胡思乱想,随即轻夹马腹向前而去。

  若是有的选,谁想千里奔波去战场上厮杀卖命?

  但这世道你不努力往上爬,保不齐哪天就一下摔落谷底,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第117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4K)

  显德二年五月底。

  殿前马军都虞侯李奕、客省使昝居润,率领禁军马、步七指挥三千五百人,抵达了凤翔府。

  这次攻蜀和第一次相同,依旧是不讲武德的突袭。

  故而后周一方并未大张旗鼓的宣战,也没喊着什么五万十万人马恐吓蜀国。

  第一次攻蜀的军队从蜀地撤回后,小部分驻守在散关监视蜀军动向,大部队则是返回了凤翔府休整。

  因此李奕和昝居润在凤翔府见到了王景、向训。

  四人先在一起碰了面,行营主将王景、副将李奕,外加监军使向训,以及管后勤的昝居润,算是这次西征的几名主要负责人。

  李奕和向训私下里交情不错,行军路上又和昝居润混了个熟络,唯有凤翔节度使王景,他没有打过交道,见面后只是客套的寒暄了几句。

  攻蜀的军队基本集结完毕,但开战前的准备必不可少,王景遂在凤翔召集诸将商议军务。

  这次增援来的不只是李奕率领的禁军,还有凤翔节镇北边的彰义节度使,也派来了两千余人的镇兵参战,领军的是个叫郭子崇的衙内兵马使。

  除此之外,治京兆府的永兴军同样来了一千多人的屯兵。

  但统率这群永兴屯兵的将领人选,却让李奕心里泛起了嘀咕,只因他从向训口中得知对方的名字叫潘美。

  提起这个名字,后世许多不了解历史的人,或许会很陌生,但看过杨家将电视剧的人,想来对里面的大反派潘仁美有深刻印象。

  而其原型正是在雍熙北伐中背了黑锅、被世人骂他害死杨业的北宋名将潘美。

  李奕从向训那打听了一下对方的来历,终于确认这位叫潘美的将领,应该就是历史上的那位。

  不过眼下战事将启,李奕倒没心思跑去跟他套近乎……况且历史上潘美要等宋朝建立后,才开始地位飙升的,现在的他跟李奕相比,自然还差了许多。

  ……

  凤翔府衙的大厅内,王景坐在上位,他虽已年近七十,头发胡子都白了大半,但却精神矍铄,脸色颇为健康红润。

  据说王景早年出身穷苦,曾经沦落为盗贼,还差点死于官军之手。

  后来被后梁大将王檀招入麾下,随其镇守渭台,与后唐庄宗李存勖在黄河沿岸对抗。

  庄宗攻入汴京,王景便率军投降,又被李存勖重用。

  当年契丹攻灭后晋,时任横海军节度使的王景,被强行调离到外地。

  但他在半路上听说辽太宗耶律德光死于栾城,随即带人抄小道回到了横海军的驻地,仅用数百人就攻入城关,赶走了契丹的守军。

  真要说起来,王景才算真正意义上的五朝老将,替梁、唐、晋、汉、周的皇帝都卖过命。

  以他这么老的资历做主将,战阵上的经验自然不缺,对于打仗肯定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

  李奕倒是想不通第一次攻蜀怎么会败的那么不体面。

  然而不管怎么样,李奕这次来只能胜不能败,他不指望去靠王景帮自己打赢,只希望他不要像忻口之役时的符彦卿一样,年纪大了就瞻前顾后,在后面瞎指挥拖后腿。

  毕竟名义上王景才是此战的主将,若是他非要强行给李奕下命令,确实会给李奕造成很大的困扰。

  等到诸将来齐后,王景扫视一圈,倒是没摆什么架子,微笑着开口道:“诸位长途跋涉而来,本该先休息一番的,然而攻蜀之事紧急,老夫便直接让人把诸位召来议事,还望诸位见谅。”

  在场众人闻言都连称不敢。

  王景也就客套一下,见状点了点头,脸上的笑意收敛,沉吟道:“前次攻蜀我凤翔镇兵折损千余人,负责运送粮草的民夫役卒,也或被杀、或被擒损失了一两千人。”

  “人员的折损尚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最让人头疼的反而是前次一战,让蜀国起了警惕之心,据前线深入黄花谷附近的斥候回报,黄牛等八个营寨被蜀军夺回后,已经重新派重兵把守,黄花谷南边的砦栅等营寨也加强了防御。”

  “而且在黄花谷北边的入口,也有军队活动的迹象,想来那里也会有蜀军驻扎……这次若是再从陈仓道强攻,怕是难度不小。”

  “诸位对此有什么想法,尽管都说来听听。”

  然而等王景说完,却没有人第一时间开口,反而都将目光投向左侧上首的李奕。

  就连向训都饶有兴致的看着李奕。

  李奕忙道:“王公久经沙场,打仗的经验不是属下能比的,一切都听王公安排。”

  对于众人的反应,他自然心知肚明,一来自己是这次攻蜀的副将,大伙儿等着自己先发言。

  二来他向皇帝立下了两个月内攻下秦、凤四州的军令状,众人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肯定有质疑,想听听自己有什么高见。

  不过李奕的回答明显让王景不太满意,他微微皱眉道:“老夫听说李都虞侯向官家上奏过关于攻蜀的想法,还立下了军令状,若是一切都让老夫来安排,这责任老夫可担待不起。”

  看来王景心里似乎也对李奕颇有微词,特意提到了军令状的事,言语间似乎有些不快。

  不过仔细想想,也难怪他会有些不爽,第一次攻蜀他被蜀军打了回来,作为几朝老将的王景心里肯定憋屈。

  可偏偏李奕“大言不惭”的说两月下秦、凤,这不就等于侧面说他老了不中用了吗?

  李奕本来也只是客气一句,既然王景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他索性也就不藏着掖着,当即直言道:“属下确实有一些浅显的想法,我认为成、阶两州不是此战的重点,只要拿下了秦、凤,成、阶自然就是囊中之物。”

  “但若要打秦、凤的话,其实只要拿下凤州,剩下的就好办了……秦州在北边离得太远,我军只需在渭水西北渡口一线,派出小部分人马拦截牵制即可。”

  “所以我军的重点就在于凤州,一旦攻占了凤州,向北可阻断蜀国向秦州派遣援军,使其陷入孤立无援之地,秦州必降。

  向西则能直驱成、阶二州,这两州城小兵寡,我军只需从凤州南进,扼守住嘉陵谷道绝其后路,自然就能不战而下。”

  说到这李奕暂时停下,让众人先消化消化信息,他现在说的只是大致的方向,真正该怎么打他也有计划,不过先看看其他人怎么说。

  王景点头赞道:“李都虞侯说的很好,倒是和老夫不谋而合,果真是后生可畏。”

  他顿时对李奕的态度大有改观,这年头想要让人尊重,自然需要拿出真本事来,而李奕的这番话,切中了攻秦、凤四州的要点。

  王景作为老将自然也能想到,但前提是有丰富的战阵经验,外加对于地形的详细了解。

  不然大军该打哪里,又该守住哪里,根本摸不到头绪,这可不是后世拿个手机,打开地图就能纸上谈兵的。

  李奕谦虚道:“王公谬赞。”

  “李都虞侯的考虑确实很完善,没有什么缺漏。”

  王景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而又道:“只不过前次攻蜀,蜀国已经起了戒心,听说上月派了宰相王昭远到秦、凤部署兵力,这次若是再打秦、凤,从陈仓道进军难度会很大。”

  “不知李都虞侯可有什么考虑?这一战究竟该从哪里进军?”

  李奕对此早有腹稿,他掏出几张提前准备好的纸,上前几步递给王景:“这是属下从东京来时,画好的进军路线图,还请王公过目。”

  王景接过仔细扫了几眼,发现纸上用他没见过的方式,画着整个秦、凤四州的地形,以及军队各部进军的路线。

  他奇道:“这地形图倒是有些意思,不过这些奇怪的字……又是什么?”

  李奕一愣,这才想起来,如今没人看得懂等高线和比例尺……他只顾着考虑战事,倒把这事给疏漏了。

  事实上,他画的这张地形图,用上了后世地图的绘制方式,他借助脑海里关于后世地理图册的印象,加上这个时代的秦、凤地图作参考,亲自手绘了这张作战行军路线。

  眼下也没时间解释这些东西,李奕索性直接开口说道:“自古想要翻越秦岭入蜀,所走的不过四条主路。”

  “一是走陈仓故道出散关,二是由子午道经子午谷口,三是从傥骆道走傥水河谷,四是由褒斜道沿褒斜二水行进。”

  李奕顿了顿,见大伙儿都静静听着,便继续说道:“其中子午道和傥骆道离凤翔太远,而褒斜道虽然可从散关南下拐过去,但绕了一大截不说,中后段的路也不好走,行军的难度颇大。”

  “一旦被蜀军以逸待劳阻击,所要承受的风险实在不值当,很有可能仗还没开始打,我们自己就先抗不下去了。”

  “咱们此次不是为了大举入侵蜀国,朝廷不可能花费太大代价维持后勤,走褒斜道自然是下下之选。”

  “以属下看来,若想攻凤州,走陈仓道是唯一选择,但重点是要速战速决。如果被阻挡拖延,受到地形限制,驻扎和运粮都极为不便。”

  “不过陈仓故道如今虽被蜀军把守,但打仗拼的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以属下带来的禁军为主力前锋,一路向前推进绝不是问题。”

  关于攻蜀的路线方针,其实说来说去也就那些。

  毕竟蜀地的地理限制摆在这,打出花来也脱离不了根本,最主要靠的还是军队的意志和战斗力。

  否则打不过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好在李奕有着后世的先知,加之有历史上后周攻蜀地,以及北宋灭后蜀的成功经验,他提出的建议绝对没有人能找出毛病。

  甚至可以说,在场的众人,包括老将王景在内,都提不出比他更好的计划来。

  果不其然,众人寻思了一番后,看李奕的眼神都变了,这位年轻的大将确实有勇有谋,不仅只是冲锋陷阵勇武,对于战局的谋划也很有一套。

  王景点头道:“唐军攻灭蜀国王衍,也是从陈仓道直接南下,这是个可以借鉴的经验。虽说上次我军攻蜀失利,但这次有了李都虞侯带来的禁军精锐,或许就不一样了……”

  但说着他又有些顾虑,忍不住迟疑道:“不过当年蜀国王衍上下昏庸,面对唐军毫无准备,可如今的蜀国有了戒备,正在不断向秦、凤增兵,老夫觉得还是要稳妥为上。”

  李奕只好继续说道:“蜀军的第一层防御无非是前面的八个军寨。只要能极快的拿下,然后再突袭拿下黄花谷,扼守住两边谷口站住跟脚,便能直接威胁到威武城。”

  说到这里,他想起上次攻蜀,后周军队就是败在威武城下的,为了打消王景的顾虑,他断然道:“攻打威武城的战事,到时交予属下就行,王公只管让人守住黄花谷。”

  王景看了一眼向训,犹豫道:“李都虞侯的法子是有点急了,还很冒险,急功近利乃兵家大忌。”

  他的这个举动颇有深意,向训作为行营都监,属于皇帝派来监视军队的,王景的动作不言而喻,是对向训表明,这主意跟他无关。

  李奕不免有些无语,看来王景跟符彦卿一样,年纪大了终究没足够的魄力了……怕是上次攻蜀失败他这个主将确实要负很大责任。

  然而李奕却没时间耗下去,他都跟皇帝立下了军令状,这次攻蜀他可比谁都想快点打赢。

  李奕劝说道:“蜀国虽有了戒备,但想要从腹地运粮到秦、凤,难度比我朝只大不小。属下以为越拖下去,蜀军准备也越充分,不如速战速决。”

  “若是能趁早打下威武城,就能夺取蜀军囤积的粮草,从而减轻我方的后勤压力,越拖反而越是不利的局面。”

  见王景不语,李奕心下一横,咬牙道:“属下率禁军前锋部队在前面开路,王公只需带兵在后面等着接防便是……至于粮草的问题。”

  “前锋军队会自己携带三日的补给,然后王公再让后勤供应半个月的粮草,属下定能率军拿下威武城,以蜀军的囤积粮草就食,不再耗费后方的一米一草。”

  王景顿时眉头微挑:“李都虞侯这是在老夫面前立下军令状吗?”

  李奕心下一叹,已经下过一次军令状,再多一个也无所谓,反正虱子多了不怕痒。

  他当即决绝道:“若是半月内拿不下威武城,出了任何差错,绝对与王公无关,属下自会向官家请罪!”

第118章 不气盛叫年轻人吗?

  “年轻人果真气盛呐,不像是老夫年纪大了,胆气反而越来越小……”

  王景轻笑一声,颇有些感慨的语气,在很多时候年纪的大小,确实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心气。

  听了这话,李奕脑中不免蹦出一句台词:不气盛叫年轻人吗?

  “诸位觉得李都虞侯的计划如何?”

  王景望着众人问道,眼见大伙儿都没人出来反对,他当即拍板道:“那便就依李都虞侯所言,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首节 上一节 104/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