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宁有种 第64节

  李重进下意识竖起耳朵想要听听。

  但奈何中间隔着一段距离,加上大殿内四处都是交谈声,很显然是狗屁都听不到。

  当然,李奕二人的声音本就很小,旁边又围着一帮殿前军的人。

  其他人自然不知道二人在说些什么。

  “李都使能文能武,真乃后生可畏啊。”

  站在一旁的李继勋,听着李奕二人的交谈,很好奇纸上究竟写了什么。

  但他又不可能从张永德手里抢来看,也不好主动开口向李奕索要。

  李继勋只能见缝插针的夸了一句。

  李奕张了张嘴,刚要回应,然而此时,朝会大殿的嘈杂声迅速安静下来。

  抬眼望去,一大群人簇拥着柴荣走进大殿。

第72章 兵在于精,不在于多

  柴荣龙行虎步迈上台阶,坐到了宝座上。

  跟在他身边的一众侍从,顿时哗的一下散开到四周。

  李奕暗中瞥了几眼,柴荣的状态看上去不像是重病刚愈之人。

  不过离得远其实也看不太清,仅能从身形举止上来判断。

  但不管怎么说,柴荣身体没什么大碍,保持现状对大家都好。

  众人行礼过后,柴荣缓缓开口道:

  “朕在月中时偶感风寒,就在宫内偷闲了几日,没想到竟引得诸位忧心,朕心甚愧啊。”

  众人自然又是一阵连称不敢。

  这个时代的君臣关系还没有元代之后那么扭曲。

  动不动就三跪九拜的。

  五代至宋,大臣们见皇帝时,并不需要跪拜,只用起身站立以示尊重。

  也就只在盛大典礼上才会行跪拜大礼。

  例如出征回来后册封皇后的大典。

  而像这种普通的朝会,并不需要大礼参拜。

  大伙儿都比较随意,皇帝也不会摆什么架子。

  “朕这几日在内宫静养,朝廷内外事务,有赖于诸位爱卿操劳。”

  说到这,柴荣的目光似有似无的在张永德和李重进的身上扫过。

  “诸位爱卿可有什么事情要说的?”

  柴荣问了一句,随即便有朝臣出列,开始上书言事。

  陆陆续续有不少大臣发言,但基本都是政事文官,说的都是关于民生经济的事。

  说白了,整个国家的运转需要花钱,而在经历几场大战后,国库已经快要见底。

  除了文官们之外,武将们都没什么事可说,一个个站着当陪衬。

  也就只有算是半个武官系统的副枢密使魏仁浦发表了一番言论。

  但魏仁浦说的也是关于钱的事。

  无非是禁军将士的抚恤、奖赏和各类补贴,以及人员的戎装武器等配置。

  一桩桩一件件都要流水般的花钱。

  百姓们还好说,可以暂时苦一苦。

  但禁军的武夫们可不好说话。

  大伙儿战阵上卖过命回来,再拿不到该得的东西。

  那岂不是要翻天?

  柴荣听到都在提钱,感觉大脑一阵生疼。

  他只能下令先满足军队的需求再说其他的。

  不过李奕注意到枢密使郑仁诲并没有到场。

  自从皇帝御驾亲征回来,郑仁诲就没有再露过面。

  据说年纪大了染上病疾一直没好透。

  李奕记得郑仁诲在柴荣继位后没过两年就病逝。

  他不免在心中暗道:看来魏仁浦很快就能转正……以后要多跟对方打打交道了。

  柴荣环视一圈众人:“还有哪位爱卿有事要说?”

  “陛下!”

  眼见没有人再开口,李奕当即出列行礼。

  “原来李卿已经回京。”柴荣轻笑道,“此次返乡探亲可有波折?”

  禁军大将出京办事,需要上报枢密院,他这个做皇帝的,自然也得到了上报。

  李奕回道:“托陛下洪福,臣一路顺遂。”

  “不过臣顺路去拜访了一下魏王。”

  柴荣微微颔首,道:“忻州时你曾短暂听命于魏王,夏津又是大名府治下,李卿拜访魏王也是应有之意。”

  这种事本身没什么问题,李奕又能诚实的交代出来,柴荣倒没放在心上。

  他随口问道:“不知李卿出列是有什么事要禀奏吗?”

  “臣确实有事要奏。”李奕回道,说着他将黄纸掏出来,“臣所奏之事已写成题本,还望陛下御览。”

  “哦?”柴荣略感好奇,示意一旁的宦官过去拿。

  不过等宦官拿着黄纸回到他跟前时,柴荣却摆摆手没有接。

  “李卿,你还是直接说吧。”

  李奕有些意外,但他倒并不怯场,斟酌了一下言辞。

  随即开口道:“臣去拜访魏王时,在魏州城的驿馆中,遇到了一个人。”

  “此人名叫李汉超,乃前朝天雄军节度的牙内校尉,颇有一些本事,可却因得罪上司,被迫辞军。”

  “这让臣想起禁军在高平之战时,各部有不少人马的表现很不堪。”

  “特别是那樊何二人,身居侍卫马、步军主将,却是尸位素餐之辈,临阵脱逃陷陛下于险境。”

  “相比之下,禁军中有许多深受皇恩却无能之辈,而地方藩镇有能力出众却不受重用之人。”

  说到这,李奕瞥了眼宝座上的柴荣,见他微微皱着眉头,似在思虑什么。

  李奕便继续道:“依臣之愚见,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像我等殿前精兵,一人便需数十户百姓供养,若无尺寸之用,岂不徒伤民力民财?

  “臣以为,当要改革禁军,淘汰军中老弱之辈,并划分上中下三等。

  上等为战兵,主攻接阵厮杀。中等为守兵,主警戒守备,协助战兵攻敌。下等则为辅兵,主后勤保障,修筑工事等。

  再从地方各镇拣选干才,广募乡野江湖的壮士,以充禁军之精兵。”

  李奕顿了一下,接着他又抛出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除此之外,臣觉得还应加强殿前军的兵力,好与侍卫亲军司并同。”

  此话一出,大殿中顿时静寂,落针可闻。

  虽然李奕没有明说,但话里的意思却很明显:侍卫司的权力太大,需要加强殿前军,用以制衡。

  这种考虑本身没有问题,权力的制衡是必要的。

  但问题在于,目前侍卫司和殿前军的两位主将,身份地位都很敏感。

  一个是太祖的女婿,另一个是太祖的亲外甥。

  而且还刚出了皇帝十天不能视朝的这档子事。

  李奕突然提及这个话题,很难不让人多想。

  柴荣瞅了瞅张永德,发现对方有点惊愕。

  这倒不是张永德装出来的,虽然他看过李奕写的东西,但里面的内容没李奕眼下说的这么直接。

  张永德有些担心皇帝会以为是他授意李奕这么干的。

  柴荣又瞧了瞧李重进,对方倒没什么表情变化。

  不过这货的脸色太黑,确实很难看出什么来。

  柴荣这才开口道:“李卿说要加强殿前军,该如何加强?”

  李奕早有腹稿,毫不迟疑道:“臣以为当改军为司,划铁骑军至殿前司统辖,做为骑军主力,再扩编控鹤军,以做步军主力。”

  “殿前、侍卫二司,编练精兵十万,各分其半,当足以所向披靡。”

  李奕说完,无人接话,但看向他的目光里,都带着一丝震撼。

  这位刚上位的年轻武将……不简单啊!

  柴荣脸带笑意,环视众人,询问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众人闻言尽皆默然不语。

  这时,李重进却突然出列道:“臣以为李都使的提议并无不妥,只是选拔人才编练禁军,需要的开支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钱从何来?”

第73章 灭佛

  “灭佛。”

  轻飘飘的两个字,从李奕口中吐出。

  他就等着有人问这句话呢!

  李奕自然知道朝廷暂时财政困难,想要这么大力度的改革禁军,巨额的开支肯定拿不出。

  但他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

  至于怎么解决?

  好办!

  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在……灭佛!

首节 上一节 64/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