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逆子,我强娶郡主气晕皇帝! 第200节

  唐代大诗人王维一首千古传唱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就提及过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前一句非常著名,而后一句便有关于茱萸的记载。

  可见我国在唐代之时茱萸便是大家熟知的食材。

  没别的,茱萸也是主打辛辣的佐料。

  古代没有辣椒,很多时候都是用茱萸代替的。

  大伙清洗食材之后,在刘枭的指示下开始炒制火锅底料。

  “王爷,这十几种佐料,真的要放一起炒吗?”

  后厨的厨师长名叫费长知,大家都叫他费大厨。

  见王爷要将这十几种佐料放在一起炒,他有些担忧。

  古时食材简单,很少有多种佐料一起煸炒的菜肴,一方面味道混淆不好吃,另一方面也是担心食物中毒。

  麦芽糖粉中毒的事这才刚刚过去,大家还心有余悸,王爷便搞出这一种十几味佐料一起烹饪的菜肴,费长知自然有些担忧。

  “怎么着,还怕中毒啊?有本王兜着,没你的事,炒吧。”

  刘枭当即下令。

  费大厨也不敢怠慢。

  按照武王的指示,费长知让人迅速开火,锅热之后,先放了几十斤的动物油脂。

  这个时代没有植物油,多是用动物油脂制油,这东西用来搞火锅底料,还省事。

  待油全部融化,在锅内烧的沸腾之时,再将大葱生姜等佐料放进去油炸,一边放入豆瓣酱还有酱油调色,在放入桂皮八角制香,随后转小火,让这些佐料,在油锅里慢慢熬制。

  不一会儿,整个后厨内,都是一片食材的香味。

  “好香啊……”春香捂着肚子,不由得赞叹。

  尽管她中午还吃了饭的,这会儿并不是很饿,但一闻到这火锅底料的香味,就感觉瞬间饿了起来。

  明明还什么都没吃到,怎么这个底料就这么香了呢?

  不过再看那油锅内,杂七杂八的香料,还有一锅的油,她瞬间就感觉吃不下了。

  大乾百姓多是清淡口味,一方面调味料本就不多,另一方面,也不是谁都天天吃肉的。

  芷柔在旁都目瞪口呆,小声道:“王爷,你炒的这火锅底料香是很香,但这么多佐料在里面,这锅汤还能喝吗?”

第245章 自有帮手替我们出力!

  “谁说要喝这个汤了?这个汤是用来涮菜的。”

  刘枭笑着解释,随后看向了费长知:“费师傅,去切点羊肉片来。”

  大冬天的,酒楼都有储存几天的肉,几个厨子忙不迭地前去拿了羊腿,按照刘枭的吩咐,切成薄薄的肉片,递到了刘枭跟前。

  “王爷,羊肉切好了。”

  端着一大盘肉递到刘枭面前,那厨子忍不住地擦了擦嘴角的口水。

  刘枭拿起筷子,夹起几片羊肉,在锅里涮了涮,随后放在嘴里。

  不得不说,这一锅火锅底料,已经有了那个味了。

  羊肉在里面轻轻涮了几下,已经完全入味。

  “淡了点,再加一斤盐。一筐芥末进去!”

  “再倒十斤白糖!”

  “王爷,倒这么多白糖,有点太浪费了吧?”

  春香听着都有点舍不得。

  白糖才刚刚问世,这价格贵的很呢,就这么倒进火锅底料里面,岂不是浪费了?

  “这怎么能是浪费了?”

  刘枭打断春香,看向费长知:“费师傅,快按我说的做。”

  “是。”

  费长知也有点破罐破摔。

  反正是王爷在这实验,即便失败也无所谓。

  当即按照刘枭的吩咐,倒进去了一斤的盐,和一筐芥末,还有十斤白糖。

  “什么东西这么香?”

  正当大家还在琢磨时,只听得厨房门被推开,一人的声音传了进来。

  扭头看去,却是孙斌。

  闻得如此香味,孙斌迅速来到了大锅旁边,却见里面煮着鲜红一片的沸水,闻起来香味扑鼻。

  “大哥,你又背着我搞什么好吃的?”

  刘枭扭过头来道:“明天你就知道了。对了,交代你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孙斌笑道:“已经办的不错了,五千斤的黑糖膏已经送去武王府了。”

  在去西市之前,孙斌便让人大肆收购市面上的黑糖膏,全部运到了武王府。

  炼糖这玩意,那是绝对机密,现在也没作坊,只能在武王府炼制。

  “那行,咱们先回府。”

  明天就要正式推出大乾的糖了,这事不能怠慢。

  这边也忙的差不多了,刘枭看向芷柔道:“芷柔,这锅火锅底料算是差不多了,这里就交给你。等大锅自然冷却,明天早上就是一锅凝固的火锅底料。到时候把它切成拳头大小的块就行了。”

  “老孙,准备车驾,咱们现在回去。”

  孙斌还有些不情愿:“怎么刚来就要走?我忙了一下午了,都饿坏了,吃点东西再走吧。”

  看着这锅火锅底料,孙斌肚子都饿了,还准备抄起筷子就在这吃点。

  “就知道吃,正事还没干呢。今天先在我府邸对付一口,明天咱们涮羊肉。”

  刘枭拽着他,便出去了。

  孙斌也是没办法,只好跟着出去。

  二人上了马车,回了武王府。

  武王府后院,已经摆上了五千多斤的黑糖膏,还有从西郊荒山那边运来的几千斤黄泥。

  杨福林也不知道武王是要干什么,只在这边看着。

  见刘枭前来,连忙上前招呼。

  刘枭来到这堆黄泥边上,看向孙斌道:“这黄泥运过来的时候,没人看见吧?”

  “安啦。我办事你还不放心?”

  孙斌拍着胸脯道:“这些黄泥,都是我亲自督促,用的放心的人拿马车拉进王府的,且是在我们的矿山那边搞的黄泥,外人根本不知道是什么。”

  目前制糖最关键的东西,就是黄泥,孙斌怎能让这么重要的机密泄露出去?

  “行。”

  刘枭稍微检查了一下,便开始在后院大规模炼制红糖和白糖。

  上百号人上手,制糖的速度加快了不少。

  刘枭和孙斌也放手前去正堂用饭,酒足饭饱之后,孙斌道:“我说大哥,你在西市那么一搞,红糖的需求量肯定会直线上升,每天光在武王府弄红糖,只怕供不应求。咱们还得收购一些作坊,专门制糖才行。”

  白糖因为价高,买的人自然不如红糖多。

  明天武王府的红糖就要对外销售,虽然今天晚上能够弄出来几千斤的红糖,但最多也只能够卖一天的,长此以往不是办法。

  刘枭打趣一笑:“你小子考虑的还不少呢。”

  这孙斌之前就是个吃喝不愁的纨绔,没想到现在都开始考虑长线制糖的事情了。

  孺子可教。

  听了刘枭夸赞,孙斌越发得意,“那是当然,我孙斌虽然是个纨绔,但是干起正事来,那是绝不含糊。”

  “我也打听了,咱们京都市面上的黑糖膏存量最多也就三万斤而已。就算他们肯卖,咱们花大价钱买下来,最多也就也就能产红糖不过三万斤而已。你在西市上这么一闹,需求量肯定是直线攀升的。”

  “咱们好不容易弄出红糖来,可不能昙花一现啊。”

  孙斌说着,语气越来越正经起来,显然是在提醒刘枭,早做准备。

  刘枭放下筷子,试探道:“那依孙大聪明之见,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大乾黑糖产业本就不成熟,且黑糖膏存放是个很大的问题,液体的糖不比固态的糖,那玩意有效期很短,放不了多久,京都市面上的存量黑糖膏自然是不足。

  孙斌也不客气,作势捋了捋若有若无的稀松胡须,眯眼一笑:“行吧。承蒙你叫我一声大聪明,其实我早有打算了。制糖这事,咱们得从源头入手。大势收购京都以及周边的甜菜,制成糖霜,再用糖霜制红糖。”

  “你能用黑糖膏弄出红糖,应该也能用糖霜弄出来吧?”

  “这个倒是没问题。”

  刘枭顺着他的话往下说,随即抬眉问道:“但咱们制糖的计划早就传开了,你能想到大势收购甜菜制糖,齐国就不能想到吗?”

  “红糖是齐国支柱产业,他们得知咱们能自主生产红糖,岂会袖手旁观?”

  一番话,说的孙斌有些傻眼:“你是说齐国会率先下手,抢购甜菜?”

  “那咱们就更应该加快速度了,再不下手,齐国人大势抬高甜菜价格,咱们的红糖价格岂能如此亲民?”

  孙斌有些着急了。

  刘枭却是摆手,吃了口茶道:“不急。”

  “这都火烧眉毛了,还能不急?”孙斌瞪大眼睛:“要想保证红糖供应,咱们必须立马大面积收购甜菜,然后开设作坊啊。”

  刘枭摆手笑道:“甜菜,咱们是需要收购的,不过单凭咱们一己之力,只怕斗不过齐国的商团,再说了,收购甜菜那得花不少钱,这个钱,完全不必咱们来出。”

  孙斌一愣,扭头看向刘枭:“你这意思,还准备请帮手,帮咱们收购甜菜?谁会帮咱们出钱收购甜菜啊?”

  “有利可图,咱们还怕没人帮咱们买吗?”刘枭眯眼一笑,还是非常淡定。

  此刻,王府的大门却恰到好处地打开了,宋知意着急忙慌地走来。

  来到刘枭跟前,见孙斌也在,宋知意也没避讳,小声在刘枭耳畔道:

  “事情办妥了,他们都在府外等候。”

第246章 免费收购?

  “好,来的好。请他们在正堂说话吧。”

  刘枭放下筷子,扭头看向孙斌:“这不给我们帮忙的人已经到了。”

首节 上一节 200/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