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帝业 第55节

  姜念复问:“敢问二老爷,官仓之建造与修缮,是否由工部营缮清吏司主理?”

  书房内顿时一片静默。

  贾政、贾琏及在座清客相公,不仅是疑惑了,而是诧异了,如坠云雾。

  贾政眉梢微动,贾琏蹙起了眉头,两位清客相公更是面面相觑。

  这位年轻哥儿,怎又问及官仓的建造与修缮之事了?他想干嘛?

  贾政不禁道:“官仓之事,关系国计民生,非同小可,不知你何以问及于此?”

  姜念神色从容,拱手一礼,恭敬答道:“晚辈虽年少,然常思国事,闻官仓乃储粮重地,关系百姓生计,故心生好奇,特向二老爷请教。”

  贾政沉吟片刻,正色道:“你有此心志,实为难得。既如此,我便为你详述一二。”

  言罢,贾政干咳了一声,一边用左手捋须一边缓缓道:“官仓之设计、督造、修缮,皆由工部营缮清吏司主理,而户部则掌粮储出入、仓廪维护及稽查账目。此乃‘工部营建、户部监管’之制,二者虽分属不同衙门,却职责分明,协作有序,相辅相成,共保官仓稳固,以利国计民生。”

  贾政可是在工部营缮清吏司做了多年官了,先是任正六品主事,后升为从五品员外郎,岂会对这种事不晓得的?这种事可谓是他的专业了。

  姜念听罢,拱手道:“二老爷所言,令晚辈茅塞顿开。官仓之事,果然繁复精密,非一人一部可独揽。工部与户部协同,方能成此大事。”

  贾政颔首,心中暗忖:“此子何以对官仓之事如此关切?其所问之言,虽显恭谨,然隐有深意。”

  贾政又故作出沉稳姿态,凝视着姜念,一本正经地说道:“你年方十五,便已蒙受圣上隆恩,获授三等侍卫,亦实为难得的。你当不负圣恩,多加研习,奋力进取,为国效力。”

第102章 林黛玉:臭男人

  贾政本以为,话说到这里,姜念要结束工部及官仓的话题了。

  然而,姜念紧接着道:“二老爷所言极是,我当多加研习,奋力进取。官仓之事,关乎国计民生,我心实系之。今日难得见到二老爷,想继续请教,望不吝赐教。”

  贾政:“……”

  不待贾政回应,姜念便继续问道:“通州漕运仓,其防潮通风之制,何以设之?储粮岁耗几何?损耗之数,又占几成?”

  这个问题就更专业了。

  贾政虽愈发诧异于姜念对官仓之事的关切,还是耐性地详述起来……

  贾琏心中则渐生烦躁。

  他对官仓之事可没啥兴趣,见贾政、姜念越说越专业,他则越听越不耐烦。而且,事先说好了的,贾政略见姜念一面,便由他引着姜念去荣庆堂拜见贾母。眼下荣国府的内眷可都聚集在荣庆堂等着呢。

  碍于礼数,贾琏又不便打断贾政与姜念,只得强自按捺。

  ……

  ……

  贾母院。

  此时的荣庆堂内热闹非凡。

  荣国府的内眷齐聚一堂,包括了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

  贾宝玉也在。

  连林黛玉都来了。

  林黛玉本不想见姜念的,因三春和贾宝玉都吵着要来,既想瞧瞧姜念长什么样,也好奇姜念送什么礼物给她们,林黛玉便被她们强拉而来。

  只见林黛玉,两弯罥烟眉似蹙非蹙,一对含露目似喜非喜,一绺鬓发被薄汗黏在玉色腮边。身着轻薄的雨过天青窄裉袄,襟口疏疏绣几茎竹枝,袖缘压象牙色暗纹绫边。系着水绿轻纱百叠裙,腰间松褪的汗巾子下悬一枚青玉竹节佩。手执泥金素纱团扇,扇面画着荷花,扇柄湘妃竹斑似泪痕。

  她已在荣庆堂等了近半个时辰,本就不想见姜念的她,已是不耐烦了,眉间微蹙,心内暗自抱怨起了那姜念:“什么臭男人,我本就不稀罕瞧的,更不稀罕他的礼物,偏生害我在此久等!”

  正此时,一个管事媳妇快步走入堂内,对贾母禀道:“老太太,那哥儿仍在二老爷的外书房,已待了三刻钟了,尚未出来的。”

  贾母诧异,心内暗忖:“政儿与那哥儿竟聊了这般久?凭政儿的性子,能聊一刻已是难得,何况事先说好了,政儿只略见一面便引那哥儿来此。”

  略一犹豫,贾母未令人催促,心想既然贾政与姜念言谈投契,不便打断,遂继续静候。

  堂内众人或低声交谈,或静坐等候,或如林黛玉一般不耐烦……

  ……

  ……

  贾政的外书房。

  姜念端坐于客座,已向贾政请教完他要了解的工部与官仓之事,但他还在继续向贾政问着问题,只听他问道:“二老爷于营缮清吏司任主事几载?何时擢升员外郎的?”

  贾政听到这个问题,松了口气。适才姜念请教官仓之事,越问越专业精深,有的问题甚至令他应答吃力,怕姜念继续深入问下去,他若答不上来,可就在姜念这个未来女婿面前丢体面了。

  此时听姜念转问仕途之事,贾政非但不以为失礼,反而欣然答道:“我任主事七载,三年前擢为员外郎。”

  姜念心中暗道:“这个二老爷,做官可真不给力啊!”

  贾政自幼酷喜读书,本欲通过科举迈入朝堂。然而,他父亲贾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景宁帝念及自己与贾代善的君臣之谊,除了让贾代善的长子贾赦袭爵,还特意召见了贾政,特赐贾政为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

  在大庆,如贾政这般显赫出身且蒙皇帝恩荫授官者,通常三至五年便可晋升,晋升速度快于科举出身者。

  贾政却耗费了七年,才从主事升一级成为员外郎,可见他做官不给力。

  姜念一边看着贾政,一边在心中暗道:“或许我能让你尽快擢升郎中!”

  他之所以关切官仓之事,并非无的放矢,实因胸中有一条策略……

  这条策略,或可让他进一步获得泰顺帝甚至太上皇景宁帝的赏识,为他明年正式迈入朝堂做铺垫,而且,或也能助贾政升迁,可谓一举两得……

  这时,贾琏见姜念终于没问题继续请教贾政,忙轻咳一声,对贾政恭声道:“二老爷,老太太已候多时,不便叫老太太久候的,可否由我引着姜侍卫前往?”

  贾政这才想起贾母在等着呢,遂点头应允,对姜念温声道:“家中老太太欲见你一见,你随琏哥儿前去便是。”

  姜念对贾政拱手一礼,道:“谢二老爷赐教,今日叨扰已久,改日再向二老爷请教。”

  言毕,姜念随贾琏一同退出外书房,朝荣国府内宅行去。

  二人行至贾母院,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三间厅,厅后就是正房荣庆堂所在的大院。

  荣庆堂门前的台矶上,数名小丫鬟穿红着绿,或坐或立,见贾琏引姜念而来,纷纷争相打起帘笼,笑语盈盈。

  姜念随贾琏迈入门槛,只见堂内陈设华贵,香气缭绕。

  年逾花甲、鬓发如银的贾母。

  木讷僵坐、禀性愚犟的邢夫人。

  故作端庄、檀香绕腕的王夫人。

  愚昧无知、眉眼含嗔的赵姨娘。

  低调安静、素面无波的周姨娘。

  彩绣辉煌、八面玲珑的王熙凤。

  脸不大不圆但很白的小正太贾宝玉。

  以及一群丫鬟媳妇婆子。

  却是未见到李纨、迎春、探春、惜春及林黛玉,盖因这几个金钗都回避到碧纱橱后了,此刻正悄悄窥视堂中情景。

  一时间,众人的目光齐聚在身着三等侍卫冠服的姜念身上,多半都认为姜念英武甚至威严,也有人认为不够俊美的,这方面比不过贾琏、贾宝玉。

  姜念先扫视了一圈众人,碧纱橱后隐约可见一些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身影,也隐约可闻低语轻笑,想来荣国府的姑娘们在里头。

  姜念随即对着贾母躬身一礼,道:“晚辈姜念,拜见老太太。”

  其人从容,其声沉稳。

第103章 交换礼物,姜念赚了

  贾母坐在填漆榻上,虽暑气蒸腾,仍穿石青实地纱对襟长褂,通身无绣,只领口袖缘滚三蓝绣佛手纹镶边。皓首戴伽楠香福寿纹抹额,银发绾紧实圆髻,单簪一支赤金寿字平头簪。左手慢慢捻动着奇楠香念珠。

  贾母细细端详了姜念,对姜念的外貌挺满意。

  既因姜念显得有些英武。

  更因贾母竟从姜念身上看到了贾代善年轻时的影子。当年,贾代善也英武挺拔,也穿着华美的侍卫官服。

  贾母微笑着对姜念道:“你初来乍到,又是五品的侍卫,倒是不该让你站着说话的。”

  贾母随即看向身侧的大丫鬟鸳鸯:“鸳鸯,搬椅子。”

  鸳鸯是贾母很喜爱的大丫鬟,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边腮上微微几点雀斑,惯会服侍贾母的。

  当即,鸳鸯搬了一张椅子,让姜念坐下。

  鸳鸯容貌标致,堂内也有其他美貌丫鬟。然而,姜念落座之际,目光却在王熙凤身上停了三秒。虽说他还是头一回见王熙凤,却能立即推测到王熙凤的身份。盖因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实在是彩绣辉煌,长得也挺漂亮,虽然侍立在堂内,却带着一股主子的气势。

  李纨、王熙凤都是荣国府的主子奶奶,李纨回避到碧纱橱里去了,王熙凤却故意不回避,要当面见姜念。

  贾琏本不常坐,眼下姜念已坐,贾母便也让贾琏落座。

  贾母好奇地问起了姜念:“你在二老爷那里逗留许久,聊了何事?”

  姜念坦然道:“谈及工部与官仓之事。”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包括了碧纱橱后的李纨和姑娘们,都诧异了。

  这个年轻哥儿,竟与二老爷聊了工部公务?

  贾母愈发好奇,追问:“为何谈及此等公务?”

  姜念从容不迫:“晚辈虽年少,却常思国事,官仓乃储粮重地,关系国计民生,故心生好奇,特向二老爷请教。”

  贾母:“……”

  呵,你这年方十五的哥儿竟就常思国事,关切国计民生了?

  贾母转移了话题,探询起了姜念的家世,问及其父母……

  终是按捺不住强烈的疑惑,贾母问道:“闻得十三王爷与你极亲厚,却不知你与十三王爷究竟有何渊源?”

  姜念敷衍道:“确与王爷亲厚,至于有何渊源,倒是不便说的,望老太太见谅。”

  贾母听罢,心中不免郁闷。

  王熙凤眸光盯着姜念,心中暗道:“看来我头里猜测的多半不错,这哥儿多半就是十三王爷的私生子!”

  贾母又问道:“你可曾见过皇太后?”

  姜念从容答道:“几日前蒙皇太后召见过。”

  堂内众人纷纷暗自感叹:了不起啊,这哥儿不仅蒙皇太后指婚了,且蒙皇太后召见了,实乃殊荣!

  贾母又与姜念谈及大婚之事,谈完便无话可聊了。

  姜念道:“昨日烦贾兄详告了府上的诸位主子,以便我一一备礼以表心意。礼物皆已携来,若老太太无其他吩咐,我便不多叨扰,献礼后告辞。”

  贾母本无设宴之意,闻言点头道:“因晓得你备礼而来,我也特命咱们府上的主子们一一备了回礼。”

  随即,双方交换起了礼物。

  姜念先前赠予贾政之礼,在贾政面前拆开了,而赠予他人之礼,皆以锦盒装着,他可不会当面拆开。

  待到姜念携着一堆荣国府众人的回礼离开,荣庆堂内便展开了一场拆礼物的“盛事”。

  连贾母都好奇,甚至还有点期待,料想姜念送她的必是一份厚礼。

  结果……

首节 上一节 55/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