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298节

  大同历十四年(公元1638年)1月19日。日本,鹿儿岛城。

  此刻这座日本城市,处于一片死寂和沉默当中,这所城市的百姓都知道,天朝的军队已经攻破了天守阁,他们成了战败者,能逃出去的人已经全逃了,逃不了的只能躲在自己家,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这支军队。

  “鹿儿岛的居民听着,大同军以每日5斤大米招募民夫修码头,想要报名的去码头集合。”一个穿着奇装异服,留着短发的人,却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拿着一个铜锣边敲边喊。

  听到这声音,鹿儿岛居民小心的打开门,看着这个奇装异服的人询问:“你是日本人吗?”

  “是!”

  “天朝的军队不会骗我们去码头,把我们给杀了吧?”这也是鹿儿岛居民最担心的事情。

  “放心,大同军是王者之师,从不乱杀无辜。”

  听到这话,鹿儿岛居民虽然还有些惶恐,但还是咬牙去码头,这个时代连武士阶层都过得极其凄惨,就更不要说普通的百姓,他们一天不做事,妻儿老小就会饿肚子,哪怕是为了养活家人,他们也要冒险一试。

  一个叫小林的码头工人,小心来到鹿儿岛码头,但他却看到了一条长长的队伍,他站在队伍的后面,就这样一点点跟着队伍前进。

  “姓名?”

  “小林!”

  “家住哪里?”

  “没有家!”

  登记的文书道:“我们可以安排住的地方,不过只有大通铺,愿不愿意去居住?”

  “愿意,愿意!”小林马上点头。

  “好,这是你的身份牌。到那边将会有一个队长带着你去干活。”

  小林接过一个木牌,而后就跟着队长清理码头上的碎石木屑。

  就这样上千日本码头工匠做了半天,他们有的清理码头,有的修补城墙,还有的搬运输船的货物,搬到鹿儿岛的仓库当中。

  “滴滴滴!”午饭时间到,所有人准备开饭。

  小林的队长田忠义道:“所有人把工具放好,而后洗干净手。”

  “嗨!”小林等十三人行礼道。

  没过多久,几辆马车,拉着十几桶米饭来到了码头区。米饭的香气飘满了整个码头。小林甚至从中闻到了鱼肉的香味,小林深吸了两口气,但却不认为这些鱼肉和自己有关系。

  在队长田中义的带领下,小林领到了一个凹陷下去的木盘和一双筷子。

  然后就跟着队长排队,等轮到他的时候,一大瓢米饭来到他木盆里面,而后又给他打了一些野菜,最让他惊愕的是居然还有三块咸鱼放在他的木盘里,他甚至有点不敢相信,以为对面的人打错了。

  但打饭的人却不耐烦道:“饭已经打好了。”

  只可惜小林听不懂汉话,田中义马上呵斥道:“小林,你还在这里干什么,你已经打扰到这位大人打饭了!”

  这顿呵斥让小林回过神,他立马躬身鞠躬道:“给您带来了麻烦了。”

  然后马上离开。

  小林和自己队长汇集在一起,而后一个个的眼巴巴的看着队长田忠义。

  田中义拍了一下脑袋道:“我都忘记了,现在回国了,可以开动了。”

  “嗨!”小林等十三人开始大口的吃着米饭,每个人都十分享受,这米饭可是精米煮熟的,更不要说还有三块咸鱼干,这在日本可是武士大人的待遇。

  “不打倒腐朽的德川幕府,日本的百姓日子怎么可能过。”田中义看的狼吞虎咽的十几个人,内心无奈,这在中原是最普通百姓的食物,但自己的队员个个吃的像是节日大餐一样。

  而后又想到当年自己在日本的情况,对德川幕府的仇恨又加深了三分。

  自从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后,日本进入了少有的长期和平时期。但这使得以战斗为职业的武士失去了作用。许多中下级武士沦为幕府或藩主的行政官吏,俸禄固定。

  但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的冲击,生活困窘,甚至出现“恨主如恨敌”的怨言。他们对现状不满,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田中义就是其中之一,他虽然是武士出身,但家族没有关系,父亲只能成为流浪的武士,要是没意外的话,等他成年之后,就会和他父亲一样,在江户过的朝不保夕的日子。

  但他意外登上了去中原的商船,这次的意外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在见识到中原的富裕和强大之后,他越发确定德川幕府继续统治日本,只能给日本带来腐朽和灾难。他们要推翻德川幕府,建立一个和中原一样的大同之国。

  岛津家天守阁,大同社士兵在侍女的带领下,把岛津家所有的钱财都集中起来,十几个木箱子里面装满了银判,金判。

  张献忠皱眉头道:“这个倭寇大名,怎么这么穷?这些金银加起来估计也就20多万两,连我大明的财主都比不上。”

  杨秀头道:“我大明的财主也不是谁都可比的,这里虽然少,但还有道岛津家其他家臣,全部加起来应该不会少。”

  就在这时岸本信走过来道:“将军,有一义军使者想要求见你。”

  “义军?”杨秀头与张献忠两人一时间摸不到头脑。

  岸本信道:“属下打听过,去年10月,岛原农民因无法忍受官吏的残酷催税,率先杀死官吏,揭竿而起,而后天草地区的农民也纷纷响应,起义军迅速蔓延。

  他们的领袖名叫天草四郎时贞,带领起义军击败了当地的大名,据说有好几万义军。

  他们多次击败了幕府军,引得幕府将军大怒,改派老中松平信纲为总大将,并调动九州各地大名,锅岛、细川、毛利等藩的军队,总兵力达到12万余人,将原城团团包围。

  张献忠惊喜道:“原城有幕府12万大军。”

  杨秀头询问道:“元城在什么地方?”

  岸本信找了一张日本的地图,把元城指给杨秀头看。

  杨秀头看到元城三面靠海,当即道:“既然是日本义军,救援他们,我大同军责无旁贷。”

第432章 ,张献忠的“战术指导”

  大同历十四年(公元1638年)1月21日。日本,长崎县,原城。

  天草时贞穿着一身带血的铠甲站在原城的城楼上,站在他身后的是一杆血红的十字旗,旗帜经过多日的战斗,已经布满了孔洞变得破破烂烂了。

  上午幕府军攻势极其猛烈,为这一个月来之最,好在城中武士轻足万众一心,大家还是打退了幕府军的进攻。但他却知道义军已经穷途末路了,原本同为天主子民的荷兰人背叛了他们,开始对元城开炮,原本的盟友变成了敌人,元城被四面包围陷入了绝境了。

  但即便是到了如此绝境,元城上下却无人想要投降,这和岛原领主松仓重政不做人有关,此人是个筑城名人,到此地当然不满意日野江城,于是大兴土木要钱要工。

  岛原人民受的是双重苦难——信教不准,还要无休止地出钱出工。不愿弃教者不仅遭到汤浇、火烧、投入大海,而且,还被丢进云仙温泉硫磺火山口活活熏死。

  不仅如此,租税也极其苛刻,种一棵烟草,收获烟叶的一半,还要最好的要上缴;种的茄子要预计结几个果,有时收成不好,收获的东西要全部上缴。

  在这样的残酷压榨下,当地人看不到任何希望,这个时候一个传说在岛原、天草不胫而走。

  说是一个神父在被迫离开日本时曾预言:“25年后当出现一位天童,是上帝再世,精通教义,谙魔法,他一定会拯救你们。”

  而当地的百姓认为这个天童,就是天草岛小西家武士,益田好次的儿子四郎时贞,年方16岁苦难中的人们成千上万地聚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而此次起义的直接导火线有两件事:一件是岛原农民与三右卫门因没交足“年贡”,其怀孕的儿媳被抓去赤身裸体关进水牢,在水牢里生下孩子,大人孩子全死了。

  另一件是岛原农民角藏、三吉二人渡海去拜访天草的四郎时贞,被授予修道士资格,回岛原后,复宗者越来越多,惊恐的领主松仓家派代官偷偷将二人及其家属18人全部杀死。

  这样的暴政,逼得教徒们团结一心,开始了坚决的反抗。天草、岛原两地互为策应,相互支援,教徒军一下子就猛增为3万多人。

  并打了几次漂亮仗,搞得幕府头领战死的战死,剖腹的剖腹,幕府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担心起义军做大,才决心派大将松平信纲带领各地大名十几万大军前来围剿起义军。

  起义军士兵自然战斗意志强悍,但起义军和德川幕府兵力差距太大,他们还是被包围在元城。

  就在这元城下,双方拼尽全力了战斗,城墙下密密麻麻堆满了交战双方尸体,鲜血四溢,浓烈的血腥味飘浮在空中,弥漫了整个城池的上空。

  天草时贞看着一个个疲惫不堪,靠在城墙边上呻吟的伤兵,内心无比沉痛道:“起初,神创造天地~~~~~~。”

  四周的士兵听到这话,精神也振奋起来,也跟着念道:“起初,神创造天地~~~~~~。”

  现实太痛苦,太难接受了,他们只有在神的世界有一丝慰寄。

  他看着这些英勇的士兵,却已经能预料他们的下场了,但他不服气,心中仇恨的火焰在剧烈地燃烧着,凭什么那些大名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却可以享尽荣华富贵,这些教民只是想要活着,哪怕是吃野菜树皮的活着,却依旧是如此艰难。

  看着这一切的神有什么用!他内心愤怒道。

  “轰轰轰!”忽然元城南方海域忽然传出火炮的声音,其声势远超往日荷兰舰船的零星炮击。正于城内巡视的天草时贞猛地抬头,清秀的脸上闪过一丝惊疑。他即刻疾步奔向南门的城楼。

  当他凭栏远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几乎合不拢嘴。碧蓝的海面上,一幕他从未想象过的海战正在上演,一支前所未见的庞大舰队,正以碾压之势追打着幕府的水师。为首的两艘巨舰,船体高耸犹如移动的山岳,侧舷密密麻麻的炮窗次第喷吐出炽烈的火焰和浓烟。

  与之相比,幕府水军引以为傲的安宅船显得如此渺小笨拙,往往仅被那巨舰的一两轮齐射便木屑横飞,缓缓倾覆,化作海面上的燃烧的残骸。

  天草时贞惊愕问山田右卫门作道:“怎么回事?”

  山田右卫门茫然道:“属下也不知道,这支舰队一出现就在猛攻幕府舰队。”

  天草时贞喜道:“这是我军的盟友!”

  海面上的战斗结束得极快,近乎一场单方面的屠戮。不过一个时辰,五艘安宅大船已沉入海底,余下的幕府战舰肝胆俱裂,纷纷掉头,狼狈不堪地逃向远海。

  那艘始终在附近游弋、为幕府提供炮火支援的荷兰商船“巴达维亚”号,在看清那巨舰上狰狞的炮口和旗帜后,比日本人更清楚敌人的强大,在看到大同军舰队出现,毫不犹豫地调整船帆,以最快的速度脱离了战场。

  幕府军营帐,中军大帐。

  松平信纲正在看幕府将军德川加光写给他的书信,上面的内容让他愁眉不展。

  中原王朝以他们关押海商,阻碍自由贸易为名,对德川幕府进行征讨。幕府将军德川家光让他改变兵粮攻(长期围困),尽快结束岛原之战,好让幕府准备天朝来的进攻。

  所以松平信纲改变了自己的战略,开始猛攻原城,偏偏这些反叛者守极其有韧性,三天的猛攻给幕府军带来三千多的伤亡,但他们连城墙都没有登上,继续猛攻下去,只怕幕府军要伤亡好几万人才有可能攻破原城。但如此惨烈的伤亡,幕府又怎么应对天朝的大军,一时间这位幕府“知恵伊豆”也感到局势有的棘手。

  “轰轰轰!”忽然元城火炮声音响起,最开始松平信纲还不以为意,认为这是荷兰人的开炮,但很快火炮声音密集的鞭炮一般,他当即察觉的不对劲了,火炮的数量太多了,多了几十倍,他立刻派人去探查情况。

  没多久探马惊恐汇报道:“总大将,海上出现一座极其强大的舰队,他们最大的战船如同山岳是我们的安宅船十几倍大,一艘战船上就有上百门火炮,这支舰队正在追杀我们的舰队。”

  “什么?”松平信纲不敢相信,在日本这里还有比幕府海军更加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他很快脸色一变,三个月前,天朝正式向他们日本宣战。

  算算战前准备时间,加上航行到日本海域,天朝舰队差不多应该抵达日本了。

  他当即带领一众将领出营地官场敌人,想要确定自己的猜测。

  而后他就看到海面上出现两艘如同宫殿一般的战舰,它们的身后跟着十几艘稍小的战舰,这些战舰沿着海岸线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对着他们的营地。

  松平信纲当即脸色大变道:“不好,我军危险了。”

  元城处于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只有北面链接大陆,这也是幕府军很难攻破原城的原因,但因为幕府军掌握了海上的绝对优势,所以松平信纲的营地安置在极其靠近原城的地方。

  本来这并不算缺陷,毕竟人没有办法想象自己没有见识过的事物,但忽然杀过来的大同军舰队和其强大的火炮,让幕府军的营地变成了绝地了。

  海面上,“镇远”号战列舰上,舰队司令杨秀头放下望远镜,冷峻的面容上没有任何表情。他俯瞰着远处幕府军营,果断下达了命令。

  “目标,敌方营地。所有火炮,最大射程,三轮急速射!开火!”

  传令兵高声复述命令,旗语迅速通过各舰。霎时间,整支舰队五百余门火炮相继调整射角,发出沉闷的机械声响。

  “轰轰轰!”

  舰队的火炮一门门开火,大同军舰队500多门火炮,依次开火。

  舰炮划过优美的弧线,越过海岸线,一枚枚砸向了幕府军营地。

  “轰轰轰!”实心的舰炮把幕府军营地的箭楼,营帐砸的稀巴烂,炮弹滚了几百米,一路砸死十几个幕府士兵,这才完全消耗完动能。

  而最恐怖的则是开花弹,这些炮弹越过了几里距离,在幕府营地上课爆炸,一枚炮弹就能杀伤几十名幕府军士兵,这些士兵或是被炮弹打的四分五裂,或者被震的七窍流血。整个幕府军营地,硝烟弥漫,士兵到处哭喊乱窜。

  “轰轰轰!”但还没等幕府军从混乱当中恢复过来,第二轮火炮轰炸再次来袭。500多枚炮弹带着恐怖的引爆声音砸向幕府军营帐。

  “轰轰轰!”接着是第三轮炮击,持续的炮击彻底摧毁了幕府军的组织和士气

  松平信纲此时才反应过来高声呐喊道:“所有人撤离营地!”

  他这个命令本不能算错,此时幕府营地在大同军舰炮的攻击范围,只有撤出了这个范围才能稳定军心,但错就错在他在军心混乱的时候下达了这个命令。

  听到这个命令,靠近他的士兵纷纷逃离营地,而其他幕府士兵看到这幕,他们没有听到命令也跟着逃离,他们的行为又带动了更多的幕府士兵,于是一场十几万人的溃败发生了。

  原城城墙之上,天草时贞和益田好次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天佑我等!”天草时贞激动地划着十字。

  老练的益田好次则绝不会放过这天赐良机。“开城门!全军出击!”

首节 上一节 298/3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