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14节

  京畿其实更重要,皆因关宁锦防线建奴一时半会是打不穿的,而蓟州镇防线建奴貌似一打就穿。

  朱觉细细想了想,这才郑重道:“建斗,朕准备将整个京畿交给你来镇守。

  伯雅那边守住关宁锦防线应该问题不大,建奴啃不动关宁锦防线那肯定会在蓟州镇想办法,你觉得蓟州镇现有的防线能抵御建奴入侵吗?”

  蓟州镇防线漏洞太多了。

  卢象升细细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蓟州镇自居庸关至山海关防线足有两千一百余里,且边墙年久失修,微臣斗胆,以蓟州镇现有兵力恐怕很难抵御建奴入侵。”

  嗯,你说的是大实话。

  若是以现有的防线能抵御建奴入侵那就不会有己巳之变了。

  朱觉微微点头道:“嗯,有问题咱不怕,想办法解决就行了,你给朕说说,边墙年久失修和兵力不足的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

  这个很难解决。

  卢象升又仔细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蓟州镇边墙倒也不是全部年久失修,隆庆初,名将戚继光调京畿协理京营戎政总理蓟州、辽东、昌平、真保军务期间就曾大力修缮蓟州镇边墙。

  不过,因嘉靖年间庚戌之变北虏是自古北口杀入京畿,是故戚继光修缮的主要是居庸关至古北口一线的边墙,这一段三百余里的边墙经其十余年的不断修缮已然固若金汤。

  奈何,古北口至山海关一线一千八百余里边墙他还没来得及全部修缮戚继光便被调离京畿贬去南方了。

  这蓟州镇边墙大多位于崇山峻岭之间,修缮起来不是一般的耗费时间,若是按戚继光修缮边墙的时间来算,剩下一千八百余里的边墙若是想要修缮的固若金汤最少也需得五六十年。”

  啊?

  五六十年!

  朱觉忍不住问道:“居庸关至古北口一线边墙之所以耗费十余年才修缮那是因为戚继光调集的人手不够多吧,我们多调集点人手速度是不是能倍增?”

  您准备调集多少人手?

  卢象升回想了一番,小心道:“陛下,戚继光调集的人手其实不少了,史料记载,万历初戚继光曾在遵化汤泉演武,那一次他调集的蓟镇、昌平、真保步车骑兵就多达十六万之巨。”

  这意思要想在几年之内将古北口至山海关一线一千八百余里边墙全部修复最少得调集一百六十万人马?

  现如今的大明哪来的这么多人马?

  问题,历史上建奴正是从古北口至山海关这一线杀入京畿的,且人家还不是杀进来一次,而是杀了个七进七出!

  这一线边墙若不修复,如何抵御建奴?

  朱觉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问道:“你意思光是蓟州镇、昌平和真保这三地就能调集十六万人马?”

  这个怎么说呢?

  卢象升提醒道:“陛下,那是在万历初啊,当时首辅张居正相当器重戚继光,京畿人马皆任其调遣操练,且要多少粮饷有多少粮饷。

  万历十一年,张居正去世,戚继光被贬南方,京畿人马死的死,散的散,早不复当初盛况了,现如今莫说十六万了,六万之数恐怕都凑不齐。”

  张居正能给的朕同样能给你。

  朱觉闻言,果断道:“朕说了整个京畿都交给你来镇守,京畿人马自然也任你调遣操练,京营、边军、各地屯卫你皆可调遣操练,至于粮饷,你不用操心,你能操练出多少人马来,朕就给你多少粮饷。”

  您如此信任我?

  这会儿京畿虽然没多少人马,但京畿的京营、边军和各地屯卫编制足有几十万啊。

  卢象升闻言,不由感动道:“微臣誓死报效陛下。”

  嗯,朕相信你。

  历史上你就是为国捐躯,力战而亡。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古北口至山海关一线边墙太长,我们怕是来不及修缮了。

  还好,京畿同样河流密布,我们完全可以效仿关宁锦防线,沿河修建城池堡垒和烽火台,将京畿打造成铜墙铁壁,这样就算建奴突破了蓟州镇防线,杀入京畿,我们也能让他们寸步难行。”

  这办法着实比修缮边墙来得快得多。

  京畿大多是平原,修建城池堡垒和烽火台简直不要太方便。

  卢象升闻言,连忙点头道:“陛下英明,微臣也觉得在京畿打造防线比修缮边墙来得快。”

  你也觉得可行那就赶紧开干,时间不等人啊,最多还有两年时间建奴就要打过来了。

  朱觉闻言,果断道:“那就这么定了,朕给你两年时间,两年之内你给朕把京畿打造成铜墙铁壁,让建奴寸步难行,有没有问题。”

  我能说有问题吗?

  卢象升闻言,硬着头皮道:“陛下,这需要很多钱粮乃至材料。”

  这两年光是抢来的钱就有两千多万两,更何况朕还会想办法赚钱。

  朱觉缓缓点头道:“嗯,需要多少钱粮和材料你先算一算,正好,快秋收了,这段时间也不好征召太多人马操练,你先好好筹备一番,秋收之后就开建吧。”

  这个着实得好好筹备一番。

  卢象升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第12章 圣人复起生祠林立

  朱觉意欲将京畿打造的如同铜墙铁壁一般,以保住大明王朝之根本,防建奴杀个七进七出。

  这需要很多钱粮,也需要很多材料。

  若是想将城池堡垒和烽火台修得遍布京畿那都不知许多少砖石木材。

  钱粮他可以让魏忠贤去抢,这材料又从何而来呢,难道也让魏忠贤去抢?

  次日一早辰时许,他正边琢磨边往御书房走呢,刘若愚忽而迎面躬身道:“陛下,内阁又命人传奏折来了。”

  这帮文官,当皇帝的但凡有点不讲规矩他们便能骂翻天,他们自己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讲规矩,老是把奏折直接往御书房送。

  朱觉微微皱了皱眉头,带头走进御书房坐下来,这才接过奏折细看起来。

  兵部武选司主事钱元悫上奏,魏忠贤命人遍立生祠。

  工部侍郎曾国桢建生祠于卢沟桥畔,巡视五城御史黄宪卿建生祠于玄武门外,顺天府尹李春茂建生祠于宣武门内,阎鸣泰更是自京师至宁远连修七座生祠,光是京畿就有魏忠贤生祠四十余座,每座生祠动辄数万两乃至数十万两,圈地更是多达数百亩乃至上千亩,劳民伤财。

  更有甚者孝陵卫指挥李之才建生祠于孝陵前,河道总督薛茂相建生祠于凤阳皇陵旁,天子遣官祭祀列祖列宗都要先拜魏忠贤!

  魏忠贤还命人在生祠外立碑,自比孔圣人,号称圣人复起!

  这家伙!

  朱觉看罢,着实无语。

  魏忠贤有时候着实是狂得没边了。

  不对,建生祠也需砖石木材啊!

  这动不动占地数百亩乃至上千亩的生祠砖石木材肯定很多。

  谁说建生祠不好呢,这不是给朕备下了很多材料吗?

  一念及此,他立马朗声道:“传魏忠贤前来觐见。”

  小皇帝召见本是好事。

  魏忠贤那是打心眼里想和小皇帝亲近。

  奈何,小皇帝每次召见他好像都是有人弹劾他。

  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他是满心忐忑的来到御书房,恭敬的行了一番君臣之礼。

  果然,王承恩又给他念弹劾奏折了!

  这次貌似还换了个人。

  兵部武选司主事钱元悫又是什么玩意儿?

  这厮竟然敢弹劾他命人遍立生祠。

  他真恨不得立马弄死这厮!

  朱觉那也貌似有些恼火道:“魏公公,你知道建这么多生祠需要多少钱财吗,一个生祠动辄数万两乃至数十万两,一百个生祠那就是数百万两乃至数千万两啊!”

  我!

  怎么办?

  魏忠贤眼珠子乱转了一阵,忽而灵机一动道:“陛下,前些天江西有个什么官好像托人说项,要给微臣建生祠,且已筹资二十余万两,微臣不让他建了,这二十余万两微臣命他送来京师,给边军当粮饷。”

  你倒是会揣摩朕的心思。

  对,朕现在缺钱。

  不过,朕现在不光缺钱还缺材料。

  朱觉微微摇头道:“你命人建这么多生祠不但有辱圣人还有辱朕的列祖列宗,你知道吗?”

  啊!

  这么严重?

  魏忠贤连忙道:“陛下,那些生祠不是微臣命他们建的啊,是他们自己要建的啊,要不,微臣命他们把生祠全拆了,建生祠的材料和地全卖了,折成银两助饷?”

  嗯,孺子可教也。

  朱觉微微点头道:“京畿拆解的材料就不要变现了,让他们送去给卢象升修建城池堡垒用吧,其他地方的材料田地包括京畿的田地都赶紧变现送到内库来。”

  卢象升要建城池堡垒?

  魏忠贤愣了一下,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明白。”

  正好,把京畿和蓟辽的防务也处理了。

  朱觉又威严道:“田吉、阎鸣泰、王之臣皆不堪重用,京营戎政,蓟辽、昌平、真保等地军务交于他们迟早出事。

  若愚,拟旨,擢孙传庭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巡抚辽东,擢卢象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兼兵部右侍郎巡抚顺天兼管京营戎政,总理蓟州、昌平、真保军务。”

  刘若愚闻言,连忙挥笔疾书起来。

  魏忠贤闻言,却是脸色一变。

  小皇帝竟然把京营和京畿、蓟辽的兵权全给他夺了!

  这厮还需敲打。

  朱觉见状,冷冷的道:“怎么,你有意见?”

  我哪还敢有意见啊?

  魏忠贤连连摇头道:“微臣不敢。”

  你这厮就得时常敲打敲打。

  朱觉见刘若愚把圣旨写好了,又让王承恩盖上大印,这才拿起来交待道:“这两份圣旨你亲自拿去内阁,让他们赶紧把票拟写了。”

  我都成跑腿的了?

  魏忠贤连忙躬身接过圣旨,恭敬道:“微臣遵旨。”

  这还没完呢。

  朱觉又威严道:“王之臣不是喜欢缩山海关吗,蓟辽总督朕就不给他撤了,让他缩山海关老老实实待着吧,蓟州镇和辽东镇的事他就不要管了。

  还有毛文龙,袁崇焕巡抚辽东时他不听调遣之事朕就不与他计较了,他若是敢再不听孙传庭调遣,你让他提头来见!”

首节 上一节 14/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