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这家伙终于回来了。
很快,王应朝便捧着份奏折疾步而入,恭敬的躬身道:“奴婢参见陛下,陛下,这是熊大人托奴婢带回来的奏折。”
朱觉闻言,那是毫不犹豫的接过奏折打开看起来。
这奏折还相当的长,熊文灿不但奏报了一番东番之战的情况,还细细列出了此战的收获,甚至还给郑家兄弟请功了。
郑芝虎、郑鸿逵和郑芝豹打起仗来那都是不要命的主,火枪和火炮那都吓不住,只要一声令下,哪怕枪林弹雨,哪怕炮弹乱飞,那都敢率军冲上去拼命。
可以说,这一战之所以损失这么小,收获这么大,皆因郑家兄弟不怕死,海战但凡犹豫一下,退缩一下,让敌人有装填弹药的时间,一轮火枪齐射乃至一轮火炮轰击都不知要损失多少人马。
熊文灿倒是知道笼络手下将士。
郑芝虎、郑鸿逵和郑芝豹如此勇猛,那也必须奖励。
朱觉看罢奏折便果断道:“若愚,拟旨,擢熊文灿太子太保,加封郑芝虎、郑鸿逵和郑芝豹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其余有功将士皆按五十两一颗敌首发放军功奖励,阵亡将士每人发放抚恤一百两。”
刘若愚闻言,连忙拿出空白圣旨挥笔疾书起来。
朱觉想了想又问道:“关于查抄私自贩卖的生丝和茶叶,熊文灿怎么说?”
王应朝细细回想道:“这个熊大人没说什么,他就是说谨遵陛下旨意,立马重建澎湖巡检司,严查东南海域来往船只。
郑芝虎郑将军倒是提了一句,说那些人若是发现普通商船和渔船都夹带不了私货,那可能会利用水师战船来夹带私货,他还问了,若是水师战船夹带私货怎么办?”
哼,俞咨皋,你简直是辱没先人!
这水师总兵朕早该给你撤了。
朱觉暗自冷哼一声,随即果断道:“你去跟熊文灿说,让他签发总督令,不管什么船,一旦夹带私货一律扣押盘查。
水师战船也扣也查,盘查的时候最好录下口供,证明水师战船夹带私货跟浙闽水师总兵俞咨皋有关,朕懒得跟外廷啰嗦,他拿到口供,朕就把俞咨皋撤了,换上郑芝虎。”
这水师战船夹带私货若是被查到了,可不是撤掉一个浙闽水师总兵这么简单,他还要借机严查私货呢,这个倒是没必要跟谁说,到时候直接命人动手就行。
王应朝还是认真记了记,这才连连点头道:“奴婢记住了。”
朱觉想了想,又细细交待道:“你再跟熊文灿说,缴获的那些货物,包括东番养出的成鹿都赶紧让郑鸿逵运去东瀛换铜。
还有,这次他缴获的真金白银你给他拉回去发放军功奖励和阵亡将士抚恤,剩下的都让郑鸿逵拿去东瀛买铜。
你让郑鸿逵全用快船,速速去东瀛换铜买铜,而后直接从东瀛把铜拉到京师来,如果不会耽误太多时间的话,让他把郑芝龙的妻儿也带回来。”
王应朝又认真记了记,这才连连点头道:“奴婢记住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还有什么事没,子先有没有说什么?”
还有一件事。
王应朝回想道:“徐大人没说什么,他急着去北港和大员一带培育红薯和土豆种苗呢。
熊大人倒是说了件事,他们俘获的西班牙人好像想跟我们谈生意,熊大人不敢私自做主,他还想让西班牙的使者坐奴婢的船来京师请陛下处置,奴婢没让坐。
陛下,您看,这西班牙使者要不要让熊大人派船送来京师呢?”
嗯,不错。
朱觉微微点头道:“你做的很对,除了内廷官员及其亲信,你任何人都不要拉,特别是那些欧陆殖民强盗,你最好连这艘船的外观都别让他们细看。
至于西班牙使者,你让熊文灿派快船送过来,朕跟他们谈谈。”
这会儿他们缺原材料缺得厉害,不跟欧陆殖民强盗买还不行。
至于打抢,他们现在还没这实力呢,郑芝龙的船队在东南乃至南洋可能是无敌的,但是,一旦出了南洋,那就不是那些殖民强盗的对手了。
皆因郑芝龙手底下的战船大多是小船,八百料以上的都不多,一千料以上的远洋大船更是少得可怜。
而殖民强盗这会儿造的基本都是千料以上的远洋舰船。
是故,在东南沿海和南洋这些小船能抵达的地方,郑芝龙手底下的小船还可以利用数量优势玩围攻战术。
若是出了南洋,小船没有补给根本就跑不了多远,没了数量优势的情况下,他们跟殖民强盗还没得打。
所以,他们还只能先跟殖民强盗做生意,买原材料,打造远洋巨舰乃至楼船炮舰,等有了足够的远洋巨舰他们才能跟殖民强盗去争夺资源。
西班牙殖民强盗虽然不是东西,但想要大量的铜和橡胶还只能跟人家买,因为西班牙抢占的殖民地正是铜矿资源和橡胶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荷兰人就不一样了,这会儿荷兰就没有多少殖民地,且荷兰的殖民地几乎不出产铜矿和橡胶,若是跟荷兰人买,这帮家伙肯定会做二道贩子,到时候还不知要花多少冤枉钱呢。
王应朝自然不知道这些。
他只知连连点头道:“奴婢记住了。”
朱觉又想了想,随即郑重道:“应朝,你辛苦一下,今天就过去,尽早把朕的口谕传到。”
王应朝连连点头道:“好的,陛下,奴婢命人补充完淡水、粮食和煤就过去。”
嗯,不错。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挥手道:“去吧。”
王应朝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圣旨传到东南,熊文灿立马坐镇澎湖湾开始严密盘查来往船只。
浙党海商豪门找不到刘香的海盗船又联系不上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船队会怎么办呢?
熊文灿一番拉网般的盘查之下还真有了收获,一开始浙党海商豪门还是利用自己的商船来夹带私货。
这会儿都没什么海禁了,是故跑浙闽和两广之间做生意的商船越来越多了,皆因浙闽和两广之间山地太多,陆路运输耗费的时间太长,成本也高得很,唯有走海路才能谋取暴利。
他们的商船大多是八百料以下的小船,且还带着货,自然是跑不过郑芝豹手底下的海盗船。
很快,郑芝虎和郑芝豹便查获了几船生丝和茶叶。
结果,浙党海商豪门又换花样了,他们竟然换成了四百料乃至两百料的渔船来夹带私货。
这年头渔船基本都是在本县附近海域打渔,跨州府打渔的都很少,横跨几省打渔那自然不正常。
很快,他们夹带私货的渔船又被郑芝虎和郑芝豹给查获了。
这一下,浙党海商豪门又出了个花招,他们竟然让俞咨皋上奏,参了郑芝龙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