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朝微微摇头道:“陛下交待了,我坐的这艘船只有内廷官员及其亲信可以上去,其他任何闲杂人等都不能上,我回去想陛下禀报此事吧,看陛下要不要见这西班牙使者。”
哦,你这船不能随便拉人是吧?
熊文灿连连点头道:“好的,我这就去写奏折,请公公稍等,芝虎,你命人把缴获的金银搬过来,就放这旁边,别让人上船啊。”
说罢,他这才拱了拱手,疾步回了旗舰。
此时朱觉还不知道东番已经收复了呢,不过,这几天那都是好消息不断。
宋应星那都把大纺纱机样品给做出来了,王徵那边也把锯床给做出来了,各种机器那是越来越多,大明也算是走上工业发展的道路了。
这天上午巳时许,他刚批阅完奏折,又带着王承恩和方正化一行直奔东城的造船厂而去。
此时的造船厂里那都已经堆满了十丈左右的巨木,各类匠户那也是成群结队到处忙活,一派繁忙的景象。
王徵那也正在一个加工木材的大敞篷里手舞足蹈的忙活着呢。
那敞篷里面是木屑挥舞,机器轰鸣,嘈杂得很,一行人打马过来了他都没注意。
朱觉走过去一看,这家伙正命人推着尺许粗的木方在那锯木板呢。
这锯床好像还有点问题,木方两边还都得站几个匠户,推进一点又赶紧退一点,好像卡住了一般。
他大致看了看,随即走过去问道:“良甫,怎么了,是不是蒸汽机功率太小了。”
王徵闻言,这才撇过头来,连忙拱了拱手,随即细细解释道:“陛下,这蒸汽机功率着实有点小,微臣都跟长庚说了,让他赶紧造大的,他说造大的没问题,有了镗床多大的都能造,关键就是铜不够,他也造不了多少个了。”
这铜的问题得赶紧解决了,也不知熊文灿那边打得怎么样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指着那些来回推动木方的匠户道:“这样恐怕不行吧,卡来卡去的别把里面的齿轮给卡坏了。”
王徵连连摇头道:“陛下,没关系的,他们都熟练了,不会卡坏下面的齿轮,而且微臣已经请人去做新的锯片了。
微臣当初就是没考虑蒸汽机功率的问题,所有锯片那都是让人按拉锯的角度开的齿,这样的齿锯几寸的木方那是锯得飞快,锯这一尺的木板却是有点锯不动。
不过没关系,新锯片齿的角度会小点,锯得虽然有点慢,但不会这样被卡住的。”
哦,你还让人做新锯片去了。
那就没问题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这有了锯床之后造船是不是快多了,大概多久能造一批出来啊,一批又能造多少艘啊?”
这造船也不光是锯木方和木板费时间啊。
王徵估摸道:“这有了锯床之后造船的确是快多了,不过,定型和密封的时间还是省不了,微臣估摸着,造一批最少也得四个月时间,且这船舱就建了十个船坞水道,每个船坞水道也就能同时造五艘轮船,一批也就能造五十艘。”
这船厂的确还不够大。
不过,八百料的小轮船也不宜造太多。
他的目标可不是这种五十吨左右的小船,有了蒸汽机动力,他们最少也要造几百吨的大船。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嗯,你先造点这八百料的,让匠户们都熟悉一下,你也好好琢磨一下,明年我们再建大船厂,造千料以上的大船。”
第118章 海盗奸宦狼狈为奸(七)
这发展工业的基础之一还就是原材料的供给。
若是连原材料都供应不上,那发展工业就无从谈起。
比如,没有足够的铜蒸汽机都会造不出来,没有橡胶密封就麻烦得很,甚至,没有生丝就连丝绸都织不出来。
这会儿他们连大纺纱机都造出来了,就因为生丝还没有着落,那还只能摆那里看。
朱觉还在考虑要不要先把纺纱厂乃至织布厂建起来呢。
这投资可不是一般的大,收地的钱暂且不说,光是建厂房,造纺纱机,造织布机,那就不知要耗费多少人工,多少材料。
若是厂房都建好了,纺纱机和织布机也造好了,又收不来足够的生丝,那不但赚不到钱还得赔钱。
说实话,他前世开公司都没遇到过如此荒诞离奇之事,进货竟然还要靠抢,他当皇帝的这么大权力竟然连生丝的影子都见不到!
现如今大明的既得利益集团就如同一只遮天蔽日的黑手一般势力庞大无比,暗中掌控了不知道多少利益。
他都不知道以熊文灿和徐光启那点实力能不能从这只庞大的黑手中将生丝给他抢回来,又或者说,他都不能确定熊文灿和徐光启得用多长时间才能在这只遮天蔽日的黑手中找到生丝。
这个问题着实让人头疼。
他都考虑了两三天的还无法下决断。
这天上午巳时许,他都已经把奏折批阅完了,却还坐那里没有动弹。
他琢磨了一阵,这才朗声道:“传师皋前来觐见。”
不一会儿,毕懋良便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直接问道:“师皋,朕准备在京师建造厂房,添置纺纱机和织布机,纺纱织布,先织丝绸,而后织棉布,你觉得如何?”
这个怎么说呢?
毕懋良细细想了想,这才郑重道:“陛下英明,这织造局设在江南着实不好掌控,皆因丝绸太值钱了,随便拉一车私下贩卖给海盗,那最少都能赚上千两。
微臣也细细查过了,万历初管得最严的时候江南织造的确能每年上缴十多二十万匹丝绸,但后面一旦稍有放松,那丝绸就数以万匹乃至上十万匹的消失了。
那些管织造的官员和太监层层贪墨之下最少能贪墨一半,贪墨七八成乃至八九成那也屡见不鲜。
我们若是要做海外贸易,货源这么不稳定肯定不行,是故,在京师建厂织造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眼皮子底下应该是没人敢这么贪的。”
你说的跟朕想的还不是一个问题。
朕想的是原材料,你想的是贪墨的问题。
不过,这个贪墨的问题的确得考虑,光是靠杀恐怕是止不住的。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明知会死,有人为了一时享乐那也会贪,贪官污吏是杀不尽的。
更何况,既得利益集团的触手无处不在,贪官污吏可以说就是他们攫取利益的吸盘,有些官员可能一开始本就不贪,但在既得利益集团的诱使是下最终也会变成如同血蛭般的吸盘,疯狂吸噬,疯狂贪墨。
若是考虑可能被人贪墨的丝绸和以后的海外贸易,那建厂房造纺纱机和织布机这点钱又不算什么了。
丝绸那人贪去十万匹就是上百万两的损失啊,这些年江南织造每年贪墨的丝绸那都不止十万匹,更何况,以后他们织造丝绸那都是数以百万匹计的,若是被人贪墨一百万匹,那都不知道够建多少厂房造多少机器了。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缓缓点头道:“嗯,那我们就在京师建厂房,造纺纱机和织布机。
我们先按一百万匹一个月的量来建造,纺纱的问题不用考虑了,蒸汽带动的大纺纱机我们都有了,那纺纱速度比人工快一百倍都不止。
不过,这会儿长庚还没时间研制织布机,我们暂时还得靠人工来织布,你算算,一个月织一百万匹丝绸需要造多少台织布机?”
这个好算。
毕懋良估摸道:“若是纺纱不用管了,一个熟手四天是绝对能织出一匹丝绸来的,一个人工一个月大致就能织出七八匹丝绸来。
我们若是想节省织机,可以两班倒,日夜不停,那样虽然有点耗灯油,却可以节省不少地方和不少机器。
这么算起来的话一台织机一个月可以出大致十五匹丝绸,一百万匹那就是大致七万台织机。”
啊?
七万台!
朱觉听到这夸张的数字那都不由得吃了一惊。
这会儿一匹布其实也就四丈十多米,后世最普通的高速织机一分钟那都能织几米啊,最夸张的高速织机传闻一分钟能织上千米布,他虽然没见过一分钟织上千米的,一分钟织几米的还是见过的。
人工织布竟然一天才能织几米!
这速度着实太慢了。
他忍不住问道:“师皋,织布需要如此多的织机吗?民间织的棉布最少也是丝绸的好几倍,民间一个月那最少都能织出数百万匹棉布来,那岂不是得几十万台织机?”
那可不。
毕懋良微微点头道:“是啊,民间的织机多得很,比如江南织布最出名的松江府,微臣就去看过,那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
还有织布作坊,那也是遍布乡里,徐阁老一家那就有几十个织布作坊,几千台织布机,整个松江府的织布机那估计都不止十万台。”
徐阶家里还有这么多作坊和织布机?
这动不动就几千台乃至几万台织布机也太恐怖了。
若是可以,他现在就想研制蒸汽织机。
问题,宋应星的时间是有限的,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铜,他们还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机床来造火枪、火炮和轮船,造蒸汽织机还为时过早,现在民用的东西能用人力还是用人力的好。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那行,朕命长庚安排人造大纺纱机和织布机,先按每个月一百台大纺纱机和一万织布机的量来,我们先造个六百台大纺纱机和六万台织布机再说。”
毕懋良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
这么多的大纺纱机和织布机还得有厂房摆放呢,且还需大量的人工,大纺纱机暂且不说,为了保守秘密,那东西还只能让匠户来操控,光是织布机,最少都得招上万人工。
朱觉又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师皋,一台织布机大致占多少地方,民间的织布作坊一般建多大?”
毕懋良不假思索道:“陛下,普通的织布机大致一丈长、半丈宽、八尺高,民间的作坊小点的是十多二十台织布机,大致建个三四丈宽、五六丈长、丈许高的瓦房便能摆下了。
大作坊那一般都是上百台织布机,有建成两个三四丈宽、十余丈长、丈许高的瓦房各摆五十台的,也有建成一个十余丈长、十余丈宽、丈许高的瓦房直接摆下上百台的。”
这意思一百台大致需要个三十余米长,三十余米宽的厂房,这就是大致一千平方,一亩地那是六百多平方,两亩地摆一百台织布机足以,至于高度,也就是普通农家住宅的高度,那没什么。
还有摆放大纺纱机的,还必须建高点,且三十余米长,三十余米宽的厂房还只能摆下五十台左右。
朱觉大致算了算,随即朗声道:“传魏忠贤前来觐见。”
魏忠贤就在宫里等着召见了,来得是相当之快。
不一会儿,他便疾步而入,恭敬的拱手躬身道:“奴婢参见陛下。”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忠贤,还得麻烦你去收点地,东城匠户宅院以西两里范围的地都给收了,三天之内收完没问题吧?”
那估摸着都不到一万亩地,且这会儿才刚开始春耕,还没插秧呢,收起来快得很。
魏忠贤连连点头道:“没问题。”
嗯,你收地,朕放心。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细细交待道:“你让那些里正甲首去给辖区的平民说,你准备在那里建织布作坊,但凡会织布的都好好练练,不会织布的也赶紧去学一学,你要招很多的人来织布。”
我开织布作坊?
哦,是你开。
这个我不用管。
魏忠贤愣了一下,这才连连点头道:“奴婢明白。”
他们正商议着呢,方正化突然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陛下,王应朝回来了。”
这家伙终于回来了。
朱觉闻言,那是毫不犹豫道:“宣。”
第119章 海盗奸宦狼狈为奸(八)
朱觉就等着东南那边的消息呢。
奈何王应朝第一回过去对航道不熟,还耽误了一天多的时间。
这一趟足足去了八天还没见回来。
他还担心这家伙出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