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贵点了点头,老汉这才小心翼翼地喊了一声“驾!”
驾驭牛的指令和对马的指令大体相同,只不过牛的反应要比马慢的多。
所以在发出“驾”、“喔”、“吁”、“嘚”一类的指令时,声音要拉长一些。
那耕牛听到指令,便绷直了耕索向前走去。
在场的人大多是地里刨食的庄户人家,他们只瞧了几眼,就发现这犁似乎大有不同。
扶犁的老汉感觉尤其明显,这一回他不但能直起腰来了,也不需要儿子在前边牵引了。
那犁行过之处,土地哗哗地翻开,犹如犁开了一道泥浪。
那感觉不仅比平时轻松了许多,就连碎土的效果都更好了。
老汉又惊又喜,田边的百姓们更是激动的喧哗起来。
李铁匠高兴地跑过去,催促道:“别停,别停,继续走,耕完这一垄掉个头试试。”
“嗳嗳。”
老汉答应着,继续驱赶牛前进。
那些庄户百姓已经按捺不住跑进地里,跟着他一起走了起来。
田监彭进目瞪口呆,讷讷地道:“居然真的可行,居然真的管用。”
这位彭田监和赖轱辘每天都跟着杨灿,可后来他们已经懒得盯了。
他带了好茶和点心,每天一到铁匠铺就和赖轱辘坐在树下聊天。
今天,还是他第一次正视这曲辕犁。
眼看那犁耕到一垄尽头,很轻松地掉了头,又向这边耕过来。
等那耕犁到了近前,许多百姓一下子把犁围了起来。
他们这儿摸摸,那儿碰碰,一个个兴奋的不得了。
老汉丢下犁,跌跌撞撞地跑过来,兴奋地大叫:“佃首,佃首,这犁管用,真的管用啊!”
他已经语无伦次了,原本两三个人才能干的活儿,这下至少省出一个人来。
不仅如此,它还节省畜力。
原本一亩地要耕三天,现在基本上一天就能耕完。
这是神器,这就是神器啊!
同样的一块田,三天的劳作时间缩短到一天!
需要的人力从两三个减少到一个,畜力也得以节省……
那得省出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
这其中的巨大经济价值,对这些百姓们来说,可是最直观的事儿。
杨灿回想着自己了解过的一些资料,微笑道:“这犁省的可不只是人力物力。
使用这种犁,深耕和碎土效果更好,产量上也会提高。
多了我不敢说,不过一两成的产量增加还是可以的。”
什么?
杨灿这番话,就像是往沸腾的饺子汤里浇了一瓢凉水,现场一片静寂。
片刻之后,那水更加沸腾了。
试犁老汉“卟嗵”一声跪倒在地。
他热泪盈眶地高呼起来:“神器,这是神器啊,执事大老爷,您是神人呐!”
杨灿所说的效果,实际上还是有些保守了。
但是听在这些庄稼汉耳中,却已是不敢置信的奇迹。
百姓们炸了。
赖轱辘、彭进和王富贵在听说这一消息后,眼睛都“布灵布灵”起来。
第51章 杨灿犁
“那犁真有如此神效?”
张云翊吃惊地从书案后面站起来,向田监彭进问道。
彭进连连点头,兴奋地把试耕的场面给他描述了一遍。
张云翊一听,顿时动了心思。
这等农家神物,那可是天大的功劳啊!
尤其是于家以农耕为本,这份功劳就尤其的大了。
如果本庄主能沾上哪怕一成的功劳,这也算是一块免死金牌了吧?
只不过,这事儿跟我没有关系啊!
张云翊正在懊恼,彭进道:“庄主,百姓们都要疯狂了。
今年的春耕刚开始,这曲辕犁制造又不难。
虽然今年咱们的地不能全都用上这种新犁,
但是抓紧赶造的话,也能在一大片地上使用。”
这句话一下子提醒了张云翊。
“快,马上把咱们庄子上所有的木匠、铁匠全都集中起来。
嗯,再去天水城招募,去其他田庄借匠作回来……”
彭进道:“庄主,咱们庄子上的人好办,去天水城花钱招人也好办。
可是从其他庄子借人……”
六大田庄平起平坐,地位相同。
借人那可不是下命令,而是凭人情了。
可六大田庄之间也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人家肯不肯借,那就不好说了。
彭进建议道:“要不,请杨执事下令?只要他一道命令……”
“蠢货!”
张云翊瞪起了眼睛:“让他下令,本庄主还有多少功劳?
你只管去办,那些匠人被借来,也就学会了如何制造新犁。
他们的庄子今年来不及了,难道明年也不想用它?”
彭进恍然大悟,连忙答应一声,风风火火地去了。
新犁神器的消息传播是如此之快,风一般传遍了整个丰安庄。
李铁匠的铺子前面,已经挤满了庄里的百姓。
挤在最前面的都是自由民和部曲户。
他们是来订购新犁的。
佃户们不用买,也买不起。
他们是“打工人”,所有生产资料由东家提供。
当然,他们被盘剥的也最狠,辛苦一年的收成,大部分要归东家。
所余仅够活命而已,尽管如此,他们也是兴高采烈的。
因为,东家的牛和犁是有数的,分配给各家使用是有时限的。
他们不敢过分耗用东家的畜力,又怕时限之内耕不完田,那就得以人力来做补充。
如此一来,不但家里的全部壮劳力都搭在了地里,完全没时间去做别的补贴家用,而且个个累出一身病。
现在有了这般神器,那就解放了家里至少一个壮劳力。
这一来,他们以后的日子就能好过一些。
“都别挤,都别急,我师父说了,这犁得先合着庄主所需,之后才能轮得到你们。”
李越的小徒弟挡在匠作坊门口,威风凛凛地像个大将军。
“啊?那今年我家不是用不上了?”
“今年用不上,明年却一定用得上,这不还是有了盼头吗?”
马上就有围观的佃户笑嘻嘻地开导他。
本来,在这些庄户人中,佃户的地位是最低的。
可是这些佃户忽然发现,原来他们在一些事情上也是有优先权的。
起码这新犁的使用,他们排在了地位比他们高的自由民和部曲户前面。
我为牛马,我骄傲。
就在此时,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丰安庄。
青梅带着两个管事、两个嬷嬷、七八辆大车,上百号人开进了丰安庄。
他们迅速接管了李家铁匠铺。
“都不要急,这神器‘杨灿犁’,是咱们于家长房的杨执事研究出来的。
咱们长房少夫人说了,这是惠及万千百姓的一件神器。你们看……”
说话的是长房采办赵弘遇,嗓门大的很。
他一句话,就给这犁定好了名字——“杨灿犁”,而且明确了长房的功劳。
索缠枝把长房采办赵弘遇,仓廪管事马三元都给派过来了。
这两个人是她从娘家带来的索家人,绝对的心腹。
赵弘遇把大手豪迈地一挥,簇拥在作坊前抢着要购买“杨灿犁”的百姓便纷纷扭头望去。
七八套大车正停在路边,车上满是各种打铁工具和木工工具。
围在车周围的,大多是随行而来的铁匠和木匠。
赵管事道:“为了尽快造出杨灿犁,赶上今年春耕,咱们少夫人煞费苦心呐!
少夫人雇来了很多匠作,他们都是带齐了家伙什儿来的。
至少!至少啊,咱们丰安庄接下来,是一定能及时用上‘杨灿犁’的,大家尽管放心。”
此话一出,在场的自由民、于家部曲和佃户们个个喜出望外。
此番前来的两个管事、两个嬷嬷,都是从长房紧急抽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