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81节

  李世民的声音打破殿内的沉寂,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负责照料太子起居的宦官首领连忙跪行几步,呈上一份名单。

  “回陛下,昨夜殿下于偏殿读书,戌时三刻前后,曾召见伴读李逸尘、和几位属官。之后殿下便歇息了,直至子时不适。”

  名单上寥寥几个名字,李世民的目光扫过,最终在“李逸尘”三字上停留了片刻。

  这个名字他记得,密报中提及的陇西李氏旁支子弟,背景清晰,过往平庸,早已被他从可疑名单中剔除。

  但此刻,在这个太子骤然病倒的敏感时刻,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却让他心中微微一动。

  “传朕旨意,”李世民下令,语气平静无波,“昨日至今晨,所有与太子有过接触之人,依次至偏殿等候问话。”

  “另,召李淳风入宫。”

  他没有立刻去偏殿,而是继续留在承恩殿内,看着太医们为太子换药施针。

  李承乾的病情似乎暂时稳定下来,但高热未退,意识依旧模糊。

  李世民坐在榻旁的胡床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深邃的眼眸中思绪翻涌。

  太子近来的变化太大,太快,从乖张暴戾到沉稳纳谏,再到抛出债券、献出玉盐,乃至“天狗卜卦”应验,这一桩桩一件件,都透着不同寻常的气息。

  如今,在这债券即将发售的节骨眼上,太子却突然因“心病”倒下,这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那个“高人”是否就在最后见过太子的这几人之中?

  他究竟对太子说了什么,或是做了什么?

  约莫一炷香后,王德悄声禀报,李淳风已到,待问话之人也已在外候旨。

  李世民这才起身,最后看了一眼病榻上的李承乾,转身走向偏殿。

  偏殿内,气氛凝重。

  被传唤来的东宫属官、侍卫、宦官不过七八人,皆垂手肃立,面带忐忑。

  李世民步入殿中,于主位坐下,李淳风则静立其侧,一身道袍,面容清癯,目光平静地扫过殿内众人。

  问话开始。

  李世民的问题很简单,无非是昨日见到太子时,太子神情如何,可有异常,交谈了些什么。

  他语气平淡,却自有一股迫人威势。

  首先被问及的是一名负责值守的侍卫。

  他紧张地回忆道,昨日见到太子时,太子似乎有些心不在焉,脚步较平日更显迟缓,目光……像是在寻找什么,又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接着是一名奉茶的宫女。

  她说殿下当时坐在案前,茶凉了都未曾唤人更换,只是盯着殿柱的阴影处出神,眼神有些空茫,与平日批阅文书时的专注截然不同。

  随后是两名负责文书传递的詹事府低级属官。

  他们的说法略有差异。

  一人觉得太子接见他们时,虽略显疲惫,但思路清晰,对答如流,并无明显异状。

  另一人则隐约感觉,太子在听取汇报的间隙,眼神会偶尔飘向殿外,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凝重,仿佛在思考某个极其重大的问题,以至于显得有些……神思涣散。

  这些描述零碎而模糊,拼凑起来,却勾勒出一个与平日不同的太子形象。

  一个被某种深层次思绪困扰,心神不宁,甚至有些迷茫的人。

  李世民面无表情地听着,目光偶尔与身旁的李淳风交汇。

  李淳风微微摇头,示意并未从这些人口中或其气色上察觉到任何异常或与“高人”相符的迹象。

  “宣,李逸尘。”李世民的声音响起。

  李逸尘应声从殿外走入,步履平稳,姿态恭谨。

  他身着青色伴读官服,低着头,走到御前数步远的地方,依礼躬身,声音清晰而平稳。

  “臣李逸尘,参见陛下。”

  “免礼。”李世民打量着他。

  很年轻的一个人,面容尚带几分未脱的稚气,举止符合一个普通低级官员的规范,看不出任何特立独行或深藏不露的气质。

  “朕问你,昨日戌时,你入东宫伴读,太子当时情形如何?你与太子谈了些什么?”

  李世民的问题与前几人无异。

  李逸尘站起身,依旧微微垂首,恭敬回道。

  “回陛下,昨日臣依例入宫伴读。殿下当时……神色似有倦怠,臣奉上书卷后,殿下并未如往常般即刻开卷,而是静坐片刻。”

  他略微停顿,似乎在回忆,然后继续道,

  “臣观殿下当时,眉宇深锁,似是被某个难题所困,心神不属。至于具体所思为何,臣……臣实不知。臣伴读期间,看殿下神色异样,亦未敢多言。”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语气诚恳。

  并将自己的角色限定在了一个恪尽职守、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普通伴读范围内。

  与之前几人的描述隐隐吻合。

  在李逸尘回答时,李淳风的目光也落在了他的身上。

  起初,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似乎感应到了某种极其微弱、难以捕捉的气机波动,那波动并非寻常官气或贵气,带着一丝与这殿内众人格格不入的沉静与疏离。

  然而,当他凝神细观时,那感觉却又如云烟般消散无踪。

  眼前的年轻人,气息平和,官运寻常,命理格局亦是平平,并无任何出奇之处,更无半分能与“窥测天机”、“经世奇才”相关联的迹象。

  李淳风最终在心中微微摇头,将此归因于自己一时感应有误,或是这东宫因太子病倒而气机紊乱所致。

  李世民盯着李逸尘,试图从他平静的面容和恭顺的姿态下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破绽。

  但他失败了。

  这个年轻人的回答滴水不漏,情绪毫无波澜,仿佛他所说的,就是昨夜发生的全部事实。

  “嗯。”

  李世民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挥了挥手。

  李逸尘躬身行礼,步履平稳地退出了偏殿,自始至终,未曾流露出半分异常。

  之后,李世民又简单询问了最后两名负责熄灯、关门的内侍,得到的回答与之前大同小异,无非是太子独自静坐,神情凝重,似乎心事重重。

  所有问话结束,殿内众人被遣散。

  偏殿中只剩下李世民与李淳风二人。

  “如何?”

  李世民看向李淳风,目光深邃。

  “可曾看出什么?”

第123章 太子的势,确实已经成了

  李淳风沉吟片刻,缓缓摇头,语气带着一丝不确定。

  “陛下,臣仔细观之,方才众人,包括那伴读李逸尘在内,气机皆属寻常,并无身负异术或命格奇特之相。”

  “臣……并未能察觉那位高人的踪迹。”

  他略一停顿,补充道。

  “或许,此人藏匿极深,善于敛息。或许,其人此刻并不在东宫。”

  “又或许……是臣学艺不精,未能窥破天机。”

  李世民沉默不语。

  连李淳风都看不出端倪,要么是那人根本不在这些人之列。

  要么就是其手段已通天彻地,能完美掩盖自身一切痕迹。

  他更倾向于前者,毕竟那李逸尘的过往太过清晰平凡,实在不似作伪。

  “太子的病,”

  李世民将话题拉回。

  “依你之见,这心病,从何而来?”

  李淳风躬身。

  “陛下,天机难测,人心更是幽微。太子殿下近日所历之事,确非常人所能承受。”

  “骤得大名,手握重资,更兼天象预言之惑,其所思所虑,必然远超平日。”

  “忧思过重,损耗心神,外邪趁机而入,亦是常理。”

  “至于心病具体为何,非臣所能妄断,或许……唯有殿下清醒后,方能知晓。”

  李世民知道李淳风所言在理,但他心中的疑虑并未消散。

  太子这病,来得太不是时候了。

  就在李世民于东宫盘问之际,太子李承乾突发重病、昏迷不醒的消息,已经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速传出了宫禁。

  起初还只是在小范围内流传,但很快,各个王府、公主府、勋贵宅邸、乃至朝廷各部衙门的官员们都陆续得知了这一消息。

  紧接着,消息传入了东西两市的商贾圈子。

  原本,因为“天狗卜卦”应验所带来的震撼,以及雪花盐展示出的神秘底蕴。

  长安城中对于即将发售的“西州开发债券”抱有极高的热情和期待。

  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东宫,盯着那个似乎得上天眷顾、手段非凡的太子。

  摩拳擦掌准备在债券发售之日抢购一份,以期获得那承诺的优厚回报。

  更是为了能与东宫、与这位“天命所归”的储君搭上关系。

  然而,太子病倒的消息传来,如同一盆冰水,兜头浇在了这份火热的期待之上。

  “太子病了?还病得不轻?昏迷不醒?”

  “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债券还有几日就要发售了啊!”

  “太医署都束手无策?说是……心病?”

  “心病?太子能有什么心病?莫非……是西州之事太过艰难,压力过大?”

  “还是说……那‘天狗卜卦’耗费了太多心神,乃至……反噬?”

  “嘘!慎言!不过,太子若真有恙,这债券……还能如期发售吗?”

  “就算发售,太子若无法主事,西州开发大计由谁来推动?”

  “这债券的兑付……还能有保障吗?”

  “是啊,之前都说那玉盐是压舱石,可太子若倒了,这盐……还能制出来吗?”

  各种猜测、疑虑、担忧开始在街头巷尾、茶楼酒肆间弥漫开来。

首节 上一节 81/1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