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那都是火眼金睛。
有钱没钱,生面孔还是老顾客,打眼就能看出个六七成。
陈玉楼一行人,虽说看上去有些古怪,书生、老道、江湖客还有两个女子,但自从渡船上下来,仅是站在那,出尘气质根本遮掩不住,身上也都是锦衣华服。
一看就知道出身显赫。
这种人大都出手大方,是他们揽客的最好主顾。
远道而来,对天津卫了解不多,这进了城总得吃饭住店吧,到时候他们随口说上一句两句,把人请进了酒楼,掌柜的那边又能拿上一笔居间费。
虽然不多,但对他们这些穷苦人而言,买个大饼再加一碗凉茶酒水,也算是笔不菲的收入了。
只是,见掌柜的,还有花灵和红姑娘被众多车夫围在中间。
昆仑眉头不由一皱。
咚——
一步踏出。
浑身气势如瀑流转,刹那间,原本还嘈杂的唧唧咋咋声,一下戛然而止。
近两米的身高,放到哪个时代都是少见至极。
更何况,这些年里他行走江湖,倒斗下墓,看似平静的脸上,杀伐之气深重,此刻就算一言不发,只是向前走了半步,带来的压迫感都是极为可怕。
仅仅是站在那。
就如一堵门楼城墙,一头山中熊罴。
那些人力车夫,甚至需要抬头仰望,才能看清他的样子,下意识吞咽了下口水,一个个面面相觑,再不敢随便出声。
这他娘的,前些年在天津卫横行霸道,号称打遍江湖无敌手的沙皇大力士,站在昆仑面前,估计都有些不够看。
更何况他们这些人,踮起脚尖,都够不着人家胸口。
见嘈杂声消失,昆仑这才点了点头,转身看向掌柜的,静等他的下文。
“此处离娘娘宫有多远?”
陈玉楼也不迟疑,随口问了一句。
“在……三岔河口,宫北街,过去得差不多一个来钟头。”
一帮车夫哪敢闷着不说话,但你看我我推你,最终还是个年纪稍长的老头壮着胆子站出来,小心翼翼的回应道。
先前光想着赚铜钱。
如今昆仑往前一站,他们这才后知后觉,这些人哪里还不明白,这年头敢这么走南闯北,又是道人又是女人,怎么可能是善茬?
“一个来钟头。”
陈玉楼沉吟了下,当即随手挑了老头在内的七八个人。
“送我们去娘娘宫。”
老头原本还有些兢兢战战,忽然被点名,脸上的皱褶因为欣喜都被撑开,没有半点迟疑,赶忙回去将车拉了过来,剩下几个亦是如此。
他们一行,总共九人。
放平时,能租个三辆车都算不得了了。
这位主顾果然是大手笔,竟然一人一辆车,一行人猛然有种否极泰来的感觉,毕竟上一刻还在惴惴不安,下一秒泼天的富贵就落在了头上。
没被点中的车夫,则是个个垂头丧气。
只恨自己刚才缄口不言,没能出口回话。
但懊恼也没用,机会这东西转瞬即逝,转眼间,车子已经穿过老街,消失在鼓楼城门,直奔城内而去。
一路上,陈玉楼简单询问了下。
这些车夫常年拉客,对天津卫大事小事了如指掌,闭着眼睛都能精准找到哪条巷子胡同,何况还是娘娘宫那等名胜古迹。
据说始建于元代,之后明代永乐、正统、万历,以及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间都有过改建、修缮以及扩张。
因为它的存在,早于天津设立卫所的时间。
所以,民间一直流传着‘先有天后宫,再有天津卫’的说法。
虽说天后宫是皇家敕建妈祖宫庙,不过时至今日,娘娘庙中可不止有祭祀妈祖的正宫,还有戏楼、牌楼、藏经阁、凤尾殿、启圣殿,以及钟楼、鼓楼、关帝庙、财神殿。
占地数十顷,屋舍俨然,鳞次栉比。
一千多年下来,娘娘庙香火鼎盛,至今不绝。
天津卫家家户户,大事小事,求财嫁娶、起宅赶路、生辰吉凶,都会去庙里问问。
“那如今娘娘庙可有道人在?”
听着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娘娘庙的兴衰过往,陈玉楼眸光一动随口问道。
“往些年是有的,但庚子年,那帮洋鬼子从塘沽打进天津城,四处烧杀抢掠,娘娘宫里道人被驱逐一空,然后要建什么教堂,最后还是义和团给打了回去。”
“娘娘庙空闲了好些年,不过,七八年前,有个从南方来的老道,听说本事不小,算卦极其灵验,那年王三奶奶显灵,就是指定他当了庙祝。”
“我还听说,他好像就是那个什么殃神,有斩妖除魔的手段。”
那老头拿着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笑着回道。
庙祝、道人、奇人异士,离他们这些市井里讨生活,混口饭吃的底层人太远,也就是平日在坊间听人说起在,当做饭后茶余的谈资。
只是。
这番话落到车上一种人耳中,却是足有判断个九八不离十了。
娘娘宫庙祝,测字算命、铁口直断、斩妖除魔。
除了崔老道还会是谁?
一个钟头后。
车子进入河海那头,街上行人熙熙攘攘,丝毫不比码头冷清,甚至更为热闹,入眼所及几乎全都是人,路旁两侧则是商铺林立。
路上车子已经不算稀罕。
陈玉楼甚至还看到了照相馆、西装店。
长沙城在这时代,虽然也算是大城,但远不如天津卫繁华,想来其实也算正常,毕竟挨着京城,另外漕运水陆发达,城内光是各国租界都有好几处。
等上了宫北街。
坐在车上众人远远就看到了那座气势恢宏的古庙。
外延的戏楼上,隐隐还有人在登台唱戏,墙角下满是听曲的人,正垫着脚尖听得入神。
庙外长街上,则是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摊铺,行人摩肩接踵,人力车根本挤不过去,红姑娘拿出荷包付过车钱,一行人顺势下车,打算走路进去。
一路穿行其中。
耳边尽是嘈杂之声。
唱戏、杂耍、瓷器古玩、衣食杂物,一眼望去,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看得人目不暇接。
还好白半拉在,他之前去湘阴时,就先来过此地在,慕名找上崔老道替他算了一卦,也是因为那次,他才决定找到陈玉楼,将发丘遗物尽数相赠。
如今时隔大半年,重回故地,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心境却已经是截然不同。
自从通读陵谱后,如今他差不多也能在此地摆个摊子,替人测字算命,推衍生辰,抢一抢崔老道的生意了。
带着一行人绕过戏楼、鼓楼以及关帝庙。
在娘娘宫内左拐右绕。
不多时。
远远就看到一众百姓,围在一座小摊外,各自手里拿着一根竹签,正静静地等待着解签算字。
而在摊子后,则是靠坐着一老道,身上脏兮兮一片,木钗束发,长衫道袍,摊边则是竖着一面旗子,写着算古通今一类的话。
只远远看了一眼,杨方瞬间就确定过来。
原本平静的气息一下变得急促。
也顾不上其他,飞快穿过人群,几步便走到了算命摊前,大手在桌子上轻轻一拍。
“听说崔先生善于算命,不知道能不能帮我看看,杨某命数如何?”
第487章 往日种种 今日皆行
“算命可以。”
“不过凡事都得讲究个先来后到。”
邋遢道人头都没抬,只是挑了下眼皮,指着身前长长的队伍,不咸不淡的道。
听到这话,杨方嘴角不禁抽了抽。
他娘的,多少年了,这崔老道还是那副要死不活的模样。
不过市井江湖,愚夫愚妇,还真就吃他这一套。
但让他老老实实排队,那是万万不可能,“那我要是非得现在就测呢?”
闻言。
崔老道脸色则是一沉。
泥人还有三分火。
他在娘娘庙摆摊算命这些年,早就有了个不成文的规矩,一天最多只看三十九支签文,多一支也不行,任你军阀土匪,还是前朝遗老,再就是不得排队,先来后到。
当然也有人自持身份,横行霸道,想要乱来。
不过,闹过一场后,最多隔天甚至当夜,那人就会消失无踪。
道上传闻是这崔老道有驱使鬼神为己所用的本事。
所以时间一长,再没人敢不守规矩。
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竟然还有不怕死的主。
而听到动静,正老实排队等着解签的市井百姓,也都是纷纷踮起脚尖,一脸看乐子的神情,多少年没人敢坏崔道长的规矩了,没想到今日还能见到这等热闹。
“你确定要现在测?”
崔老道神色阴郁,放下手中写字的墨笔,就要给身前这个不怕死的小子一点颜色瞧瞧。
只是……
方才抬起头。
视线中就迎上一张笑吟吟的脸庞。
那张脸是如此熟悉,以至于,一时间他甚至都有些恍惚。
视线更是渐渐模糊。
眼前一闪。
仿佛一下回到了七八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