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确实有些传闻,但绝对和九死还魂草沾不上边。
此物能够让妖甲在棺材峡中不死不灭,而且他认真看过,那株还魂草看似寻常,其中却是蕴藏着一股极为妖异的力量,似乎能够不断循环生死。
“按照道家说法,飞升登仙绝非简单,需历三灾九劫,一旦承受不住,则魂飞魄散,身死道消,但……若是将这株九死还魂草融入青木真身呢?”
陈玉楼负手站在书桌前,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
就如当日封思北临死之前说的那番话。
他如今已经是元神境,也就是道家所言的阳神修士,迟早都要走到登仙那一步,自然就要未雨绸缪,开始搜集能够渡劫之物。
九死还魂草是否真有如传闻中那般惊人。
他暂时还不敢确认。
但只要有三分之一的效果,也就是替死三次,就等于拥有三次渡劫机会,这对古往今来的修士而言,简直是难以想象的神物。
这念头闪过,陈玉楼越想越觉得这条路或许可行。
随手一挥。
将玉盒收起。
走近窗户前推开,外面夜色沉沉,先前游神的队伍已经离去,小镇也归于寂静,远处大山轮廓隐隐可见,一轮清月不知何时爬到了半空。
迎着夜风,陈玉楼也没什么困意,干脆取出一枚草药仰头吞下。
随后盘膝坐地,打坐修行。
虽然到了他如今的境界,吐纳呼吸对于突破几乎没有太大作用,但也聊胜于无,这时代也没什么乐子可言,还不如巩固修为。
一转眼。
天色大亮。
众人并未急着离开,而是抽出一天时间,在古镇码头租了搜船,沿着大宁河一路,走山访水,撑船的老把头在当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对巫溪一带极为熟悉,有他领路,一行人见识了不少古遗迹。
甚至还能专程登上崖壁,去悬棺峡看了眼。
也算是满足了杨方和老洋人一路心愿。
只不过,那些容易靠近的悬棺,早都被人捷足先登,只剩下一具枯骨,随葬明器被人横扫一空。
老把头说一到灾荒年,地里矿上养不活人,就只有剑走偏锋,去做些偏门勾当,听说还有人在深山中发现古城遗址,挖了不少好东西出来。
当然,他就是道听途说,一行人也只是一笑而过。
倒斗这行当古来有之。
算是最为古老的职业之一。
在江湖上甚至一直流传着三十六行盗墓为王,七十二偏古玩当先的说法。
只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小打小闹,如他们这种有着完整传承,秘法、奇术、规矩者少得可怜。
那老把头见众人一脸平静,似是不信,还有些失望,不过他或许这辈子都不会想到,船上一行六七人,便是当今江湖上最为顶尖的盗墓客。
集齐了摸金发丘、搬山卸岭以及观山太保诸多门派。
陈玉楼几人自然也不会道破。
纯粹是以放松的心态,看看山水景色,乘兴而去尽兴而归。
翌日一早。
还是古镇渡口。
不过这一次却不是走山访水,而是送别。
岸上,陈玉楼一众人目送封思北带着大小箱子数十口,登上大船,白猿则是紧随其后,隔着船舷双方互道离别。
等到一声古老的铜钟声起,大船破开河上茫茫雾气渐行渐远。
尸仙祸断,心结已解。
四派与观山一脉的旧仇也已经说清。
封思北再无遗憾,也待不住,一心只想早些返回青城山天师洞,借着余生剩下的时间,将那些成百上千的道藏古经整理出来,另外还有天师洞传承,交付于白猿清溪。
“陈掌柜,人都走远了,我们是不是也该出发了?”
从远处大宁河上收回目光,杨方搓了搓手,一脸的期待急切。
关于接下来的行程,昨日登山赏景时,陈玉楼就已经提了出来,不过,并未如以往那般,而是让他们自行决断。
一来北边时局不稳,战祸四起。
倒不是能够威胁到他们。
只不过,谁会愿意冒险北上几千里,有这时间都不如返回君山岛上闭关修行了。
二来,此行并无惊世大藏,如昆仑山、地仙村这种,无需借力,加之路途遥远,来回可能要花费数月时间。
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
无论鹧鸪哨师兄妹,还是袁洪乌衣,谁也没有选择返回君山岛。
袁洪乌衣还好理解。
毕竟一辈子被困在瓶山和岛上,能够有机会走南闯北,去见识下天下的风土人情,也不算一件坏事,另外路途中也能修行。
但鹧鸪哨确实实打实的老江湖,走过的地方,或许比他还多。
津门京城、关外漠北,对他而言并无太多惊奇。
不过他却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按照他的说法,枯坐修行远不如行万里路。
闻言,陈玉楼先是一怔,随后倒也不算意外。
当日青城山建福宫中,与行崖道人坐而论道,他在山中枯坐大半辈子,境界却始终停滞不前,最终离别时说起入世凡尘才是正道,或许就是记下了这句话。
而站在他的立场。
这种说法其实并非不无道理。
“这就等不及了?”
闻言,陈玉楼摇头一笑。
杨方这小子自从得知拜把子兄弟还在人世,而且还在津门混出了不小的名头,就一直想要去见上一见,如今终于有了机会,哪里会拒绝?
杨方咧嘴一笑,“几千里路呢,这不是早些出发,尽早抵达。”
“成,正好我们的船也到了,登船吧。”
看着水雾中,一艘大船缓缓靠近码头,陈玉楼也不耽误,负手穿过渡口,一路登船而上。
不多时。
等众人尽数上来。
船只也如时启程。
身后古镇渐渐远去。
站在船头处的陈玉楼,眼底则是闪过一丝憧憬。
此行津门,除了四神三妖之外,还有件事藏在他心里已经许久。
崔老道身怀的龙虎山五雷殿一行半天书。
以及……妖道李子龙!
第486章 七绝八怪 崔老道算命
转眼。
已经是夏至时节。
作为四时八节之一,自古民间就有夏至拜神祭祖、消夏避伏的习俗。
一行人也从巴山巫峡,一路北上,进入了津门地界。
天津卫原本是座水陆码头,五方杂居,清末之时,因为三教九流聚集,龙蛇混杂,市井之间自然出现一大批能人异士。
不过要在津门这地,混出点名堂出来可不容易。
非得有一身常人难及的绝活。
如今这年头,要论能人,首当其推的有十五人,被江湖上盖以七绝八怪的名头,不过这些人也仅限于市井江湖,真要论奇绝之辈,还得是四神。
河神郭得友、财神窦占龙、火神刘横顺以及殃神崔老道。
几人名头之盛,不仅仅限于天津卫,京冀甚至关外都有流传,坊间市井,关于他们几人的传闻更是不计其数。
从名号上就能看出差别。
那十五位要么是绝要么是怪,但这四人却是以神为号。
没点真本事,怎么可能做得到?
还不曾进入城里,一路上陈玉楼等人耳朵都要听出茧子出来,杨方那小子心里头又是惊喜,又有点说不出的恼火。
这些年,他四处找人,一条腿都要跑断,敢情崔老道那狗东西,早就在天津卫混出如此响当当的名头,日子过的萧洒自如。
他已经打定主意。
等见了面,绝对要好好敲他一顿,不,得是好吃好喝供着十天半月,才能一解他这无名之火。
“诸位爷们,白河码头到了。”
“往前边过了老街,向东走个一两里路就是鼓楼城门。”
一行人站在船头。
不多时,渡船缓缓靠近码头,远处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乌泱泱一片全是人影,作为八大官渡之一,白河渡口沟通南北,行商、贩运,全都得从这过。
茫茫水域之上,船只如云,大大小小漂着得有好几百。
上次见到如此繁盛水运,还是在黄河的古渡口。
但小城萧瑟,此地却是极度繁荣,花团锦簇,车水马龙。
下船进入渡口老街。
满大街的人力车,穿梭在街头巷尾,行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听口音,天南海北的都有,马褂、长袍、西装,服饰也是千奇百怪,琳琅满目,甚至还有不少遗老,脑袋后挂着没有剪去的长辫子。
看的几人惊奇不已。
但旁人却似乎早已经司空见惯,大都只是沉浸于自己的事情中。
以至于几人,在忙碌匆急的众人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各位爷,要不要坐车,塘沽三个铜子,宁园八个,金刚桥那片也就十个,我看您这似乎是头一次来天津卫,正好给诸位爷带路,还能省了一笔钱。”
“宁园,我只要五个铜子,诸位爷,崭新的黄包车,保管各位坐得舒坦。”
还在四下打量,停在路边两侧等着揽客的人力车夫,瞬间围了上来,带着浓重天津卫的口音在几个人耳边掀开。
常年跑车,混迹于码头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