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59节

万耀煌才不管刘兴跟旅长是什么关系了,他的知觉告诉自己,已经不需要等什么合围部队了,自己就这么冲杀出去,这仗就算打完了。

所以他冲着刘兴吼道:“这里我是总指挥,执行命令,全线出击。”

看着万耀煌那要吃人的样子,张旭光等人也不敢拖延,立刻去传达了命令,一千多名官兵就这么直吼吼的冲了出去。这时土匪们刚刚跑了个五百米,稀稀拉拉的坐在原地准备喘口气,结果官兵就上来了,大家谁也顾不上抵挡了,撒腿就跑。

常年的生活告诉他们这样一个有关逃跑的真理,所谓逃跑不一定要比追你的人快,只要比其他逃跑者快就足够了。

但是这些土匪显然低估了这支官兵的奔跑能力,这可是每天五公里,时不时还玩个二十公里拉练的劲旅。比脚底板,土匪们无论如何是比不过的。

杨守银也看出了问题所在,目前各路土匪都乱了,唯有自己这三千人还算完整,于是他下达了一个人让自己后悔不已的命令。他十分义气的命令手下的人留下来阻击,不好意思,你讲义气不代表别人会讲义气。

万耀煌追得实在是太狠了,土匪们也不知道从这个杨守银这些人两侧绕过去,完全图方便的就一股子扎进了杨守银的大阵里。缺乏军事素质的杨守银也不知道下令击杀溃兵,结果让自己人这么一冲,轰隆,自己这三千人也溃散了。

这下子彻底乱了,土匪们也干脆,大家四处逃散起来。万耀煌这边仅仅抓到了不足千余土匪,然后就只能对着四散逃跑的土匪们望而兴叹了。

这时,意外发生了,黄建雄请的神兵突然出现在万耀煌的侧面,双方都愣住了,显然都搞不清状况。

万耀煌仅仅一秒钟就断定这支人马是敌非友,他立刻命令各部停止追击,放弃俘虏集中抵抗。

看着猛虎旅的举动,神兵们也明白了过来,不过他们没急着进攻,一人一碗符水,然后才怪叫着冲了过来。

一阵阵排枪打倒了成片的神兵,但是神兵依然悍不畏死的冲过来,因为**师说了,这些被打倒的神兵不过是假死,到了晚上,符水的神力就能让他们活过来。

足足四千神兵啊,而万耀煌等人在没有重武器支持下,很快就和对方进入了白刃战。

这一近身,靠的就全是勇气了,什么战术都没这个实际。直属大队很快就陷入危险之中。。。

凭心而论,神兵确实还是很厉害的,大刀片子一阵乱看,配有刺刀的官兵一时间还抵挡不住。

万耀煌手握驳壳枪,带着卫士穿梭在混战的人群中,时不时点杀几个过于凶悍的神兵。这种玩偷袭的办法终于引起了公愤,招来了天谴,三个神兵凶猛的扑了过来,卫士当场被砍死,万耀煌立刻点翻两个,却被第三个压倒在地。

自认不缺锻炼的万耀煌终于知道什么叫力气大,扑到自己的那个神兵个子不高,双手却十分有力。那双粗糙的大手死死的卡住了自己的脖子,任凭万耀煌如何挣扎,如何击打,就是不松手。只需要再过几秒钟,万耀煌就要成为历史了,呼吸是如此的困难,他感觉生命的力量正在一点一点从自己的身体里流失。自己要死了,真的好不甘心,原本想跟着王旅长干一番大事的。

这时万耀煌突然感觉一轻,卡住自己脖子的大手和骑在身上的人几乎同时离开了自己。原来是刘兴,他拿着步枪,一枪托就把那孔武有力的神兵给砸晕了过去。看着剧烈咳嗽的万耀煌,刘兴突然得意的笑了起来,这让原本准备感谢他的万耀煌十分不满,气得不再理他。。。

就在直属大队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徐源泉带领第一团赶到了,神兵们挨了一顿手榴弹后,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被炸得粉碎的同伴还能复活,于是也崩溃了。

逃散的土匪也不比全军覆没的神兵强多少,他们好不容易虎口脱险,却纷纷撞到埋伏在四周的主力团怀里,全部当了俘虏。

不过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山大王,义军首领杨守银。这位仁兄是坐着滑竿让两个手下抬着到靖州来的,撤退的时候乱哄哄的,滑竿自然给挤翻了。杨守银从滑竿上摔了下来,结果就没能再站起来,无数只脚从他身上踩过,他悲剧了。周斓也是带着十几个被俘的首领,好不容易才找到面部已经完全变形的杨守银的尸体。

王振宇对于此战的评价就两个字:奇怪。

土匪们攻的奇怪,败得更奇怪,神兵们出现的奇怪,猛虎旅胜的也很奇怪,这真是一场奇怪的战争。不过无论多么奇怪,贼破矣。。。

随着一声声缴枪不杀的怒喝和黑洞洞的枪口,土匪无论有枪没枪,都成群成群的选择老老实实跪在地上求活命,因为现在再继续反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整个替天行道的联合讨伐行动,现在看来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笑话,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第078章 龙盘靖州

在这样一场令人目瞪口呆的闹剧之中,唯一靠谱的正角居然是各方都觉得很不靠谱的神兵。而且就差那么一点,旅部直属大队就要被这些看起来脑袋不怎么正常的神兵给灭了。可惜就是差了那么一点,英勇非凡的神兵们还来不及扩大战果,彻底消灭直属大队。徐源泉的第一团就已经赶了上来,于是战局彻底扭转,直属大队没有崩溃,神兵崩溃了。

不过即使是这样,神兵的意外出场依然给直属大队造成了八十四人阵亡,一百二十多人受伤的重大损失,特别是其中六十多人为终身残疾(缺胳膊少腿)的事实让人十分难受。

虽然光俘虏都抓了八千四百多,但是直属大队的损失依然让王振宇始料未及且十分的不爽。如今的王振宇已经不是汉口那个小管带了,权势日涨的结果就是因为王司令的不爽,二百多个土匪和神兵头子被甄别出来,然后如拖死狗一般集体拖到靖州城门口,当着俘虏和全城百姓的面,无需审判,全部执行枪决,而招惹来这帮子土匪的黄建雄被抓捕后更是第一个被砍了脑壳,脑袋就挂在城门口。看的其他一干众俘虏无不心惊肉跳,脸色灰白。而百姓士绅在欢呼叫好之余,也对王振宇这个统治者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个看起来整日笑呵呵的少年将军也是会杀人的。

此后半个月的时间里,靖州各寨的业余土匪们做出了人生的二次选择,他们经过认真的讨论,研究,分析之后,还是觉得本本分分的当个良民更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和谐更健康。因为这个职业如今看来要比当土匪的风险低,前途也更大,虽说辛苦曲折了点,但是两害取其轻,降了吧。

于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整个靖州府的地面上,再也看不到一个土匪。而黔东南地区的土匪则在侥幸逃回去的数百土匪的夸张宣传之后,内心深处已经把猛虎旅当成了天兵天将,自然是不敢再踏足靖州府半步。这个时期,湘西,黔东南的大小各家土匪都流行这么一段话:靖州王振宇,洪江蔡钜献,若不嫌命长,千万别去见。

在土匪的心中,王振宇这个大名跟活阎王在本质上已经是没有什么区别了,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虽然心痛那近二百人的损失,但是对于能够借机树立自己的威信,王振宇还是很感谢这帮不知死活的土匪的。

现在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具体来说,就是深化改革。

打破原有的社会权力结构,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拥护者,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在这一点上王振宇和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者都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成功谈何容易,对于后世混的无比凄惨的王振宇而言更是如此。

为了对付那些不靠谱的旧官员,为了获得商人和地方宗族势力,少数民族头人的有力支持,王振宇选择抛弃了士这个已经注定走向没落的儒生集团,并且把地方民政的权力交给了商人,宗族,头人。当然王振宇也不是傻瓜,武力这个一切统治的基础依然牢牢的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司法系统的独立性也被他视为制约地头蛇们的一**宝。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目前国内的政治气候。要知道肯还政于民的,古往今来,就他王振宇一家。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体制完全是建立在王振宇个人意志上的,换个说法,就是一旦王振宇在内战中失败,或者是其个人意外死亡,这个政体将因为历史惯性而立刻被当前的主流制度所吞噬。因此所谓的县人治县,所谓的还政于民,其实就是一棵鸦片,已经尝到权力甜头的商人,宗族势力,少数民族头人除了拼尽全力去支持王振宇之外就再无他选了。否则,王振宇分给他们的这块地就会被人用暴力的方式收回。

如此一来,商人们自然要如农民一般为自己的土地而战,为属于商人的“土地”而战。。。

王振宇静静的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满地的纸屑,上面都写满了粗大的字,仔细一看可以看到“军队”“政治”“工业”“军官”等等字眼。如果想改变历史前进的车轮,那么自己要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乱,很多事情千头万绪,自己冥思苦想,却理不清一个完整的思路出来。

无可置疑,自己的势力确实是在一步步壮大,可要烦恼的事情却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多了。

王振宇也会害怕,害怕有一天自己被部下推翻,害怕有一天自己被敌人消灭,更害怕自己被打回原形,又碌碌无为的虚度一生。至于历史上的悲剧是否会再次发生,王振宇到不担心,在他看来,只要自己成功了,历史的车轮行进的轨迹就肯定被改变了。

怕,怕,怕,有个屁用啊!王振宇在极度苦恼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哲理的词语:“活在当下。”

是啊,活在当下,既然自己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那干嘛要为明天去烦忧了,走好眼前这一步最实际。

不得不说王振宇还真的是一个心理自我调节的大师,就这么简单就把心里的烦恼给撇开了。

我现在最需要的是做什么?

既然已经决定立足当下,自然不会是去想如何去涿鹿中原,争霸天下的大事。但无论你想什么,怎么想,最需要做的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一件事情,增强自身的实力。

打铁还是自身硬,精妙的谋略离不开强大的实力,这些道理王振宇都懂。

所以现在问题的关键是,该如何去增强自身的实力?或者说,第一步该做什么?

为此,王振宇请来了三个人,第一个人是自己的财神爷叶祖文,信是一个月前发出的,叶祖文却因为一些事情耽搁昨天才带着长子国轩到靖州城,不过这已经足以让王振宇高兴一阵子了;第二个其实是两个人:徐源泉和万耀煌,目前的军中此二人算是最有战略眼光的了,自然也是王振宇最为倚重的两个人;第三个人则是陈洪吉推荐的一个奇人,此人姓陈名绍字字汉川,长沙人氏,祖上为东汉颍川郡陈氏家族,一直是书香世家,历经一千余年,依然子嗣不绝,门风不败。这个陈绍年纪不大,二十五岁,可是学问却不低,乃是长沙王门弟子。

后世的历史教科书中已经没有关于王门的记录,以至于很多人把王门当成了王学,也就是王守仁王阳明的心学。

其实所谓王门,指的是湖南近代史上的一位老先生,王闿运。

王闿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

此人在近代史上并没能占据太多的戏份,但是几乎所有的戏份都有他。

首节 上一节 59/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