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60节

知道慈禧太后吧,知道这位老佛爷是怎么上台的吗?辛酉政变,当时西太后勾结恭亲王等王公,发动政变,杀害了肃顺等八位辅政大臣,而我们的王闿运老夫子当时就在肃顺府中任家庭教师。

老板垮台了,没关系,王闿运又入了曾国藩的幕,帮着参赞军务。

再往后,王闿运就开始教书育人,编写历史的伟大工作了。

先说史书,王闿运老夫子最有影响力的书有两本,一本是详述辛酉政变真相的《祺祥故事》,另一本是详述湘军历史的《湘军志》。前者为肃顺辩护得罪了慈禧,后者真实记录湘军的失败和劣迹得罪了曾国藩。不过这小老儿似乎有些门道,居然能做到雨不沾襟,全身而退,不能不说是个奇人。

再说说教书育人方面,那成就就更大了,知道戊戌六君子吗?这里面的杨锐和刘光第就是这位王老夫子的学生。

其他比较有名的弟子还有杨度,夏寿田,齐白石等多人。

同时这位老夫子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学生,先后主持长沙思贤讲舍,衡州船山书院。主办南昌高等学堂,还在湘绮楼讲学授徒。前后得弟子数千人,有门生满天下之誉。

王闿运的声名就不多说了,毕竟经学大师的身份就摆在那里,但是人家还有一个专长知道的人不多,那就是帝王心术,这可是一个古老的学科了。

具体是个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王闿运这门绝学就传了三个人,杨度,夏寿田,还有眼下这位陈绍。

陈绍是王闿运唯一的关门弟子,具体原因不清楚。但当王振宇看到这位仁兄一米八的粗壮个头之后,实在无法把陈绍跟誉满三湘的王门的弟子身份联系到一起。

如果不是因为这位仁兄浓眉大眼,明眸皓齿长得一表人才,英气十足的话,王振宇都计划用后世香港著名黑帮演员成奎安来指代了。

没有人不喜欢帅气的小伙子,想来就算是王闿运也不能免俗,所以才选了这么个闭门弟子。

至于陈绍为什么会出现在湘西这么偏僻的地方,说来跟王振宇还有些关系。

陈绍的父辈和杨度一样,乃是湘军的军人,但是到了陈绍这一辈,家境已经宽裕了,所以长辈希望陈绍从文。

可偏偏陈绍的血脉里面流淌的就是军人的魂魄,因此虽然被强行安排了习文的轨道,其依然不忘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梦想。

从王闿运门下出来,他原本是计划如师兄杨度等人一般前往北京政府投效。但是这时,王振宇在长沙制造了一场兵乱,以一旅之兵击溃了一师劲旅。加之之前关于猛虎旅的传说,陈绍当年的军人梦又蠢蠢欲动起来。

可是他毕竟不是那个野心勃勃的何键,他是王门的闭门弟子,那种毛遂自荐的掉价事他做不来。因此他仅仅是跟到了靖州,却一直没有投效,只是在暗中观察。

直到王振宇下令搞改革,并且第一步就推出了议会制后。陈绍才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因为他仔细的研究了王振宇的政策,发现这完全就是一个局,一个引天下英雄入股的大局。王振宇的眼光和胆略让同样年轻的陈绍佩服不已。

恰好最近在王振宇面前跑得很红的靖州议会议长,商会会长陈洪吉跟陈绍还有点亲戚关系。别看陈洪吉是宝庆府人氏,可是实际上他也是长沙人,只不过父亲从长沙移到宝庆经商,陈洪吉就生在了邵东。所以陈洪吉这一房恰巧就是从陈绍这一族分出去的,论起亲戚关系来,陈绍还得管陈洪吉叫族兄。

有了这层关系,陈洪吉自然是向王振宇大力推荐自己这位族弟。

王振宇现在对陈洪吉十分倚重,因此对这种关系户自然也不好拒绝,自然是大方应承下来。

于是以王振宇为首的猛虎旅拥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师,尽管当时王振宇并不这么觉得。起初他对陈绍的定义就是混个饭碗而已,直到陈绍制定了一份完整的改革路线图,他才对此人刮目相看,人才啊!

陈绍的改革路线图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都是建立在王振宇思路的基础上的,但是内容却十分周详,很多地方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这一点有多难,王振宇在当了半年多老大后是很清楚的,这样能把具体工作做好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

自己居然能捡到这么一个宝,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老天对自己不薄啊,王振宇不禁心怀感激的想到。。。

第079章 龙盘靖州(十二)

叶祖文和长子叶国轩是昨天才到的靖州,可因为王振宇的心急,顾不上让自己未来的老丈人多休息一下了,立刻组织召开了这个小会。

陈绍提出的改革路线书现在被抄写了五份,在座的人手一份。现在,所有的人都在仔细看这份计划书。

具体来说,陈绍对于改革的设定的大方向跟王振宇是一致的,但并非没有区别:

一是在基层组织方面改革,这点陈绍跟王振宇出发点基本类似,都是计划在维护原有社会结构基础上,为扩充势力增加新的东西。而区别方面,则是陈绍和自己的老师王闿运一样,颇有些轻视商人,认为商人善于见风使舵,不能作为依靠。

王振宇对此则不认同,商人也是人,就追逐利益来说,和农民的区别不大,不然后世为什么那么多农民能成商人呢?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坚决程度上。而且即使是这个程度,其实也是一个假象,农民就不见风使舵了吗?那什么叫农民式的狡猾。见风使舵是人的特性,和职业,阶层的关系并不大。商人为什么看起来没农民兄弟可靠,不是品性不好,而是他已经不是光脚的了,对于穿鞋的人而言,已经不可能跟依然光着脚的农民兄弟那样,用一点蝇头小利就能驱使的了。你要让商人如农民一般跟着你坚决的开创一番局面,那你就得足以打动他的利益出来。而手上军队不足五千,地盘不过一府,靠山不过是个镇守使的王振宇能拿出来忽悠这些精明人的东西实在是乏善可陈。

及时是这靖州的政权,也不足以让商人们倾力相助。所以王振宇玩得就是一个概念,从今往后,只要我王振宇的势力蒸蒸日上,在我的辖区内,就要搞**,就要搞议会。这对商人而言,不单单是权力那么简单,更是一种希望,一种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保障。

既然有概念了,那么大家就来投资吧,投资的越大,收益自然也就越大,当然,风险也就跟着大了,想降低风险吗?那就跟老子一起战斗吧,不为别的,就为了保卫老子许给你们的那些田。

这点分歧影响不大,因为陈绍的重点落在县议会:各县范围内设设立一百个行政村,同时不设立乡镇,只是沿着商道(陆路)部分设立商镇。而这些商镇的作用一是收购各种农产品,二是提供各种农民无法自行生产的生活用品。

最让王振宇吃惊的是陈绍跟王闿运还有些不同,他居然还懂些营生的道理。要知道王门向来就自视清高,轻视营生的,难道王闿运年老了就转性了,准备弃儒从商啦?

首先,根据陈绍在靖州近一个月的调查,提出了一个赶集制度。即每县范围内设立十个商镇,每个镇子设立有学校(小学),卫生所,治安派出所和一个护路小队,和各类商铺以及市集。每五个商镇设立一个小商团,允许任何商人参加,每五日在一个商镇赶一次商集。商镇的日常管理由该镇的商会自行负责,治安派出所隶属于县政府,护路小队隶属于上级护路中队。

县议会为本县最高权力机关,由各村村长,商镇会长,各族族长,以及当地的社会名流共同组成,对本县大小事务有表决权。

其次,是考虑到了社会安定的本质,就是人人有饭吃,天下就安定的原则。提出了一个商业分红计划,靖州府下属四十个商镇,一律由各镇商会自行负责日常事务的管理,包括教育,卫生以及镇容建设。每年收取的商税和经营税,采取四分之三自留,四分之一上交各县财政局的原则进行分配。

各镇商会的自留部分均分为三块,其中二块按照土地面积和人口的比例,支付给各县设定的该商镇辐射范围内的村寨。当年该范围内村寨如有人参与抢掠,袭击商路的,则该村寨当年的分配额自动削减一半。通过把各村的利益跟商路安全挂钩的原则,来增加抢劫的成本。同时又用利益捆绑的方式,诱使所有村寨参与到保护和建设商路的工作中来。

同时府县掏出一笔钱,修整整个商路,改善路面情况,加速商品流通的效率。

而在县城的建设和管理方面,陈绍完善了议会的权力结构:

上交县政府的部分则由县议会统一归入县财政。

县长由县议会选举产生,各县每年财政预算在固定上交府的比例之外由县议会审核。

县公安局局长由县长提名,县议会任免。

司法独立方面,陈绍则建议设立监察局和法院,采取垂直管理模式,从上而下,形成对地方议会,政府的有效监督。同时也让政府同时面临来自议会和司法的双向监督,在陈绍看来,政府才是最后的执行部门,也是直接和百姓打交道的部门。只要对政府的监督落实到位了,那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很多风险也能得到规避。

听完陈绍的陈述,叶祖文满意的点点头,然后侧身对王振宇道:“文正啊,你这是从哪里请来了这么一位大才啊,好福气啊!”

自打婚事有了眉目,叶祖文就不再叫王振宇将军了,而是直呼其字。而王振宇也不再称其为叶先生,而是尊敬的叫声叶翁,自称亦是文正。

“叶翁,此人乃是王门王闿运老先生的得意弟子,如今正是百废待兴,能得陈绍先生这样的大才,说来也确实是文正的福气。。。”

接下来是万耀煌和徐源泉提出的关于军事方面的改革,毕竟如今大局基本上是稳下来了,虽然王振宇知道民国的乱世才刚刚开始,但真要参与天下争霸,并非要一味的去发动战争。你也得先巩固现有的势力,稳住了自身的基业,才敢迈出扩张的步伐,最终也才能去问鼎不是?

万耀煌的建议是:当地安保大队大队长由警备司令部所辖安保支队部直接任免。

安保大队相当于一个步兵营的建制,下设三个中队。

第一个中队是护路中队,下设十个不满编小队,一百四十人。分驻在各商镇,每年对调一次,负责守护商镇和商道的巡查,半数配备骑兵。

第二个中队是机动中队,下设五个加强小队,二百人,全部驻守县城,配备军马二百匹。

这三百四十人全部按照正规军事编制,训练和整编,士兵招募和军官的培训任命全部由镇守使府掌握,严格来说,这二个大队本地兵源不允许超过百分之五十。士兵服役期五年,没能转入野战部队的,年满后去向,一是根据实际需要,就地安置到治安派出所,公安局一部分;二是招募进入未来可能设立的直属企业一部分,更多的则是免费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一年,毕业后自谋生路。军饷参照正规军标准的四成由警备司令部直接按月发放,机动大队军饷的四分之一由各县政府上交给支队部转发,护路大队军饷的四分之一由各商镇商会上交给支队部转发。这二个大队机动大队士兵年纪不得高于二十五岁,军官年纪不得高于三十五岁,护路中队士兵年纪不得高于三十岁,军官年纪不得高于四十五岁。

第三个中队是护民中队,由各村武装组成,一村一个班,常规编制四人,班长由各村村长自行任命,武器由保安支队直接发放,定期清点补充,损坏点数更换。中队部和小队部分别设在县城和商镇里,其大队部和中队部的军官来源一是从支队另属两个大队中的转业军官和士兵中择优录取,二是从各小队小队长中根据战功和表现提拔。

首节 上一节 60/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