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是看着有点瘦了,快进来,我们做了你最喜欢吃八宝粥,熬了一夜了,还热乎着,正好喝。”何三婶拉着何小西的手说。
把何小西逗得直乐,两天功夫,哪里就能看出来瘦了。
如今没有高压锅和煤气灶,用柴火熬八宝粥挺费事的。不是重要的日子,很少有人做八宝粥喝。
喝着熬得软糯的粥,看着一张张盯着她看的脸。何小西夸:“真好喝,还是咱们家的饭吃着香。”
众人好像就等些听这句话呢。何小西说完,大家就都圆满了,不盯着她看了。专心吃着各自的粥。
还是同样的人,还是同样的院子,可能是心境不同了,感觉也不一样了。
第368章 回礼
这个时代的闺女,嫁了人就是大人了。在婆家要做在人前,吃在人后。各种规矩束缚加身。
所以马氏她们才会对何小西胖了还是瘦了那么关心。
喝着粥,大嫂剥了一个白水煮蛋递到何小西手里:“吃个鸡蛋补补。”说得好像她在陆家受了多大苦一样。
何小西有点哭笑不得。“我在他们家挺好的。”
“嗯,姑奶在他们家过得挺好的。”小驹赶紧出来给何小西作证。
何大姑和何二叔也说陆家老宅的人几辈子都仁厚,不会错。
脚上的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大家看何小西不像是受了委屈的样子,就放下了这个话题。
接过何小西回门,何二叔和表哥还有何大姑他们就要回去了。
“有空去沪城玩,”何二叔和表哥邀请大家。
何二婶她们也开口邀请。
因为口音的问题,语言不通,何小西跟她们二位交谈的并不多。
北方人听南方人说话,跟听火星语差不多。
虽然交谈不多,但是感情是真的。从他们给何家兄妹带回来的礼物里就能看出来。
大罐的肉松和奶粉,看得出来没少花钱。
何小西找到她二叔和表哥,跟他们说起城市精简人员的问题。
虽然精简人员还要等四五年的时间,但是提前准备可以有备无患。
他们这样在城里经营多年的人,已经在当地娶妻生子安家落户了。再让他们换个地方重新开始。之前的努力就全都白费了。
所以能躲过精简总是件益事。
“消息应该可靠,但是咱们自己知道就好了,别出去乱传,最近几年就会执行,所以你们要早做打算。”
对于何小西说的消息,两个人都十分吃惊。但是想到越来越多涌向城市的人员,又觉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两个人都没有追问消息的来源,但也没有怀疑。水洞村也是藏龙卧虎之地。从水洞村走出去的能人不少。
遍布各地,各行各业。或许就是哪个同乡回来透露的。
“你们要是不想回来,回去就要早做准备,要是想回来也没问题,咱们一家子骨肉至亲,有我们的就有你们的。”何小西说。
她并不是说的虚言,只为好听。这辈子,肯定不会让二叔他们再去投奔大姑家,麻烦亲戚不说,还要寄人篱下。
也就是何大姑家的表嫂是大度的人,对二叔这个舅爷不错。就算那样,也没有总靠着亲戚接济的道理。前世何二叔家的日子过得十分窘迫。
“没有人接收的人,自己有固定工作和住所的,应该都不会被遣返。”何小西提供着前世她听来的消息。
前世她听说过一例。那人是孤儿,只有一个姑姑。但是姑姑家生活贫困,拒绝接收他。他反而因祸得福。
也就是说,如果前世何大姑不是出于疼爱弟弟,接收何二叔的话,他也属于无人接收的范畴。
两人听了何小西的话,都看向她。“你的意思是……”
何小西点点头,没错,就是你们想的那个意思。咱们的联系,包括你们跟大姑家的联系,都要转入隐蔽状态了。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尚早。等到了跟前,精简人员的工作跟挤牙膏一样,只能一点点往外挤。
走谁留谁也是有条条杠杠的。只不过,条条杠杠里的也是谁先扛不住谁走。最后扛住的就留下来。”
何二叔和表哥哪里听过这样的话。两个人:_(_'_'_)______
不过,他们也必须承认何小西说的有道理。
这话也不是何小西的原创。也是一个老漏网之鱼说的话。
那时候何小西已经出于半退休状态,天天在公园里跟一帮子老头老太太一起听戏。
一个老头吹嘘他年轻时候的“英雄事迹”说起的。
那老头姓董,是解放前从豫省去的海城谋生。就是属于要被精简的那一拨。
董老头带着老婆和三个孩子,被街道的人天天撵得到处躲藏。他人精明又有人脉,四处跟街道的人躲猫猫。
期间借了朋友家的一间小破屋住。五口人住到半夜,一声巨响,原来是朽掉的房梁掉下来了。
“哎呦,多亏着床前放着一辆自行车啊,不然一家子就交代了。”董老头不止一次说起这件事。
即是心有余悸,又有些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他认识的跟他同期来海城谋生的同乡,都没扛住回去撸牛尾巴了,就剩他一个没走。
那一年他孙女考大学。董老头:“我儿子说了,孙女都享得我的福,就她的成绩,在老家够呛能考上现在这个学校。”
豫省的考生基数太大,所以豫省的娃是全国考生里有名的命苦。
马氏把何小西喊到一边去,问她:“你把陆友强家闺女弄咱们家来,我敢使唤吗?”县官不如现管,马氏怕陆友强跟他们秋后算账呢。
“现在新社会了,皇帝家的闺女也得靠劳动吃饭,怎么就不能使唤了?”何小西跟马氏打趣。
正色道:“你就当她是自己家孩子,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要是她太客气了她反而不自在。”
马氏听她这么说就放心了。
跟柳氏一起,给何大姑几家人准备带走的礼物。
各种杂粮,红枣,柿子饼……满满当当装了几大袋子。
送走何大姑他们,何小西一个人就溜溜达达回婆家去了。嫁的近的好处此时就看得出来了。
刚进门,陆二妹那俩眼珠子就跟探照灯似的往她这边扫。
何小西才突然想起来:忘记带回礼过来了。
没带也没什么,也没有妯娌衬着显得他们家下才。
陆大嫂没有娘家,也就没有回门这回事。陆二嫂娘家妈恨不得揭掉闺女一层皮贴她儿子身上去,所以也没有回礼这回事。
所以何小西娘家没有回礼其他人也都不在意。
只有陆二妹,“带那么多东西你嫂子高兴了吧?”拿闲话刮刺何小西。
“那可不?二妹你以后也要跟我学学,多带点东西回娘家。”何小西回她。
正说着呢,小驹拎着东西呼哧带喘的过来了。“姑奶,你怎么不等我放学就先回来了,老太太给你准备的回礼你也忘记拿了。”
絮絮叨叨的跟个小老太婆似的。
小驹的话,听得陆二妹脸色铁青。
第369章 不妥
何小西冲着陆二妹得意的笑,做出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更是把陆二妹气得脸发紫。
“傻样,我故意不拿的,你又给拎来干什么?”何小西点着小驹的鼻子调侃他。
小驹看看何小西,又看看气呼呼转身的陆二妹,也笑着说:“你们都不要,我请大宝他们吃。”
呼朋引伴的去吃点心了。
“娘,你看她那个嚣张的样,还有她带来的那个小野种,天天在咱们家白吃白喝。”陆二妹转身就找到闫氏哭诉兼挑拨是非。
闫氏砸吧砸吧嘴:这个儿媳妇真不会做人,带回来的糕点也没有心送点过来孝敬自己,由着个孩子做主,那还不一会就给霍霍完了?
可是,她说什么?怎么说?这一个个儿媳妇,说了谁又会听她的?
这个巷子里住着陆家老宅的三房人家,霍霍也是肥水没流外人田。
所以何小西和陆大嫂她们听到孩子在闹哄哄的分吃点心也没多管。
小驹也不是不知轻重的孩子,只把那包麻花拿了出去一半,其它的都没拿。
陆家这边因为闫氏不敢生事端,保持着暂时的平静。
陆友强家就更平静了。平静的近乎诡异。
一早,陆友强媳妇给她婆婆送饭的时候,老太婆破天荒的没有抓住人打一顿。
不仅没打人,也没骂人。摆了一副纡尊降贵的嘴脸:“放那吧,去把强给我叫来,我有话跟你们说。”
两口子都知道陆友盛提的这门亲事不妥。但是都掩耳盗铃装聋作哑。能往后拖一刻是一刻。甚至没人开口商量一下对策。
听了婆婆的话,陆友强媳妇放下碗筷,跑出去把她男人喊了进去。
木丫听到她娘喊她爹,知道最后宣判的时候到了。依旧平静的切着手里的萝卜。待两口子进了堂屋之后,才把手里的菜刀放下。
拿起旁边的抹布把手上的水渍擦干。熟门熟路的往屋后头走去。
三丫也默不作声的跟在她身后。
陆友强两口子出来跟木丫说这事的时候,就看到锅屋的菜板上放着切了一半的萝卜。两个闺女不见了人影。
“去哪了?”陆友强问他媳妇。
他媳妇拿起刀子接着切萝卜,低着头不说话。
木丫跟三丫回来,看到她们爹娘都在,非常意外。这是等着她吗?一刻也等不及了要给她宣判?
木丫拿过她娘手里的菜刀,机械的切着。
陆友强看看他媳妇,知道她指望不上,只能自己说。
亲事这种事情,都是做娘的跟女儿沟通,没有做爹的说的规矩。
“咳”,陆友强咳嗽一声。他也觉得话不好说出口。“那个,你婶子给你相了个婆家,城里的,人家还不错,我跟你娘就做主答应了。”
木丫“咄咄”切着萝卜丝,问陆友强:“姓什么?多大年龄?家住哪里?家里几口人?做什么营生?”
陆友盛压根也没跟他老娘提起这些,陆友强两口子就更不知道了。
陆友强:(@_@;)他也不知道啊。
“嗯,我知道了。”木丫切好了萝卜丝,把刀放下。看他爹娘的表情,也知道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这些。他们只关心她会不会同意。
陆友强也知道,量媒量媒,连男方姓氏名谁都不知道,这桩亲事说的确实荒唐。“那什么,我去问问。”
木丫看着她娘,想质问她:你是做娘的,我爹不问,你也不问吗?
想起陆家大宅的大奶奶质问她娘的那些话,她听着都振聋发聩,她娘听着却如风过耳。觉得问了也是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