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进入工业区,负责工业区建设的上官仪得到报告,立即来见李贞。
李贞就问上官仪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上官仪一脸是笑的说:这里本来就是高句丽的冶铁中心,大多数高炉都是现成的,稍加修缮就可以使用,所以建设进行的很顺利。
现在人员充足,铁矿石和煤供应的也足够,每天可以生产出生十万斤生铁,这还没有全力开动,等这些高炉建设完毕,全力开动的话,一天生产十五万斤铁没有问题。
听了上官仪的话,李贞很是满意,一天十万斤生铁,一年就是3600多万斤,也就是将近两万吨。
这个产量在目前的情况下已经不少了。
要知道,就算是经济发达的宋朝,一年的钢铁产量也不过是十五万吨而已,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个规模,确实已经很难得了。
当然,要李贞的设想中,这还只是最开始阶段,等到工业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生产规模就要进行扩大,最起码达到年产钢铁二十万吨以上。
到那时,辽东州将变成一个钢铁之城,成为大唐的重工业基地。
目前的情况,李贞决定将生产出来的铁以打造农具为主,以解决目前生产生活所需。
至于兵器的打造反而不急,李贞已经抽调最好的铁匠,这几个月来一直在建设兵工厂,准备将火枪、手榴弹、一窝蜂、佛朗机炮等火器打造出来。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这些火器的制造,还要制造一个火药工厂,好在当初负责制造火药的工匠有几个一直在幽州,跟随程处立来到了营州,后来又到了辽东州。
这几个工匠已经掌握了黄火药的配方和制造方法,所以李贞决定以这几个工匠为核心,建造火药厂,这几个月火药厂的厂房和设备已经到位,工人也已招募完毕。
为了保密,也为了安全,李贞将火药厂和兵工厂的地信都放到了一个山谷中,派了一千士兵防守,以保护兵工厂和火药厂,防止武器制造的机密泄露出去。
这时,这两个厂子的基础设施已经制好,即将开始投入生产。
李贞视察了一下兵工厂和火药厂,不由叹了一口气,现在的兵工厂技术还是太落后,所有的武器都需要人力手工打造,这严重的影响到了武器的精准度和生产武器的速度,要是有几个生产武器的机床就好了。
可惜,机床在这个年代只能是一种奢望,然而,李贞还想到了一个问题,就算有了机床,没有电机,这些机床又怎么能使用呢?
看来,必须要发明电机,最起码也要发明蒸汽机,才能让武器制造的水平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对于电机,蒸汽机的原理要简单得多,技术上也要简单一些,可惜,自己对蒸汽机只知道一些皮毛,短时间内还无法研掉出蒸汽机,只能看看以后能不能从系统那里搞到蒸汽机或者是电机的技术。
就在李贞视察辽东州的时候,狄仁杰已带领几艘大船渡海来到了平州。
狄仁杰很谨慎,没有让船队进接进入平州港口,而是停留在了外面,相约夜里来港口下方接应。
而狄仁杰则带着十几个人,随身带着金银坐小船上了岸。
狄仁杰这一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找到平州的大豪强萧采文搞到蕃薯和玉米的种子。
萧采文是平州最大的豪强,也是最大的商人和地主,家有良田千顷,店铺数百,因为河北道的农业比较发达,所以,萧采文最的最多的是粮食生意,将河北的粮食贩卖到关中地区,然后再将各地的物产再运回河北道,这一来一回,就有巨额的利润。
此时的萧采文在平州就囤积了不少的玉米和蕃薯
第384章 平州萧氏
平州城,一座深宅大院内。
平州巨富萧采文坐在一张胡椅上,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萧采文出身豪门世家,他的祖先是后梁的皇帝。
在隋朝,后梁皇族后裔一直受到杨氏父子的优待,哪怕是到了唐朝,萧氏也是大族。
萧采文是南兰陵郡人,贞观年间举家迁居到了平州,成为了平州的首富,掌握着平州、冀州等地的经济命脉。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萧采文却很是苦恼。
本来在李恪掌管河北道时,萧采文与李恪的关系不错,所以行商也极为顺畅。
然而好景不长,李福击败了李属,占领了大半个河北道,而李福为了扩充军队,大肆加税,竭泽而渔,弄得河北道百姓生活日益困苦。
不少人离开了河北道前往营州,就连平州也有不少人跨海到了辽东州一带。
萧采文的生意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然而他只是一个商人,手中无兵无权,却是无可奈何。
萧采文就觉得,李福在河北道这么折腾,早晚要把河北道折腾散了,自己必须保住这份家业,留条后路。
就在这时,李采文听管家来报,说是外面有个年轻人,说是有一笔大买卖要谈,求见萧采文。
萧采文就琢磨了,现在河北道这么不太平,生意不好做,真要是有大买卖要谈,却是绝不能放过。
当下萧采文让管家把人带进来。
片刻之后,只见一个二十左右岁的青年走了进来,这青年一身富贵打扮,两眼有神,气宇轩昂。
青年向萧采文一拱手,态度不卑不亢,口中说道:萧三爷,我今日特来给你送财。
噢?财从何来?萧采文淡淡一笑说道。
青年就说:听闻萧三爷手中囤有玉米和蕃薯,我此来特为购买玉米和蕃薯而来。
嗯,我手里确是有玉米和蕃薯,可是你也知道,玉米和蕃薯是稀罕物,价格可是不菲。
有多少?什么价格?青年问。
一斗二百钱,你要多少?萧采文反问。
你有多少?青年说。
五十万斗。
我全要了。青年朗声说道。
萧采文眼睛一亮,河北道土地肥沃,并不缺粮,他手中有几十万斗的玉米和蕃薯,正愁卖不出去,若是能一举出手,确实可以赚上一笔。
事实上,前两年的米价只有一斗七十钱,自己要二百钱,虽是因为现在战乱不断,二来也是要了高价。
可这青年竟然说有多少要多少。
要是这样的话,那自己绝对可以大赚一笔。
只是萧采文心念再一转,心说是谁能有这么大的手笔呢?
赵王李福是不可能的,以李福的性格,要买粮食的话,怕是连成本价都不会给自己,而且河北道并不缺粮,李福不可能一下子购入这么多的粮食。
难道是奚人和契丹人?
仔细一想,似更不可能,奚人和契丹人根本不重视农耕和粮食,只知划地放牧,不顾唐人的死活,他们不可能购入这么多的粮食。
关中地区现在倒是缺粮,但是吐蕃人占据的关中地区中间隔着河东道与河北道,就算卖粮食给他们,他也运不回去,所以这种可能也排除。
再有就是河南道的贺兰师仁父子,不过河南道产粮,现在又比较稳定,似乎也不会一下子购买这么多的粮食。
至于南方淮南道的马周,所居之处更是渔米之乡,根本就不缺粮。
想来想去,购买这些粮食的只可能有一家,那就是营州的李贞。
现在营州正值春耕季节,而营州迁入的流民甚多,怕是粮食和种子不够用,所以才来向自己购买,然后通过海路运到辽东半岛。
想到这一层,萧采文不由眉头一挑,李福对李贞一向很敌视,李贞的人来向自己买粮食,自己要是卖了,这事让李福知道,必然不会放过自己。
不过要是不卖,这么大一笔生意,这么多的钱,要是不赚岂不可惜?
萧采文心下有些犹豫,就在这时,就听门后传来一声轻咳。
萧采文就说:小兄弟稍等,我还有些事,去去就来。
当下萧采文回到了后屋,却发现一个娇媚可人的少女站在门外,原来是自己的女儿萧雅。
萧采文素知自己这个小女儿从小聪惠过人,是个经对自己这个小女儿也很是看重,当即问道:女儿,你找为父有事?
萧雅微微一笑,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口中说道:父亲是想萧家百年兴旺呢,还是只赚这一笔生意?
噢?此话怎讲?
萧雅说道:父亲,在我平州附近,能有这么大手笔购入这么多粮食的,怕是只有李贞了。
李贞是大唐太子,不败战神,现在所在的营州虽然弱小,四面受敌,但李贞能力出众,未来必须不能成就大业,若是父亲将这批粮食送给李贞,你说,李贞会不会感激父亲呢?
若李贞未来真的一统了天下,那父亲就是大功臣,我萧家百年兴旺自是指日可待。
若只是想赚这一笔钱,那怕就要丢了我萧家百年的气运。
那女儿的意思是便宜一些将这批粮食卖给李贞?
父亲,女儿的意思是,人情要做,就要做足,将这批粮食全都送给李贞,如此李贞才能对我们感恩在心,万一未来成就大业,我萧家必可兴旺发达。
女儿好大的手笔,这几十万斗粮食,说送就送。萧采文有些犹豫。
父亲,李贞能在短短时间内将营州治理的井井有条,说明他是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咱们萧家就把宝都押在他身上又如何?
如果万一失败,那萧家不过是损失一笔钱财,还不至于伤筋动骨,请父亲三思。
萧采文犹豫半晌,最后一咬牙说道:好,既然如此,那我就听女儿的,押李贞一宝。
父亲,女儿想亲自押送这批粮食去营州见李贞
第385章 男装美女
狄仁杰的心情很是不错,没有想到,事情办得这么顺利,萧采文痛痛快快的答应了自己购买粮食的事。
同时,萧采文也猜出了自己的身份,说是只要粮食是李贞购买运往营州的,那他分文不取,权当是献给李贞太子。
狄仁杰如此聪明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萧采文的想法,知道萧采文这是在押宝。
显然,萧采文对李贞很是看好,既然如此,能一文钱不花而得到这几十万斗的种子,自己也算是立了大功一件。
不过萧采文最后对狄仁杰提出了一个要求,要由他的女儿亲自护送这批粮食去见李贞,狄仁杰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只要能得到这批粮食,这又有什么关系?
由于狄仁杰也没有想到萧采文有这么多的粮食,所以带来的船只不够用,好在萧家是河北道巨富,自己就有一支船队,当下萧采文派出船队,帮助狄仁杰将粮食从平州运往辽东州。
此时的狄仁杰站在船头,脸上尽是笑意,这差使办得这么顺利,有了这批种子,平州的流民就有种子可种,可以解决营州百姓的吃饭问题。
大海之上,一望无垠,狄仁杰站在船上,一时之间豪情万丈,目光向远处眺望一碧万顷的大海,一脸的惬意。
然而就在这时,狄仁杰发现前方出现了许多个小黑点儿,那些个小黑点儿不断向着自己的船队靠近,越来越大,渐渐的可看清,那是十几艘大海船,此时的船头上,站满了无数手持兵器,服饰杂乱的汉子,这些汉子面目狰狞,面露凶悍之色
是海贼!
下一刻,狄仁杰的额头尽是冷汗
在辽东州工业区,李贞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自己拿给工匠的几样农具图纸,全部打造了出来,而且以工业区的能力,每天都能生产出大量的农具,足够供给新来的流民开垦之用。
结果,在短短时间内,营州和辽东半岛一带,耕地数量迎来了一个大爆发,配发了农具的流民生产积极性极为高涨,短时间内不但恢复了原来的耕地,还开垦出大量的闲置土地。
营州和辽东半岛地广人稀,可开垦的土地资源很多,短短时间内,这些流民就开垦出了十几万亩的土地,而且估计按这个速度,再有一年时间,开垦出上百万亩土地也是有可能的。
这些新开垦的土地除了种麦子外,更多的是要种植玉米和蕃薯。
这是李贞提出的要求,所有新开垦的土地,在前两年必须种玉米和蕃薯这种高产作物,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李贞治下的吃饭问题。
为了扩大生产,李贞甚至下令驻守各地的军队进行屯田,而军队屯田所得也无须上缴公粮,李贞相信,这样用不了两年时间,军队生产出来的粮食就可以自给自足,从而减轻百姓负担。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狄仁杰去了平州已有几天,一直没有消息,如果他不能将玉米和蕃薯种子带回来,那么只靠种植小麦,怕是粮食上还有一定的缺口。
营州城,李贞府。
李贞站在殿内负手而立。
已经七天了,按道理,狄仁杰应该回来了才是,可是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消息?
会不会出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