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 第27节

所有人都懵了,面面相觑。

盲拍一整块区域!

他们是富商巨贾不假,但他们可不是傻子啊!

谁知道这块区域内的番货,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如果是香料、珠宝等紧俏货,那毫无疑问可以大赚一笔!

但如果这块区域内,是硫磺、犀角、海红等冷门的西洋药材,那就是妥妥的赔本血亏啊!

这种竞拍方式,在座的富商巨贾根本就不能接受。

诚然,他们家财万贯,但他们归根结底,还是个商人。

商人一向精明算计,以逐利为生,赔本的买卖自然不干!

裘广德见有些冷场,再次解释道:“诸位担心的地方,我们已经想到,无非就是那些冷门药材罢了。”

“但是,汉王承诺到,无论哪位拍到了这些药材,如果十日内的确销售不出去的话,汉王府会以官价收购,避免诸位血亏!”

听了这话,一众商贾脸色才好看了些。

汉王这种处理方式,算是给了他们一份保险,不至于最终落得个赔光老本的下场。

“其次,为避免市场饱和,此次竞拍价前三名者,享在京优先销售权;竞拍价前五名者,享下一次品鉴会同价优先购买权;竞拍价前九名者,获得秘制大礼包一份……”

为了第一次品鉴会大获成功,朱高煦也是卯足了心思,想尽了办法。

这第一次品鉴会,贩卖番货只是小事,观察这些富商巨贾的财力,才是重中之重。

品鉴会大获成功,番货变现成一笔巨款,让朱棣清楚地认识到,大明商贾那恐怖的赚钱能力!

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劝说朱棣对大明商税进行改革,填补日益空虚的国库,这才是朱高煦的真正目标。

自太祖朱元璋起,大明天子都忽略了商税,还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东西有多么大的利润,尤其是三省市舶司等地,那简直就是暴利!

一众商贾听到这些福利,顿时就有些意动。

只见一人高声询问道:“老裘,什么秘制大礼包?”

裘广德和煦一笑,直接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也就是说,竞拍价前九名者,可以获得捐监的资格!”

捐监?

这是什么意思?

裘广德大有深意地提醒道:“这‘捐’嘛,就是捐钱,而这‘监’,指的是国子监!”

“诸位都知道,国子监乃是我大明最高学府,也就是说,只要取得了前九竞拍成功的资格,这九位就可以举荐族中优秀的杰出子弟,进入国子监进学修德!”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难以置信地看着裘广德!

这位汉王爷,还真是好大的手笔,好惊人的气魄!

大明朝初定的科举制度,完全剥夺或严格限制了商人、娼妓、优伶、皂役、胥吏及其他“贱民”及其子弟的应试权。

也就是说,商贾的孩子想要参加科举大考,改变商人这卑贱的身份,几乎没有办法。

而且那些办法,花银子都不一定能得到,太过困难了些。

朱高煦在幕后冷眼旁观,瞧见这些富商巨贾欣喜激动的模样,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士农工商,这是亘古不变的阶级啊!

现在是大明初期的永乐年间,因为太祖爷对商贾得无比痛恨,所以他们的处境很是可悲。

别说参加科举大考了,商贾们遭到了朝廷严厉打压,平日里连锦衣华服都不能穿。

明明家财万贯,在外面也只能穿粗布麻衣,根本不敢嘚瑟。

不过到了大明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朝廷的纵容默许,商贾也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如张四维、王崇古、马自强等六部宰执,都是出身商人家庭,还坐到了位极人臣的高位。

与他们相比,裘广德这些出生在大明初期的商贾,日子可就悲催得多了。

现在只是给了他们一个捐监的资格,就激动兴奋成了这般模样,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说到底,大明初期的商贾,有钱没势,悲催得不像人;大明后期的商贾,有权有势,猖狂得不是人!

很快周忱便走了进来,显然他同那些来使随员已经洽谈好了。

“王爷,幸不辱命,抽成十五点。”

“那些番商几乎全部同意,相比于自己辛辛苦苦的售卖,他们更乐意让我们全盘操作,最后给他们银子就成,还夸我们大明服务周到。”

服务周到?

老子成“三陪”了?

朱高煦脸一下子黑了,没好气地嘱咐道:“看来十五个点少了啊,得再涨涨。”

听了这话,周忱傻眼,露出了为难神色。

“王爷,这不太好吧,下官才刚刚跟他们谈拢……”

朱高煦无语地看着他,耐心解释道:“你以为本王将他们安排在娄江南馆,品鉴会却安排在娄江西馆,是为了什么?”

周忱一怔,随即面露骇然之色。

“王爷,你的意思是……”

“真正的交易额有多少,只有我们与这些商贾清楚,到时候给那些番商多少银子,也不过是看心情罢了。”

“你尽快按基本市场价,算出一个数额,如数给他们就成,他们哪儿知道我们抽了多少个点?”

周忱:“???”

你娘咧!

还能这么玩?

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

番货是人家番商的,银子是这些富商巨贾的,你就举办了一场品鉴会,就白白赚了这么多银子?

朱高煦见他傻眼的模样,顿时无奈地笑了笑。

“周忱啊,你身怀经世之才,不过缺乏实战经验,本王有意向朝廷举荐你,日后管辖三省市舶司,希望你多跟着本王学一学,不要让本王失望啊!”

周忱听了这话,顿时激动得面红耳赤。

“承蒙王爷厚爱,周忱定不辱命!”

此刻品鉴会现场,裘广德已经取出了第一个号码,正式开始了拍卖。

“所有区域,起拍价五万两纹银,价高者得!”

“现在,开始竞拍七号区域,疑似来自木都古束……”

五万两,这只是一个保底价。

众商心中都很清楚,以一个区域内的番货数量,只要能够售卖出去,价值五万两绰绰有余。

裘广德话音一落,众商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火热,纷纷开始竞价。

“五万一千两!”

“五万七千两!”

“六万两!”

一时之间,竞价声不绝于耳。

在捐监资格的诱惑下,一众富商巨贾开始了疯狂竞拍。

钱不钱的不重要,我主要是想给自家孩子一个锦绣前程!

“某出七万两!”

一道霸气的声音响起,直接提价一万两,引得众人侧目而视。

就连朱高煦都有些惊讶,这么大手笔,这人谁啊,土豪吗?

那可是七万两雪花纹银啊!

在永乐初期,一两银子就够一户平民人家一年的开销!

而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俸禄也不过是四十五两纹银!

也就是说,这七万两银子,足够一户平民人家,开销七万年,也够一个七品知县一千五百多年的俸禄……

麻了!

我人麻了!

朱高煦搓了搓脸庞,恨恨咒骂道:“这些狗大户,真他娘的有钱!”

周忱神情麻木地点了点头,还未从震撼中回过神来。

待到众人看去,只见出言的人,是个身材消瘦的黑矮个,双眼却是闪烁着精明。

周忱掏出一本名册,细心解释道:“王爷,据裘广德所说,此人乃是蒲商王文显,家财万贯,以盐商起家,为商善心计,识重轻,能时低昂,以故致饶;与人交,信义秋霜,能析利于毫毛,故人乐取其资斧,又善势伸缩……”

闻听此言,朱高煦露出了了然之色。

原来是山西晋商的狗大户啊!

提及晋商,就不得不提及一项大明朝的国政——开中法。

太祖朱元璋虽然把蒙元赶出了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退居漠北的元朝残余势力仍实力不俗,一直伺机南下光复大元,成为大明朝的严重边患。

随即为抵御蒙元南侵,朝廷又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

但是为了解决长城沿线驻军的军粮运输问题,太祖朱元璋借鉴宋代的“钞引法”实施“开中法”,军队守边,商人供饷,以盐为中介,故曰“开中”。

简单来说,就是把食盐的专卖权授给商人,条件是由商人承担运粮任务,让商人们运粮到边疆,由封疆大吏发给盐引,然后再回到指定的盐场凭票买盐,之后再卖到指定的地方去,由此就产生了不少粮商、盐商。

山西是传统的产盐地,又靠近顺天府,紧邻蒙古草原,其北边驻守的军队较多,所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

这些晋商牢牢抓住机会,充分发挥了运城的食盐、粮食和上党的丝绸、铁器的商业价值,最出名的就是蒲州的王家和张家。

大明名臣张四维和王崇古,正是出身于蒲州的盐商世家。

现在是永乐年间,晋商只是初见雏形。

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比如眼前这个王文显。

张口就是七万两,平民百姓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王文显笑着向众人拱了拱手,和善开口道:“诸位,这第一个名额,不如就让给王某吧……”

“呵,七万一千两!”

王文显话音未落,只见又有一人霸气开口。

虽然这人只是小小提价一千两,却是差点把王文显给气炸了。

谁这么不给自己面子?

首节 上一节 27/4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