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135节

  某种意义,包国维甚至比章太炎还难动。

  因为这个人,很得民心。

  结果不出所料,对于包国维的调查不了了之,全国运动会在即,杭城不能再搞出什么大乱子了。

  但对于《活着》的禁止,却是一刻也不停歇。

  常凯申下令收缴现有的所有版本,便连茶楼酒馆也不能够传播。

  他本以为会像是从前禁止其他书一般,有所反弹,但很快便可以压下去。

  可剿着剿着,底下的马仔,如陈德征之流,甚至把腿都跑断了。

  这《活着》怎么还在传播啊?

  收缴完旧的又出了新的,特别是沪市的学生群体,还成立了专门的地下抄录会,地下油墨印刷厂。

  每天都会有工人学生,油印了新章节满大街分发。

  那时候每个人都会偷偷留着这些油印章节,与其他人私下交换观看。

  更加离谱的是,因为国府的禁止,《活着》这本书影响力还有扩大的趋势。

  一些不知道这本书的普通人,听说了轰轰烈烈的禁止事件以后,便生起了好奇心。

  常凯申都要封禁这本书,想必写得很牛逼吧?

  那我必须看一看!

  连带着原本一些受到封禁的布尔什维克书籍,都在民间打开了销量渠道。

  其中自然少不了,一些来自国内西边,有识之士的助推。

  这一现象级事件,也成为当时人们的言谈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后世许多学生在学习文学历史的时候。

  “活着文学盛况!”

  这一历史事件,也是不得不学习的篇章!

  活着作品中的不少经典语录,也影响了不少当时文人的说话方式。

  当然,这么大的阵仗,外国人是不可能不注意到的。

  沪市。

  三月底春雨绵绵,公共租界的街道泥泞湿滑,行人缺缺。

  偶有一些拼命的黄包车夫还在奋力地奔跑,与旁边驶过的黑色福特A型轿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车子停在一处小院子门口,一个鼻子足有脸部三分之一,眉目深邃的欧美白人走下车子。

  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头上是绅士帽,手里提着一把文明棍,对为他撑伞的长衫年轻男人说道。

  “这里便是林的房子?”

  中文并不是太流利,但年轻男人还是听懂了,他点点头说道。

  “是的,梅特兰先生,正是那位翻译了《回答》的华夏作家,林玉堂先生。”

  梅特兰点了点头说道。

  “你去敲门,这次一定要拜访林,《回答》这首诗歌太妙了,在欧洲受到了许多文学家的追捧。”

  “今天,我一定要知道作者包的联系方式,好好的拜访一次这位大师!”

  又被申核了无语

第148章 包国维火到国外了?

  “废物!都是废物!我要你们这些吃干饭的有什么用?”

  沪市国府某个办公室内。

  陈德征大发雷霆,将桌子上的书本撕碎了好几页,还是不能解心头之恨。

  他指着面前十几个队长,气得手指都在发抖。

  “几百个人竟然连一本书都查封不了,如今大学里面还在流传着这本书,《活着》查封不掉,你们这群酒囊饭袋也不要活着了,都给老子去死!”

  队长们瑟瑟发抖,不敢说一句话,低着脑袋个个都在看向鞋面,任由陈德征辱骂的如何肮脏。

  陈德征目眦欲裂,他这才刚刚上任不久呢,在沪市掌握了国府dang部与文教的权利。

  正打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让金陵那位对于自己另眼相看。

  之前倒也还顺利,整得沪市的文教各界人心惶惶,那些平日里牛逼哄哄的大师们,也纷纷畏惧他,这让陈德征无比舒坦。

  可谁曾想在包国维这里碰了钉子,他哪里肯罢休,当即便让所有手下全部出动,高强度加班查封。

  成天007的队员们苦不堪言,但还得奋力向前冲。

  但就算是这样,也无法彻底查封《活着》的传播势头,这令陈德征如何能不生气?

  “都死了吗?说话啊!”

  队员们脑袋缩了缩,心里腹诽。

  让死的也是你,让说话的也是伱,你当你是佛祖啊?

  但仅是腹诽一番,当即就有队长苦着脸回答说道。

  “陈总长,不是兄弟们不尽力,实在是沪市的这些学生还有读书人太狡猾。”

  他不说不要紧,一说所有队员就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心里有无数的怨气要吐出来。

  “是啊!这些书商还有学生们狡猾啊!咱们查封了一批还有一批,就像是韭菜一般,生生不息。”

  “俺听说,因为咱们的查封这本书如今名声大振,读书人都以收藏一本《活着》为荣,特别是《小说月刊》的原版,被炒上了价格,好多人收藏嘞。”

  陈德征被气得胡子乱颤,原来是这样?

  前些日子,仓库里面收缴来的《活着》书籍,莫名其妙变少了很多。

  自己原先还奇怪呢,现在看起来就是这群家伙,监守自盗了!

  最为关键是,自己没有收到一分啊!

  该死的家伙们!

  他还想要发作呢,却又听一名队长说道。

  “陈总长,这件事我看也怪不了我们,据我了解,不仅仅是咱们一地,各地关于这本书的查封都举步维艰,金陵那边都发了好几次命令,还是没有办法杜绝。”

  “对的对的,依我看,宜疏不宜堵,咱们还是别白费功夫了。”

  陈德征瞪了一眼对方,后者才悻悻然地缩了缩脖子。

  但此刻陈德征的表情已经缓和很多了,他也琢磨明白了,就算是金陵那边想要禁,也阻挡不了这个滔滔大势。

  不如趁此机会

  念头通达,他当即心口热起来,若是将这些书都卖出去

  “不行,该做的还得做!”

  陈德征咳嗽了一声,嘴上这样说着,但明显已经松了口。

  几位队长当即如同过年一般,脸上喜笑颜开。

  可陈德征还是板起脸说道:“之前吃的东西,都给老子吐出来,反了天了你们!”

  队长们又像是斗败的公鸡一般,低垂下脑袋,心里免不了怒骂。

  “是!”

  等到众人走了之后,陈德征才冷笑道。

  “老子禁各类书籍,你们拿九成,我拿一成?我还得谢谢你们?”

  这个时候,陈德征的秘书走了过来,他有些忧虑地说道。

  “总长,这《活着》不好查封了,金陵那边怎么交待啊?若是常校长怪罪下来怎么办?”

  陈德征也在担心着这个呢,他略微沉吟之后,一拍手掌说道。

  “这件事情肯定是不能推行下去了,各地都不行咱们行了,这不是招人恨么?”

  “那怎么做?”秘书有些疑惑。

  陈德征嘿嘿一笑,脸上露出得意地笑容说道。

  “咱们转移注意力,搞一个民意测试,选举出百姓们最为爱戴崇拜之人,这也是一项功绩不是?”

  “这能行么?”秘书有些怀疑。

  但陈德征却十分得意的样子,觉得自己想了一个高招。

  “到时候咱们的常校长榜上有名,他可不是高兴非凡啊!”

  他眯了眯眼睛。

  “期间,自然需要一些特别操作了。”

  “竟是如此?”

  秘书瞪大了眼睛,若有所思的样子。

  “这个事情,交给你,千万不能搞砸了,弄出一个乌龙来。”

  秘书点了点头,深以为然的样子。

  “您放心吧,交给我,一切办得妥妥的。”

  “林先生,百闻不如一见,您倒是真的像外界传言的那样,洒脱幽默啊!”

  乔月是《沪市泰晤士报》的中文翻译,也是主编梅特兰的国内秘书。

  他现在感觉有一些无语。

  刚刚敲开林玉堂家的大门,报上家门,好不容易才应付过难缠的门房。

  眼前出现的林玉堂先生,竟然像是一个在工厂干活的工匠一般邋遢。

  他此刻手里拿着一个扳手,围着一个塑料蓝色围挡,脸上带着油污,一双眼睛黑洞洞的,哪里有一点文学大师的样子?

  就连梅特兰都时不时对他使眼色,是不是搞错了。

  这个家伙是林玉堂?

  乔月倒不觉得搞错,因为地址确确实实是在这边,林玉堂给泰晤士报投稿地址,绝对不会出错。

  “我就是林玉堂,你们两位有什么事情么?”

  林玉堂先生正在研究明快打字机呢,就被这两个人打搅了。

  要不然对方声称是《沪市泰晤士报》的人,林玉堂说什么也会给他们轰出去。

  梅特兰带着目的来,自然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先生,我是沪市泰晤士报的主编,不知《回答》这首现代诗是否是您翻译的呢?”

首节 上一节 135/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