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284节

  “哦?竟然有这么多问题。”

  陈德征看了看材料,点点头说道。

  “那咱们接下来,就去这个黄金大剧院,我早已经跟租界那边打好招呼,只要不影响到洋人,只是处理华夏人的话,巡捕房一概不会过问。”

  “是!!!”

  场内稀稀拉拉地并腿,敬礼。

  即将离开的时候,郑队长还是忍不住留在最后,弓着腰,一脸讨好地问询说道。

  “陈主任,您看这些钱咱们要怎么处理?”

  他指着桌子上,那一打钞票,显然是垂涎欲滴。

  陈德征皱了皱眉头,他这次吃了教训,便没有当初那么大胆了。

  “此次需要谨慎些,不能再如上次一般了。

  我的意见是将八成都寄到金陵,不是给财政部,那都是进了孔家的口袋,而是打点一些先生,通融好了其中关节,咱们兄弟才能够安然无恙。”

  “不愧是主任,想得就是周到!”

  对于这话,郑狗蛋自然是不敢说什么,但他显然是穷疯了,继续询问说道。

  “主任,那剩下的银元怎么分呢?”

  陈德征这会儿变了脸色,觉得对方有些烦了,怒然说道。

  “不是跟你们说过了,钱都加到月底的分红中,急什么,本主任又不是不给你分钱?”

  说完这个话之后,陈德征将钱全部装进了自己的怀里,即便是皮衣鼓起来,像是长了一个乃子,他也丝毫不觉得“羞”

  从这开始,沪市的六月中旬,热闹非凡。

第274章 乱成一锅粥!常凯申想当黄雀?

  沪市的六月中旬,热闹非凡。

  包国维躲在自己的书房之中,当起了“宅男”,正式落笔开始创作第一篇短篇小说。

  章念月一边努力读书,目标是北平大学,跟上包国维的脚步,一边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女子联合会的壮大之中。

  孔令侃在黄金大剧院里热火朝天,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也开启了人生的新“乐子”。

  这位公子哥从来都是我行我素,不管其他人如何看待。

  文坛那边。

  自从化名“老梅”的作家,在报纸上对迅哥儿开启了炮轰后,各类莫名其妙的指责便纷至沓来。

  因为陈德征的觊觎,他也只能听从包国维的建议,搬到了公共租界之中。

  可近来,迅哥儿完全不理会“老梅”之类的跳梁小丑,将注意力移到了另外一件事情的争论之上。

  迅哥儿的日常便是,一边抱着周海婴,一边在纸张上奋笔疾书。

  至于到底在争论什么?

  除了对于核心问题便是一个,张之平所写出的一篇《丑陋的华夏人》。

  “他们是没有包容的性格自卑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团狗屎,和权势走得越近,脸上的笑容越多。自傲的时候觉得其他人都是狗屎,不屑一顾;变成了一种人格分裂的奇异动物。”

  “‘算了算了’四个字,不知害死了多少人,强调明哲保身,暴君最喜欢、最欣赏的就是明哲保身的人,所以华夏人就越来越堕落萎缩所以需要一个老师或者是一个兄长,来带领他走向繁荣。”

  这篇文章乍一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在文章之中暗藏玄机。

  文章之中,明里暗里将曰本比作华夏的兄长,告诉读者要尊敬兄长,听从兄长的话。

  简直是倒反天罡!这是所有有识之士,不能够容忍的。

  战场上的国仇家恨,尚且不能够得报。

  没有想到反贼竟然打到文坛中来了?

  先生们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以迅哥儿、林玉堂、沈从文还有徐志摩为首的进步文人,哪里看不出这篇文章的狼子野心,纷纷写文章驳斥,要为华夏人争一口气!

  迅哥儿说这篇文章,“此文乃古今叛国作最甚!”

  林玉堂说这篇文章,“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些年以来,文化界某些人对于华夏如今世界地位的偏见。”

  沈从文甚至批驳道:“这乃是投降派的言论,与明末投靠满清的范文程之流是一丘之貉。”

  先生们以笔为刀,以纸为锋刃,在各路报纸上开展了战斗,一度进入到白热化的地步。

  事情的演变,已经不是一個张之平的反贼文章,那么简单了。

  涉及到了长久以来,学界对于今后国家命运的争论。

  多年来的耻辱有目共睹,各地军阀的混战,所导致的民生艰难,所有人也都看在眼里。

  可该如何解决呢?

  将问题抛给常凯申?谁不知道,自从孙先生走后,常凯申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谦卑隐忍的学生了。

  从前的常凯申,甚至还想过追寻布尔什维克的脚步。

  但现在的常凯申,已经彻彻底底是一个军阀,名义上的司令,实际上的土皇帝。

  对于洋人乃至于曰本人,从来都是绥靖的态度。

  以此衍生而出两个派别,“同荣派”和“奋斗派”。

  以张之平为首的所谓同荣派,实际上就是投降派。

  竟然公然写文章宣称,唯有追随曰本人的脚步,才能实现真正的国家崛起!

  “比之西方白人来说,曰本人自古便与我们亲近,自唐以来多有交流”

  “如今学界的许多学者,也都是留学于东洋,效仿曰本结成兄弟友谊,甚至可以让先进的曰本人,帮助我们治理国家”

  他们还搬出了岁月史书,说什么效仿前清。

  “明末之时,正是由满清入主中原,才驱逐了如大顺一般的叛军,实现康乾盛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前完全不敢想象的言论,一瞬间都出现在了报纸之上。

  不知有什么力量推动,让此类文章铺满了几乎所有版面。

  当然还有郑孝胥为首的满清遗老遗少们,如同约定好了一般,在各自报纸上发表相关言论。

  “事实可以证明,自我大清陨落以来,这片土地上并没有变得更好,反倒是因为各个乱臣贼子的狼子野心,变得越发糜烂不堪,黎民百姓居无定所,炎黄土地也即将倾覆如今之际,唯有效仿东洋之国,施行君主立宪制度,寻求他们的帮助,遵从我宣统皇帝之领导,方可实现国之富强。”

  “匡扶社稷,已然刻不容缓!”

  “欲强国,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寻求东洋之国协助,除尽家贼,方可见明日之曙光!”

  一时间,各方接连发言,将整个沪市的报刊媒体,变成了一个菜市场。

  而原本在这里,占据了优势地位,理所当然“贩卖”思想的先生们,遭遇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袭击。

  前来鸠占鹊巢的,不仅仅有以张之平为首的同荣派,还有满清遗老遗少为首的同建派。

  他们本质上都是殊途同归,将曰本视作实现这一目标的良药。

  披着合作的名号,实际上为了自身利益而卖国!

  来势汹汹!

  双方斗争之下,竟然将整个沪市舆论场打成了一锅粥。

  半路则是杀出一个戴望舒,作为包国维最为忠实的拥趸,他不可能能够忍下这口气。

  戴望舒一头扎进了自己的书房,一边翻阅着包国维往日的作品发言,一边奋笔疾书,势要让这些“投降派”,看一看自己的厉害。

  接连发布五六篇文章,战斗力不可谓不强悍,并且在学生群体的支持之下,得到了极其快速的传播。

  动员起周边学校的学生,对于张之平等人的行径,进行了抗议和驳斥。

  在戴望舒的文章之中,将这些人比作了,“吸血的虫豸”,“炎黄皮下面是倭国的杂种”。

  言辞不可谓不犀利,但就是这种犀利痛快的比喻,让他获得了广大学生群体的拥护。

  当然,这种事情自然少不了,胡适之。

  但他并非是任何一派,反倒是执笔写出了另外一个言论。

  “我个人认为,完全寻求美利坚国的帮助,才是最为稳妥的选择。”

  又有学生骂他乃是美利坚的细作,

  张之平等人也奇怪,怎么出来一个搅局的?当即群起而攻之。

  一时间,胡适之被骂得狗血淋头,黯然退场。

  本以为,这场论战会如同从前一般,仅仅是在报纸上的争论。

  可事态的发展,却完全超乎了他们的预料。

  因为,这其中少了一方的动态。

  国府呢?

  死了吗?

  可要知道,常凯申如今所有的注意力,都专注在北方中原大战的动态,要不然就再关注一番苏区的动态。

  对于这种论断,他根本就不在乎。

  相反,他对于张之平等人,偏向于曰本的言论,甚至还是支持的。

  常凯申在被张学良“教训”之前,对于曰本从来都是绥靖的态度。

  甚至在一年后的事变之后,公然提出了“侈言抗曰者杀无赦”等言论。

  按照如今的时间来说。

  常凯申能够干出这种事情,也是不奇怪的。

  于是,没有国府的掣肘后,张之平和满清遗老遗少们,变得更加猖獗起来。

  仅仅过了一个星期之后。

  坊间竟然出现了很多手抄小报,有神秘人走街串巷,对着下层百姓开展了宣传。

  一时间流言四起。

  传言中,诸如迅哥儿、林玉堂这些出国留学过的大师,皆是外国人派来颠覆华夏的,他们根本就不爱国。

  经过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似乎想要这些大师,身败名裂。

  彻底占领整个舆论场!

  最后甚至连张寿镛先生都看不下去了。

  张寿镛时年五十五岁,祖先乃是抗清民族英雄张煌言,他自己曾经任职过国府政务次长等职务。

  同时,五撒惨案发生之后,张寿镛也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在抗议活动中受伤的学生群体。

  并且为了抗议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带领师生们共同创立了光华大学。

首节 上一节 284/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