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332节

  毕竟如今前线战事顺利,金陵方面也放松了管控,沪市文化界算是可以喘息一段时间。

  可没有想到,《肖生克的救赎》竟然是一炮而红了?

  甚至比起包国维从前的作品来说,还要更加火热。

  眼看到黄金大剧院一票难求,黄金荣干脆撤下了许多往日的剧目,甚至包括一些人气火爆的京剧作品。

  将空出来的场次,全部留给了《肖生克的救赎》。

  再加上,前次发布会之时,各大报社媒体的争相报道。

  况且,比起小说来,话剧的欣赏门槛也要更低一些,《肖生克的救赎》一剧一时间成为所有沪市百姓的热门话题。

  沪市圣玛利亚女校。

  这是一所著名的教会女子中学。

  1930年的沪市,圣玛利亚女校乃是一所女子贵族学校,许多沪市的著名名媛淑女以及影星,都曾经就读在这所学校之中。

  时年十一岁的张煐,近来刚刚进入到这所女校就读,实际上她要到明年才能够上初一,可父母协议离婚之后,父亲张志沂便很少顾家。

  所以托了关系,将她提前送到了女校之中,一方面提前适应一下初中生活,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认识不少同龄人。

  最重要的是,作为清末名臣张佩纶的独子,父亲张志沂便可以不用花过多的时间照顾女儿,去继续他酒醉金迷的少爷生活。

  张煐的家世显赫,几位长辈在历史上都可以说是赫赫有名。

  祖父乃是张佩纶,外曾祖父乃是李鸿章,她能够进入到这所贵族女校,倒也是不稀奇。

  从小父母感情不和,铸就了张煐沉默寡言,不合群的性格。

  所以对于父亲的安排,她并没有什么异议,反而觉得十分痛快。

  实际上,张煐也是幸运的,因为在圣玛利亚女校的日子里面,她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独处,去阅读广大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古典的还是国外的,她犹如囫囵吞枣一般,悉数纳入。

  在圣玛利亚女校之中,十几岁的年纪,她也在文学之中,重新找到了自己。

  庄琪是张煐在女校的唯一好友,她比张煐大两岁,二人时常便泡在图书馆里面阅读文学书籍。

  一齐去外界书店里面购买最新的报刊杂志,互相传阅,亦或是讨论一下近来学校高年级的学姐,又交往了几个富家公子。

  这一日,一如往常一般,张煐抱着一本《活着》从宿舍到达了图书馆。

  她今天准备写篇小说。

  即便只有十一岁,张煐早已经开始了文学创作,早在小学之时,她便利用上课时间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得是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写得是少女失恋自杀的故事。

  这些故事,也都恰恰符合她的少女心境。

  现实中的困苦,以及青春期的烦恼,皆是一一在文字之中抒发出来。

  一踏入图书馆,张煐便在角落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同伴庄琪。

  她今日穿着一身碎花裙,正在满脸兴奋地与其他人讨论着什么。

  张煐没有急着过去,而是坐在原处独自写了一段小说,等到庄琪结束了与其他人的谈话之后,她才坐了过去。

  “爱玲,你听说了没有,那一部话剧,你买到了门票没有。”

  “门票?”

  爱玲是张煐的笔名,也就只有庄琪这种闺中密友知道了。

  “是啊!《肖生克的救赎》的门票,近期黄金大剧院加了场次,整个沪市的中学都抢疯了,据说这部话剧是顶好看的,爱玲你竟然不知道?”

  张煐扭头看了看,整个图书馆的女学生们,几乎都在交头接耳的讨论,听到近些的谈话声,似乎都是讨论着什么《肖生克的救赎》里面的剧情。

  她摇了摇头,目光里面有些呆滞地说道。

  “近些日子都在宿舍看书,很少有出门的,对于什么肖生克,倒是不知晓。”

  张煐从来都是一个孤僻的性子,周围越少人越好,与外界唯一接触,便是好友庄琪以及报刊杂志了。

  因为根本没有出门,吃饭便在食堂,她这几日连报刊杂志都没怎么看。

  庄琪无奈摇摇头。

  “爱玲,你这消息就像是你的头发一般不顺。”

  看到了对方杂乱的头发,庄琪不免吐槽说道。

  张煐倒不怎么在意,她摇摇头说道。

  “倒没什么时间去装饰外表,我近来都在研究秉文先生的作品,他的作品让我受益良多,今天产生了一些灵感,便想要来写個几千字。”

  庄琪有些无奈,自己这个好友,与其他女子完全不同。

  来到圣玛利亚女校的学生,哪个家里不是非富即贵。

  学校的课程也大都是美国式教育,除了必修课之外,便是各种家政训练音乐舞蹈,还有众多西方上层社会的礼仪与社交知识。

  来到这里的学生,哪个不是为了能够练就淑女风范,加入豪门之中,踏入到上层社交圈。

  所以,许多女学生早早的便开始了自己的“名媛”生活。

  唯有这个张煐,明明家中显赫,可却不修边幅,一心只投身于文学之中。

  庄琪忍不住摇摇头说道:“你还自诩研究什么秉文先生呢,便连他的新作《肖生克的救赎》也不知道?”

  “肖生克的救赎是秉文先生的作品?”

  张煐猛地站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地说道。

  “自然是了,不然为何会有这么多学生追捧,不然为何会一票难求,在沪市也就只有秉文先生有这样的影响力了。”

  庄琪的表情理所当然,她眯了眯眼睛,十分八卦地继续说道。

  “听闻初三的校花便是被一张门票拿下的,对方虽是豪门公子,可想要追求她也花了不少力气,不想竟然用一张门票就成了。”

  她继续自言自语地说道.

  “我便是不同了,门票可是不成,我非要见上秉文先生一面才行。“

  “爱玲你”

  庄琪刚想继续说话,却发现自己的闺蜜似乎已经呆滞了,用手在对方面前晃动了一下,却被张煐一把抓住。

  “庄琪,有没有这部剧的报道?秉文先生真的排演话剧了么?这部剧里面讲了什么?”

  看到这个变故,庄琪脸上立即露出了恍然的神情,她神神秘秘地从包里拿出一份《时报》,递给对方之后,笑着说道。

  “我就知道,你这个木头也不能够抵挡住秉文先生之诱惑,早就给伱准备好了,这是最新的报道。”

  对于时报,张煐自然是再熟悉不过,她寻到关于《肖生克的救赎》这部话剧的报道之后,认真地看了起来。

  十分钟之后,张爱玲随着文字,算是在当日发布会的盛景之中,好好地领略了一番。

  她呼出一口气说道:“竟然是真的。”

  “这是自然。”庄琪兴奋地说道。“听说这部话剧乃是极好的,连好几位戏剧大家都连连称赞,有个奥地利的洋人大使接连看了三四遍,说是要带到欧洲去,让西方人都看看东方的话剧水平,还有.”

  庄琪话还没有说完呢,一抬头却发现张煐已经没了身影。

  “张爱玲你去哪里啊!”

  看到对方朝着门外跑去,庄琪着急地追上前去。

  自己这个闺蜜,时常干出一些稀奇的事情,得立即阻止她才好。

  却不想,张爱玲突然停住脚步,扭过青涩的脑袋,看向闺蜜,展颜一笑说道。

  “我去寻爹爹,要两张剧院的票,咱们俩今夜就去看!”

第325章 学衡派梅光迪?全盘西化不可取!

  1912年,大同大学创办在沪市。

  乃是辛亥之后华夏国内的第一所私立大学。

  校名出自《礼记》中“天下为公,是为大同”。

  也算是与孙先生的理念一脉相承。

  在办学的四十余年过程之中,大同大学可谓是全国私立大学的翘楚。

  有“北南开,南大同”之称。

  华夏科学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在全国各地都创立了办事处。

  大同大学便是据点之一。

  而这里也拥有如今国内最早的近代先进实验室,对于各类研究工作,有着极大的裨益。

  包国维达到这里之后,本以为会有什么波澜,没有想到很顺利的便找到了华夏科学社位置。

  无他,实在是如今包国维这个名字,太过于响亮了。

  普通人或许不认得包国维,可学界的许多大人物以及大学教授,早就将包国维这个名字给说烂了。

  茶余饭后,包国维这个少年文豪的话题,从来都不会断过。

  以至于,包国维一走进大同大学的校园之后,便被一个人给认了出来。

  “秉文,你此篇《肖生克的救赎》实在是令人感慨,我从前于美国留学之时,常常感慨我华夏国内没有西方戏剧那般精巧,可看了你的话剧,也不由得赞叹万分,什么时候去金陵坐一坐,给我手下的那些学生也讲讲课。”

  梅光迪,这位先生是一個自来熟。

  四十岁的年纪依旧是精神奕奕,他穿着一身笔挺西装,浓眉深目,有着西方人的长相,却是一个十足的华夏人。

  包国维拱拱手谦虚地说道:“先生谬赞了,秉文还是一个学生,还需要各位师长多加帮助才是。”

  在这位面前,包国维可不敢装逼。

  于后世,梅光迪的名气或许不显,可在这个时代的文学界,梅光迪属实算得上一个厉害人物。

  他是华夏首位留美文学博士,也是学衡派的创始人。

  这位先生对于文学发展的理念,包国维是极为认可的。

  一边跟着对方朝华夏科学社的办公室走去。

  他一边说道。

  “先生看起来很了解我的作品,实际上我对于先生也是佩服的。”

  “果真?那秉文可否说一说,对于我梅光迪的评价?”

  梅光迪眼前一亮,可还是不免有些怀疑,包国维真的不是客气么?自己与他素不相识,他如何能够了解自己。

  自己倒也没有什么,十分大热的文学作品。

  却不想,包国维侃侃而谈说道。

  “说到,梅先生就不得不提到《学衡》杂志衍生而出的学衡派。”

  “秉文竟然也知道学衡派?”

  梅光迪眯了眯眼睛,仅仅通过这句话,他便知道,对方或许的确是对自己有所“研究”了。

  他没有插话,期待着对方的评价。

  包国维说道:“比起先生的作品,我更加喜欢先生对于文学理论。”

首节 上一节 332/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