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包国维做到了
“关于地理方面,没有什么错误,只是关于气候方面,你是怎么知道建宁地区,常年平均温度乃是20摄氏度的?”
竺可桢有些疑惑地问道。
“这”包国维一时间有些语塞了,他总不能说是后世统计出来的吧?
随后便牵强解释说道:“我看了一些建宁地区近代县志还有研究资料,从里面总结出来,想来是大差不差的。”
他打着哈哈。
好在,两位先生也没有深入追究。
只是,竺可桢在心里记下了这个数据,今后决定一定要去建宁研究一番。
梅光迪迫不及待地说道。
“秉文,你快与我说说,后面的几个理由是什么?”
他太好奇了,前面几个都这么准确,后面三个会是什么。
包国维挠了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这剩下三个,有两个理由他是绝迹不能够说的。
竺可桢看出了他的窘迫,不由得询问说道:“秉文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若是不能说,捡着可以说的告诉我们便是。”
这年代里面,有什么敏感话题,不能够当面提及,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包国维松了一口气,好在面前两位都不是什么不讲理的人,他笑着说道。
“其三乃是闽北地区,相对于渝市更加临近大海,进行海上贸易显然更加方便一些.至于其他的,我想暂且保密。”
见包国维不愿意说,梅光迪立即大失所望,有些不满地说道。
“秉文,你这可是在吊我们胃口,实在是不地道。”
但他也仅仅只是胡咧咧几句,并没有深究。
只有竺可桢,一直盯着包国维看,凝神观察似乎想将包国维脸上看出花来。
结束了交谈,趁着夜还没有深,包国维便打算打道回府。
今夜他收获良多,一方面是获取了华夏科学社的帮助,得到了青霉素后续研制的助力,有了这些爱国科学家的帮助,不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不用担心了。
甚至于政治上的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另外一方面,经过讨论后,他也确定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便是在闽北地区建立起自己的产业链,为今后的国难提前做准备!
临走的时候,竺可桢和梅光迪二人将包国维送到门口。
深夜的大同大学,人迹罕至,只有树影在轻轻摇晃。
在校园的街道上,几人一边行走一边谈天说地。
梅光迪还不免提醒说道。
“秉文你可千万记得,找个时间让我们两个见识一下青霉素,这个千古神药,一日不见到我一日不安心啊!”
他们信任包国维,可没有见到实物,终究还是不放心的。
包国维点点头说道:“二位先生放心吧,只要时机成熟,一定让两位见识一下。”
现在大家都是同志了,包国维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除了.
“梅先生,你先回去吧,我送秉文到门口,还有些地理方面的问题讨论一下。”
忽的,竺可桢竟然想要支开梅光迪。
后者则是大大咧咧地说道:“竺教授,地理方面的研究我也可以听一听.”
可说到一半,突然意识到什么,表情复杂地看了一眼包国维,拱拱手说道。
“那我便先行离开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便走了。
留下包国维有些懵逼,便开始低头走路。
二人在路上走了很久,似乎都在等对方开头。
终于,还是竺可桢忍不住。
忽的,扭头问道。
“秉文,你和闽北的苏区有联系?”
咚!
包国维的心脏似乎停跳了一拍。
第330章 竺可桢的名单?美国来消息了!
为什么一定要是建宁城?
包国维在前面所提到的三点固然是十分重要的,可更加重要的显然是后面两点。
其一,在历史上曰寇从来没有占领过闽北的广大土地;
其二,在包国维的记忆里面,历史上闽北的山区之中,乃是苏区英雄们活动的重要地点之一。
从历史上来说,建国之后,闽北地区也因为重要的地理位置,辉煌过一段时间。
成为闽地重要的工业基地,一度甚至可以跟省会榕城相互比拼。
近代来说,因为各种原因,建宁城或许发展的不够好,可依旧是具有极大潜力。
以上,才是包国维最终选择这里的原因。
至于渝市,这种今后将成为常凯申根据地的地方,就根本不在包国维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在离开大同大学的轿车之上,黑暗与光影不断地在包国维脸上闪过。
耳边是曹晏海持续不断的抱怨声音,国府时不时在街道上的设卡,让他时不时便要停下车应付一般。
不过好在,最近这段时间,金陵方面并没有找包国维麻烦的意思。
就在这个环境之下,包国维想起了先前与竺可桢的谈话。
对于竺可桢问询自己是否与苏区有所联系,包国维自然是否认的。
他倒也没有撒谎,如今包国维的确是没有跟苏区有联系,只不过是介绍了许多人,去苏区而已。
竺可桢显然是不相信的,竟然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吗?
但包国维不愿意承认,竺可桢自然也不好继续追问。
可包国维却抓到了对方话语里面的哗点。
既然竺可桢这样问了,显然他是知道其中的内情。
根据包国维的记忆来说。
1930年5月,闽北的苏区便正式成立了,如今也才刚刚几个月的时间,能够知道这个情况的,绝迹自己就是跟苏区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面对竺可桢的“质问”,包国维当即反客为主,询问对方是否奉行相关主义。
竺可桢也是个聪明人,在包国维面前打着哈哈,两個人相互试探。
不过在冥冥之间,二人也有了相互的默契,看破不说破。
离开的时候,竺可桢十分真诚地对包国维说道。
“秉文我竺可桢是一个科学家,并没有什么确切的政治倾向,一切也都是为了国家民族出发。
可科学也不得不考虑政治敏感性,所以谁对广大百姓有益的,谁是真的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的,我便支持谁,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想。”
他伸出手掌,无不动容地说道:“秉文,我感受到你是一个具有国家民族情怀的人,你的这份真心我可以看出来,做不得假,希望今后我们能够一起,为这个民族和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洗涮去从前的屈辱.”
竺可桢教授的一番话,令人动容,包国维自觉没有对方这么高的觉悟,可依旧是有些感慨。
他一把握住了对方的手掌,看到了黑暗中,这个中年男人瘦削脸庞下,那一双锐利的眼睛。
“一言为定!”
临别之时,竺可桢还笑着与包国维说。
“秉文你也别嫌弃我是一个地理学家,于青霉素的研究上面,帮不上什么大忙,你且先回去,留下一个住址,明日我会尽我所能给予你一份礼物,希望你不要嫌弃。”
包国维一脸疑惑,可终究还是拱了拱手,留下自己的住址之后,告辞离开。
七月里,沪市的夜晚越加闷热,时不时会有一些蝉鸣在耳边。
回到家中的时候,只有请的一些下人在,章念月还在姑苏照顾章太炎。
忙了一天的包国维,回到家中啥也没想,倒头便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他被曹晏海给叫醒了。
“师父!师父!昨天咱们去的那个大同大学,发来了一份包裹,里面似乎是一个本子,送包裹的人指名道姓一定要你看,我便没有打开了。”
曹晏海将一份纸包,递给了迷迷糊糊的包国维。
“竺可桢教授?”
看到上面的落款之后,包国维觉得自己的困意顿时消散了。
他当即从床上爬起来,取来了刀子,将包裹小心翼翼地拆开。
从里面掏出了一本笔记本,翻开以后显然是竺可桢的笔记,甚至于墨迹还未干。
包国维的瞳孔一缩,他当即知道了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了。
曹晏海在旁边十分着急,他一边又很好奇,这个神神秘秘的本子到底是什么,一边又不敢上前查看,只等包国维告诉自己。
可包国维并没有理会曹晏海的反应,而是脑海里面出现了一个画面。
瘦削的竺可桢昨晚回到办公室之后,彻夜未眠,继续以一个标志性的姿势,伏在书案之上,手上的钢笔没有停下来。
时不时,会起身去书架之上找出一些资料作为参考。
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若是觉得有些困意了,便打打哈欠,将桌子上面的浓茶一口气灌下去。
想到这些画面,在这清晨的阳光下,包国维的眼角不由得有些湿润了。
这就是老一辈大师的真正情怀。
与后世不同,如今大师这个名号,还没有彻底的发烂发臭。
比起那些沽名钓誉,为了自身利益甚至能够出卖国家的“大师”来说。
如今的大师,才能够称作真正的大师!
他们是真真切切的希望这个国家能够重新站起来,能够不再受到外国列强的迫害。
昨夜,包国维才刚刚提到了青霉素,为梅光迪和竺可桢两位教授提供希望。
今天一早,竺可桢便将帮助进行青霉素研究的科学家名单,以及一些关于建设青霉素工厂基地的相关资料,全部整理好了给包国维。
甚至于竺可桢还在笔记本的扉页里面写到。
“见字如面,秉文兄弟,我本想准备充足之后,再将这份资料整理给你,可我昨夜回到宿舍之后,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脑袋里面皆是伱今夜在谈论中,与我们所说的,今后华夏能够实现的盛景,若真有那一天,我竺可桢死亦无憾矣.
此间信息并不详尽,唯有诸多生物学相关科学家以及闽北重要人员联系方式,最为珍贵,还望秉文兄弟多加保密,切勿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