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341节

  第一个呼吸机,乃是1952年哥本哈根麻醉师发明的手动呼吸机,距离现在还有二十多年。

  比起“铁肺”来说,更加直接有效。

  沈石顽惊为天人,他不敢相信地看向包国维,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什么。

  可包国维刚才告诉自己的治疗方法,从西医的医理上,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于,有了大蒜素的帮忙,感染的风险也能够降到最低。

  看他似乎还是有些犹豫的样子,包国维笑着提醒说道。

  “这仅仅是最坏打算而已,我们先前讨论过,肺炎患者几乎无药可医,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力好转,若我们能够通过呼吸机,维持患者的含氧量,那么患者好转的概率将会更高,插管也将极大排除患者死亡的概率。”

  他也不介意卖弄一下自己的学识。

  “先生知道《金匮要略》吗?此乃张仲景所作之医学古籍,其中也写到‘以芦管内其口中至咽,令人嘘之,有顷,其腹中砻砻’,讲得也是这种治疗方法,不过咱们如今的手段可以更多一些。”

  沈石顽愣了一下,从前刚刚到来之时,身上的那股子傲气,还有与生俱来的淡漠气质,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

  因为,包国维这个文人,在自己的医学领域,将自己给打败了。

  沈石顽自负也是国内医学界的顶尖人物,可包国维每每提到的一些医学理论和方法,依旧能够让他受益匪浅。

  他不由得连连感慨说道:“我若不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也要觉得秉文先生你乃是文曲星下凡了,这些实在是太令人赞叹了,你若是学习医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包国维在心中腹诽道,已经有人给我提名诺贝尔医学奖了,这不是在搞事情吗?

  我包国维是喜欢诺贝尔学奖的人吗?

  可是,眼前的小老弟还是要安慰一下的,免得他道心破碎,从此对于医学失去了兴趣。

  于是,包国维语重心长地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说道。

  “沈兄弟,你不必太过于吹捧于我,我只不过是记忆力比较强,阅读了不少的国外文献,又做了一点常人没有注意到的努力罢了。”

  沈石顽苦笑说道:“您这个一点,还真是难以用计量单位来衡量呢。”

  没有理会对方的吐槽,包国维的关注点还是主要在章太炎身上,他叹了一口气说道。

  “沈兄弟,若是再加上这呼吸机,能否将太炎先生的生存率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没有了青霉素的帮助,短期内包国维想要治疗章太炎,就只能够拉出这些方法了。

  沈石顽想了想,点了点头说道。

  “原本依照太炎先生的情况,是十分危急的,但是你提出了医疗养护,还有各种各样的调理方法,加上大蒜素以及呼吸机的帮助,太炎先生应该是能够极大的缓解症状,痊愈的概率也大大提升.”

  沉吟了一会儿,沈石顽终于是确定地说道。

  “有了这些东西的帮助,太炎先生的病好转概率,可以提升到五成了,接下来就看他自己能否坚持那些日常生活规则了。”

  包国维呼出了一口气。

  连日来的辛苦,总算是没有白费。

  在后世,肺炎严重情况下的治疗方法,也是使用抗生素和呼吸机了。

  若是再不行,包国维也是无济于事了。

  沈石顽不仅感慨说道:“多亏了是秉文先生了,换个人,太炎先生或许已经岌岌可危了。”

  包国维摆摆手,感觉身上的重担少了几分。

  “于我去看看先生吧,今日情况应该好转许多。”

  沈石顽如今对于包国维乃是言听计从,点头跟上。

  走了一半,或许是紧要问题解决了,包国维突然转过头来,对沈石顽说道。

  “先生,实际上除了太炎先生的病情,我还有一个事情,需要伱帮忙。”

  “我帮忙?”

  沈石顽皱起了眉头,本能地觉得不是小事。

  包国维却是眯了眯眼睛,他看中了沈石顽的能力,若是能够帮助自己推动青霉素工厂的建设,将是一个极大的助力!

  现在问题便是,怎么忽悠对方加入自己了。

第334章 张爱玲的觉醒?这是最好的时机!

  几日前。

  “爱玲!话剧实在是太好看了,多亏了你爹爹给我们的门票,要不然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看上这部《肖生克的救赎》呢!”

  刚刚走出了黄金大剧院,庄琪挽着张爱玲的胳膊,兴奋得蹦蹦跳跳。

  二人今日也穿了一身旗袍,混迹在阔太太和名媛之中,也不显得有什么突兀。

  张爱玲在这种环境里面有些不适应,特别是周围时常投来不少目光,好奇地看向她们这两个年轻的女学生。

  谁都能看到她们脸上的青涩,那种神态是完全佯装不出来的。

  便有人在心中猜测,如此年轻的姑娘,能够拿到近期黄金大剧院的门票,应该便是家中背景实在显赫。

  有不少阔少爷,花花公子便如同苍蝇一般的凑了上来。

  不过都被张爱玲犀利的言语给搪塞了过去,此刻她们两个人才能有一片净土。

  听到好友的感慨,这才从沉思之中缓过神来,她脸上也难得地露出笑容说道。

  “还真是令人意外,没有想到秉文先生竟然会拍出这样的话剧。”

  “怎么了爱玲,你不喜欢这个话剧么?”

  庄琪皱着眉头,害怕自己的好友并不喜欢这部话剧,毕竟一直以来,面前的这位好友一直以来都与众不同。

  “这是不可能的。”张爱玲笑着摇摇头说道。“《肖生克的救赎》与我从前看到所有话剧都不同,它成功让我喜欢上了话剧,给了我一种不同于文字的感受,甚至于.”

  张爱玲迟疑了一会儿,她随即继续措辞说道。

  “它让我觉得,我之前所坚持的一切,或许会是正确的,在面对阻碍之时,我或许可以表现得更加坚强一些。”

  张爱玲的性格是脆弱敏感的,自小以来的家庭环境,塑造出了她的这种性格,以至于她对于希望的定义是悲观且模糊的。

  她不相信任何人,到了最后仅相信自己,这在她今后的许多作品之中,都有所体现。

  可在冥冥之中,包国维的一部作品,似乎改变了她的想法。

  庄琪脸上露出笑容,由衷地说道:“爱玲,虽然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什么,但是我为你的转变而高兴,包秉文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魔力的人。”

  她随即仰头看向了天上的繁星,少女的脑袋里面不由地陷入到幻想之中。

  “我如今十六岁,仅仅小秉文先生一岁,真想要认识他,与他邂逅出一些故事啊!”

  张爱玲没好气地敲了敲同伴的脑袋,将她从幻想之中拉了出来。

  “秉文先生已经有了未婚妻,你可别犯糊涂。”

  庄琪撇了撇嘴,不满地说道。

  “幻想!我仅仅是在幻想而已!我若真能够见到秉文先生一面,便已经是满足的了。”

  张爱玲脸上露出含蓄地笑容,今夜看完话剧之后,她整個人都显得开朗了许多,甚至于也多了很多话。

  “诶,我来之前看了一些关于《肖生克的救赎》的报道,来自于国外的,你想不想听一听。”

  “还有关于这部话剧的消息?”

  庄琪的大眼睛里面闪出了期待,她知道张爱玲的家里,有着许多普通人看不到的海外消息,诸如杂志报纸之类的,这些都是一般人拿不到的。

  张爱玲点了点头,一边跟好友漫步在十里洋场的街头,一边介绍说道。

  “是尤金·奥尼尔先生,他是一名来自于美国的教授,也是一名剧作家,不仅仅对于秉文先生以往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于还第一时间在美国看到了《肖生克的救赎》的剧本,这个剧本是观众记录传播到美国的,他看完以后便公开评价说道:‘《肖生克的救赎》乃是这个时代最为令人感动的话剧!’”

  接下来,张爱玲便将自己从国外报纸上,知道的关于这部话剧的相关报道,为自己的好友简单介绍了一遍。

  二人自然不知道尤金·奥尼尔,这个美国人未来乃是美国戏剧的奠基人,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她们只知道,包秉文获得了一个美国厉害人物的支持,作为包国维的支持者,她们也是与有荣焉。

  “据说如今,国外的许多洋人都要求,要将这部话剧尽快引进到国外,能够让他们也看到这一部旷世奇作!”张爱玲脸上露出自豪,最后总结说道。

  “我知道!我知道!”庄琪跳起来说道。“如今沪市里有好多外国人,专门就是来看这部话剧,据说奥地利的公使都连续看了五六遍,依旧是不过瘾呢!”

  路灯下,看着渐渐稀松的人群,夜已经渐渐深了,可二人还不愿意离去,在大街上大声讨论着刚刚看过的剧情。

  二人在租界之中,行走于人多的大街上,倒还是不怕歹徒。

  突然之间,张爱玲停下了脚步,看向了路边的西式路灯,怔怔出神。

  庄琪被同伴的行为搞蒙了,用手在她面前的空气中挥舞。

  “爱玲你怎么了?撞邪了么?”

  庄琪的言语中有些颤抖,民国时期各类封建迷信还深入人心,好在是在人多的大街上,不然庄琪不免会更加失态。

  可猛地,张爱玲突然抓住庄琪的手,言语激动地说道。

  “庄琪!我一定要!我一定要写信给秉文先生!我一定要学习他的思想和事迹!我一定要成为与他一般的人!”

  庄琪愣了一下,脸上这才露出笑容,松了一口气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她连连摇头,并且鼓励说道:“爱玲你一定可以的,伱读过那么多书,会写那么多文章,一定可以成为下一个包秉文的,我相信你!”

  “对!我定要奋力!要有如青松一般的毅力!”

  张爱玲仿若是开窍了一般,不管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在大街上坚定地说道。

  这个时候,不远处一个报童一边跑,一边兜售着自己的报纸。

  到了这个时间段,竟然还有报童卖报?

  如此奇景,不由得让许多人都纷纷侧目过来,好奇的一些人,还凑上前去看看报童到底卖得什么重要消息。

  近了些,二人终于听得清楚报童嘴里说得是什么了。

  “号外!号外!头版头条!包秉文先生获得美国普利策奖!成为华夏第一人!”

  唰地一下,庄琪和张爱玲的脑袋仿佛陷入一片空白之中。

  二人侧目,看向对方表情,无不是陷入到了震惊之中。

  张爱玲原先的豪言壮语,这会儿又吞进了肚子里面。

  可却不知道,二人明日在听到包国维拒绝奖项的消息之后,又会是什么反应?

  “光头去了齐州,在中原战争中成功掌控了优势,国府如今的精力,将会在这场战争之上,我们接下来的行动,不会有任何的阻碍,秉文你且宽心吧!”

  沪市大同大学的办公室里面,包国维与竺可桢对坐谈话,后者脸上无不激动地说道。

  “这倒是没错,在闽北的建设,如今是最好的时机。”

  包国维点头说道。

  历史还是按照原有的发展在进行着。

  如今已经到了八月中旬,光头前段时间便已经去了前线,亲自指挥战斗,开始了属于他的“微操”。

  不过这次的“微操”,对手的实力实在是有些拉胯,再加上背靠江南地区强大的补给力量,取得胜利不过是时间问题。

  历史上,这段时间光头便要到齐州,随后召开专门会议,彻底开展攻势,取得战果。

首节 上一节 341/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