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如今的龚古尔奖,说是评选,实际上包国维的名字已经被大肆宣传了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历经三个阶段的评选,包国维成为今年龚古尔奖的得主已经是所有人心知肚明的事情。
在顾维钧的心里,这就是在国际领域上,真正赢得了外国人!
这也是他知道包国维抵达巴黎之后,一定要来见对方的原因!
看了看那个青涩的脸庞,顾维钧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戴上帽子之后转身离开。
走到一半,却被包国维的声音给叫住了。
“顾先生等等。”
包国维一路小跑下楼梯,追上顾维钧以后说道。
“顾先生,我差点忘记了,我想邀请你与我一起去明天的颁奖仪式。”
他脸上露出笑容。
“毕竟巴黎我这人生地不熟,有顾先生在旁边,也有个照应。”
顾维钧想了想,随后点头说道。
“理应如此,我便陪你走一趟。”
二人相约明天在德鲁昂餐厅会面。
翌日傍晚。
包国维带着章念月和曹晏海,如期到达了巴黎德鲁昂餐馆门口。
距离颁奖仪式还有一个小时,这里却已然人声鼎沸。
无数法国本土报社的记者,还有国外记者在这里云集,共同见证这一场法国文学界的盛会。
比起其他奖项的评选,龚古尔文学奖的颁奖地址似乎寒酸了许多。
不仅仅将地点设立在了一处普通餐厅之中,奖项金额更还只有象征性的五十法郎。
为了奖项评选的公正,创始人将大部分遗产提供给了参加评选的十名院士。
但不要小瞧了这个奖项和餐厅。
实际上,龚古尔奖在这个时间点,已经成为了整个法国乃至于欧洲数一数二的文学奖项。
而德鲁昂餐馆,也在这里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法国文学大师的兴起,成为法国文学历史的一部分。
这是一家创始于19世纪的老店,起初只是一个烟草酒吧,因为龚古尔奖的评选而渐渐闻名。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也是法国重要的文学奖项,勒诺多奖,颁奖地点也被设立在这家餐馆。
实际上,这个奖项乃是十几名记者在德鲁昂餐馆,等待龚古尔文学奖评选的时候,酝酿而出的。
不过早在十一月份勒诺多奖就已经颁发了,所以今天乃是龚古尔奖的专场。
此刻,法国的各大媒体已经齐聚在这家餐厅之中,焦急地等待着获奖人的到来。
包括但是不限于《人道报》、《费加罗报》,都参与到这场盛会之中。
刚刚步入到餐厅之中,一个人便立即迎了上来,只见顾维钧衣着西装笔挺。
“秉文你总算是来了,评委们都已经到场了,快跟我进去。“
他显得有些着急。
包国维歉意地笑了笑说道:“抱歉,路上有些耽搁了。”
随后他便跟着顾维钧,带着章念月和曹晏海,一同走进了会场之中。
此刻,餐厅中央已经清出一片区域,整齐地摆上一排桌子,十名评委已经坐在上面,交头接耳地看着手中的稿件。
记者们簇拥在左右。
会场不大,但还显得很正式。
包国维等人刚刚进入到会场之中,人群之中立即沸腾起来。
“包!”
有些人甚至开始呼喊起他的名字。
这个时候,坐在主位的一名老者注意到了喧闹,他看了一眼顾维钧,显然与对方有过联系。
再看看包国维的容貌装饰,组委会自然也是有相关准备,避免有人冒领的。
确定了来人之后,龚古尔学院的现任会长莱昂亨尼克,即刻从椅子上站起来,鼓掌说道。
“先生们,让我们欢迎尊敬的包国维先生!”
一时间,会场内人声鼎沸,欢呼声此起彼伏。
第422章 领取龚古尔奖!《乡村教师》引发的狂潮!
场内一时间热闹非凡。
不同于其他隆重的颁奖典礼,这场设立在餐馆的颁奖仪式,倒像是一个普通的文学聚会。
以包国维的角度来说,这场颁奖仪式的形式,甚至有点让他想起,自己前世家乡十八线小县城的婚礼宴会现场。
不过,这并没有让包国维产生,这场仪式不太隆重、随意的感觉,反倒是有种法国人独有的随性,给人一种接地气的感受。
这或许就是法国独有的艺术气息?
正如巴黎蒙马特高地一般,那里曾经仅仅是一片布满葡萄园、磨坊风车的小村落罢了。
在城区规划之下,成为了巴黎的一个区,随后独特的地貌和乡村风景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前来采风。
这十多年以来,诸如克劳德莫内、巴勃罗毕加索、文森梵高等大师,都曾经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从一片普通的小村落,再到一个艺术家聚集的胜地,足以见得当时巴黎这种城市的艺术气息。
不过在包国维看来,所谓的艺术,只停留在某些大师身上罢了。
如果你把所有伦敦人都看成艺术家,那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就像是场内某些的记者一般。
记者们如同看到猎物的饿狼一般,见到包国维以后立即扑了上来,七嘴八舌地用法语询问说道。
“包先生,能谈一谈你对于作品《菊与刀》,在法国爆火的感想么?”
“对于本次获奖作品《活着》,您有什么获奖感言么?”
一开始的问题还挺正常的,后面便逐渐离谱起来。
“请问您可以说一下关于包氏经济学相关的理论么?”
“您在伦敦发表过社会主义言论,请问您跟红色沙俄有什么关系吗?是不是在从事相关的颠覆工作?”
“听说包先生带了一个女性伴侣和男性伴侣,请问您是否有着较为宽泛的喜好?”
“.”
包国维有些无语,没有回答这些无礼的问题,推开面前的记者,径直朝着评委席走去。
原本簇拥在一起的记者,在包国维轻轻一拨之下,竟然硬生生开了一条路出来。
人群拥挤一下,没有人发现,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文豪,竟然有着堪比运动员的力气。
“先生们,麻烦为我们的奖项得主让一个位置出来。”
首席评委莱昂亨尼克,站起来微笑迎接包国维,并且对簇拥在包国维身边的记者们提醒说道。
实际上,相比较于前几次龚古尔奖的评选,这些记者的热情确实有些太过头了。
不过也怪不得他们。
毕竟一个东方面孔,获得龚古尔奖这还是第一次。
不知道什么时候,顾维钧已经站在了包国维的身旁,他与在场的评委们有一些交谈,显然是认识的。
十名评委作为巴黎数一数二的教授,之前一直从事外交工作的顾维钧,能够认识他们,也不太奇怪。
等到包国维站在众人中央,享受着聚光灯和摄像机的聚焦。
他与在场的每一名评委逐一握手。
基本上已经年老的评委们,每个人看到包国维都是喜笑颜开,特别是针对他这张年轻的面孔。
“包,我很喜欢你那本《老人与海》,不过可惜出版的较为晚一些,比起《老人与海》来说,显然《活着》要更加流行一些。”
“待会颁奖结束之后,包你一定要留下来,好好聊一聊。”
“历史!我喜欢你在历史上面的研究,《菊与刀》也是十分具有反响的作品,希望你能够再接再厉!”
这些评委的年纪,大都可以当上包国维的爷爷了。
说起话来,也是以一种长辈的口吻。
包国维一一应承。
紧接着,首席莱昂亨尼克象征性的,以一种看起来十分神秘,似乎大家都不知道的口吻,宣布了此次奖项的得主是包国维。
历史上,1930年龚古尔文学奖的得主是亨利·福柯尼耶的《马来亚》。
包国维记忆里面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不过也为抢了这位先生的奖项,而感到抱歉。
“亨利先生,你或许可以留到下一届。”
他心中这样想着。
可惜,虽然包国维这样想,但在后来的发展中,亨利先生等了连续三届,也没有得到过龚古尔奖的提名。
罪魁祸首是谁,那便不言而喻了。
不过,好在亨利·福柯尼耶痛定思痛,一边不服气包国维,一边认真研究他的作品,转型对于东方乡土文学的研究创作,在文坛上取得了另外一个时空,远远没有达到的成果。
这是后话。
思绪回到会场之中,随着莱昂亨尼克报完奖项得主之后,会场内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不少人,还在角落里面大快朵颐呢。
听到这里的动静之后,也不明白到了哪个流程,站起来尽情欢呼起来。
包国维从首席手里,接过了那属于龚古尔文学奖的获奖者证书,以及那意义非凡的五十法郎。
身为评委会首席,莱昂亨尼克自然要致辞一番,这不仅仅是对于《活着》这部作品的颁奖祝词,也是龚古尔学院对于本次奖项颁发的盖棺定论。
实际上,最喜欢致辞的当属在场记者们,毕竟依靠这个玩意儿,可以完成很大一部分的新闻稿。
只听莱昂亨尼克咳嗽了一声,满面红光地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将龚古尔文学奖授予给包国维先生的《活着》.
它以朴素且深刻的笔触,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学流派
包先生以他深刻的洞察力,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家族兴衰、亲人离去、社会动荡.
这是一个深刻的故事,它为我们讲述了一场人类生存的史诗。
让我们看到了与传统概念完全不同的华夏人!
他们顽强又朴实,教会了我们对于生命执着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