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546节

请假一天

  如题

第493章 胡适之也叫“大师”么?

  “道理也很简单啊。”

  章念月理所当然地说道。

  “南方动荡,以常凯申为首的国府势力,肯定还会继续加紧文化方面的控制。

  常凯申是个反复无常的人,夫君想要干出一番事情,必定不能指望他。

  如今写文章也受到限制,这南方有甚待下去的必要?

  还有各种派系斗争,不论是常凯申、胡汉民还是什么王兆铭,必将为了权利斗得你死我活。

  你不还说南方可能成立另外一个国府么?

  再加上中原大战初定。

  今后几个月,南方肯定乱成一锅粥了。

  夫君说曰本人是最大的威胁,眼下想要阻止曰本人,肯定指望不上南方的派系。

  我们只能去找一找奉系的张学良,此人或许会更听劝一些。”

  包国维有些讶异地看向妻子。

  看起来,从前自己还是低估对方了。

  毕竟作为章太炎的女儿,各方面的天赋还是不差的。

  他用食指笑着刮了两下对方的鼻尖。

  “我们?怎么了?你也想参与到政治之中?一不小心可是要万劫不复的。”

  章念月则是有些不服气地说道。

  “不要瞧不起女子,我们女子也是能够参与到政治之中的,况且”

  她脸色微红。

  “咱们俩已经成婚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做啥我不得跟着吗?”

  “说得倒是挺好。”

  包国维微微一笑,将妻子重新拉入了怀里。

  夫妻俩甜甜蜜蜜,曹晏海便越加觉得自己是个电灯泡,默默便离开了两个人的身边。

  嘴里还不免嘀咕:“真是不让人活啊。”

  感受着章念月身上的体温,以及火车上的颠簸,包国维看到了窗外不断掠过的场景,那些荒芜的土地,还有一些破败的村庄。

  一时间怅然若失。

  前往北平的路途很遥远,他想要协助这个民族国家,避免灾祸的路,也同样很远。

  “轰隆隆~”

  火车刹车之时,跟铁轨摩擦发出了剧烈的声响。

  再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火车这才缓缓驶入了前门火车站,也就是正阳门火车站。

  正阳门火车站,始建于1901年,乃是当时京奉铁路的重要站点。

  这里位于北平前门箭楼东南的街角处,乃是一座钟楼高耸、灰白相间的欧式建筑,拱形屋顶上的正面标有“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的字样。

  “终于到北平了!”

  曹晏海伸了一个懒腰,透过窗户看到了外头的站台牌子。

  这一路在狭小的车厢里头拥挤,可算是把他折磨坏了,迫不及待地想要下车松松筋骨。

  包国维也拍了拍靠在自己怀里熟睡的章念月,准备下车。

  几个人拿着自己的行李,随着人流一路下了火车站。

  抵达北平也不是毫无准备。

  早早的,包国维便通过电报,将消息传递到了北大。

  北大方面本来还想要安排学生迎接的。

  只不过,在信件里面,包国维提到不要声张,也不要太大张旗鼓。

  北大便回信说会派遣一名教授过来迎接。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包国维到达北平的消息,并没有被传扬开来。

  几个人也做了一些乔装,在人群之中并不显眼。

  所以,包国维找了好半天,才找到北大迎接的人群。

  几位穿着长衫的先生,木然在风中凌乱,还举着一个牌子,上面不敢写包国维的名字,就写了四个字。

  “北大迎接。”

  那几位看起来德高望重的先生,站在站台中央举牌迎接,颇有一点滑稽。

  不免让路过的乘客侧目。

  到底是谁,有这样的排场,让北大在这里吹风的?

  直到包国维等人路过他们面前,几个人当即才像是得了解脱一般。

  人群之中便传来一个略带浑厚的声音。

  “秉文兄,你可等得我好苦啊!”

  话音刚落,便听到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包国维转头望去。

  来人中等身材,留着学士头,戴着圆框眼镜,身着长袍马褂。

  一看到包国维等人,便十分欢喜地迎接过来,脸上带着和煦的笑意。

  一见此人面相,包国维当即就认了出来。

  这张脸包国维可太熟悉了。

  除了胡适之,还能有谁?

  历史上,胡适之是一个极有争议的人。

  常凯申曾经评价胡适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

  骂得如此之肮脏,足以见得,老常对于胡适之是有多么不待见。

  教员还曾经说过胡适:“是个彻头彻尾的卖国贼!”

  迅哥儿也曾经怒骂胡适:“胡适博士不愧为曰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足以见得,此人在历史上的行径是有多么的可耻。

  可人是具有两面性的。

  季羡林先生曾经评价他是:“近代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又争议非常多的人物。”

  教员本人,也曾经说过。

  “新文化运动中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煞,应当实事求是。”

  放在历史的角度上,胡适应该是个多维度复杂的人。

  他有过错误,比如宣扬全盘西化,抛弃本土文化,比如与宣扬与曰本人妥协,比如在美国不寻求援助四处刷学位,再比如他感情生活复杂,有过诸多婚外群。

  他也有过很多功绩,例如白话文运动,开创华夏哲学研究,教育改革等等。

  总之,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

  在历史上有他的功绩,也有他的劣迹。

  实际上,包国维对他的印象并没有很好,但也没有很坏。

  在这个时代看来。

  胡适之有些沽名钓誉,但也不罪不至死。

  包国维一行人到达北平之后,他也安排的妥妥当当。

  相比清华来说,如今北大的校区算是比较老旧。

  包国维几人被安排在教师公寓之中,算不上豪华,但也算得上清净。

  包国维没有那么多讲究,倒也无所谓了。

  简单吃完饭,他便跟着胡适,去见了如今的北大校长蒋梦麟。

  一路上,路过一些北大的知名景点,胡适还会好好介绍一番。

  显然,他对于包国维这个海外扬名的文豪,十分热情。

  “这里是京师大学堂的旧址,从前乃是前清和嘉公主府的正殿、公主院等等。

  可还是有一番景色。

  那栋全红色的建筑,由红砖红瓦建设,故而得名红楼。

  如今是校内图书馆

  当然咱们这里也有些庭院,比不上燕京的未名湖,可还是不错的。”

  胡适之说得滔滔不绝。

  包国维却有了些想法,笑着打断说道。

  “听闻未名湖乃是前清乾隆赐给和珅的,几次易主,后被英法联军所毁。

  不知,适之先生,如何理解这段历史?”

  胡适愣了一下:“英法联军?这自然是”

  “不。”包国维摇摇头说道。“乃是乾隆年间。”

  “乾隆年间?”

  胡适有些奇怪,只当包国维是在考验他的历史水平。

  胡适一直自诩博学,即便是面对享誉海内外的包国维,也丝毫不蹙,顿时起了辩论的心思。

  趁着前往校长室还有一段路,他略有些严肃地说道。

  “乾隆年间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这是清朝缓慢转向衰弱的一个标志。

  而且清朝时期施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也极大影响了华夏人对于外面的了解,彼时国外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逐渐崛起。

  清朝皇帝目光短浅,失去了让华夏崛起的最好时机。”

  包国维却不以为意,他微微一笑反驳说道:“谁告诉你清朝皇帝不知道外头的变化?他们可太清楚了。”

首节 上一节 546/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