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第552节

  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曹禺,是不是在自己面前装逼啊?

  神特么不如《肖生克的救赎》!

  曹禺却露出人畜无害的一笑:“默存兄不必忧虑,你想去便是去,秉文先生是个和善的人。

  你若是去了,他非但不会觉得无礼,还觉得很高兴。”

  钱钟书沉默不语,心里头不知道盘算着什么。

  正当北大清华的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时候。

  包国维则是在北大安排的校舍中,安顿了下来。

  实际上,当时北大的教职工宿舍并不在全在校内。

  例如包国维,就被安排在东四四条 1号的校舍。

  这里位于北平的东城区,各处都是传统四合院,有着老京城的特色。

  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的院长顾澄以及国文系教授顾随都住在这边。

  距离北大校园有一定距离,可交通还是相对便利的。

  周围茶馆酒楼一应俱全,居住的也大都是北平的学者教师。

  四合院的摆设装饰并不奢华,可也算是一应俱全。

  山水画,花草,石雕等等小点缀一应俱全,颇有一番文化气息。

  本来,蒋梦麟想要给包国维安排在东厂胡同那边。

  胡适之在那里住着,也算是能做个伴。

  可一听到是胡适,包国维当即言辞拒绝。

  他可不想,成天被胡适拉着,联名写什么文章。

  改在东四四条这边,没有什么熟人,可贵在清净。

  东四四条的四合院,也算是惬意。

  一大早上,便可以听到对门的茶馆说书声。

  这讲得段子,有些是江湖轶事,有些则是出自时下兴盛的武侠小说。

  包国维的《射雕》《神雕》两部曲自然是榜上有名。

  这时代没有什么版权意识,说书人拿来就用。

  而且茶馆里头的百姓们,就喜欢听这些侠义故事。

  不比什么穷书生被富家小姐看上,考上状元的俗套故事强得多么?

  住在外院的曹晏海,早上便喜欢靠在门口,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白嫖对面茶馆说书人的故事。

  他也不是全然白听的,有时候听到一些不对劲的,或是说书先生杜撰,或是以讹传讹编排的江湖谣言。

  曹晏海路见不平一声吼,当即就会去对面茶馆找说书先生的麻烦。

  将其抓起来,让他将这段好好给改了才罢休。

  他倒也不是全然恶霸模样,每次纠正完这些,曹晏海还是会给吓破胆的说书先生,扔几块银元。

  这顶得上对方一个月的收入了。

  有了钱,曹晏海便成为了大爷,跟着对门一干三教九流混了个脸熟。

  每个人见他都要尊称一声曹大侠。

  包国维得知了这个事情之后哭笑不得,不过他也没有阻止对方。

  主要是,他一门心思扑在了《宏观经济学》撰写上面。

  蒋梦麟早就将相关资料送到了包国维府上,好几大箱子的资料,甚至有一些前北洋政府的官方资料。

  有一些数据和辛密,包国维看了都心惊。

  想着这要是放到后世,得引发多大的波澜?

  不过,有些东西,注定是不会被后人知晓。

  蒋梦麟所提供的资料,绝对是绰绰有余。

  所以包国维只是简单满足了一下好奇心,便没有再要求更多。

  许多事,不知道或是才是更加好的选择。

  接连一个星期,包国维都在北平的校舍里头,构思《宏观经济学》的书写。

  期间,蒋梦麟派人来告诉包国维演讲的事情。

  倒是不意外,每到一个大学,作为一名学者,演讲就是应有之义。

  至于,蒋梦麟还告诉提醒包国维,要准备好稿子,小心学生们会为难他。

  北大清华的学生都十分不要对付之类的云云。

  包国维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面对一群难缠的学生,还不是手到擒来?

  他们有英国那群老奸巨猾的大肚腩政治家难缠么?

第497章 又见钱先生?钱穆与钱玄同来访!

  来了北大之后,自然便会有许多“故人”“朋友”上门拜访,有些本身就是北大教授,有些则是北平城内知名学者,冲着包国维的名头,都来拜访一二。

  不过好在,蒋梦麟并没有将包国维的住所大肆宣扬。

  所以能够找到包国维的,也仅仅是一些熟人。

  以与章太炎有过交集,或者是同门师兄居多。

  这个时代,北平城内的大师多如牛毛。

  莫说包国维不熟悉的,就是包国维熟悉的。

  也能在北平城内找到诸如。

  胡适、钱穆、周作人、郑振铎、吴承仕等等先生。

  更不要提理科方面的一些先生了。

  这几日,包国维也算是见了不少此类大师。

  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有些包国维只能是敷衍一下,因为与对方交际实在是无聊乏味。

  可有一些,他还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例如,刚刚回国担任北平物理研究所所长,镭研究所所长的严济慈先生。

  包国维甚至在百忙之间,抽空主动拜访了这位先生。

  严济慈前几年仍旧在法国学习,去年年底才回到国内。

  包国维去巴黎大学的时候,实际上严济慈也在巴黎。

  只是因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还在推进,所以不能够跟包国维见面。

  见到包国维之后,严济慈得知了对方资助居里夫人研究所的消息,也明白了包国维的良苦用心,一时间感慨万分。

  他惊讶于这个年轻人,竟然会关注到物理研究领域,也惊讶于他年纪轻轻就能够取得如此成就。

  “秉文有此心,便是国家之幸,国民之幸。”

  彼时的北平研究所还十分简陋,可严济慈的专业性一点都不差。

  包国维简单跟严济慈交谈一番,跟与居里夫人见面一般,透露了一些“自己”对于物理学的见解。

  还有对于“放射性”物质今后研究的展望。

  “秉文竟然也懂物理学?”严济慈惊讶异常,

  随后又自嘲一笑。

  “我差点忘记了,你小子是被外界称为华夏达芬奇的家伙。

  我若是生物学家,定要将你的脑袋好好研究一番。”

  这话虽是开玩笑,却也让包国维吓了一跳。

  当即落荒而逃。

  不过,归根结底,包国维能够透露的也就那么多了。

  拔苗助长,并不是什么好事。

  欲速则不达。

  包国维就算是再着急,也不能直接将后世的研究理论甩在对方脸上。

  先不要提对方相不相信。

  更重要一点是,这并不一定有用,还容易引发诸多麻烦。

  实际上,在科学研究中,过程也是很重要的东西。

  不然就像是小学生拿到一道微积分数学题的最终答案一般,毫无作用。

  能够有一些方向的提点,对于科学家来讲,已经是十分不得了的帮助了。

  回到四合院中,包国维继续撰写《宏观经济学》,东西都现成在脑子里面。

  他的工作就是整合,并且将时下的经济事件带入替换。

  至于几天后的演讲内容,包国维心里早就有了草稿。

  北大方面,给了包国维两个星期熟悉和准备的机会。

  蒋梦麟很重视这次包国维的出场,让他准备久一些,也是希望包国维能够带给北大学生们,更加惊艳的表现。

  更重要是,给予包国维一点时间,准备他的经济学课本。

  特别是,蒋梦麟在听到,包国维说一个月便可以完成《宏观经济学》这本书之后,差点没有把下巴掉下来。

  可大家早已对包国维的“口出狂言”习惯了。

  蒋梦麟也只能够将心放在肚子里面,静静等待包国维带来惊喜。

  拜访的热潮来得快,去得也快。

  包国维倒是希望,能够看见徐志摩等人,去年徐志摩就已经接受了北大和北平女子大学的邀请任教。

  只不过这个家伙全国到处跑,为了自己的小娇妻耗尽了心血,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一个星期之后,拜访的人少了,安静过了几天,包国维倒也是乐得清闲。

  礼拜四的早上,包国维正在心里打磨着过几日演讲的课题,外头传来曹晏海咋咋呼呼的声音。

  “师父!师父!有客人!”

首节 上一节 552/5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