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要走的路。
第 230 章 皇室银行
无论如何,由于奥运会的举办,马尼拉涌现出大量的工程项目,这无疑会给南洋地区原本增长较为缓慢的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于是乎,伴随着马尼拉申奥的成功喜讯传来,一大批嗅觉敏锐、目光锐利的商人们迫不及待地连夜奔赴马尼拉。
渴望能在这场奥运场馆建设的盛宴中分到一块诱人的蛋糕,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
这些商人将参与奥运场馆建设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会,还可能成为他们事业腾飞的关键转折点。
到达马尼拉的所有人纷纷摩拳擦掌,使出浑身解数,都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以马宗涛为首的汉州政府深知此次招标任务艰巨无比,必须慎之又慎。
毕竟,尽管南洋工业正处于从规模庞大向实力强大转型升级的阶段,但这仅仅局限于以计算机和电视机等为主导的电子产业领域而已。
相比之下,在机械制造以及基础设施方面,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历经上百年积累所形成的优势绝非短时间内能够轻易追赶得上的。
目前,南洋地区的大多数产业依然充斥着大量品质低劣、技术落后的产品。
这些物品或许还能使用一时,但其耐久性却难以得到保障。
马宗涛心中怀有一个宏伟目标——要将这些体育场馆打造成马尼拉市的标志性建筑。
因此,他绝不可能容忍使用低质量的材料来建造如此重要的项目。
与此同时,为了给予所有南洋企业以及海外华人国家均等的机遇。
汉州政府早就料到这种情况,特地提前将自身所需材料的各项性能一一详细列出。
任何参与竞标之公司的产品都务必满足这些既定的性能要求。
在此期间,各家企业拥有整整两年的时间去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家产品品质。
两年之后,伴随着设计方案最终敲定成型,所有用于建设的材料也会随之尘埃落定。
毫无疑问,这次奥运项目的承包办就是对所有华人国家制造业的筛选。
筛下去能力不足的皮包厂,留下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这些参与奥运项目的公司,相信未来几年会的到井喷式发烧。
……
至于,马宗涛所代表的汉州政府,向皇室银行借款,随着行政改革,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常态。
皇室银行这家银行的前身是南洋皇家银行,它见证了南洋地区对非洲各国援助的历程,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随着南洋对非洲大陆的广泛援助,资金流动如同血脉般,源源不断地通过皇室银行输送至非洲的各个角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家银行的角色发生了显著变化。
它不仅成为了资金的传输者,更在援助的过程中逐渐崭露头角,逐渐掌握了西非地区的铸币权。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象征着南洋皇家银行在非洲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愈发稳固。
南洋皇家银行在西非之后又先后掌握了,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的铸币权。
到此时南洋皇家银行的名字已经不合适了,于是便改名为皇室银行。
如今的皇室银行,其功能已经超越了传统银行的范畴,它兼具了美联储和世界银行的双重职能。
首先,在货币政策方面,皇家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措施,以维护非洲地区的经济稳定。
它通过调整利率、购买和出售政府债券等手段,精心调控信贷条件和货币供应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长期利率适度的目标。
这些举措,充分展现了皇家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核心职能。
其次,在对外援助方面,皇家银行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向海外华人国家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支持这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这些贷款资金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项目、教育、卫生、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为非洲大陆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这些援助举措,让皇家银行具有了和世界银行一样的职能。
在世界的舞台上,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如同波澜壮阔的巨浪,不断推动着历史的进程。
但在这纷繁复杂的关系网中,有一个现象尤为引人注意——那就是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不仅存在于个体之间,其实在国家层面也同样显著。
当西非、尼日利亚和安哥拉三国决定将其铸币权交给刘铭华的皇室银行时,这一决策无疑标志着它们与皇室之间建立了一种深度的绑定关系。
这种绑定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更体现在了一种政治上的信任与依赖。
在皇室资本的全力支持下,这三国的经济如同换上了一套新的发动机,崛起速度飞猛增长,势不可挡。
短短两年间,它们飞快的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同时追赶上了发展较早的喀麦隆、刚果等国家,这样的发展势头让其他国家都为之侧目,羡慕不已。
这种成功的模式很快便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
经过三国之后,吉布提、马达加斯加和斯里兰卡的国家政府几乎在同一时间做出了相同的决定,也将自己的铸币权交给了刘铭华的皇室银行。
这些国家希望通过与皇室的合作,获得同样的经济繁荣和发展机遇。
随后,刚果、喀麦隆和莫桑比克等国家也不甘落后,纷纷交出了自己的铸币权。
这些国家也看清楚了,与刘铭华皇室的合作将为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到现在,刘铭华的皇室银行,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金融领域。
它拥有南洋的一部分铸币权,这使得皇室在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动中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虽然刘铭华的皇室并不直接参与这些国家的实际管理,但所有国家的情况都与皇室紧密相连,无法分割。
自从皇室银行的模式定下来后,皇室银行不只是向国家贷款,从南洋改制后,各个州政府在遇到一些大工程时也会以本州的财政作抵押向皇室银行贷款。
此次汉州贷款建奥运体育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231章 殖民地独立浪潮
这种共用货币银行的关系,让这十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比任何都牢固,因为这直接是利益共荣,是北约和华约靠一纸条约所能比拟的。
十国以刘铭华所在的皇室为核心,彼此紧密相连,相互尊重、支持,共同进退。
这种特殊的联盟不仅体现在军事领域,更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实现了高度一体化。
各国间共享资源、技术,共同制定政策,形成了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共同体。
比如这次南洋获得奥运会的主办权,汉州奥委组对于其它九国的企业,与南洋企业是相同的待遇。
因为有这种关系,所以李明轩等国家高层为了防止触动美国和苏联的敏感神经,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一直都没签订任何条约,在法理上这些国家都是相互独立的存在。
可是如果哪个国家真要这么看,那只能说他太太真了。
在这个看似松散的体系中,其实都有着不为别人道出的默契,十国只要有任何一个国家受到他国欺辱,那么其它九国定会无条件的共同出击。
这种默契和协作精神,使得十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让美国、苏联对这些国家不敢有任何小觑。
所以在美国和苏联战略组中,一直都是将这十国看成一个整体对待的,这个整体中的话事人,无疑就是一直扮演老大哥的南洋了。
因为其它所有的国家,不管是在国家的成立,还是后来发展都是离不开南洋的帮助。
可以说如果没有南洋,这些国家到现在都不会出现。
十国这种特殊的关系,让美苏,头疼之余,又有些无计可施。
相比团结一致的华人十国,北约和华约虽然有明确的条约约束,但在内部存在大量的某些方面仍存在分歧和矛盾。
特别是自 1955 年起,德国已然彻彻底底地分裂成了东德与西德两部分,而华约也成功签署之后,整个世界的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不安。
在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区域,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个超级大国所领导的大型军事同盟——北约和华约。
虽然都签署了条约,可是美苏两国竟然借着两大军事组织的名义,打出了“解放殖民地”的名义,在全世界无解英国、法国的殖民体系。
在美苏的支持下,到1960年,全世界将近有7成的殖民地,都获得了独立,剩下的还没独立的殖民地,也已经开始拿起枪杆子反抗殖民者了。
美苏两国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的解放殖民地,甚至美国不顾盟友英国和法国的感情,也要瓦解殖民地。
一是,想要一举摧毁英法两国辛苦建立起来的殖民统治体系,阻挡两国挑战他们的世界霸权地位。
二则,在这同时,他们可以趁此机会大肆扩张自身的影响力及势力版图,这些解放的殖民地,最后上台的政府,无疑都是亲美,或亲苏的势力。。
正因为有了美、苏双方不遗余力地支持,众多位于中亚、西非还有拉美一带的殖民地纷纷赢得了梦寐以求的独立地位。
但是所有国家的领导人不知道的是,很快他们就变成了美国和苏联的另一种形式的殖民地。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不得不承认这其实也是两大组织推动人类解放事业,向前迈进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呢!
在美苏两国如此卖力的解放全世界,南洋自然不能自甘堕落了。
早在美苏两国在全世界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南洋就安排暗中掌控的索马里,乌干达、坦桑尼亚、马拉维、以及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国家,几乎在同时向英国的殖民当局提出了独立要求。
有意思的是,东非等国家宣布独立的那一刻,欢呼声最为热烈的并非那些发起独立运动的华人,也不是长期受到压迫的黑人族群,而是那些早已在东非土地上扎根的英国后裔。
这群人,多数都是英国的庄园主,他们在这片异国他乡拥有着自己的领地和财富。
然而,战后英国殖民政府为了快速恢复国力,在殖民地实施了沉重的赋税政策。
这些庄园主作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自然成为了征税的主要对象。
他们不仅要面对高额的税收压力,还要承受因此带来的种种不便和损失。
与此同时,英国本土的贵族在吸他们的血的同时,还却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
这让那些在东非生活的英国后裔们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他们既要承受来自殖民政府的剥削,又无法享受到祖国的温暖怀抱,这种心理失衡让他们开始出现渴望摆脱英国的统治的念头,而且这种想法已出现就如同梦魇一般,让他们越陷越深。
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名场面。
相比之下,华人和黑人对于英国的统治本就没有太大的期待和幻想。
他们早已做好了被压迫的心理准备,所以也不会祈求,英国殖民者会优待他们。
当英国当局收到这些东非国家的独立要求时,他们内心的恐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自从华人开始入驻非洲殖民地以来,这些殖民地为英国带来的经济收益一直是显著的。
华人以其勤劳和智慧,为英国的复苏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在1959年,英国从东非殖民地获得的收益竟然高达740亿英镑,这一数字竟然超过了英国本土全年的财政收入两倍之多。
加上这些收入,以及英国在其他殖民地的收入,1959年英国所能支配的财政达到1300多亿英镑,只比苏联的1700英镑略低一些。
这些收益不仅让英国政府得以维持庞大的殖民体系,还使得英国人的生活质量在战后迅速恢复到战前水平,渐渐有了与美苏一较高下的趋势。
这也是美国和苏联如此迫不及待的瓦解英法两国得殖民体系的原因。
因为英国复苏的速度,完全超出了美国和苏联的预料。
他们可不想在看到大英帝国再次骑到他们头顶上。
此次东非五国的独立申请,尤其英国后裔这种反应,这让英国当局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殖民政策。
他们同时也意识到,继续维持对东非国家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