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 第213节

  “这次,我们告诉他的经纪人,这就是一次试镜,看看那孩子表现如何,是否能够持续带来惊喜。”

  汤姆瞥了史蒂文一眼,慢慢悠悠不慌不忙地吐槽到,“也没有必要如此郑重其事,即使我们不告诉他们,等会估计他们也知道了,下次见面有什么变化,一目了然,你这样兴师动众地揭晓一个他们根本不好奇的答案,相信我,尴尬的是你。”

  史蒂文哑然失笑,“汤姆,你确定?不要看我现在如此麻烦如此难搞,但演员确定之后,我就基本不管,正式投入拍摄的时候,真正面临麻烦的人就不是我了。”

  史蒂文是信任演员的,甚至可以说是依赖演员的。

  在挑选演员的时候,他特别认真,契合演员的形象、气质和感觉,然后依靠演员赋予角色灵魂。

  所以,进入拍摄的时候,不像其他导演,史蒂文很少说戏也很少提要求,往往就是让演员根据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和演绎抛出来一些东西,他负责捕捉负责提炼负责架构,让镜头围绕演员展开。

  也就是说,一旦史蒂文确定安森,那他就不会挑刺,更倾向于完全信赖演员,哪怕是新人也不例外;自然而然地,真正的麻烦和困难也就落在演员身上。

  比如,汤姆。

  毕竟,史蒂文已经表明立场,“猫鼠游戏”就是看弗兰克和卡尔两个角色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张力。

  一句话抛出来,汤姆的笑容就在嘴角停顿下来,一副憨厚老实的模样,慈眉善目地迎向史蒂文的目光,“行,看看就再看看,反正我们也不着急。”

  “难得横跨大西洋一趟,也没有必要一转身就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又飞回去,巴黎还是值得看看的。”

  能够担任工会主席,并且长袖善舞地在各大电影公司之间辗转斡旋,汤姆可没有外表看起来那么憨厚。

  现在,主动权就来到史蒂文手里。

  史蒂文不紧不慢地转移视线,“我看到的巴黎和你看到的不一样,如果我想体验巴黎,我会和凯特一起来的,你也应该和丽塔一起。”

  显然,这是一句调侃。

  凯特-卡普肖(Kate-Capshaw),史蒂文的妻子;丽塔-威尔逊(Rita-Wilson),汤姆的妻子。

  汤姆满脸坦然,“放心,我会和丽塔单独过来的。”

  这厢,史蒂文和汤姆正在展开讨论。

  那厢,埃德加也正如预料地,第一时间展开调查。

  调查难度,有些大。

  史蒂文正在为全新作品挑选卡司的消息不是什么秘密,稍稍打听一下就能够知道;但问题在于,史蒂文和汤姆前来巴黎是有官方任务的,专程前来宣传“兄弟连”,因为剧集将会在法国发行DVD套装。

  而杰夫-罗宾诺夫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交谈则非常隐秘,好莱坞没有任何风声走漏,以至于拼图缺少关键一块,埃德加也无法快速拼凑起来。

  如果史蒂文和汤姆就是前来探班安娜,准备在“时尚”法国版宣传DVD发行事宜,这也是说得通的。

  难道,探班安森真的是一个巧合?

  “‘猫鼠游戏’。”

  一个转身,埃德加告诉安森答案。

  尽管埃德加不确定真实情况,但一名优秀的经纪人就应该牢牢把握机会,哪怕没有可能也应该创造出可能。

  既然他们已经出现在史蒂文和汤姆的视野之内,既然史蒂文确实正在为新作品挑选卡司,不管是否巧合,埃德加都认为他们应该牢牢把握机会。

  “安森,我知道,目前没有看到剧本,无从得知角色以及剧本质量,但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争取。”

  “那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这一个理由就已经足够,哪怕是一部烂片、哪怕票房扑街也没有关系,但我们应该抓住,机会难得。”

  埃德加有些激动,思绪快速延展开来。

  “也许,这一部作品就能够打破偶像花瓶的刻板印象,进入学院视野,哪怕这次无法赢得任何提名,但至少人们也不会单纯地继续以花瓶看待你。”

  这也意味着,埃德加担心模特工作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迎刃而解,即使“猫鼠游戏”是商业电影也没有关系——

  毕竟,那是史蒂文和汤姆。

  埃德加眼睛明亮地看向安森,他还准备继续说服,却没有想到,安森干脆利落地点点头给予回答。

  “好。”他说。

第340章 绝妙角色

  “猫鼠游戏”,毫无疑问是传记电影里的一股清流。

  一般来说,传记电影往往聚焦一个人物的生平,同时必须涵盖漫长的时间和诸多的事件,稍稍不注意就成为命题作文流水账,演变为另外一种无趣的套路。

  不少导演就认为,传记电影是最无聊的一种题材,却因为学院那些老学究评委喜欢而年年批量生产。

  于是2010年当“社交网络”这样颠覆类型颠覆传统的传记电影问世的时候,引发业内业外一片惊叹;但同时也因为太过惊世骇俗而引起学院老学究的反感,以至于次年奥斯卡上输给四平八稳的“国王的演讲”——

  另外一部传记电影。

  从如此角度来看,史蒂文一眼相中大卫-芬奇执导“猫鼠游戏”,确实是慧眼识珠。

  尽管大卫-芬奇和“猫鼠游戏”的组合没有能够成行,但“猫鼠游戏”也确实早“社交网络”九年打破题材限制。

  也许,史蒂文的导演风格没有大卫的锋芒和棱角,但“猫鼠游戏”这个故事本身就打破传记电影的常规——

  根源就在于小弗兰克-阿巴内尔这个角色。

  一段匪夷所思的犯罪经历,一段色彩斑斓又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一段伤痕累累而不堪回首童年回忆,在这样的背景下,史蒂文敏锐地捕捉到阿巴内尔父子关系的缺失,并且巧妙地转嫁到追捕弗兰克的FBI探员身上,最后将传记电影演变为一种全新题材。

  依托在家庭关系以及寻找自我根基之上的犯罪电影。

  “猫鼠游戏”,毫无疑问是出色的精彩的也是惊喜的。

  事实上,电影公映之后确实取得非常漂亮的成绩,票房和奖项双丰收,不仅在北美和全球双双拿下不俗票房数字,而且还在奥斯卡和金球奖赢得多项提名。

  当然,电影票房成功的一大因素就在于两位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汤姆-汉克斯。

  按照本来历史轨迹,莱昂纳多兜兜转转还是赶上了档期,并且因为史蒂文执掌导筒而重新回归剧组,这也成就了“猫鼠游戏”在全球票房的成功。

  毕竟,在当下,莱昂纳多就是当之无愧的票房巨星。

  如果讨论电影的缺点,那就是电影自身的娱乐爆米花属性太强,没有给演员留下演技闪耀的空间,以至于莱昂纳多和汤姆两位演员都没有太多发挥空间,仅仅依靠个人魅力支撑角色,后来颁奖季也就没有得到太多演技方面的认可。

  但这个短板,对安森来说,反而恰恰是一个优点。

  原因很简单,现阶段安森依旧在学习在钻研演技的过程,如果真的是一个演技需要大爆发的角色,估计安森还真的扛不住,像现在这样结合自身魅力再注入一些个人理解以及诠释,碰撞出角色火花,却再合适不过;介于商业和艺术之间的角色属性也能够成为“蜘蛛侠”之后安森下一步的完美选择。

  另外,还有一点,不是客观分析,而是安森自己的主观感受。

  “猫鼠游戏”里的一个小小遗憾,莱昂纳多的表演。

  年轻时候,莱昂纳多是一位富有灵气、天赋出众的演员;但经历“泰坦尼克号”难以置信的疯狂之后,莱昂纳多对生活对职业对自己都有了更多思考,以至于他对表演的理解也慢慢地开始改变。

  “猫鼠游戏”的小弗兰克-阿巴内尔是一位少年天才,首次犯罪作案的时候才十五岁,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瞒天过海地在成人世界游刃有余,而莱昂纳多演出这个角色的时候已经二十七岁。

  当然,这个时期,莱昂纳多依旧是在颜值巅峰,甚至比“泰坦尼克号”时期的青涩增添了一些魅力,毫无疑问地闪耀大屏幕,但莱昂纳多的表演却慢慢变得深沉而匠气起来,尽管在这时期还不明显,却也让年轻的小弗兰克显得过于老成世故。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也在于莱昂纳多的档期——

  前脚,他刚刚拍摄完“纽约黑帮”,在这部电影里,他留着络腮胡梳着大背头,饰演一位传奇黑帮老大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肩负报仇的重任。

  这是一个忍辱负重、苦大仇深的角色,也正式开启莱昂纳多后来一系列愁眉苦脸角色的探索之旅,导致莱昂纳多陷入表演套路化模式化的皱眉陷阱里,越是试图突破自己就越是容易发力过猛。

  而后脚一转身,莱昂纳多就无缝衔接地进入“猫鼠游戏”剧组,他必须快速切换到一个十五岁少年的状态,毫无疑问,这是困难的,难度超乎想象。

  深沉。匠气。世故。

  这些不应该出现在小弗兰克-阿巴内尔身上的特质也成为电影角色塑造的一个瑕疵,着实令人扼腕——

  不是说莱昂纳多表演得不好,而是说安森也许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演绎,并且注入不同色彩。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安森都没有拒绝“猫鼠游戏”的理由。

  更何况,退一步来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两个名字就已经足够,这就是加盟“猫鼠游戏”的原因——

  不对,应该是争取加盟的原因。

  现在安森得到的只是试镜机会而已。

  显然,埃德加和安森的想法稍稍不同但殊途同归,他们拥有相同的想法,在埃德加说出电影名字的那一刻,安森就知道,它们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那么,应该如何抓住呢?

  埃德加依旧在打探剧组情况,试图更多地掌握剧组信息,安森无从得知莱昂纳多没有加盟的原因;但可以想象,如果史蒂文拿莱昂纳多做标准,现在的安森着实胜算渺茫——

  要说票房号召力、还是说演员个人魅力?

  安森应该稍稍改变想法,不要以“击败莱昂纳多争取角色”为思想主导,而应该以“证明自己适合小弗兰克-阿巴内尔”为主题,全方位构建自己的试镜。

  但是,事情真的会让安森如愿吗?

  显然不会。

  本来,安森还想着,下次碰面,也许是晚餐场合;又或者是正式试镜,他应该展现小弗兰克-阿巴内尔的特点;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在一个意外的场合意外的时间,史蒂文和汤姆就再次出现了。

  2001年巴黎时装周的迪奥秀场。

  “安森,”埃德加也有一些紧张,“史蒂文和汤姆出现了,就在第一排落座。安娜陪伴。”

第341章 时尚秀场

  白色帐篷搭建的狭窄空间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每个身影都在穿行在忙碌,距离走秀开场还有不到三十分钟,就连走路都是用飞的,没有时间慢慢调整,徐徐勾勒出时装周光鲜亮丽景象背后的紧张和混乱——

  四大时装周,纽约、巴黎、伦敦、米兰,年度盛事,分别在二月举行秋冬时装周、在十月举行春夏时装周,向全世界展示各大品牌的新季设计。

  作为时尚圈最顶级最盛大最隆重的活动,每一位模特都渴望登上这里的伸展台,每一位时尚名流也渴望出现在秀场第一排展现自己,没有人应该错过。

  今年秋天,安森收到邀请,即将以迪奥模特的身份踏上巴黎时装周的伸展台,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跨界合作,艾迪-斯理曼对这次新品展示倾注全部心血。

  毕竟,这是艾迪-斯理曼进入迪奥之后首次颠覆男士时尚的全新产品线,所有灵感全部注入其中。

  艾迪知道这是惊世骇俗的,他也知道这会彻底颠覆人们的认知,但他不确定结果如何,又紧张又期待,矛盾而错杂的心情让他整个人完全紧绷起来。

  事实上,距离走秀揭幕还有三十分钟,秀场就已经坐满,座无虚席——

  时装周,持续整整一周,有数十个乃至于上百个品牌登场,纽约有纽约自己的品牌、巴黎也有巴黎自己的品牌。

  走秀,和电影上映档期一样,大牌和大牌互相错开,井水不犯河水,确保观众能够欣赏到所有大牌走秀;但偶尔也有打架的时候,不同大牌选择同一个日期的同一个时间走秀,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做选择。

  不过,这一次,没有人愿意正面碰撞迪奥。

  原因就在于……安森。

  从去年艾美奖到两个月前“公主日记”首映式红地毯,安森身穿迪奥登场,为男士时尚带来强烈冲击,特别是八月首映式的那件衬衫,艾迪也证实那是今年十月时装周即将登场的迪奥男装产品线主打设计之一,这也在时尚领域丢下一枚重磅。

  没有人愿意错过迪奥,也没有人应该错过这场走秀——

  就连安娜-温图尔也第一时间抵达秀场。

  全场,座无虚席,第一排第二排贵宾席早就已经挤满;更夸张的是,全场四百个座位已经全部坐满,但秀场门口排队的人群依旧将整个帐篷围绕起来。

  长。长长长长长。

  根本看不到尽头。

  人人都意识到迪奥可能为男士时尚带来一次革新,哪怕无法亲眼目睹,也没有人愿意离开第一现场。

  如此盛况,如此癫狂,全部压力都堆积到艾迪-斯理曼身上——

  要么一下攀登巅峰,要么瞬间灰飞烟灭。

  艾迪的整个设计师职业生涯似乎就悬挂在这一场秀上。

  整个秀场里里外外都能够感受到压制不住的躁动。

首节 上一节 213/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