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起身离开摄影棚的瞬间。
准确来说,也就是安森从乐队切换到演员的瞬间,同时也是杰-雷诺难得一见被杀一个措手不及的瞬间。
这一幕,这一刻,在千千万万家庭全面引爆热议,隔着电视屏幕也能想象下巴齐齐脱臼的壮观场面。
这,才是巅峰。
换而言之,亚当-斯科特担心的事情没有出现,不仅没有出现,而且恰恰相反,安森的口才、表现和反应成为节目最大看点,甚至超越乐队技惊四座的演出,成为整个晚上节目的最高峰。
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而且,收视狂潮仅仅只是一方面而已,以“洛杉矶时报”为首的媒体群起狂欢才是此次节目真正高潮。
“从曼哈顿街头到‘今夜秀’摄影棚,独立乐队跋山涉水追逐梦想曙光。”
“杰-雷诺的一次大胆尝试:无名乐队闪耀‘今夜秀’。”
“没有名字,没有唱片,一个草台班子的逆袭之旅。”
“所以,这算是……八手联弹?”
“从‘唤醒我’到‘英雄’,无名乐队引爆北美大陆的午夜狂热。”
“精彩,曼妙,不可思议,一股清流——然而,未发行。”
“一秒入耳,一支全新乐队的诞生。”
聚焦,轰动,热议。
大大小小的媒体,第一时间视线全部聚集在“今夜秀”之上。
一直以来,“今夜秀”就是媒体瞩目焦点,甚至不需要NBC出动,每一期节目播出之后就肯定有一批媒体雷打不动地发布新闻,这也是各大电影剧组愿意前往节目宣传的原因,自带流量。
同时,这一期节目本来就万众瞩目,“星球大战前传”的宣传已经准备就绪,一大票官方通稿蓄势待发;数不胜数的媒体记者自己也需要观看节目,避免自己错过次日的新闻热点。
结果?
狂潮来袭,全面引爆。
首当其冲地,依旧是“星球大战前传”的相关报道。宛若山洪一般浩浩荡荡地倾泻下来,流量之王当之无愧。
其中,零零星星夹杂一些乐队的报道。
但是,慢慢地,以乐队为核心、以乐队为焦点的报道就开始浮出水面,以全面横扫的姿态抢占视野。
报道“星球大战前传”,这是一种习惯,不管节目效果如何,报道还是需要跟上,没有记者会愚蠢地错过。
报道无名乐队,则是一种热情,正如杰-雷诺所说,这样一支充满看点引爆话题的乐队,居然还是一个松散的草台班子,不要说录制歌曲了,甚至不能算是一支乐队,这绝对堪称匪夷所思的魔幻一幕。
乐队,没有名字。
表演曲目,没有歌名。
这,这是什么荒唐景象?
节目播出后,如果对乐队或者歌曲感兴趣的话,观众也束手无策,没有办法购买专辑、没有办法电台点歌,甚至就连想要重听一遍也没有办法。
这不是想象,而是现实。
着实太荒诞,以至于忍俊不禁,见多识广的媒体也纷纷表示:
这一幕,没有经历过。
于是。
大大小小的媒体,不需要动员也不需要打招呼,自发性地聚焦,围绕乐队的讨论根本停不下来——
真心实意地展开热议。
热浪,也就一点一点完成反超,把“星球大战前传”淹没。
后来,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也确实在北美大陆上演。
在2002年的当下,网络发达程度有限,如果偶然听到一首歌非常喜欢却又苦寻不到,致电电台点歌就是最简单的办法,电台点播率也是榜单的重要参考指标。
这一期“今夜秀”节目播出之后,北美大陆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不约而同地出现一个现象,大同小异。
听众致电电台,要求点歌,却说不出歌名或者歌手,就只是哼唱一段旋律,又或者给出一个自己推测的奇奇怪怪的名字,希望电台主持人可以帮忙。
什么“让我走吧”、什么“年少无知”、什么“感知道路”、什么“迷失自我”、什么“化妆舞会”、什么“伴我同行”。
稀奇古怪。
完全就是没有听过的歌名,种种“空耳大师”横空出世更是为电台节目增加笑料,成为津津乐道的谈资。
但无一例外地,没有电台主持人能够帮忙。
没有办法就是没有办法——
即使听众准确说出“今夜秀”乐队、又或者是哼唱一段旋律,电台也还是帮不上忙,因为乐队没有发行任何唱片。
令人哭笑不得地,“今夜秀乐队”留下一段传说,人人都知道那个乐队,却没有人知道乐队的名字,于是纷纷用“今夜秀乐队”代替,成为一种昵称。
无心插柳柳成荫。
如果这是一个企划,唱片公司精心策划的神秘乐队,往往可能难以成功,因为太刻意反而破坏了自然感;但现在,事情就这样发生了,成为一种现象。
而且,这依旧不是全部。
截止到目前为止,仅仅只是两波热浪而已,第三波,才刚刚来袭。
(本章完)
第442章 曲线救国
“今夜秀”,话题保障,在电视依旧是最大宣传平台的2002年,杰-雷诺每一期节目的宣传效果遥遥领先。
这一次,也不例外。
而且,远远超出预期。
如果说“星球大战前传”前往“今夜秀”宣传的新闻报道热潮是第一波,围绕乐队展开的自发性讨论是第二波,整个北美大陆铺天盖地地全部都是节目讨论,“今夜秀”的流量达到一个史无前例的全新高度。
那么,紧随而至的第三波才是真正的重点,“星球大战”也好、“今夜秀”也罢,全部成为造星的助力。
来势,汹汹——
“风趣幽默,谈笑风生,安森-伍德创造‘今夜秀’巅峰。”
“当安森-伍德遇见杰-雷诺:年度最佳脱口秀。”
“一缕清风,也是一缕阳光,安森为‘今夜秀’带来全新气象。”
“乐队。演员。喜剧。等等……还有时尚。样样精通,所以,安森-伍德到底是谁?”
“一位巨星的诞生,‘今夜秀’成为见证。”
“得到杰-雷诺亲口认证的新星,‘今夜秀’再次创造历史。”
安森。安森。还是安森。
洋洋洒洒,浩浩荡荡,以横扫千军的姿态席卷整个北美,铺天盖地的报道真正让人感受到节目热度。
不止一家媒体展开热议:
杰-雷诺,脱口秀之王,身经百战、老辣事故、见多识广、沉稳机智,台前幕后的大风大浪经历无数,却被一个区区新人——首次出演脱口秀节目的新人杀了一个措手不及,以至于录制过程中难得失态。
正是因为如此,安森起身离开摄影棚并且再次以“超人”变身方式登场的时刻,被誉为2002年年度经典。
一直到全年结束,各大媒体进行年终总结的时候,这一幕也依旧为人们津津乐道,多本权威杂志和多家权威媒体在列举年度屏幕经典时刻、年度娱乐重磅时刻榜单之际,他们都没有错过这一幕经典。
特别是报道全面刷屏之后,不少业内专业人士提出质疑:
一切都是节目组提前安排好的。
以“好莱坞报道者”为首的权威专业媒体还进一步展开跟踪报道,深入“今夜秀”节目组,采访了包括制作人、导演、杰-雷诺以及安森等等当事者,还原整个事情来龙去脉,如同纪录片一般全方位解析。
杰-雷诺表示,“如果一切是提前安排好的话,我希望自己的表演能够更加夸张一些,增加喜剧效果。”
答案,再清楚不过。
从后续报道的深入与跟踪就能够看出来,话题居然还延续了下去,并不是短短一夕爆红就消失不见了。
不止是第三波,后面居然还有第四波、第五波。
亚当-斯科特:见鬼。
其实,当第三波热潮起来的时候,亚当就已经意识到了,意识到自己的判断错误。
显然,NBC电视台和“今夜秀”节目组在发力,调动全部人脉,引爆媒体狂潮;而且,事情似乎不止如此,威廉-莫里斯应该也发动了媒体资源,另外还有达伦-斯塔和大卫-克莱恩在背后小小地推波助澜。
力量,悄无声息地汇聚在一起,全面引爆。
然后。
在“好莱坞报道者”深入节目幕后展开报道之前,好莱坞另外一本权威专业杂志“综艺”抢先一步推出一片深入报道。
“谁是安森-伍德?”
根据亚当的后续调查来看,“今夜秀”节目录制结束后,埃德加联系上“综艺”杂志主编,并且动员杰-雷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及达伦-斯塔的资源,最后说服“综艺”杂志第一时间撰写了这一篇专题。
而且,不止是一篇专题。
如果只是一篇专题,哪怕是“综艺”这样的业内权威,埃德加也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真正的关键在于:
专题。封面。并且,鸠占鹊巢。
按照原计划,“综艺”杂志这一期封面是汤姆-克鲁斯。
汤姆-克鲁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合作的暑期档大片“少数派报告”即将于六月二十一日登陆各大院线,这部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发行的作品也已经陆陆续续展开前期宣传,其中就包括“综艺”的专题报道。
但是,埃德加撬动了杠杆,甚至说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出马。
“综艺”最后时刻撤下“少数派报告”的专题,临时改弦更张,采用安森作为封面,围绕安森撰写专题——
一切,全部发生在短短一周时间之内。
暗潮汹涌,风云变幻。
这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难题,但重点在于,埃德加抓住了机会,甚至就连威廉-莫里斯也站在埃德加身后,彻底无视索尼哥伦比亚方面的警告,支持埃德加完成整个项目的推动,成功上扬了一幕奇迹。
这一期“综艺”杂志,成为转折。
杂志的焦点就是安森,不是“今夜秀”也不是“蜘蛛侠”,纯粹就是安森,在暑期档即将揭幕的紧要关头,堪称大胆,却另辟蹊径地杀出一条血路,如沐春风地为读者们带来暑期档之外的全新谈资。
故事,从巴黎时装周切入,讨论安森对时尚品味对模特走秀的观点;随后转入乐队,谈论曼哈顿街头演出以及“今夜秀”的神奇经历;最后落脚演员,即将上映的“蜘蛛侠”是安森首次作为主演独挑大梁的作品,自然而然地谈起安森对表演对演员的看法。
时尚,“今夜秀”,“蜘蛛侠”,这些话题都不是重点,唯一的重点就是安森自己,他对这些事情的看法、他经历这些热点的感受以及他对不同事物的理解。
最后的最后,“综艺”杂志给予这样一个收尾结论:
“谁是安森-伍德?
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人眼里也有不同的安森-伍德,他是一个等待挖掘的谜题也是一本等待阅读的著作,没有人知道具体内容如何,一直到自己开始了解为止,旅程才刚刚开始。”
“综艺”杂志不愧是好莱坞业内权威专业杂志的两大山脉,一篇深入专题报道完全看不到短短数天赶工的敷衍和潦草,反而另辟蹊径地全面展现一个新人——
值得期待也值得挖掘的新人。
并且,将答案交给读者。
这一期“综艺”杂志,短短三天之内就疯狂卖出四十万册,轻而易举创造“综艺”杂志2002年的最高销量,千禧年以来仅次于布拉德-皮特和詹妮弗-安妮斯顿结婚报道的那一期杂志;但现在杂志依旧在销售,后续完成反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