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四合院里的吃瓜群众 第231节

  “嗯嗯嗯!”

  见妹妹那副馋样,何雨柱就笑着嘱咐道,

  “以后在家不要乱跑,要听老太太的话,记住了没有。”

  “记住了哥,我可最听老太太的话了,平日里根本就没出过四合院。”

  “嗯,真乖!”

  第2天一大早,何雨柱父子俩吃过早饭就准备出门上班,

  刚走出四合院大门何雨柱就说道,

  “爹,电车太慢,我们去地安门坐公共汽车。”

  “也成,正好我们地安门这边有直达珠市口的公交,听他们说这可比以前坐电车要舒服多了。”

  说完,父子俩就转头向着地安门方向而去,

  刚到就发现这里已经有相当多的街坊在等车去上班,于是就笑着打了个招呼跟着寒暄了起来。

  相比起何大清,街坊们明显更惊讶于何雨柱的选择,

  全都看着他开口问道,

  “柱子,前两天就听人说你不在分局那边干了要回丰泽园当厨师,

  你个臭小子到底怎么想的,

  分局那么好的工资说不要就不要啦!”

  “就是啊柱子,你这两年可立不少功,要是在分局当公安,以后最少也能接林局的班,成为咱们什刹海分局的局长,

  你现在跑到丰泽园当厨子,这不是自毁前途嘛。”

  ……

  有人关心何雨柱的选择,自然也有人关心他去不去参军的问题。

  听到街坊们七嘴八舌的议论,

  何雨柱想着讲大道理估计这帮街坊也听不明白,干脆找了一个他们能够认同的借口,

  “各位大爷大叔,我们何家好几辈人都是干厨子的,靠手艺吃饭,

  我以后当然也想干厨师,等我以后老了再把手艺传给儿子、孙子,这样祖祖辈辈都不愁饭吃。

  可我要是在分局那边上班,

  我以后总不能把公安的岗位传给我儿子吧,

  咱们解放军奋斗几十年为的不就是让咱们老百姓活得更好,要是公安这样的岗位都能留给下一代,

  那不是越活越回去,比起解放以前还不如嘛,

  大家伙儿说对不对!”

  听完何雨柱的解释,这些从旧时代过来、深知一门手艺重要性的街坊们一想还真是这样,

  “也是,这公安的工作是上面给的,

  退休了就得交出来,

  可这安身立命的手艺那是可以传家的,只要不出现变故,那世世代代都不愁吃喝。”

  “还是柱子聪明,

  短期来看公安的工作肯定比当厨子好,毕竟手里有权。

  可要是从长远来看,

  两三代人这么算下来,儿子孙子自然不可能都干公安的工作,还真是当一个手艺人,把家传的手艺传承下去更为妥当。”

  ……

  见大家都认同自己的说法,何雨柱也挺高兴,

  正当他准备说自己还参不参军的问题,这个时候公交车来了。

  看着头上顶着煤气大包的公共汽车缓缓驶进车站,虽然后面已经大变样,从货车车斗变成了上黄下红、铁木混合的车厢,

  但是看着那个熟悉的车头,

  何雨柱还是一眼就认出来,这是用解放以前缴获的那些道奇T234军用卡车改装而来的公共汽车,

  也就是当初他刚穿越那会儿在什刹海偷的那一种大卡车。

  随着售票员用双手费劲的拉开车厢上的两扇车门,街坊们一窝蜂的涌到车门边,你挤我推、骂骂咧咧的准备上车,

  可他们还没上去,

  就被刚刚打开车门,操着一口金陵口音的售票员给骂了出来。

  “我说你们慌什么慌,都赶着投胎呀,还有人要下车呢,

  赶紧让让、让让!

  你们堵在门口,等会儿谁也甭想走。”

  被售票员训斥了一顿,街坊们也只能老老实实的让开车门的位置,等着上面的乘客先下来再说。

  不过他们虽然让开了车门,

  但仍然有人不服气,哼哼唧唧的指着售票员,

  “这帮从金陵来的傻帽还是这个样子,这都从金陵那边调到咱们北平来一年了,还是没学会咱们北平人的谦让和礼貌。”

  “可不,这些首都公交公司的驾驶员和售票员的脾气都不好,

  动不动就骂骂咧咧的,

  哪儿像咱们老北平的街坊,不管再怎么对对方有意见,见了面那也是和和气气的。”

  ……

  听到街坊们在那儿贬低驾驶员和售票员,从而抬高北平人,

  有人就看不下去了,怪声怪气的说道,

  “和气,和气个鬼,

  想想你们刚刚挤在车门前的行为,也是真敢往自己脸上贴金!

  他们这些驾驶员都过来一年多了,期间也教出了不少的徒弟,咱们北平出生的那些驾驶员、售票不也跟他们一样动不动就骂人,

  哪儿有什么北平人比金陵人素质强的事情。

  依我看,干他们这行的天天跟这么多人打交道,天天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

  管他是什么地方的人,就没几个好脾气的。”

  车上的售票员自然也听到了街坊们的议论,不过他们天天都这样,早就已经习惯了,

  一点都不在意街坊们怎么说,

  只是想着让乘客赶紧下车,然后装上人赶紧走。

第280章 公交车上的闲聊

  等到何雨柱父子俩挤上公交车的时候,能承载70个人的车上早就已经没有了位置,

  父子俩只能在车门边站着。

  没过多久,就看到卖完后面那些乘客车票的售票员费劲的从车厢后面挤了过来,

  “同志,看你们有点眼生啊,第一次坐我们这趟5路车?

  有月票没有。”

  “没月票,今儿个第一天去正阳门那边上班,还没来得及办呢。”

  “成,那就先买散票,

  同志,月票比散票可便宜不少钱,

  以后要是长期坐车的话,我建议你们办月票,

  如果要办月票的话,你们得去广安门那边的义利食品厂,找它旁边的第3车辆保养场办理。”

  见售票员也不像街坊们说得那样脾气暴躁不好相处,

  反而很热情指点,

  何雨柱父子俩自然也是一边交钱一边笑着表示感谢,

  “谢谢售票员同志,我们知道义利食品厂,等下午下班我们就去第3车辆保养场那边办月票。”

  “成,这是伱们的票,拿好别丢了,等一会儿要查票的!”

  “谢谢同志。”

  正好何雨柱父子俩就站在门口,后面也没人买票了,售票员一边跟着车辆摇摇晃晃,一边就和两人闲聊了起来。

  “同志,听你们说这是第一天去正阳门那边上班,

  你们是干什么的呀?”

  何雨柱父子俩还没说话,旁边有好事的街坊们已经得意洋洋的说了起来,

  “同志,您可听好了,

  站在你面前这位年纪大一点的叫何大清,何师傅可是咱们什刹海最有名的厨师;

  他旁边那个面嫩的是他儿子,叫何雨柱,

  你可别看他年纪小,柱子这一两年可是抓了相当多的特务,立了不少的功,可是我们什刹海的大名人,

  他们爷儿俩今天这是去丰泽园上班的。”

  作为汽车售票员,

  就算不是特意关注,平日里也能从南来北往的那些乘客嘴里听到不少的信息,

  而且他从金陵调到北平以后就一直在这趟公交车上当售票员,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的了解,对这趟公交路线上的人和事尤为的熟悉,自然也听说过何雨柱父子俩的事情。

  此刻听街坊们提起,售票员立马就想了起来,

  “哦~

  原来你们二位就是何大清师傅和何雨柱同志,

  从去年到现在,调到北平这一年多,我可是经常听乘客们说起你俩的事,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

  不过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二位的庐山真面目,

  这还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

  见售票员开口夸奖自己,何雨柱父子俩自然也是十分友好地和他寒暄起来,

  想到他刚刚说的那些话,何大清就有一些好奇的问道,

首节 上一节 231/3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