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所有职务暂时不列品级,不在朝庭管理序列,但指挥使等同于其他卫率的率和中郎将,所有中层皆挂在东宫十率的正常官职之下,锦衣卫属于兼职,不受朝庭承认。
李言的解释就是,之所以不在朝庭管理序列,就因为在锦衣卫还在探索阶段,不够成熟,他的组织架构和职责随时可能根据需要调整,需要更加灵活多变的生存环境。
若是真的定了型,纳入朝庭管理,就很难再随意做出改变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非法的部门,干着非法的构当,做着见不得光的事情,朝庭不知道,但做为皇帝的李世民自己心里有数,算是半合法。
没错
李言实际上就是想成立一个明朝老朱手上的锦衣卫,不但对外,而且对内,为自己打击对手,控制局面和未来顺利登基保驾护航。
只是锦衣卫的权限之所以大,并不在于他的名称,而是因为那是在皇帝的支持下,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包括了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同时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监视同僚、保卫朝庭安全的工作,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权力之大,令人咂舌。
李言深知这样一个机构的作用是巨大的,目前作为太子,能推动的只是锦衣卫一小部份的作用,李言需要的只是一个表面上的机构,可以让自己明正言顺主持事物的机会。
但只要开了头,李世民批准了,有了这么一个属于自己的部门,那自己就可以无限发挥,偷偷的添砖加瓦,在暗地里将这只队伍建立成一支遍步大唐,甚至东亚的情报网络,将它监视天下的那部份作用发挥出来。
而随着以后慢慢掌权,则可以将锦衣卫的职权一点点儿的填满。
让锦衣卫成为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密密麻麻的铺设出去,悄无声息的掌握大势。
至于逮捕和审讯这种震摄朝臣的作用,那是当皇帝之后的事情了,现在也不需要。
但是因为见识的差异,在现在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心中,这就是一个松散的斥侯群,为自己打探一下突厥的消息,或许还进行一些李言所说的经济领域的尝试,在这个时代,随便一个大的豪门世家都有可能组建这样一个势力。
即然太子有这个想法,那就试一试,了不起就是几百人,不但对于皇帝,就算对于太子,也不当什么大事情?
由于李言的干扰,武德九年的便桥之盟,李世民并没有倾空府库,只是约定每年给突厥一些粮食布帛之类的物资,所以损失不大。
现在李世民也没有像原剧中那么颉据,要省吃俭用,天天吃青菜豆腐。为了让李言尽快出成绩,也可能是李言推到了左屯卫的五千禁卫军,为弥补李言的损失。
李世民很是大方的从内帑中给李言这个新部门拨款一百万贯的启动资金,用于锦衣卫前期的筹备和建设。
并且准许李言可以从十六卫军或者边兵中任意挑选锦衣卫成员,这些人算在东宫卫率的统御范围内,直接有李言管辖,奉禄由朝廷发放,只是额外的运行经费由李言自筹,也就是从做生意的利润中支取。
当李言说出规划人员数额为五百人的时候,李世民更是毫不在意,区区五百人,只有正常的内府十分之一的人数,就算太子想增加一下护卫,也不当什么大事?
甚至有可能过不了多久,在没有更大和更意外的效果提醒下,说不定李世民都会忘了东宫下面多了这么一个部门。
但李世民很明显只看到了五百军卒的战力不值一提,忽略了这五百人做为秘探散出去,可以发挥的作用,就连十万大军都达不到。
在这个崇尚暴力的时代,人们跟本就不理解,信息化社会的核心是什么?
就是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同样是一种恐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除了李言,没人会知道,至少不会像李言一样看得那么重。
在不能抓军权的和平时代,没有什么比信息更重要的了?
获得李世民同意之后,李言微微一笑,李世民一定想象不到,真正的发展到成熟的锦衣卫将成为一个庞大帝国的影子,在暗中替皇帝掌握着整个江山,是皇帝手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成为统御社稷的一把利剑。
若是知道的话,一定会亲自掌握,而不是让自己儿子来干。
李言来到唐朝后就发现,这个时代的交通和信息实在是太落后了,这大概也是世家大族形成的原因之一。说白了,就是国土大了,中央直接管理不过来,更不能及时有效的行使治权,就有了将一部份权力转移到地方豪强手中,这才形成了地方豪门势力。
而锦衣卫这种无孔不入的监视机构,可以脱离正常朝庭到地方的传统官方渠道,另外建立一整套高效快捷的信息网,密密麻麻的遍布大唐的各个角落,辅助皇帝管理天下。
若是李世民知道锦衣卫的整体架构和职能功效后,一定会亲自打造,说不定会比老朱干的更狠,更彻底。
为了维护王权不失,这些人是什么都做的出来的。
所以李言现在只能是偷偷的先启用锦衣卫的一部份功能,避免引起李世民的警惕和觊觎,这是自己为了将来掌控天下,打造的利剑。
这就是李言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避开和李世民以及那些兄弟们的正面红海战场,摒弃传统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老套路,别开生面,用另外一种方式和维度,在他们意想不到的蓝海领域,迅速扩张实力,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信息网和防护体系。
而不是在李世民的主导下,和李恪还有将来的李泰李治等兄弟们,为了一些文臣和武将职位的争夺,去做一城一地的豪无意义的短兵相接,就算争到手了又怎么样。
在李世民这个杀兄弑弟逼父的狠人面前,一点儿用都没有,纯粹的心里安慰,一句话就能将辛苦半辈子的努力扫为灰烬,李泰不就是这样,笼络了半个朝堂的人,抵不上李世民的一道圣旨。
若说杨岌是李言来到大唐世界下得第一步棋,那么,成立锦衣卫,就是李言下的第二步棋,未来李言将在明面上打探敌情的掩盖下,将锦衣卫的实质慢慢发展起来,一步一步的扩大。
而只要五百人,正是为了避免引起李世民和朝廷的戒备,区区五百人而已,李世民不会介意的,别说用来探查敌情,就是直接以增加东宫六率的名义,扩张一些武装力量,李世民也不会放在心上的。
李言深知,锦衣卫这种机构,实际上的开支是非常庞大的,仅靠普通军士的奉响根本就不可能,大头还在后面呢?
一个普通军士和一个各项技能齐全,肩负重要使命的密探能一样吗?
十个军士的奉禄都养不起一个专业的密探,一百个军士的奉禄都培养不出一个007。
朝庭的奉响只是一个晃子,是让李世民安心的。
他并不知道,这些探子们的主要开销,还落在东厂自筹的那一部份上,当然,若是李世民知道,自然会明白代价这么高昂的一支军队,怎么可能用表面上的武力去衡量。
一定也会引起格外的重视
这样李言就可以在表面的掩盖下,通过调整商业利润和规模,维持这些密探的同时,也可无限招收不在编的协警和临时工,这也是李言向李世民要向北地合法走私各种物质的权力的原因所在,越是朝庭禁止的,利润越是宠大。
到时候具体一年赚了多少钱,养了多少人,除了自己,谁能知道?
锦衣卫会成为自己手中的一柄利剑,为自己冲锋陷阵、催城拔塞、攻城略地。
岂是一个小小的左屯卫翊府中郎将可以比拟的,可以说,一个锦衣卫,抵得上十万大军,而且还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铺设到朝臣府中,甚至是大内宫中,无形无迹,对这个时代的当权者,简直是降维打击。
第583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七)
2024-07-13
李言当然清楚李世民有喜欢偷偷安排卧底的习惯,可更多的还是在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身上,何况一个朝庭有那么多十万火急的事情要忙,李世民就算一天十二个时辰不睡觉,也不可能管得这么细。
放一个恒连,偶尔听一下汇报就可以了,他不会在自己身上下太多的功夫的,因为李言现在还危胁不到李世民,还不值得李世民这个九五之尊把太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不管是皇家还是臣子,那些豪门大族甚至是普通商贾家族,都会派些内奸和卧底去探察敌人的情报,也知道内鬼的重要性,有时候也能收到奇效。
像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中,守卫玄武门的常何,就是李世民早期在庆州杨文干事件后,通过特殊方式布下的暗子,经过小心的运作,才将常何弄到了玄武门守将的关键位置上。
不然给李世民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凭着区区数百人,去攻打太极宫的北门。
若是没有常何的存在,李世民要想得到皇位,最大概率就是等到李渊死了之后,离开长安,回到自己根基深厚的山东一带,起兵谋反,像颉利那样大军压境,将天下再打一遍,逼迫李建成将天下交给自己。
李言仔细查看过这座名传千古的玄武门,这道门首当其冲最主要的就是防守北方的突厥骑兵入侵,就凭着十几米高的宫城城墙,近二十米深的城门洞,墙上十五米宽的走道,上面密密麻麻的床弩、垒石和投石机。
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更别说后面还有直接通往门楼的可以跑五匹马的运兵道,援援不断的火力支援下。在这个时代,若是没有十万以上的大军,不死上万人,是不可能攻克这个长安城最重要的城门的。
但李世民凭着几个将领,几百部卒,就想打破玄武门,简直是痴人说梦。至于原剧中说长孙无忌在事前说服了常何,更是故说八道,若非常何一早就是李世民的人,怎么可能被你三言两语就说动。
若是李渊和李建成任用的守城门的将领,你随便给点好处就说服了,那也太小瞧这些上位者了,若常何真是临阵才背叛李渊李建成,那李世民决容不下这种见利忘义,临阵反叛的角色,最后多半会将其灭口,以为天下守城者戒。
别忘了范兴为什么必死了,李世民若是任用临阵背主的常何,无异是在助长歪风邪气,并且告诉世人,都去做那投机的宵小之辈,难道李世民不怕身边的人有样学样儿,背叛自己,将门户大开。
更何况,常何日后一直都在统领禁军,京畿之地的军权在身。可见,李世民有多信任常何,因为他知道,常何至使致终都是自己的忠臣,只是肩负了使命去李渊那里卧底。
玄武门起兵的也不是九将,而是十将,第十将就是玄武门守将常何。
当然,出于统治和治理的需求,李世民不会将常何的身份揭穿,因为李世民打的旗号就是被李建成逼迫,甚至要杀他,迫不得已之下,才兵变反了李渊父子的。
若是常何的身份揭穿后,怎么解释自己早有预谋将亲信派到李渊身边去守宫门。
那最后的宫变,到底是李建成步步紧逼,还是你这个弟弟觊觎皇位而处心积虑,伱到底布了多少暗子在李渊和李建成身边,还说你不是自己想当皇帝才干出那些卑劣的事情的,这些怎么向天下人交待?
当然了,交待的事情,李世民也不怕,即然敢干就不怕别人口诛笔伐,李世民甚至没有修改历史。
李世民担心的是,以后的子孙后代们都有样学校;
再退一万步,也不怕后代子孙去学,但怕的是那些人没有自己的雄才伟略,学又学不像,你争我夺的,将江山给搞丢了怎么办?
不是便宜了其他人吗?
所以说,卧底的做用,大家都知道,多多少少也都在私下各自安插收买的有,但像以朝庭力量去推动,如此缜密专业成体系的规模庞大的职业间谍机构,这个时代还没有。
是以这方面还是市场空白,李言一点也不担心。
再加上,真正关键的核心人物,李言还有真实之眼可以探查,所以具备了发展锦衣卫和东厂的客观条件,甚至于,钱李言都可以不要,因为系统每一积分都可以兑换一万两银子,一百积份就是一百万贯,李言还有几千积分,那就是几千万贯的银钱,所以根本不缺钱。
但不到万不得已,李言不会拿积分去换钱。
毕竟,积分换成钱很容易,要用钱换成积分则很难,每个积分都要用在刀仞上。
有了李世民的一百万贯的资金,就可以快速启动,以后就可以凭借经营的利润运转,而且有了李世民默认的合法走私唐突边界贸易往来,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掌握大量财富,李言也舍不得拿积分去换。
“承乾啊!”
李世民这才问道:“这就是你一开始说对常胜另有打算,看来,你是计划让他来负责这个锦衣卫,做这任什么指挥使了。”
“是的,父皇!”
李言说道:“常胜不管是以前在中山,还是在云中前线,都是在和突厥人打交道,对于这些事情并不陌生,也算是没有超出本行。”
“他现在是从五品的郎将,到时候让他表面上挂着一个东宫六率的虚职,实际上掌握锦衣卫。他在前线多年,受伤无数,仅只是为了救儿臣就挂过五回彩,儿臣也不忍心他殁在战场上。”
“他年龄也不小了,也该成个家了。脱离前线战场,回到京城来,专职负责前往突厥打探情报,对他来说,也不是件坏事儿。”
“只是,他负责的领域避免不了和突厥打交道,还要请父皇给他加上一个鸿胪寺的职位,可以便于他明正言顺的来往突厥和大唐境内。”
“明面上是两方的使节,实际上为我大唐打探情报,探查机密,了解草原详情以及在时间合适的时候完成父皇和朝庭交待的挑拨离间、合纵联横、拉拢颉利身边的亲信,以及草原上对其不满的部族首领。”
让常胜来担任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李言自然有自己的考虑,一个是自己身边确实没什么得力的人手,而常胜和自己的关系又近,年富力强,用得顺手。
虽然他也是个二五仔,但他有经验啊!
对于怎么潜伏,怎么隐藏,怎么打入敌人内部获取信任,甚至能随机根据永通渠决口和太仓粮食事情,顺势利异,策划出差点颠覆长安城的左屯卫军哗变一案,可见常胜还是非常有能力的。
而且他是少数李言能接触到的经验丰富的人材,他对隐太子有足够的忠诚,知恩图报,不为名利所动,矢志不移,只要李言能将其收服,他必然能忠于自己,为自己掌握好东厂。
最主要的就是,他不会被李世民所收买,因为李建成的缘故,他投谁都有可能,就是不可能投向李世民。
其实在李言心中,还有一个人更加适合,就是自己的便宜舅父长孙无忌,此人老谋深算,运筹帷幄,深俯极深,是最适合给自己组建这个部门的人了。
可惜,他如今功成名就,长孙皇后的嫡子还有两个,他并不是没有其他选择,只是自己最为合适。可万一自己扶不起来的时候,他也会及时止损,李言并不能完全相信他。
从根上来算,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铁杆,不会像侯君集一样死心踏地的为自己卖命。
若是自己的锦衣卫真的叫来长孙无忌主持,要么会让李世民不放心,要么最后锦衣卫是自己的还是长孙家族的,都不好说。所以综合算来,常胜是最合适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平时也是以一个纠纠武夫的形象出现,只要打消他对李建成的执念,就能为李言所用。
至于收服常胜,李言心里有些谱,常胜有一个叫常三多的亲爹,还有一个定过亲的表妹,之前在绥州,此时正被颉利所裹挟,很快就要被李恪救回长安城。
另外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几个儿子全部被杀,好像还有一个叫李婉顺的四岁女儿还在世,被李世民除籍,流落到了民间。
这些都可以做做文章,不过最先要做的,就是将常胜和旧太子宫中的遗臣孙达吴庆他们给割裂开,不让常胜受其影响,再想办法收为已用。
最后,李言见李世民心情很好,才将另一个目地说出:“父皇,儿臣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要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这件事情上,再加上儿臣现在年纪尚幼,所以儿臣想暂时就不上朝了,专心将这件事情做好,不负父皇的期望。”
李世民微微一怔,苦笑的摇了摇头,自己今天才让这小子第一天上朝,倒是有慢慢让他参与朝议,了解政务运行的规律,没想到今天又要打消这个念头了。
相对而言,李恪就对参与朝会,露出了极大的兴趣,听说昨晚和几个亲信还在府里庆贺了一顿。
第584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完)
2024-07-13
虽然太子不恋权的心性,李世民心里很是欣慰,但面对李言的保守,李世民又有些无耐,想到李言现在年纪确实还小,自己也才三十出头,正值壮年,李言这个太子要接班。
还早着呢,培养的时间还有得是!
于是点了点头,叮嘱道:“嗯,可以,你说的那件事情也很重要,要是能把他做好,也不失为一次锻炼的机会。”
“不过,以后你要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尽量参与朝会,或者到弘文殿来议政,就算你年纪小,也可以先听听那些朝中重臣们是怎么处理国家大事的。”
“甚至到承庆殿帮朕处理一下公文对伱也是大有长益的”
人就是这样,你越是想要,别人越是不给,你越是推辞别人硬要往里怀里塞,就两人谈话间,李言就拥有了其他皇子做梦都得不到的随时到这三个李世民常待的地方参与枢机要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