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94节

  但位置却非常关键,相当于李世民身边的王德和马宣良的身份,随侍颉利左右,与闻突厥核心机密,若是将此人收服,那突厥汗帐对于大唐可就没有秘密了。

  之前李言说要尝试收服孛贴,王玄策还有些怀疑,这种人一般深受信任,都是十分忠心的,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改旗歇帜了,就算现在惧于太子的淫威,为了活命暂时妥协了,等到一离开大唐就会变卦。

  太子怎么能长期让其心甘情愿为己所用,这一点儿在王玄策看来,几乎是办不到的。

  但太子坚持,王玄策只好做了安排。

  没想到太子竟然真的成功了,王玄策倒是不怀疑在这方面太子会判断失误,只是想知道李言是用什么方法收服他的。

  不过李言也没有解释,递了一张纸条给王玄策,严肃的说道:“孛贴在马邑城内开有一个皮货行,是他自己的产业,挂的是别人的名义。这是地址和接头暗号,他以后会通过这里来传递突厥的情报。”

  “不要用梁建方的人,他们现在还在摸索阶段,只能画画地形图之类的事情,暂时搞不到情报不要紧,最主要的是不能让他们把我们好不容易打开的路子给暴露了。”

  “若是其他的线人就算了,但这个孛贴十分重要,大唐和突厥的大战随时都会开启,我就指望着此人在父皇那里保住锦衣卫的面子,所以绝对不容有失。”

  “你安排一条专门的线去接洽,从镇抚司里面的网络走,不要经过他们。”

  “殿下放心,属下知道轻重的。”

  王玄策接过纸条看了看,郑重的放入怀中,随后兴奋的说道:“太好了殿下,有了此人,我们锦衣卫就算是站稳脚跟了。若是大战时再立些功劳,那个时候就算满朝庭的人,也无法置疑锦衣卫的存在了。”

  对于王玄策这样的人来说,新成立一个部门,绝对比硬生生挤进现有的朝庭机构中要划算。

  那些部门设立已久,上有大佬势力划分,下有成员拉帮结派,没个一年斗载的,跟本就搞不清谁是谁的人。自己就算太子打招呼进去了,也难以置身事外,会被卷进派系争斗当中的。

  但新成立的部门就不同了,一切从零开始,自己就是大佬,自己就是派系,规则由自己来定,红线由自己来划,而且扩张极快,升职也是飞快,不用等上面的人给自己腾位置。

  若说锦衣卫要是被皇帝裁撤了,苏定方和梁建方还能去十六卫或者地方折冲府做个低级军官,但自己这样人就完全没了着落儿,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所以,在这几人中,王玄策是最希望锦衣卫存在下去的。

  在他看来,锦衣卫以后就是自己的。

  呃.

  当然,还有可能是常胜的?

  让王玄策唯一感到不美的就是,在几个月前,太子将跟了他多年,又在左卫率勋府中郎将位置上混日子的亲信常胜调到了锦衣卫,虽然没有任职。

  但锦衣卫除了内部需要保密的几个内线之外,其他的都向常胜开放了。

  常胜无论年龄,阅励,和太子的关系都远甚于王玄策,他进入锦衣卫引起了王玄策的警惕。

  不过,由于常胜担任的鸿胪寺少卿职务,还有内部几个关键的细作太子没有让常胜知晓,这让王玄策稍稍放下了一些心,这证明,自己仍然是太子最信任的人。

  而且,常胜的鸿胪寺少卿身份让王玄策觉得,常胜最大可能是太子用来替代或者管辖苏定方和梁建方的人,因为鸿胪寺少卿是和周边诸国打交道的机构,用来掩饰身份最为合适。

  锦衣卫实行的是严格的内外分离双轨制,镇抚司高高在上对内外两个部分都有监督责任,但内外两个部门却没有任何交叉,这也是王玄策之前不了解夷男和孛贴的原因所在。

  知道外部的情况也没什么用,根本干涉不了,所以苏定方和梁建方也从来不打听王玄策职权范围的事情。

  本来锦衣卫这种监督机构的任务就非常繁重,若是因为一些好奇心,再把精力放在对方势力范围,出了差子,恐怕吃不了兜着走,是以大家各司其职,谁也不管谁的差使,只负责自己的一摊子事儿。

  “嗯”

  李言也是附合的点了点头,有孛贴一人,胜过整个锦衣卫的突厥千户所。

  “今天下午,东宫里有什么事情吗?”

  李言这么一问,王玄策当即想起来,连忙说道:“殿下预料的果然没错,在万春楼里的那帮突厥人里,有一个偷偷溜到了东宫,要见太傅,臣亲自在门口守着,说让他们明天上午再来。”

  “是夷男吗?”

  “不是,是他的一个随从,来打打前站,探探情况。”

  “很好,更衣,孤这就进宫向父皇禀报。”

  王玄策有些迟疑的问道:“殿下,夷男虽然来了长安,可毕竟咱们也没有摸清他的意图,若是弄错了,会不会在陛下那里”

  “他即然来了,又鬼鬼崇崇的避开了孛贴,肯定是找我们谈联合的。”

  李言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分化突厥,将这么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拉到我大唐阵营,是一份天大的功劳,孤都给争取到锦衣卫身上了。你要和梁建方做好沟通,安排好细节,说不定父皇会亲自询问的,别弄杂了。”

  “是殿下!”

  王玄策笑着说道:“殿下放心,梁建方这段时间还整日忧心锦衣卫无所建数,以前还有苏定方一起扛着,现在整个突厥方向,就剩下他一个人了,他的压力非常大。”

  “即怕没法儿向殿下交待,又担心殿下在皇上那受责罚。现在殿下就降下了这么一阵甘露,他是老军伍了,若是连功劳怎么领都不知道,那就白活了这么多年了?”

  李言起身道:“那就好,孤这边把一切都推到他头上,让他按这个信息对好口径,在父皇那都做到一个说法。”

  安排好东宫的事情,李言在太阳快落山之前,进入了太极宫,见到了正准备进晚膳的李世民。

  将情况一介绍,李言口干舌燥的说道:“父皇,经过儿臣不懈的探查,终于得出结论,夷男和葜必何力前段时间是在演双簧。”

  “为了怕在处罗死后,颉利对薛延陀动手,夷男这才假意投靠颉利,并且表演了和葜必何力的两部落撕杀的场景,用来迷惑颉利,实际上夷男在私底下加紧了和突利、葜必何力的联系。”

  “说来,他的处境是最危险的,所以他也最积极卖力,这次的三个部落的联合,离不开夷男的串联。这次借着颉利想打探我飞虎军的虚实,夷男自告奋勇,这次就是他前来的长安,和我们大唐接洽。”

  “儿臣已经确定,在明日上午,他将亲临东宫,会见太子太傅张玄素,他父亲处罗以前带他拜过张玄素为师,所以他和张师傅有一定的交情,会通过张师傅来将他们的意图转达给父皇。”

  “因为之前夷男对颉利的态度,锦衣卫的士卒们没敢直接接触他,所以他并不知道锦衣卫的存在,儿臣思来想去,还是让他通过张师傅的路子拜见父皇最为妥当。”

第755章 李世民的考量

  2024-07-13

  李言现在说慌编瞎话儿几乎已经成为本能了,自然而然就做了出来,无论是眼神还是表情,真是惟妙惟肖,十分投入,让李世民半点儿也看不出破绽。

  最后说完后,拿起桌上也不知道是谁的杯子,一饮而尽,润了润喉咙,卖了个乖:“若有不当之处,还望父皇批评指正”

  李世民听完后,顿时龙颜大悦,奋然起身,右手握权狠狠的击在左掌中,激动不已,他没有功夫儿去计较太子的小动作,而是深深的沉浸在喜悦之中。

  这段时间颉利的动作频繁,不断整合内部,整顿军备,并且因为草原旱灾的缘故,将整个草原部族不断南移,都快接近黄河一线了,这使得大唐北部的防御压力极大。

  突厥的每一个举动都会给几千里之外的李世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使得李世民也是忧心忡忡,吃不下饭,食不安寝的。

  生怕哪一天前线告急,突厥就大举入侵了。

  李世民这段时间和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商量过多次,两人都认为,秋粮下来之前,不宜和突厥大举决定,除非颉利主动入侵,否则就算有天大的事情,也要拖到粮草下来之后。

  不然战不能胜,大唐有亡国之危。

  现在好了,突利的使者终于到了长安城,这对于心焦气燥的李世民,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有了这么大一团势力的离心离德,颉利恐怕一时半会儿的不敢轻动,前线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哈哈哈,干得好,承乾,朕果然没有看错你,也没有选错你这个太子,你没有辜负朕对伱的期望.”

  李世民每次心情好的时候,对李言加以抚尉都是直接称呼名字,李言这时就知道,李世民是把自己当成骨肉了,在表达亲近,李言可以稍稍的放肆迎合一下;

  而直乎太子的时候,李言就知道,自己又是臣子了,需要谨守君臣之礼,不可造次。

  李言在内心里颇有些吐漕,国家这么多事情,你是怎么做到切换自如不受影响的。

  不过在此时,还是不能败了李世民的兴致,最好趁着高兴,多要些好处才是真的。

  “这此都是父皇洪福齐天,所以上天都帮着我们大唐,若不是颉利对突利和葜必何力步步紧逼,让他们退无可退,身临绝境,他们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李言也是一脸笑容的凑着趣儿:“也不亏了儿臣这段时间日以继夜、呕心沥血,督促锦衣卫上下一干人等日夜不停、不眠不休的探查,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有了好的结果,将突利等人拉了过来,总算没有辜负父皇的重托。”

  咳咳咳.

  李世民正畅快的笑容戛然而止,脸上的表情就像是切换不及,两种情绪相冲突了似的,变得十分怪异,还剧烈的咳嗽了起来,李言连忙端起茶杯递了过去。

  李世民喝下一口水,顺了顺气,最后没好气的盯了李言一眼,又是好笑又是无奈。

  李言的奉承话儿一点儿诚意也没有,完全是敷衍,连摭掩都没有,就暴露出自己的企图,话里话外的都是些什么‘日以继夜’‘呕心沥血’‘不眠不休’‘日夜不停’。

  李世民有些后悔上次奖赏是不是有些太丰厚了,所以太子有点吃顺嘴了,立点功劳就要赶快在自己这里赶紧变现,邀功请赏的市侩嘴脸简直让他这个皇帝加父亲不忍直视。

  做为一个太子,以后天下都是你的,还要争这点功劳吗?

  看着李言眼光烁烁,一幅期待的样子,李世民心里一阵腻歪。

  不过还好,太子年少,天真无邪,这样非但不让人讨厌,还显得有一颗赤子之心,不像李恪和李泰,每次面君,礼仪十足,让自己一点儿都感受不到父子之情。

  李世民在殿内走来走去的思索了一番,最后拿定了主意,夸奖道:“锦衣卫这次确实是立了大功,能将突利等部拉到我大唐的阵营,有效的削弱了颉利的力量,延缓了突厥南侵,为大唐争取了有效的宝贵时间。”

  “太子也是功不可没,这样,朕再批准锦衣卫招纳五百人,用于查探舆情。”

  加人啊?

  李言的笑容顿时有些僵住了,反应过来连忙讨价还价道:“父皇,锦衣卫的人都是些探子,花费极大,现在的人手已经够用了,上次增加的一千五百人,现在都还没有招齐呢,就不用再扩张了”

  李言说完,眼巴巴的看着李世民,一幅父皇您换点实际的奖励成不成?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打趣的神色,然后说道:“你可要想清楚了,朕这奖励的五百人,可以用来探查大唐内部的舆情,你真的不想要吗?”

  啊.

  李言顿间反应过来,一脸的惊喜,惊讶的看着李世民,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李世民当然知道太子为什么是这幅表情,对内部探查的权力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做为同样是皇子出身后来登基为帝的李世民对于这类机构的作用也是心知肚明。

  不管太子绕再大的圈子,根本利益还是为了维护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从锦衣卫成立的那天,恐怕就一直在谋求着监察内部,就算自己不松口,太子也依然会偷偷摸摸的做,这是他生存的需求。

  而且李世民敢肯定,太子已经在这么做了,对锦衣卫的架构十分清楚的李世民,一眼就能看出,这部份意图,多半是隐藏在王玄策的镇抚司下面,也只能是在那里。

  苏定方和梁建方严格意义上来说,是自己的臣子,太子不可能完全信任,让他们一个负责北方,一个负责西域,就已经说明了一切,而太子自己找来的侍读王玄策就不同了。

  那是太子的自己人,交给他十分安全可靠。

  李世民对于太子的小动作,即感到可笑又感到无奈,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当亲王的时候,也是这么小心翼翼的找着各种借口,躲避着父皇和隐太子的监视,努力的发展着自己的势力。

  如今一代人过去了,新的一代人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

  对此李世民也是无可奈何,其他皇子们也都找着各种借口发展着自己的力量,若是自己对太子太过苛刻,只能导致太子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心态越来越失衡。

  与其这样,不如在可控的范围内,让太子明正言顺的扩张实力。

  这即表达了自己这个父皇对太子的支持,做为皇上,自己也能正大光明的去监督和干涉。

  若是自己一直不授权,太子偷偷摸摸的,早晚会搞出事情,等到那时,反而不美。

  何况,太子为了得到这种权力,确实也付出了很多,完成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那些大臣们都做不来的事情,分化了突厥,将突利等三个部族十多万人马从颉利的阵营给拉了出去。

  哪怕是他们不站在自己这边置身事外,也为朝庭省下了不少力气,到时候战场上,不知道要少死多少大唐的将士。

  太子用事实证明了,锦衣卫的存在和设立是对大唐是有价值的,不单单只是太子用来争权夺利的工具,这是阳谋,也是正道,做为一个帝王,李世民也不得不考虑到这些。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上位者对于权力的设置永远要考虑平衡和制约,而不是靠着自己去亲眼看着,这才是长久之道。

  朝庭已经有一个密探机构百骑司,对此,李世民即怕不用的时候,它会肆意妄为,又怕用到的时候会无所作为,之前百骑司的地位在李世民的心中一直是模陵两可的。

  是加强还是放弃,一直在李世民心里徘徊,难以取舍。

  这也是百骑司在马宣良的带领下,越来越无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己都举棋不定,支持力度不足,下面的人哪能踏踏实实的放心发展?

  百骑司缺乏监管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么一股力量,缺乏制约。

  而监管和制约是不同的,监管是自上而下的制度性约束和管理,是外部强加的,是被动的;而制约是从权力的建立那一刻,就有一股力量同时诞生,本能的生存发展需要让其对另一方的所有行为进行督促和克制。

  同生共死,又和它相生相克。

  后者才是真正长期有效的

  而有了锦衣卫这个同样属性和功效的机构后,百骑司补足了先天不足,就可以放开手让它存在和发展了。

  百骑司有三千人,是这个领域内主要的监督力量,而锦衣卫经过多次补充后,维持在两千五百人的规模,略少于百骑司,是次要的补充力量。

  百骑司主要责任是监督内部,是内重外轻;而锦衣卫主要任务是在外部,是内轻外重;

首节 上一节 494/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