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96节

  自己的太子会不会变成秦二世,隋二世,让祖宗抛头胪撒热血,抓住了千载难缝的历史机遇,披荆斩棘、荜路蓝缕开创的江山二世而亡。

  他该怎么样,才能让江山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子孙后代手中呢?

  李言描绘的朝代更迭,新旧交替的问题,再次将这个问题放到了李世民的面前,让李世民本来愉悦的心情,又想起了这终级难题,以至于李世民的心态也开始烦闷起来。

  但李言最开始说的话,又给了他一种深陷迷雾中遇到瞬息而过的曙光的感觉,李世民隐隐感觉到,太子发现的问题,极有可能可以解决一直苦苦困扰着自己的难题。

  可那丝光亮就如同远在天边,一直晃来晃去,却又若隐若现的,始终让李世民抓不住。李世民在脑中不断的思索着,却不敢打扰李言,怕因为自己的干涉,使得他对自己的启发半道而止。

  此时看到王德准备好了晚餐,过来向自己请示,李世民不耐烦的摆了摆手,神情十分凝重。

  吓得王德连忙止步,拦住了后面跟随的人,他知道皇帝发脾气时候的可怕,但有一种更可怕的情形,就是用眼神威慑,连脾气也不发的时候,就更恐怖了。

  这时候的皇上就像是受伤的老虎,若是稍有触怒,十有八九是要丢命的!

  王德不敢惊动李世民,连忙止住其他下人,慢慢退了下去,远远的站在旁边守侯着,阻止着任何人的靠近。

  “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你有什么办法,把你想说的说出来。”李世民沉声催促道。

  “是,父皇!”

  李言连忙说道:“历史上从古到今,有史可查的,就只有两个大一统,而且统治时间达几百年以上的朝代,一个是先秦时期的周朝,一个是汉高祖建立的汉朝,一个八百年,一个四百年。”

  “周朝时间过于久远,史料不全,我们暂且不讨论,儿臣研究最多的是汉朝,汉朝就像夹杂在这些乱世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显得格外的壮观和瑰丽。”

  “父皇可知为什么只有汉朝可以延续四百年之久,而其他朝代不行?”

  终于谈到重点了,李世民精神一震,就算没有永恒,没有八百年,四百年也不错,总比二世而亡要好,先解决四百年的问题,再争取八百年,最后再奢求永恒。

第758章 以史为鉴(三)

  2024-07-13

  李世民用尽量平稳的口气说道:“朕怎么知道,古往今来无数的仁人智士都在探讨这些问题,至今所总结出来的原因各种各样,什么勤政啊,爱民啊,亲贤人远小人啊,不胜烦多。”

  “可你说的秦魏隋这些朝代,也未必没有做到。”

  “可难的是一代容易,代代难,甚至连两代三代都坚持不过去,谁能有什么办法?”

  李言微微一笑,他的参考样本更多,所以知道这个问题到后世都没有解决,后世宋元明清,数个朝代,无数仁人智士绞尽脑汁、皓首穷经的都在研究,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时间的滚滚长河之下,新老更替,前赴后继,以后会怎样,只有天知道?

  李言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您说的这种问题,是无解的,人的寿命有限,不能长生久视。而江山的延续需要的是一代一代的帝王接力而为,非一代英明圣主所能决定的。”

  “这接任的人多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物,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明君,常君,昏君,一个王朝遇明君则兴,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谁也没有办法保证后世之君一直都是明君。”

  “别说明君了,不出现昏君都难,而一代昏君坐朝对于江山社稷的破坏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李世民听到这里也是深深的透出了一种无力感,他能决定上一代,也能掌控下一代,可下下代,再之后的,就无能无力了,就是现在搞一套皇明祖训,也约束不了啊?

  变数太多了.

  想到这里,做为一个帝王,普天之下最有权势的人,李世民也是无可奈何。

  对于无解的问题,索性也不去管了,李世民问道:“你想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不是,儿臣想说的是,儿臣发现,开国的时候,能不能稳定江山,其实对于江山的长久传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李言也是抛开了时间长河的问题,打迭起精神说起了自己的感触:“汉高祖就是因为稳住了开国的前三代,于是后面自然而然的就顺了下去,就是后面再出现昏君弱君导致国祚丧失。”

  “可后世凭着先前二百年的影响力,只要出一个英明的人物,依然可以再造乾坤,将社稷延续下去,以至于又传了二百年之久。”

  “而那些在开国时期,没有能稳住前三代的,基本上都亡了,要么被取而代之,要么就是分崩离析。”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可见国基肇始之时的状态对后世的影响是何其之大,所以儿臣认为,决定王朝是否能长存的关键,其实就在刚刚开国那几代打下的基础如何?”

  李言说的观点,便得李世民瞳孔一缩,眼闪不断闪烁,脑中疯狂的想着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情况,良久之后.

  嘶.

  李世民倒吸了一口凉气,神情一下变得亢奋起来,表情激动的附合道:“咦,你没说朕还没有注意到,好像是有这种情况”

  “秦和隋都是二世而亡;曹魏也差不多,曹丕、曹睿早亡,曹芳、曹髦就是个傀儡,名存实亡;蜀汉二世而亡,东吴也差不多;南北朝时期的西魏、东魏、北周、北齐时间都不长,最多的也不过二三十年。”

  “南朝的宋、齐、梁、陈差不多也都是短命王朝。”

  “而汉朝就不说了,之后的两晋加起来一百五十五年,共传十五帝,北魏一百五十年,也传了十五帝.”

  李世民越说越快,眼神也越来越亮,他有种感觉,自从登基之后,一直苦苦困扰他的关于江山延续的问题,很有可能会找到一些解决的途径,这让他越来越激动。

  见李世民被自己引导,陷入了深度思索之中,李言没有打断。

  他知道,在修行上来说,这叫领悟,是极大的机缘,若是能有所得,就对会未来的江山治理有极大的帮助。

  李世民看来对江山的传承也特别看重,以前刚刚成年就在打仗,东奔西跑的,也不可能看太多的史书,这估计也就是完成人生终极目标后,有了更大的追求,这才在历史中下了一番苦功夫。

  自秦以降的历史如数家珍,比李言这个来自后世,受过流量时代的信息狂轰滥炸的猛人一点也不惶多让,不但顺序没有搞错,甚至在一些朝代的时间和人物上,说得极为准确。

  李言暗暗乍舌不已,看来李世民在宫里还真没闲着,才短短三年,国家不外患就是内灾,还要处理朝政,培养接班人,竟然还有时间将历史给细细的翻阅下来。

  虽然李言心思活泛,看书不如古人认真专注,但是他知道,古人在智商和记忆力上也并不比后世的人要强多少,能记得住这么多时间和人名地名,靠得就是熟能生巧。

  也就是说,李世民至少要对历史看个七八遍以上,才能搞清这些朝代的承接变更和分分合合,从曹操的几个子孙和魏晋的朝代年限,帝王代数烂熟于心,随口说出,就知道李世民的历史功底之扎实。

  其他的那些短期政权肯定也是知道的。

  而那些,就连李言也不敢深入探讨,像魏晋时期好多王朝的开国之君姓什么,李言都记不大清了,传了几代而亡更是说不清楚,只知道时间不长。

  以至于在和李世民探讨到汉朝的时候,也是十分含糊的用前汉约有二百年,后汉约有二百年的笼统说法概括。

  原以为李世民这个皇帝整天不是上朝就是玩弄权术,对内制衡朝臣,对外抵御突厥,剩下的时间还要看着太上皇不搞出事情来,自己做为帝王不得淫乱一下后宫啊?

  后宫佳丽没有三千,也有三百,上品格的也有大几十,都是二八年华的花季少女等着自己临幸,哪有功夫去渎书啊?

  可没想到,李世民真不愧是千古明君,不但打下了诺大的唐帝国的版图,对治理天下也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这两个词用在自己身上就是装饰效果,而用在李世民身上,那是实致名归啊。

  “承乾,看来伱在东宫也没闲着,父皇都三十多了,天天点灯熬油,才对历史有些了解。而你才十多岁,别说成年了,就是懂事儿也没多久,竟然对历史研究的这么深刻,还能观察出父皇都没有看到的规律。”

  “在天赋和努力上面,父皇都不如你啊.”

  李世民一脸赞许的拍了拍李言肩膀,随后脸色一沉:“那些杀才们还说你在东宫天天放纵玩乐,整日和宫女嬉戏,睡到日晒三杆才起,荒废时光。”

  “哼,那些人是不知道你在历史上的造诣,只有父皇才知道,你能对上千年的历史了如指掌一定是下了无数的苦功夫,甚至在这些基础之上,能得出稳住开国前三代就能让江山安稳的传承下去这种入骨三分的远见卓识,就胜过朝中不知道多少老臣了。”

  “朕敢说,在年轻一代中,你也是无出其右的皎皎者。”

  李言老脸微红,有些略略感到尴尬,他很想坦白,那些人没有说错,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不原吃苦,安于享乐,骄奢淫逸,之所以知道这些,不过是三世为人,多年积累而已。

  而且后世的流量时代,有大量的博主点评时事,将众多朝代的历史拿出来肆意品评,翻来覆去的讲,为了怕观众觉得无趣,有些弄得和说相声似的,有些还做成动画,配上音乐。

  那是老少咸宜,喜闻乐见啊

  可现在的历史书呢?

  都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还没有标点符号,让人看着都头晕,大多数人都是吃够了咬文嚼字的苦头儿,才能学到一些知识。

  无论如何不是自己能比的.

  此时看到李世民一脸的赞叹,甚至还有些自愧不如的神情,绕是李言脸皮厚比城墙,此时也有些觉得羞愧。

  面对李世民不加掩识的欣赏,李言艰难的咽了一口吐沫,额头上落下一滴汗珠,脸色尴尬的说道:“父父皇。”

  “儿儿臣牢记父皇和母后的谆谆教诲,深感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沉重,为了祖宗暴霜露、斩荆棘,栉风沐雨打下的大唐江山,还有万千百姓的福祉,一刻也不敢懈怠。”

  “每日回到寝殿之后,都让侍女点起油灯,认真学习先贤们的智慧,细细的品渎他们的思想,感悟他们治国理政的得失。有时沉浸其中,废寝忘食,以至于雄鸡打鸣,天边即白的时候,才从知识的海洋中醒来。”

  “这才导致有时候睡的比较晚,几乎是天快亮的时候才睡,日晒三杆才起床,使众人产生了误会,儿臣惭愧啊!”

第759章 以史为鉴(四)

  2024-07-13

  说到这里,李言头上仿佛窜出一个小人在疯狂的呕吐,在鄙视,在唾弃,在声讨李言的鲜廉寡耻,一点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廉耻,你丫的晚上不睡觉,拉着文君小侍女在研究身体的奥妙。

  弄个叶子牌,还叫个两个美貌俏婢在床上,谁输了就脱一件衣服,荒淫无道,场面不堪入目之极,弄得太晚了,还扒拉个火锅在寝殿里涮羊肉,喝酒跳舞,玩闹到天亮。

  自己又爱睡懒觉,说什么睡到自然醒合乎天道,醒来后还要吃营养早餐,以至于东宫膳房里都多加了一顿餐。

  若让张玄素这个太傅知道内里详情,非气的胡子都直了,说什么也不做太傅了。

  要是让李世民知道了,更是要果断的废黜太子,另选贤良。

  李世民却是老怀大慰的点了点头:“最重要的是,你还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不像蜀王魏王和齐王他们,就知道表现自己,有三分才能就要展现出八分来。”

  “唯恐天下人看不到,不知道他们多有本事。”

  “而你就不同了,小小年纪,就知道隐介藏形、韬光养晦,为了不引起别人的嫉妒和仇恨,整日看似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到处玩闹嬉戏,甚至故意将学习放在夜间,白天睡觉,让人觉得自己极为懒散不自律。”

  “对外展示昏愧无能的懦弱形象,对内刻苦努力、勤学苦渎,孰为难得啊!”

  “就凭这一点儿,就远胜过伱的那些兄弟们了。”

  李言神情一窒,脸皮都有些发麻了,父皇,您,这么解释,倒也十分合理啊!

  自己回到寝殿里了,门一关,谁知道自己在干嘛啊?

  至于那些个美貌俏婢们,她们刚刚长成,个个情窦初开,对这种游戏比自己还要感兴趣,个个脸红心跳的想偷窃自己的基因,以求一朝得逞,攀龙附凤,成为人上人。

  每次散场时都是依依不舍,意尤未尽的,若不是自己还把持得住,早就被她们给吃掉不知道多少遍了。

  “父父皇儿.臣.”

  李言此时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脑子有些转不过圈来,节奏完全被李世民给带偏了,颤颤巍巍的吱唔着,磨蹭了半天,没有一句囫囵话放出来。

  李世民看着一脸汗颜羞惭的李言,却是大度的会意一笑:“朕知道,东宫是个招风雨的地方,你处在这个位置上,整天也是如覆薄冰,战战兢兢。”

  “不比朕在太极宫里舒坦多少,你用自晦其身的方法来生存,也是无奈之举,朕理解你的苦衷。”

  “从你对历史的刻苦研渎,还有卓越的见识上,朕就知道,你在背后下了多少常人无法想像的苦功。所以,朕不会怪你,只要朕知道你有多努力就够了,别人的看法和说法,朕不会放在心上的。”

  李言拱了拱手,一字一句仿佛如山岳般沉重的说道:“父皇英明,洞若观火,明见万里,果然是什么都瞒不过您,儿臣对您钦佩的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李言在心里再次感叹道,果然是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古人诚不欺我,还是做小人好啊!

  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在别人眼里自己什么都做了;明明什么都做了,可别人却以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做。

  荣华富贵享受了,还这么被人理解。

  生活,真是美好啊

  至于真相!

  什么真相?

  真相是什么不重要,一点儿也不重要,别人以为的,才最重要!

  李世民明显对李言的吹捧十分受用,却是一幅不在意的样子,摆了摆手:“好了,这些奉承话外人讲讲就算了,你我父子,血脉相连,就不用这样了。”

  “你说说,那个帝传三代的问题,还有什么想法,今天咱们父子俩敞开了说,说清搞透,朕是现在的帝王,你是未来的帝王,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眼看天色有些暗了下来,李世民皱了皱眉头,拉着李言进了殿内:“走,刚好朕也饿了,咱们边吃边聊。”

  来到殿内,案上已经摆上了好几个碟子,边上还放了一壶酒,李世民兴致大涨,吩咐道:“王德,马宣良!”

  随身内侍和纠纠大汉上前应道:“皇上.”

  “王德,你去杨妃那里交待一声,朕今晚有军务要处理,就不过去了。”

首节 上一节 496/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