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504节

  2024-07-13

  李言说的这些事情李世民又何尝不知晓,实际上治理天下,不但要解决当时的问题,更要解决长治久安的问题。可涉及到长远的未来,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变得无比的麻烦。

  因为那是自己寿命达不到的地方

  李世民虽然十分不愿接受,但也不得不承认李言说的是有道理的,依然挣扎的说道:“可,分封制”

  “分封制是感觉上像是洪水猛兽,实际上没那么恐怖,而郡县制感觉上安全,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危机重重。”

  李言没等李世民问出来,就断然说道:“郡县制将所有权力集于皇帝一身,集于朝庭,就需要明君圣主,一旦遇上常君或者昏君,天下就会分崩离析。”

  “而分封制则宽容的多,主要依靠各诸侯王相互之间的野心来支撑,相互忌惮之下,反而能坚持的时间更长,就算是常君或者昏君在位,也能把场面支应过去,撑到诞生明主的那天。”

  “时间长河的伟力之下,智者不该妄想着去杜绝战争和叛乱,那是永远不可能的;而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控制和驾驭战争,顶层设计上就应该给战争留下存在空间。”

  李言想到这里,也不得不感叹后世明朝老朱的英明,说道:“若是控制得好,诸侯王都是自家人,就算是争,也是肉烂在锅里,无非是太子一系被亲王一系取而代之,天下依然是一家一姓的。”

  “相对而言,外姓人想取而代之就难多了。”

  “郡县制的时候,是所有的反王们联合起来反抗朝庭,而朝庭的宗室们都是待宰的羔羊,就像秦朝,所有赢氏宗亲都没有任何的权力,面对关东天下大乱,只能束手待毙,连参与逐鹿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在一开始,始皇帝就把他们下场的权力给剥夺了。”

  “而分封制就是乱,也是自家儿孙再打,谁赢谁输,倒霉的只是主枝主脉,其他的子嗣后代则可能迅速掉头,至少能求得一家老小活命,血脉得以延续。”

  “而开国时的宗庙也得以保存,换代而不改朝,百姓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波及。总之,同姓王之间的战争,总比异姓王之间的战争破坏力要小一些。”

  “而同族之间的战争,又比异族之间的战争破坏度要小一些。”

  李言话音一落,李世民神情一震,眼神复杂的看了李言半响,说道:“你小小年纪,怎么考虑问题总想着战争和王朝末期,事情不能总往坏处想!”

  “呵呵,父皇,好的事情不用想,它也跑不了,而坏的事情却不能不想,它关乎生死存亡。”

  李言笑着说道:“父皇是开国明君,儿臣也不差,相信稳住大唐,治理一个时代,仅靠父皇一个人就够了。儿臣才智虽不及父皇,但也不是昏庸之辈,守成足够了。”

  “有你我父子的接力,开国一个甲子的时间基本上问题不大了。”

  “那咱们就要考虑到那些不孝无能的子孙后代们了,从制度上尽量想的周全一些,帮他们把王朝撑得更尽一些。永世长存儿臣就不做这种奢求了,儿臣相信父皇也不会觉得大唐可以万代长存。”

  “但保底汉朝,追赶周朝,儿臣觉得还是可以努努力争取一下的。”

  李世民想到时间的无情,也是叹了一口气,说道:“也未必都是不孝子孙吧,总有一些像文帝景帝武帝那样的。”

  “当然,按照规律,历史上的王朝帝王传承,不可能都是明君,但也不大可能都是昏君,大多都是一些平平无奇的守成之君,而且王朝中后期的麻烦事儿更多,能守住局面已经不错了。”

  李言神情凝重的说道:“从周朝和汉朝来看,就算几代昏君下来,也会出现一个明主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制度上尽量设置的稳妥一些,让那些昏君在任时把寿命熬过去而江山不灭,为后来的明君圣主的诞生争取时间,像秦朝在孝公之前几代昏君而秦朝不灭。”

  “终于撑到了孝公变法,秦国东出。”

  “从这点上来说,始皇帝固然伟大,但他实行的郡县制没能在他离世后稳住局面,在狂风骤雨的乱世冲击中,轰然坍塌,连秦二世一代昏君都没撑过去,其实就是制度上的缺陷。”

  “别说一代帝王,仅仅几年的昏庸,祖先数百年、几十代的积累就毁于一旦,这想想都让人恐惧,这种制度导致的隐患几乎是致命的,父皇您不害怕吗?”

  “若秦朝之前的数百年也是这样,秦朝的亡国哪儿轮得到秦二世,又有哪来的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恐怕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李言的话瞬间让李世民混身寒气大冒,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哆嗦。

  是啊

  制度的设立,本来就要考虑到昏君和战争的存在,若是连一代昏聩的君主都撑不过去,后面连拨乱反正再造乾坤的机会都没有了。

  “父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那些地方上的同姓诸侯王的存在,对朝庭的天子也是一种制约和隐隐的威胁,只要天子昏庸,弄得朝庭乌烟瘴气,宠幸奸臣、胡做非为。”

  “地方蕃王随时可以取而代之,那样朝庭就不会任由一个无能的天子上位,而会选择最优秀杰出者,带领大家与诸侯展开竟争,甚至为了削蕃而励精图治。”

  “那是一种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竟争,集体和集体之间的角力。”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的派系倾轧和消耗会被降到最底,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那就是一个个大国强力竟争下,文化蓬勃发展的颗璀璨明珠,而往往大一统之后,这种活跃的生机会被渐渐压制住,归于窒息。”

  李世民听到这里,眼神里闪烁着之前没有的光彩,很明显,对于分封制和郡县制已经在重新思考,而没有之前的那种一面倒的排斥了。

  李世民的神情已经放松下来,笑着骂道:“胡说八道,朝庭怎么会选一个无能的天子登基?”

  “怎么没有,若是世家大族把持朝政,选择一个无能的天子做为傀儡,那样天子的权力就可能由大世族们分配,这样更符合世家大族们的利益。”

  “而那些世家大族,几乎占据了朝堂中八成的中下级官员,就连军中也不例外,依托这样密密麻麻的触角,他们哪个世家的实力不是堪比诸侯王。”

  “不,应该说我们大唐现在实行的就是分封制,只不过那些诸侯王不是我们李家的人。”

  “而是五姓七望,关陇世家们。”

  “而西汉时,韩信彭越那样的诸侯王还在关外,他们的实力地盘和朝庭的实力地盘泾渭分明,朝庭遇到明君英主,军力强盛、财力充足,大军一出即可平定;”

  “而这些世家大族们却和朝庭血脉相连、同气连枝,几乎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比明刀明枪针锋相对的地方诸侯王更难收拾和剪除,下手轻了不管用,因为他们的人数和力量远比父皇要多;若是像杨广一样下手狠了,损失的也只是大唐的实力。”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最后情况好点就是重蹈前隋的覆辙,改朝换代,世家们重新推举一家世族出来做皇帝;若是万一势均力敌,打个两败俱伤,国力衰弱,便宜了北方异族,就会是南北朝时期神州陆沉的局面,我们李家就是历史的罪人。”

  “那时候比杨广的罪恶还深,有可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至少隋朝的烂摊子因为我们李家的及时出手,在短时间内澄清玉宇,而显得情况好了不少。”

  “恐怕父皇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花心思,靠着水磨功夫,长时间一点儿一点儿的去解决,可父皇一个人的精力如何能应对那么庞大的一个群体。”

  “而最大的可能是,皇权被世家大族们架空,李氏变成有名无实的皇族,被他们找一个听话的人上位。”

  呃.

  听到这里,李世民刚刚才松驰下来的表情,也阴冷了下来,他知道李言说的不是没有道理,若是自己李氏不是皇族,也不希望遇到强势的英明天子,扶持一个像西晋的司马衷上位是最合适的。

  纠结良久,李世民眼神复杂的问道:“你是大唐的储君,朕打下来的天下,迟早要交到伱的手中,你的意见朕不能不考虑,这么说,你是希望像汉朝那样实行分封制了?”

  “不,儿臣料想的是朝庭、李姓诸侯王和异性诸侯王三级并存的王朝模氏。”

  “哦?”

  李世民兴趣大增,好奇的问道:“何谓三级并存,你详细解释解释,若是你说的有道理,父皇也不是不能考虑的。”

  “你知道的,对于朝廷和世家们的情况,你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太小了,有些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你把设想说出来,即便现在时机不合适,不能实行。”

  “若是朕能提前布局,或者在你以后继位的时候,就可以在父皇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把大唐的江山打造的更加坚实。”

第772章 分封制(四)

  2024-07-13

  李言点了点头,王朝延续是个大难题,李世民雄才大略、英明睿智,对这个时代的了解远甚自己,威望又高,手上有一帮子乱世跟着走过来的功臣勋将。

  这些都是可堪使用的力量,可以说,在李世民的贞观时代,随着战胜北方突厥,李世民的威望空前高涨,李氏的皇权一度达到了最强大的时候,可随着时间的流逝。

  新的天子的继位,这种优势会慢慢缩小。

  若是李世民能理解配合自己的想法,提前布局,或者等到自己上位后,真的能轻松点儿,早日完成任务。

  “父皇,其实依照现在的客观条件,我们大唐能打下来,并能控制住的疆域,几乎已经达到了最大程度,若是再增加,就会出现负担过重,甚至反过来拖累中枢的情况。”

  李言尽量用直白的话解释道:“儿臣的意思是,周朝是完全分封,秦朝是完全的郡县,而汉朝是两者相结合,咱们呢?结合周秦汉三个朝代的特色,采取类似于汉朝的制度,分封和郡县合并使用,大分封小郡县。”

  “何为大分封,小郡县,你说的详细点?”李世民眼神一闪,急迫的问道。

  “就是以目前我们大唐能直接有效控制的最大疆域为基本盘,实行归朝庭直管的郡县制,同时在地广人稀的遥远疆域实行分封制。”

  “而分封制又分为李姓王和异姓王,李姓王在朝庭直管区域的外围,异性王则在更加遥远的边疆地带。”

  李世民眼光一亮,呼吸一窒,问道:“你是说,在我们大唐已经掌握的中原故有的领土上,依然施行郡县制不变,然后再打下的北部或者西域之地做为间接管理,分封给诸王?”

  “不错。”

  李言断然道:“这样的话,即能保证中原内部不生乱,同时还能继续扩大疆域,哪怕那些地方是有名无实的大唐疆域,可至少有个名义,有了这个名义,以后条件合适的时候。”

  “我们后世子孙就可效仿景帝消藩,将这些地方真正的纳入到朝庭的管辖中来。”

  “这样的话,好处是极大的。”

  “其一,就是我们大唐可以利用开国时的强悍军力国力继续开疆拓土,给子孙后代打下更加广阔的生存天地;”

  “其二,可以持继性的打击周边的异族,消弱他们的实力,或赶走驱逐,或融合吞噬,让他们无法威胁到大唐,彻底消弭外患;”

  “其三,此举可以将朝中那些世家和追随父皇的骄兵悍将的注意力吸引到对外扩张上,我们李氏就可以获得更加强有力的支持,江山更加牢不可破;”

  “其四,父皇可以用这些打下的领土实行分封制,将李氏宗亲,皇族诸王,甚至那些世家大族,朝中骄兵悍将,有挑选的分封出去,一来拱卫大唐,二来又可以将这些不稳定的因素给合理的请出大唐。”

  “这些打江山时的力量,在治理江山时,就会成为国家的不稳定因素,他们的存在,也会阻碍朝庭新鲜血液的循环。”

  “一般这些力量都会在天下安定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所谓太平都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就是这个道理。南北朝几百年乱世,王朝林立,这些大族和将军们都不是省油的没,长期的战争,让他们稍微有点见识的,都知道这个规律了。”

  “所以大家心里对于父皇在天下安定之后,会怎么对待这些功臣宿将,心里都是有所担忧的,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引起皇权和军权的隐隐对恃,皇家和世家们的互相防范,于江山稳定不利。”

  “若说世家大族是江山未来的隐患,而功臣宿将就是迫在眼前的燃眉之急。”

  “若是父皇能在大唐实行分封制,哪怕是封到那些偏远地带,可也是分封了一个独立王国不是?”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哪怕是像高昌那样的小国之主,不也比在长安城中当一个有名无权的国公要强不是吗?”

  “而那些世家大族,也未必不羡慕这样的结局,他们明知道天下大平后会和皇权展开无穷无尽的撕杀和博弈,但为了自身的发展却不得不为之,可若是有了一个光明正大独立建国的机会。”

  “他们还会坚定的在朝庭上和皇权内耗争锋吗?”

  “不是每个世家大族都是野心膨胀的,只要有一部分接受封国,那就能分化他们的力量。”

  “剩下那些不走的,和父皇死扛到底的世家,父皇就可以炮制出各种案子,像杨广那样毫不犹豫的祭起屠刀,大开杀戒。”

  李世民听到这里,已然是兴奋了起来,他被李言的思路彻底给打开了,有了更广扩的视野,激动的在屋内走来走去,脑中飞快的思索着。

  是啊

  自己以前总想着和这些人你死我活,或者熬死他们,可自己也不能长生不死,熬死他们的时候,自己估计也快了。

  而且,真论起来,自己日理万机,呕心沥血的,说不定还走到他们前面了。

  若是按照太子的想法,在不影响大唐固有领土的情况下,将新打下来的地方封出去,由其是无边无尽的西域辽阔的大地,那是不下于中原的广袤领土啊?

  即能让这些人去镇守,和平的将这些附骨之蛆给请出去。

  又能增加大唐的地域面积和影响力.

  那些地方不是打不下来,而是地域遥远,环境恶劣,无法长期驻守,就连军士们也不愿意长期待在那里。

  可大家不愿意去,那是因为是在替大唐在守边,而不是自家的领土。

  俗话说的好,穷家值万贯,若是把这些土地分封出去,世袭罔替,给他们治权财政权用人权甚至是独立设置军队的权力,一个国家能有的,统统给他们,谁能不动心?

  而这些人封出去后,必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经营自己的国家。

  李世民想到这里,脚步一驻,神色严肃的问道:“可若是他们造反怎么办?”

  李言却是不在意的摆了摆手,微微一笑说道:“父皇说的没错,他们一定会想办法造反的。”

  “大部份人会想着积累实力,然后领兵打回中原,问鼎天下。可越是这样,他们越会拼命的发展,把自己家族的精英和资源都调动出去,以求在最短的时间膨胀实力。”

  “父皇要知道,他们所思所想,不过是每一个大唐周边的小国和势力们都梦寐以求的事情,谁不想一统天下啊?”

  “就连东北方向的高句丽,新罗,百济这样的弹丸,不是一样做着问鼎天下的美梦,可谁又能做到,真正限制他们的是地域,是环境,是资源,是人口,而不是野心。”

  李言面无表情的说道:“若是大唐据有整个富饶的中原天下,依然敌不过边锤一隅之地、环境恶劣、资源贫瘠的蕞尔小邦,烂到这种程度,就是没有外敌,也会被内部推翻掉的。”

首节 上一节 504/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