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是,谁会放着堂堂的大唐储君不做,跑到草原上去做一个部族首领?
而且是为颉利冲锋陷阵打天下的那种?
这想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是匪夷所思,所以大家宁可相信太子殁在草原上了,也不会去设想,未来的大唐皇帝竟然去做了突厥的右贤王。
“辅机是怎么回事嘛?”
李世民脸色焦虑的埋怨道:“朕明明和他说过,三日一奏,若是事态紧急,要一日一奏的。这都去一个多月了,一点儿音信都没有,简直急死个人!”
“皇上不必着急,长孙大人一路坐马车,到营州就得近一个月。”
房玄龄思索着:“就算马不停蹄的去见颉利,这么大一场战事,五个国家及势力被卷了进来。两府道之地,数百万人的身家性命,肯定要涉及到双方利益的谈判和商议合作方式等细节。”
“也需要几天时间,我相信等到初步议定后,长孙大人一定会马上奏报的。”
房玄话音刚落,马宣良就进来禀报道:“皇上,辽东急报,长孙大人的信使正在殿外恭侯。”
“还等什么,马上把信传进来?”李世民豁然起身吩咐道。
“皇上,信使手持长孙大人的玉佩,说长孙大人有交待,一定要亲手逞交皇上,不让臣等转递。”
李世民心中一沉,脸色凝重起来,长孙无忌这么慎重,这说明事情一定很重要。
立马说道:“快,宣信使前来见朕。”
“是,皇上.”
马宣良快步退了出去。
稍倾,一个风尘仆仆,满脸倦容士卒被两个侍卫架着走了进来。
信使眼带血丝,仿佛熬了几天几夜,浑身几乎要虚脱的样子。
见到身穿龙袍的李世民,挣扎着跪下行礼,颤颤巍巍的说道:“皇皇上”
“不必行礼。”
李世民看到信使累成这样,也是一阵心疼,心里虽然很是着急,却依然吩咐道:“王德,快拿水来”
王德连忙手脚麻利的将水壶递了过来。
等到信使‘咕嘟.咕嘟’灌了一壶水,这才缓了口气,将背后的包袱递了过来。
马宣良连忙上前接过,打开层层包裹,露出了鹿皮袋子。
解开袋子,抽出一封厚厚的信涵,马宣良拿到鼻子前嗅了嗅,确定无毒后,这才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看看封泥处完好无损,开始拆阅信笺。
一边拆一边随口问道:“长孙无忌有没有什么口信或者什么信物逞递给朕?”
“长孙大人并无其他交待。”
听到信使答复后,李世民吩咐道:“幸苦了,马宣良,赏二百贯,带他下去好好休息一下。”
“是,皇上.”马宣良挥了挥手,带着信使和手下退了出去。
见状王德又退回到殿门口,殿内又安静下来,只剩李世民和房玄龄两人。
李世民回到御案后,开始细细的察看起来,房玄龄尽自着急,却没办法,只能老老实实的在旁边等着。
信涵足有七八页,足见内容之丰富。
前面几页写得都是长孙无忌和颉利谈判的各种细节,包括大唐可以提供一些粮草辎重以及攻城器械,行军所用物资之类的东西,来换取颉利留下一部份人口等。
这些都在李世民授权范围之内,李世民看到进展如此顺利,也是龙颜大悦。
这次合作并没有签定什么协议,主要是在这个时代,又处在李世民和颉利这样的超然地位。
无论任何协议都无法约束他们,也没有比他们更高的存在可以限制,只要他们不认,就算白纸黑字落了玉玺也是没用;若是愿意守约,只要口头上答应,就能做数。
现在的形势是颉利有求于李世民,而大唐国力强盛,根本不怕颉利反悔。
真要惹怒了大唐,三路齐出,灭掉突厥也是等闲。
是以李世民根本不担心颉利言而无信,只要是颉利答应的事情,自己不反悔,就是铁定无疑的。
“咳咳咳”
静谧的殿内突兀响响起的咳嗽声惊醒了沉浸在喜悦中的李世民。
李世民抬头,看到房玄龄一脸渴望,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涎着脸盯着李世民已经看完,被拿在右手上的几张信纸,讪笑道:“皇上,殿内光线有些暗,要不要再加几盏灯?”
李世民心里暗笑一声,将看过的信纸递了过来:“让玄龄等急了,你也看看吧”
“辅机才到营州几天,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真是让朕欣慰啊?”
“多谢皇上,臣也分享一下长孙大人的成果。”房玄龄也顾不上加灯的事情了,动作敏捷的抓起信纸就看了起来。
李世民见房玄龄也有些急切,微微一笑,又接着看了起来。
等到翻阅到最后一张的时候,李世民瞳孔蓦然一缩,瞬间坐直了身子,神情凝固,再也没有刚刚怡然自得的笑容了,脸色也变得无比阴沉,如同罩上了一层寒霜。
抓着信纸的手指变得有力,指节发白,抠破了纸面。
李世民仿佛被触到逆鳞的怒龙似的,身体止不住的微微颤抖,眼神中散发出浓浓的杀意,一股让人心悸的戾气从他身上溢出,身边的温度似乎都降低了好几度。
李世民不正常的的状态立刻被对面的房玄龄察觉。
正涌到脸上的笑容立刻收敛了起来,房玄龄顾不上再去看下面的内容,而是十分震惊的看着忽然间就暴怒的李世民。
房玄龄跟着李世民近二十载了,可以说对其深为了解。
虽然李世民也经常发脾气,但大多情况下都是装呛做势,就算真的生气,也有个限度。
真正的暴怒,房玄龄也只见过一次,就是在武德九年,颉利入侵京畿,又有诸王叛乱,大唐岌岌可危的时候了。
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李世民这么失态的样子。
怎么说呢?
仿佛有能将大唐掀翻的危机降临,李世民愤怒的神情中,又夹杂着一丝丝深深的忌惮之意。
这让房玄龄极为好奇起来,长孙无忌这明明是报喜的奏章,最后面到底提到了什么内容,能让一向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的李世民露出如此模样?
眼前的李世民仿佛遇到了什么不可置信的事情,失却了往日的从容镇定。
牙关紧咬,眼珠通红,呼吸也开始急促起来。
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汨汨而出,顺着脸庞缓缓滴落,而李世民却恍若未知。
视线变得空洞无物没有焦距,陷入了思索之中。
一会儿脸上浮现回忆往昔的眷念神色,隐隐带着股愧疚;一会儿又咬牙切齿,脸色狰狞如猛虎意欲择人而嗜。
房玄龄担忧的唤了一声:“皇上.”
见李世民犹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眼神闪烁不定,急剧变幻,房玄龄又加大声音:“皇上.”
“.”
“呃”
李世民被房玄龄惊醒,蓦然一怔,吓了一跳:“玄龄,什么事情?”
第844章 身份泄露(下)
2024-07-13
见李世民竟然如此方寸大乱,房玄龄更是震惊无比,试探的问道:“皇上,长孙大人说了什么事情,让您如此震怒?”
看到房玄龄担忧的神情,李世民这才缓了过来。
慢慢的靠在榻上,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阴沉着脸摇了摇头,闭上眼睛沉思起来,似乎在平复刚刚激荡的情绪。
过了好一会儿,李世民才睁开眼,略一踌躇,便将手中拿着的最后一张信纸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迫不及待的接过信纸,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只不过,房玄龄刚刚看到开头就豁然起身,双眼圆睁,露出了惊骇若名的神情,诧异的向李世民问道:“什么?右贤王竟然是李建成的长子,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脸色难看的摆了摆手:“信中的内容你也看到了,这是颉利亲自向无忌说的,应该不会有误”
“据颉利所说,此人是在玄武门之事后不久,跑到草原投靠了他,并且出示了信物。此后颉利就一直给他提供保护,在定襄之战后,颉利手下纷纷叛投我大唐。”
“这才给了此人出头的机会。”
“这人也没有让他失望,智勇双全,不但在收复草原东部,重建新突厥汗国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这次攻伐高句丽也是他一手谋划。”
“此人欲夺三韩之地,以为立国之基,背依突厥,谋取我大唐社稷,其心殊不可测”
房玄龄这才发现手中的信纸后面还有内容,于是接着看了下去。果然,后面记载的内容和皇上说的一样。
远在辽东城的李言做梦也没想到,颉利竟然将他给卖了。
李言也是有些大意了,没有察觉到时移事异,在突厥征伐高句丽一路高歌猛进,施罗叠慢慢积累功勋,能撑起突厥可汗之位的时候,颉利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之前颉利一直担心施罗叠立不起来,才会一心拉拢李言,甚至不惜把唯一的女儿嫁给李言,以构建未来突厥汗国的权力格局。
但随着施罗叠慢慢开始成长起来,这次和大唐的关系又重新建立,而且因为瓜分三韩之地的事情,两国关系十分融洽。
没有了来自大唐的威胁,现在的突厥汗国,就能在北部草原安稳的待下去了。
颉利对自己的儿子很了解,资质并不高,就算经过高句丽战争的历练,也只是寻常之辈,做一个守成之君还勉强可以。要想统一草原,进而虎视中原,是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
李言却是李建成的长子,其野心之大,让颉利心里不安。
最初相识的时候,对于李言欲图中原之举,颉利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认为这只是一个年轻人的痴心妄想,再加上其特殊的身份,对颉利来说很有利用利值。
颉利这才将其笼络到自己身边。
但这五年下来,李言经过战场的历练,早已成长为一个能征善战的枭雄了。
李言所展露出的才华,建立的功勋,已经能撑起自己的野望了。
与之相比的是自己的儿子施罗叠却差强人意,臣强君弱的格局让颉利很是不安。
虽然颉利经过多次试探,已经确认李言对草原之主并没有兴趣,可李言对中原的执念却是从没一刻放下。
颉利也曾在心中告诉自己,若是年轻十岁,一定帮助李言打下大唐,然后将天下分成两半,中原归李言,草原交给施罗叠,两家守望相助,世代和睦相处。
只是,现在的颉利已是风烛残年,身体每况愈下,随时都有可能撒手而去。
等到自己不在的时候,李言拉着施罗叠,裹挟着新突厥汗国征伐葜必和薛延陀,然后与整个大唐为敌,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颉利不知道李言会不会成功,但他知道,现在的大唐空前的强盛,李世民又是英主,最重要的是李世民还不到四十岁,想要打败这么一个正值壮年的英主所统率的强国,岂是那么容易的?
两国之间必是一场惊世骇俗的旷古大战。
自己儿子施罗叠的才能支撑不起这么庞大的战争,被卷入其中后,必然会被惨烈的战争撕成碎片,无论李言到时候是胜是败,现在的突厥汗国都将不复存在。
自己儿子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李言在突厥五年,并不欠自己父子什么,反而是自己父子欠他的。
没有巨大的恩情,仅靠一个女儿,是捆不住李言的手脚的。何况,在颉利眼中,恩情也是靠不住的。
李言对颉利父子都有救命之恩,自己不一样忌惮其实力吗?
之前颉利对李言的安排,一直是犹疑不定的,甚至在出兵前将女儿许给李言,也是倾向于把李言纳入阿史那一族之中,让他好好辅佐平庸的施罗叠。
但这次南下,给了颉利一个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