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1979:带着老婆孩子吃肉 第1节

年代1979:带着老婆孩子吃肉

作者:乡妖火

简介:

重生1979年,李向东上辈子一事无成,上啃老下啃小,中间靠老婆这辈子他成了一名火车供水员,全国各地跑的同时倒货赚钱两不误当别人还在为生活而忧愁的时候,他已经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悠闲生活...

第1章 重生

  “我们家老三就是个不开窍的混账!街道办安排的工作也不去干,整天就知道在家吃了睡睡了吃”

  “东子这孩子,这么大了还是不懂事,现在能有一份工作多难呀!”

  “可不是嘛,别人家因为工作都快打起来了,东子有工作还不去做工,我都替你愁的慌,这可怎么办呦”

  李向东躺在炕上,听到院子里叽叽喳喳的声音,他迷迷糊糊的睁开双眼

  环顾四周,眼前的家具摆设虽然看上去都是新的,可样式却十分老旧

  这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让他脑子眩晕了一下,这不是他几十年前的家吗?

  刚才骂他混账的声音,太熟悉了,不就是他老娘嘛!

  睡个觉都能重生?

  随着脑海里的记忆慢慢涌现,他也不惊慌,反而满是期待!

  拿起床边的大裤衩穿上,起身下炕,一双43码的大脚,踩上地上的老布鞋,急忙跑到墙上挂着的日历前

  1979年7月10日

  他又走到带着革命图案的镜子前,看着映出来的那副年轻样子

  当下流行的短发分头,明亮的眼睛,俊俏的脸,再加上180的大高个,谁看到都要说一声棒小伙!

  听到他娘还在院子里,兴致勃勃的和邻居们拉呱

  李向东推开门,站在屋门口,他也不说话,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她们看

  “东子醒了啊?”

  “哎呦,这也该吃饭了,他李婶我们先回去了啊”

  两名邻居大妈被他看的浑身发毛,感到气氛有些微妙,她们两人撂下话便灰溜溜的向院外走去

  现在只有一名齐耳短发的中年妇女站在院子里,她就是李向东的老娘

  李母双手掐着腰,眼神不善的看着他,“咋的了?说你两句不愿意听了?那你倒是长点心去街道办报到啊!”

  “都回城一个多月了,街道办安排的工作不干,整天到处闲晃荡”

  “现在回城的知青这么多,能有份工作养家糊口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能让你挑三拣四!”

  李向东眼中的李母从老态龙钟拄着拐杖,变成眼前这副掐着腰跳脚骂他的样子

  原本他的情绪还有些触动,可是他娘太能唠叨了,嘴巴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吵的他脑袋晕

  回想起街道办安排的工作,他张口反驳道:“我可不去蹦爆米花!我爹那个年纪去干还差不多”

  他刚重生回来,不想因为这件事情和他娘争吵,回身关上屋门,走到炕前,拿起白背心套在身上

  这件白色背心是他爹单位发的奖励,正面印着‘先进工作者,京城建国门街道煤店奖’

  他们老李家说起来,那也是三代煤人

  李向东的爷爷李老头,解放前就在街道办附近的煤厂上班,当时居民用的煤,大多都是煤粉,送到煤厂后像摇元宵一样加工成煤饼,李老头便能摇出一手好煤球

  后来公私合营,私人煤厂变成了国营煤店,管辖区域划分后煤店的人手不足,李老头便想办法把李父也安排了进去,父子同在一家煤店工作

  李老头退休后,李向东的大哥接班,好在京城慢慢的普及了蜂窝煤,不用再摇煤球,也就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

  李二哥是一名锅炉工,在街道办管辖的澡堂子工作,负责给人家烧锅炉

  李向东穿好衣服从西厢房出来,正好看到自己大嫂和二嫂,两人拉着不情不愿的李母走进了正房

  他快步来到倒座房前,这里距离胡同的自来水主管道和排污管道最近,当初铺设管道的时候为了省钱,水池子便砌在了这里

  拧开水龙头,简单冲洗,拿起挂在旁边的破毛巾擦了擦

  扫了一眼他家这座四合院,还是记忆里的那个样子

  这座一进四合院,占地300多平米,大门在院子东南角,跨过大门,正对着的是东厢房的山墙,山墙下面是个影壁,上面浮雕着一个福字

  左转几步进入正院,地上铺的都是青石砖,院子两侧各有一棵树,一棵枣树,一棵石榴树

  东北角有一口苦水井,上面压着一块青石板,家里孩子多,怕不小心掉进井里

  “老头儿是真厉害啊!”

  李向东嘴里嘟囔了一句

  老李家可不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他们家能在京城安家落户拥有城市户口,全靠他爷爷李老头

  1948年年末,京城还没和平解放的时候,李老头带着李老太还有刚成年的李父,跟着部队来到了京城

  李老头和那些从城里往外跑的人不一样,他直接用卖了老家田地和房子的钱,趁着兵荒马乱低价买下了他们家现在这座院子的正房,还有和正房相连的东西耳房

  和平解放后,其他邻居陆陆续续的搬了进来,有的是买的私产,也有的是街道办、工作单位给分的房子

  由于京城的住房越来越紧张,东西厢房都被隔成了两间,住了四户人家,倒座房也安排了两户,再算上他们老李家,这座一进四合院,住了足足七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老头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通过私下买卖,还有李父和李向东两个哥哥的工作分房,拉上院里想换房的邻居,参加‘换房会’来回倒腾

  直到现在,这座四合院只剩下了他们老李家

  正房和东西耳房重新打了隔断,隔成了三间屋子,中间是客厅,全家人吃饭都在这里

  李老头和李老太住东屋,李父李母住西屋

  李向东两个哥哥,一人一间东厢房

  他住西厢房,剩下的一间西厢房,住着大哥二哥家的两个小侄女

  倒座房采光不好,李老头把原先邻居私搭乱建的煤房、杂物房都给拆了,现在他们家的蜂窝煤和杂物都放在倒座房里

  上辈子,南巡讲话后改革的春风吹满大地,叠加着出国热的buff,四合院的价格开始大幅度提升

  老李家也面临着一个问题,树大分支

  李向东拿着卖了四合院后分的钱,只买了一套100多平的商品房

  剩下的钱,他因为眼红别人做生意赚钱,跟着做买卖没两年便霍霍没了

  别人上市,他上头…

  “傻站着干嘛呢?喊你几次也不说话,赶紧去吃饭!”

  李向东正感慨呢,他娘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来到了他的身边

  李母说话的声调越来越高,说着说着脾气上涌

  ‘啪啪’

  她使劲在李向东的后背上拍了两巴掌

  “嘶娘你下手也太狠了吧?我可是你亲儿子!”

  李向东疼的原地直蹦高

  “老娘打的就是亲儿子!”

  李向东见他娘的巴掌再次扬了起来,他拔腿就往外跑

  “你们先吃吧,我去上个厕所”

第2章 老婆和闺女

  ‘嘘~嘘~’

  李向东吹着口哨,打了个哆嗦,心满意足的提上大裤衩,从胡同的公厕走了出来

  二十多岁的年轻身体就是好,本来同一起跑线,他就比别人多5cm的先发优势

  再加上大小伙子阳气十足,要不是他眼疾腿快,往后撤了一步,刚才那泡尿都能溅他裤衩儿上!

  缓步走在胡同,这个时间大家都在吃早饭,灰砖瓦墙的胡同格外安静

  李向东家所在的这条胡同叫船板胡同,在东城区,归建国门街道管辖,正经的京城内二环

  胡同全长525米,宽7米,据传此地以前有过造船场,因此得名

  船板胡同分南北,7米宽的胡同就像条分界线

  北船板胡同院落规整,巷道宽敞,大多是独门独户,住户多是一些遗老遗少和以前的达官贵人,这些人在人道洪流时期被抄家,这两年正在陆续返还

  当然也有倒霉蛋,房子被街道办租了出去,手里拿着房契,房子要不回来,三天两头大闹一次,公安和街道办都来过,可是没啥效果

  人民当家作主,房租我交了,让我搬家不可能,你能把我咋地!

  李向东家在南船板胡同,住户多是平头老百姓,四合院也都是大杂院,少的六七户,多的二三十,四五十户住在一起,院子里私搭乱建,拥挤不堪

  他家独占一座院子,在南船板胡同那也是独一份!

  刚跨进院门,迎面走来一容貌秀丽,留着短马尾辫,怀里抱着孩子的年轻女人

  来人是他老婆,他老婆怀里抱着的是他小闺女

  李向东一时愣在原地,不知道怎么开口

  “爹…爹…”

  女人怀里的小萝卜头,挥着嫩嫩的胳膊,张着嘴露出几颗小米牙

  女人从口袋里掏出手帕,给孩子擦了擦口水,率先开口道:“娘让我来找你,赶紧去吃饭吧,要不娘又要唠叨了”

  这是他老婆周玉琴,年纪比他小一岁

  李向东初中毕业后没考上高中,参加上山下乡,分配到了京城郊区的昌平农村

  他上边有两个比他大十多岁的哥哥,家里不缺壮劳力,从小到大没干过力气活儿

  甩手掌柜当的时间久了,下乡插队后净闹笑话,什么力气活儿都干不好,最后只能跟着村里的妇女孩子去割猪草

  好在他这种这种情况,在农村还比较受欢迎

  村里人知道他家就在京城,距离也不远,不怕他为了回城,做出抛妻弃子的事情

  到了结婚的年纪,经过媒人给介绍,见了隔壁周家村的一家闺女,就是他老婆周玉琴

  第一次相亲见面,周玉琴看他长相俊俏,便应下了这门婚事

  刚结婚时周玉琴还每天乐滋滋的,慢慢的就不行了,因为在这个年代的农村,脸不能当饭吃

  好在双方的父母平日里出钱出力,他们一家在农村才没饿死,现在还能回城继续啃老

  周玉琴脾气好,受了委屈从不抱怨,什么事情都爱憋在心里

  十几年后,李向东把卖四合院的钱祸祸没了,周玉琴也只是躲在屋里哭了几天,只是从那次以后,她的身体就不行了

首节 1/1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