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3年 第124节

  “那就多翻几个日子吧。”母亲看着赤脚医生,温和地说道。

  赤脚医生点了点头,神情专注地翻开手中的旧书。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书页,眼睛紧紧盯着书上的文字。

  “上半年,好日子倒是不多,下半年的好日子可不少,要不选几个下半年的日子?”赤脚医生仔细翻看了一阵后,抬起头来,目光扫视着众人,询问道。

  两家人再次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心领神会,一致点头表示同意。

  一时间,堂屋内弥漫着一种期待的氛围,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农历八月初八、八月十六、九月十八、九月二十六、十月初六......”赤脚医生扶了扶眼镜,照着书清晰地说出了好多个日子,声音沉稳而有力。

  “要不就十二月初八吧?”宋向阳突然开口说道,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

  那是前世的时候给林香下聘的日子,在他的记忆中,那一天充满了特殊的意义。

  “十二月初八,宜动土、宜嫁娶、宜......,确实那天没有忌讳的事情,是个顶好的日子。”赤脚医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仔细查看后,肯定地说道。

  “那就这个日子吧,正好年尾的时候大家都闲下来了,有时间好好操办。”林父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似乎对这个日子也十分中意。

  “行,我们都冇得问题。”父亲笑着回应道,脸上洋溢着喜悦,“没想到,回一趟家就把这大事给敲定了,还得感谢你们大度和爽快呀。”

  “呀,都要改口了,别老是你们我们的,都该叫亲家了才是。”梨花嬢嬢突然笑着说道,她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打破了短暂的宁静。

  “是,是,亲家。”父亲连忙点头,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亲家公好,亲家母好。”林父也迅速适应了新称呼,笑着说道,声音中带着亲切与热情。

  这话一出口,宋父和宋母笑得合不拢嘴,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仿佛所有的幸福都写在了脸上。

  宋向阳见双方父母都这么开心,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跟着乐了起来。

  林香这会也缓缓抬起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羞涩而幸福的笑容。

  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娇艳动人,让人心生欢喜。

  “那聘礼什么的,还得亲家给个说法才好,我们都是粗人,就怕礼数不周闹出笑话来。”宋父接着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谦逊和诚恳。

  “这只要孩子们好,那些都不是啥要紧事,弄些寻常的就行。”林父爽朗地说道,声音洪亮而有力。

  他们并不是那种好面子、看重门户的人,只要林香点头认可了,他们便毫无二话。

  “那也不能亏待了林香,该给你们挣脸面的时候,咱怎么也得支棱起来。”宋父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脸上带着一丝憨厚的笑容。

  “亲家公莫要太客气了,他们今后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了,我们也就放心了,场面上能过得去就行。”林父生怕宋父办得太隆重,赶忙说道,语气中满是理解与体谅。

  “放心吧,这些我都会置办妥当的,别人有的,林香肯定得有,别人没有的,我想办法也得给她弄上。”宋向阳见父母们你推我让地说了好久,忍不住站出来,一脸自信地说道。

  他的眼神坚定而炽热,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他对林香的承诺。

  他这时候注意到林香看向自己的目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和欣喜。

  那眼神中充满了感动与爱意,仿佛在告诉他,她感受到了他对自己深深的重视。

  “看,多好的儿郎,有本事有文化,人品还好。”梨花嬢嬢在一旁夸赞道,眼神中满是赞赏,“香儿也是,出落得大大方方的,这十里八乡的美人胚子都比不上她,而且才貌双全。”

  “这就是戏里说的天造地设的一双。”梨花嬢嬢的老公也在一旁称赞道。

  “说起来,这阵子我还没感谢你们对林香的照顾呢,香儿平时在家也是被我们宠惯了,不会做啥家务,肯定让你们操了不少心。”林母眼中满是感激的说道。

  “说这些话作甚,我儿子闺女都不在家,有林香陪着我们两口子,那是我们的福气。再说,林香平时洗衣服的时候,总是抢着把我们的衣服洗了。”梨花嬢嬢连忙摆手,笑着说道。

  不过,她没好意思提林香不太会在溪里锤衣服,她那件最心爱的“的确良”衬衫可是被林香给锤烂了。

  林香为此还内疚了好久,后面还是宋向阳陪着她去大姐婆婆那买了一件送给了梨花嬢嬢。

  “要不就趁着今天这好日子,我们认林香做个干女儿?”梨花嬢嬢突然笑着问道,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那是香儿的福气。”林母笑着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欣慰。

  这年头,好多人都认一些比较长寿的老人或者有福气的人做干爹干妈,都希望能借借人家的福气。

  宋向阳的奶奶如今的“干儿子”和“干女儿”都有好几个了。

  他奶奶去世的时候,光“干儿子”和“干女儿”送的花圈和“奠布”都排了几百米。

  “双喜临门呀,恭喜恭喜。”赤脚医生双手抱拳道。

第169章 喜事初定 瓦厂又有变故

  自从宋向阳和林香的喜事定下来后,这对小情侣就像被一根无形的线紧紧牵在一起,日日形影不离。

  阳光洒满田野,微风轻拂着嫩绿的秧苗,宋向阳背着“喷雾器”,迈着稳健的步伐穿梭在秧田间,仔细地为秧苗喷洒着农药。

  那喷雾器喷出的细密药雾,在阳光的折射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仿佛为这片绿色的海洋蒙上了一层梦幻的薄纱。

  而林香,就静静地坐在田埂上,宛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她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宋向阳,眼神中满是温柔与关切。

  母亲和姐姐们瞧在眼里,心中满是欣慰,自然也十分识趣,不愿当这“电灯泡”,纷纷前往菜地里忙活。

  母亲弯着腰,熟练地给蔬菜浇水、施肥,汗水湿透了她的后背,但她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三姐一边除草,一边打趣道:“妈,您这么用心地给林香做好吃的,是不是盼着她快点长胖些,到时候能更容易生个大胖小子呀?”

  母亲听了,嗔怪地瞪了三姐一眼,嘴角却忍不住上扬,说道:“你这丫头,就知道胡说八道,我不过是想让香儿吃得好点,身体也健康些。”

  其实,母亲心里确实有着对未来孙辈的期待,但更多的,是真心喜欢林香这个准儿媳,想要好好待她。

  这些日子,母亲可谓是煞费苦心,变着法子邀请林香来家里吃饭。

  以往向来节省的她,为了林香,每次都精心准备鸡汤或者鱼汤。

  宋向阳每个月给她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这些美味佳肴上。

  林香自然不知道母亲的这些心思,只是偶尔会跟宋向阳小声嘟囔几句:“最近老是吃这些,都有点吃腻了。”

  宋向阳不好驳母亲的面子,只得花心思给林香换换口味。

  他常常一大早就进山寻找野菜。

  村里的一些人家,大多是平日里舍不得买肉的,看到宋向阳在山里找野菜,不禁打趣道:“你如今可是大老板了,怎么还跟我们抢这些吃的呀?”

  宋向阳听了,脸上微微一红,虽然知道大家是开玩笑,但心里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渐渐地,他便不再去山里弄野菜了。

  然而,宋向阳并没有就此放弃为林香改善伙食的想法。

  他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围绕“豆腐”的点子。

  魔芋豆腐、葛根豆腐、凉粉豆腐、榛子豆腐……只要是能做成豆腐的食材,他都挨个向村里的老人请教制作方法。随后,他又不辞辛劳地跑遍各处山头,寻找相应的原材料。

  为了能让餐桌上的菜品更加丰富,家里的菜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母亲大多只种萝卜、厚皮菜、红心菜这些容易种植且耐储存的蔬菜。

  如今,在宋向阳的提议下,胡萝卜、香菜、芹菜、豌豆等各种蔬菜的种子纷纷被播撒进了菜园的土地里。

  一番下来,连宋向阳这个前世游手好闲的懒汉如今都成了种植能手了。

  在瓦厂,工人们看到林香时,态度比之前更加殷勤了。

  大家心里都明白,林香可是未来的“老板娘”,自然得格外上心。

  平日里,工人们会主动跟林香打招呼,询问她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林香每次去瓦厂,都会感受到大家热情的目光和友好的态度,这让她心里暖暖的。

  可是,这般舒心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平静的生活就像平静的湖面,突然被一颗巨石打破,泛起层层涟漪。

  瓦厂毫无征兆地遭遇了变故,林业局原本定下的单子,不知为何突然说要暂停。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宋向阳有些措手不及。

  他赶忙托乡政府的李秘书去询问了好几次,得到的却都是一样的答复:“项目有变动,等日后再说。”定

  金虽然已经交付,但交货时间却变得遥遥无期。

  宋向阳看着堆满晒瓦棚的瓦片,心中满是焦虑。

  那些瓦片是工人们加班加点辛苦制作出来的,如今却只能静静地堆在那里,占用着大量的空间。

  回想起当初签订合同的情景,宋向阳满心懊悔。

  当时,他一心想着能和林业局搭上这条大线,拓展瓦厂的业务,所以在合同上的条款写得十分宽松,并没有详细注明违约情况的赔偿等重要内容,只是略微提及若对方违约,定金概不退回。

  如今再后悔也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把这批滞销的瓦出手,否则,新瓦没有地方放置,成本也会不断增加,瓦厂的经营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要不我去县城亲自问一问唐叔叔?”林香看着愁眉不展的宋向阳,轻声建议道。

  宋向阳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道:“我都托人问过好几遍了,他们既然这么说,应该是暂时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咱们还是先想想怎么处理这批瓦吧。”

  “账上的钱还能撑得住吗?”宋向阳接着问道。

  自从他将私账和瓦厂的账分开之后,瓦厂账上的流动资金就不像以前那么充裕了。

  林香皱了皱眉头,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说道:“目前来看,还能勉强支撑几个月。但如果这批瓦长期滞销,那情况可能就有点麻烦了。最近煤价也在上涨,送煤的老板一直催着你搞煤球和煤炉子,见你这么久都没有动静,现在送煤都不太积极了。而且……”

  林香停顿了一下,犹豫了片刻,还是继续说道:“还有,好多赊瓦的钱都没有收回来,而且欠款的人越来越多,我担心这会严重影响账上资金的流通。”

  宋向阳听了林香的话,安慰道:“资金的问题你不用太过担心,我私账里留够了还拖拉机贷款的钱,反正都是按月还的。要是瓦厂这边有情况,我那边随时能把钱抽过来应急。”

  虽然宋向阳表面上说得轻松,但他心里清楚,这次瓦厂的危机十分严峻,需要尽快想出解决办法,否则,不仅瓦厂的未来堪忧,他和林香的美好憧憬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向阳整日忙碌于寻找瓦的销路。

  他四处奔走,拜访周边的建筑商、工厂,甚至一些准备建房的农户。

  每到一处,他都耐心地介绍自家瓦的质量和优势,希望能说服对方购买。

  然而,之前能被说动的瓦厂里的人早就敲定了,说不动的,他即使让了很多的利也才售出去一点。

  林香看着宋向阳日渐憔悴的面容,心中十分心疼。

  她决定和宋向阳一起想办法,减轻他的负担。

  于是,她让父母也帮着联系了一些可能需要瓦片的商家和单位。

  很快,林香的父母就有了好消息。

  “你二表哥现在在县城里做包工头,揽了不少的工程,青瓦和琉璃瓦都需要不少。他手下现在都有好几个工程队了,有帮着私人建屋的,也有帮机关弄项目的。”

  “不过,你们最好还是亲自去一趟县城,你二姨父可是规矩严实的很,我生日那天,他都没来......前阵子还怪我说你们的好事也没通知他一声。”

第170章 赴县城 求表哥助力

  宋向阳其实打心底里不大愿意动用林香家的关系。

  毕竟自己还没跟林香下聘,这时候就想着沾她家亲戚的光,于情于理都不太合适。

  况且,她这位“二表哥”在宋向阳前世的记忆里,对自己那可是意见颇大。

  有一回,二表哥喝多了酒,直接就嘟囔宋向阳是个农村来的“土包子”,话里话外,满是瞧不上。

  显然觉得宋向阳配不上林香,高攀了他们家。

  前世的宋向阳,心里确实也觉得自己和林香家境悬殊。

首节 上一节 124/1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