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8,从早餐店成为大佬
作者:吾乃余三
简介:
2008年,李扬重生在自家濒临倒闭的早餐店。
上一世,他名校毕业却失业离婚,最终被一根漏电的锅铲送回命运起点。
这一世,他看着油渍斑斑的案板笑了。
重活一次,何必给资本家当牛马?
不如从一碗拌粉开始,踩着时代的油锅,炸出自己的黄金帝国!
第1章 重生2008
李扬看着镜中自己年轻的脸庞,和记忆中一样。
那么阳光。
那么帅气英俊。
整张脸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又掐了掐自己的胳膊,有些痛,不是做梦。
从口袋拿出手机,他记得很清楚,这是暑假时打工赚钱买的,诺基亚1110,很经典的型号。
上面显示的时间是2008年6月27号,凌晨2点08分。
看着这一幕,他终于确定了一件事,自己重生了。
重生到了2008年,帝都奥运会开幕的前夕,大学刚刚毕业的时候。
此时他刚刚起床,帮爸妈准备好今天早晨的工作,因为再过几个小时就会有人来吃早餐。
李扬的家里是开早餐店的,上一辈子,他很讨厌这个行业,觉得每天起早贪黑这么辛苦,又赚不到大钱,不如把这个精力花在其他事情上,收益岂不是要高得多?
所以他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在本地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刚开始工资不高,但过了几年到手年收入有20多万,日子过得还算舒坦。
然而好景不长,公司因为经营问题要进行裁员,李扬恰好在名单中,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他被迫失业了。
房贷,车贷,还有各种生活开销犹如一座大山压向李扬,这时候父母的身体又出了问题,妻子也因为李扬没了工作,一点点小事就能争吵起来,对他的埋怨和不满无限放大,最终提出了离婚。
李扬颓废了几个月,最终还是脱掉了孔乙己的长衫,重新捡起爸妈丢掉多年的行当,开起了米粉店。
因为对食品质量的严格要求和把控,不断改良适合大家的口味,再利用出色的营销手段,吃上了互联网红利,李扬竟然把一家米粉店干的有声有色,最后竟在全省开了十几家连锁店,成为了本地的知名品牌。
李扬可以说是靠着早餐店从人生谷底爬了出来,并走向辉煌,但一次在厨房工作时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导致不幸触电身亡,睁开眼却回到了2008年。
……
李扬用清水洗了一把脸,自言自语的说道:“上辈子从一间小小的早餐店开始,慢慢做成了全省连锁的知名品牌,现在重生到了2008年,反正有经验和技术,那干脆直接从早餐做起吧!”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两天应该就会有人来接手这家店,转让的原因之一是经营不善。
当时李扬第一时间并不知道这事,等店转了出去还吹嘘似的和爸妈说不开店也没事,反正他工作了也能赚钱,他们将来帮忙带带小孩,安安心心的养老就行。
他自己也想不到,最终还是靠着早餐店养活了一大家。
上辈子只觉得读了书就是不能干苦力活,对供自己读大学的早餐店嗤之以鼻,他要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的同时还能把钱给赚了。
殊不知,打工人才是真正的牛马。
“扬扬,你今天起来的这么早啊!”罗美珍睡眼惺忪,刚洗漱完毕,穿好工作服,就发现李扬已经起床了。
“是啊,妈,我睡不着,不如早点起来干活。”李扬看着年轻的老妈,一时间百感交集,现在的老妈看上去好年轻啊,虽然也有些皱纹,但不如后来多。
老妈的背也不弯了,挺的笔直,看上去很精神。
一头短发乌黑乌黑的,李扬记得很清楚,当老妈听说他失业,又和老婆离婚时,一夜之间头发就全白了,整个人仿佛老了十岁。
见儿子这么懂事,罗美珍很欣慰,但李扬不是不愿意干这个吗?
平时在店里帮忙也是拖拖拉拉。
“扬扬,你是不是在担心工作的事情啊?”做父母总是很关心孩子的内心想法,罗美珍以为儿子睡不着是因为工作,假装不经意问了一句,这年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很困难。
“没有啊,”李扬很干脆的回答道,“上次有公司来学校招聘,我面试结果还不错的。”
“那就好,不管怎么样,还有我和你爸在呢!万一到时候你对工作不满意,我们也会替你想办法的。”
罗美珍边干活边说道:“你是我们家的大学生,肯定不能和我们一样,每天和这些油盐酱醋打交道,不然走出去身上都一股味。”
李扬笑着说道:“妈,其实卖米粉也没什么不好的!”
说完就去帮老爸煮米粉了。
罗美珍看着儿子熟悉的背影,细细品味他刚才说的这句话,似乎觉得有些不太对。
李扬家的早餐店主要卖的是洪城拌粉和瓦罐汤,另外还有一些油条豆浆等小吃,洪城的早餐店差不多都是这个形式。
而且大多数都是夫妻店,也有一大家子干的,有的因为是自己的房子,东西卖的很便宜,讲究薄利多销,有的开在一些老城区的居民楼里,即便是租房,租金也不会太贵。
李扬走到老爸身边,这身材矮小的中年男人穿着一件短袖,满身大汗,有的流入眼睛里几乎睁不开,他呼哧呼哧干着活,双手握着棍子搅动米粉时青筋暴起。
做早点这个行业,大夏天的在锅炉边干活,其实是最难熬的。可冬天同样不好过,别人待在被窝里睡得舒舒服服时,他们就得起床干活,尤其是下水洗东西时,那种刺骨的寒意能沁到骨子里。
总之赚得都是辛苦钱。
“爸,我来帮你吧,你去忙别的。”李扬一靠近就觉得温度太高了,一股热浪迎面扑来,但上辈子失业后吃过的苦更多,眼前的这些根本不算什么。
李建军很是诧异,这家伙以前倒也帮忙,但十分被动,几乎指哪打哪,对这种活非常排斥。
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主动帮忙煮米粉?
“我都快做好了,你去帮你妈煮稀饭豆浆,这里不用你帮忙。”
“那些事妈一个人做得来,你一点钟就起来煨了汤,待会人来了还得炸油条,你先歇会,我来帮你。”
不等李建军说话,李扬就接过棍子搅动米粉,等到软硬程度感觉差不多了,便和李建军一起抬到自来水下面,打开水龙头冲了起来。
米粉需要每天早上现煮,将一把把干米粉放进沸水里,然后不断的用棍子搅拌以免粘锅,等到用手指能够掐断,就放到自来水下面一直冲洗。
一是为了过凉水有韧劲,二来要降温,避免时间长了,温度散不开,吃得时候会有很重的锅气。
自来水很快就没过了煮粉的锅,沿着四周哗哗流下,米粉的温度慢慢降低,李扬用手不停抄动,让散热更加均匀,李建军看着这一幕,竟有些吃惊,这小子什么时候这么熟练了?
等米粉冷却了一段时间,李扬便用餐盒按比例一份份给分好,铺放在带孔的餐托上面,待会有客人来时用筷子一挑,刚好就是一份的量。
李扬的动作很迅速,干活也不粗糙,很快就把米粉给一份份铺好了。
这一切李建军都看在眼里,低声对罗美珍说道:“你有没有觉得扬扬好像变了?”
罗美珍点点头:“是有些哈!”
第2章 濒临倒闭的早餐店
天渐渐发白,大街上灰蒙蒙的已经可以看见行人了。
李扬家的“李记瓦罐汤”已做好了全部准备工作,只等着客人上门。
主要的生意来源是附近的居民和学生,现在学生差不多都放假了,来吃早点的大部分都是上班族,还有负责家里买菜做饭的家庭主妇。
第一个客人上门,李建军和他打着招呼,显然是个熟人,点了一碗豆浆两根油条。
“老李啊,这油条怎么炸得这么老?又黑又硬,还有豆浆也太甜了。”
“老板,这汤怎么不烫嘴啊?”
“……”
陆续有客人上门,但有不少用餐体验不是特别满意。
李扬还发现几乎大部分都是熟人,客人没怎么断过,但要说特别忙碌,那也没有。
从早上开门一直持续到上午十点钟,都会有客人吃早点,米粉这一块李扬主动负责,毕竟上辈子失业后,他是靠这个起家的。
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良,在口味上赢得了很多人的好评,毕竟食品比不其他的,再怎么营销,不好吃终究是白搭。
忙了一阵子,才得以空闲,李扬给自己做了一碗粉,又拿了一份瓦罐汤,吃了第一口,就觉得不太对。
拌粉的口味太平常了,就是普通的复合酱油,加了点咸菜萝卜干的味道,不难吃,但也谈不上特别好吃。
没有特色。
煨汤稍微好一点,因为时间够久,香味比较足,但总体也有一种怪怪的感觉,香的都不自然。
他猜测里面放了特殊的增香调料——那时候还没有科技与狠活这个说法,但这种东西市场上已经很泛滥了。
别的吃食就不说了,就算别的客人不说,李扬第一时间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头一天没卖完的油条复炸一遍,豆浆糖精放多了甜的发腻……
“难怪家里的店会倒闭,这种口味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和别人家一样,没有特色。既然味道都一样,价钱也差不多,那客人为什么不找个环境好点的地方吃早餐?”
其实洪城所有拌粉的味道都不统一,但大同小异,和李扬后来改良的配方相比,确实差了点意思。
等到了十点钟,才几乎没有客人上门,李扬一算营业额,才370多块钱。
餐饮行业的利润普遍按照60%去算,370块钱的利润大约为220块钱,扣除爸妈的人工费,以及水电费和房租,可能最后也就赚个一百多块。
要知道这可是三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啊!
隔壁也是一家米粉店,生意倒稍好一些,有时候人家忙得不行,李扬一大家子就这么看着人家。
“爸,妈,我怎么感觉我们家的生意好像不如以前了。忙活了一大早,才卖了不到400块。”
李扬没怎么关注过店里的生意,之前忙着读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后面更是没怎么在意这些。
“以前客人还稍微多一点,学校放假就不行了,一下子少了很多人。”罗美珍啃着馒头说道,自家的东西吃腻了,得换换口味。
“现在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开店的那么多,我和你爸都打算把店转了去打工,总比起早贪黑赚这么点钱强。”
“转让了也好,接下来的两个月都是淡季,隔壁的张氏米粉前几天就说要接我们的店。”李建军被面粉弄了一身白,做早餐行业身上就没一个干净的。
“我们在这都开了好几年了,要是就这么关了,说心里话还是有些舍不得的。”罗美珍的语气满是可惜,她对这个店是有感情的,“有的学生从初中一直吃到去读大学,放假了还经常来吃粉,你说我们关店了,他们该去哪吃呀!”
李建军没好气的说道:“一天到晚净瞎操心些没用的东西,你以为整个桃花小区就你一家卖粉的,你关门了大家早上都得饿死。”
“一下子换了老板,人家年轻人不是难以适应吗?”罗美珍辩解道。
李扬若有所思,原来接手自家店的是隔壁的张氏米粉,他家在桃花小区开了很多年,生意一直都很稳定,比李扬家要好得多。
最近打算把隔壁的店铺也盘下来,估计是想扩大规模。
李扬没有再说话,趁着店里不忙,去周边逛了一下,想对附近情况做个简单的了解。
桃花小区属于老楼盘,入住率还行,周边不远有大学,还有一所九年制的学校,菜市场、大型网吧什么的也都有,生活氛围很浓。
附近做米粉的连他自己一共才三家,其中就包括张氏米粉,李扬还特意去尝了一下,味道只能说一般般……
想想也是,2008年还没有人在早点上面做大作文章,毕竟一碗拌粉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一些有口碑和人气的老店,可能是从父辈接手过来的,有着一批老顾客,生意本来就不错,更不会想着去改革什么的。
一直到晚上,营业额都没超过400块钱,李建军夫妇和平时一样,吃完饭就准备休息了,李扬却忽然把他们两个叫起来,说是要开个简单的家庭会议。
夫妻两个见儿子这么郑重,都凑了过来,不知道他说的家庭会议是什么意思,以前可从来没有这种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