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民对着几人说道:“两位导演、各位同志,我们就先走了!”
“行!”
两人牵着走走到燕京站外面骑上摩托扬长而去,朱霖一只手抱着刘一民的腰,一只手提着笼子,里面的野鸡还是活的。
笼子的外面用肥料的袋子包着,就给野鸡头留了一个孔出气和喂食。
野鸡从洞口看着燕京,瞳孔中的恐惧越来越大。
直到被刘一民一刀给捅了脖子,才闭上了双眼。
“刘老师,这是蘑菇,东北的蘑菇香着呢,野鸡炖蘑菇,听说《林海雪原》里面的飞龙就是这玩意儿!”朱霖坐在一旁拾掇着蘑菇,笑脸盈盈的看向正在给野鸡拔毛的刘一民。
“应该不是这玩意儿!”刘一民将野鸡扔进开水盆里,开始准备拔毛。
“那是什么?”
“好像是野鸡的一种,叫花尾榛鸡!”
朱霖将手里面的蘑菇用水泡上,蹲到旁边帮刘一民拔毛:“刘老师可真博学!”
“你这马屁拍的可真拙劣!”刘一民笑着说道。
朱霖抿嘴笑道:“能比冯小钢拍的拙劣?”
“你到东北才半个多月,说话一股子东北味儿!”
两人在厨房里笑着拌了几句嘴后,开始做饭。刘一民将鸡剁成几段,清理干净后,开始放在砂锅里面炖,又加上了几位大料和蘑菇。
刘一民和朱霖一边等,一边坐在旁边聊着天。朱霖将自己在东北的经历,慢慢的跟刘一民讲着。
讲着讲着,因为太累,就睡了过去,刘一民笑着将她抱进卧室。
等炖好了之后,刘一民将她喊醒,迷迷糊糊的吃饱,就又跑到卧室睡觉了。
燕大,中文系集体办公室。一间屋子坐了八个人,跟文学编辑部差不多,不过是每个人一张大桌子。
褐色漆面的桌子上,摆着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料。办公室前面的黑板上,写着各个教授的教学进度和中文系的教学计划。
刘一民的办公位在窗户旁边,能看到外面慢慢枯黄的树叶,打开窗户,秋风缓缓吹入,十分舒爽。
办公位对面是教授吴组缃,其余人依次是王瑶、孙玉石教授等人。
看到大家坐在办公位上不是看报就是喝茶,刘一民就知道自己来对了地方。
一周只有一节课,还不像其他的教授一样,得带研究生。每天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
平常没事的时候,刘一民还是乐意坐在办公室里面跟老教授沟通一下感情的。
毕竟一个人坐在书房里面,终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刘一民一边吹风,一边写稿子,一边听着王瑶训斥自己手底下的研究生。
等研究生走后,王瑶无奈地说道:“一民,还是你好,不用带研究生!”
“哈哈哈,王教授,其实我是很想带的,就是系里不让我带!”
王瑶笑眯眯地说道:“那行,你帮我带!”
刘一民暗道一声,职场套路深啊。
“王教授,交给你大弟子钱老师带啊!”刘一民转移话题道。
王瑶一想,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直接出去将隔壁的钱理群叫了过来。
钱理群进来后,先冲着大家打招呼:“吴教授、孙教授那个刘教授!”
刘一民点了点头,发出一声微不可查的“嗯”:“赶紧坐,王教授找你有好事儿!”
钱理群是王瑶和严家炎的研究生,年纪比刘一民大,60年人大新闻系毕业,下了基层。78年考上研究生,去年毕业留在了北大,刚刚由助教升为讲师。
王瑶让钱理群多多带带自己的师弟师妹,钱理群自然是点头答应。
吴组缃笑着说道:“一民这个办法好,基础的问题,就不用来麻烦咱们了!”
几个教授纷纷想着找自己手下的谁帮忙带才好,正议论的时候,外面传来一道声音:“刘教授,有你的电话!”
“谁啊?”
“朱霖同志!”
刘一民起身来到传达室,拿起电话问道:“朱霖同学?有什么急事儿?”
“刘老师,中午有邮递员过来,送来了一份美国拍来的电报,说是小说获奖了!”朱霖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道。
“什么奖啊?哪本小说?”
“我让万老师给你说!”朱霖将电话交给了曹禹,曹禹笑着说道:“这是书刊社的尼琪送来的电报,《绿皮书》获得了欧.亨利文学奖的一等奖!”
“是吗?”
“赶紧过来,尼琪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另外还寄过来了一笔稿费,足足有八千美元!”曹禹激动地说道。
“好,我马上过去!”
刘一民回到办公室,立马收拾了一下东西。
吴组缃疑惑地问道:“一民,你怎么走了?”
“人艺那边有点新情况,我过去看一下!”
刘一民没有说的很详细,骑上摩托车就离开了燕大。如今燕大的学生听到摩托车的声音就知道是刘一民,骑着摩托车教课的老师,除此一家,别无分号。
到了人艺,刘一民从曹禹手中接过了电报,汇款单还在邮电局的邮递员手中,需要刘一民亲自签字才行。
“欧.亨利文学奖在美国的时候我听说过,很古老的一个文学奖项了,对美国文坛的影响是举足轻重,因为只注重于短篇,所以并没有普利策奖出名!
第一名,足以彰显这篇小说的价值。”曹禹向刘一民介绍道。
在电报里面,尼琪也向刘一民说明了欧.亨利奖的重要性,所有的获奖作品,会集成一个合集出版。
欧亨利奖的奖金不高,但是通过合集出版,作者能额外拿到一笔出版费。
“家宝,快让我看看电报!”门外一个声音响起,不用猜就知道是夏言的。
“老师,夏老怎么来了?”
“当然是我给他打的电话,这么好的消息,我自然得让文化部知道!”
“哈哈哈,一民!怎么?你还想瞒着我们?咱们美国大使馆也拿到了这个消息,刚刚通过渠道通知了咱们文化部!”
夏言进来后夺过刘一民手中的电报,直接站到沙发旁就看了起来。
一边看,一边说着好!
第305章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销量
曹禹的办公室内,一片喜气洋洋。曹禹生怕夏言不知道这奖的重要性,还认真地给他解释了解释。
夏言看完后,高兴地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好好好,真给咱们中国文坛争气!咱们国家的作家,不能只在咱们国内拿奖,也得到国外试试锋芒嘛!”
“怎么样?还得看我学生!”曹禹得意的翘起了二郎腿,轻轻的用手拍打着膝盖。
“你不是说一民是咱们文坛的学生嘛,家宝,你哈哈哈瞧你嘚瑟的。”
夏言说完,周杨也打电话过来询问,夏言将情况给他仔细地讲了讲。
周杨在电话里面高兴地说道:“这说明咱们国家的作家也越来越国际化了,走出中国、走出亚洲、走到西方喽!”
文化部立马给宣传部门打了一个电话,要求他们采访并重点宣传一下。
获得国外文学奖奖项,可是今年文学界一个重要的成果,必须得大书特书一下。
《人民报》接到消息后,立马派人来到了人艺,对刘一民进行了一次采访。
“刘一民同志,这一篇小说你是什么时候写的?并没有在国内发表过吧?”记者问道。
“没有,这是一本直接用英文发表在美国杂志《巴黎评论》上面的小说,写好时间久了,发表是在去年!”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的内容嘛?这个名字挺奇怪的,为什么叫做《绿皮书》?”
刘一民笑着说道:“讲的是一位美国黑人音乐家和白人司机的故事,美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黑人往往是底层的象征,所以当‘高贵’的白人遇到‘卑贱’的黑人雇主时,他们身份的转换,将带来不一样的矛盾和冲突。
在长达几个月的巡回演出的旅程中,他们之间产生了误解和理解,最终成为了朋友。但是在种族歧视的氛围中,还有很多的美国黑人饱受歧视的痛苦。
为什么叫《绿皮书》,因为《绿皮书》就是美国的黑人行动指南书的颜色,这是一本歧视之书!”
说到最后,刘一民的声音略带愤慨。
记者又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直到最后问出了一个经典的问题:“刘一民同志,你能获得欧.亨利文学奖,最想感谢谁呢?”
听到这个问题,旁边的夏言咳嗽了一声,曹禹坐直了身子,赶来的作协书记张广年期待的看向刘一民,朱霖装作不在意的握紧了手中的茶杯,浅浅的抿了一口.
“感谢D和国家的培养和政策,让我能上大学。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老师曹禹、感谢文化部和作协的支持和很多的支持、鼓励的前辈和朋友,最后,感谢我的妻子——朱霖.”
“呼“
除了刘一民之外,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夏言和张广年美滋滋的对视了一眼,曹禹微笑着品了品手中的茶。
朱霖微笑着看向刘一民,双手不自觉的握着拳头,胸脯激动的不断起伏。
“朱霖同志?”记者看向了朱霖,暗道一声真是才子佳人、夫妻情深。
于是又询问了朱霖一个问题,夸赞他们夫妻二人一起为国家的文艺事业做着贡献。
接着依次采访了曹禹、夏言和张广年,大家一边夸赞刘一民,一边又给自己的单位贴了贴金。
夏言说道:“今年一民为咱们文艺届贡献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凯旋在子夜》,销量已经达到四百万册,话剧表演深得社会和军内的同志们喜欢.我们文化部,一定要多鼓励像刘一民同志这样的作家走出去.”
等采访完毕后,记者开始收拾东西,忽然问道:“刘一民同志,美国的种族歧视真的那么严重吗?”
“怎么?”
“现在大家都说美国好,好的跟天堂一样,好像到了美国,什么都有了!”
“哈哈哈,美国的种族歧视要是不严重,这部小说也不可能获奖。五六十年代最严重,如今的美国有改进,但是根本没办法全全消除,而且在一个发展的社会中,这些问题容易被掩盖。
一旦经济增速缓慢,这种矛盾会变得更加剧烈。华人到了美国,终究是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的群体,无论获得怎么样的成功,始终是一名外来者!”
曹禹说道:“我去过美国,跟华人交流过,这倒是可以肯定,美国是白人至上。三四十年代访问美国的时候,那时候更严重!”
“对于白人来说,黑人都是从种植园里放出来的奴隶,都应该去摘棉花!”刘一民说道。
等记者走后,夏言看着刘一民,很担忧的说道:“从记者的话就能看出来,社会上的出国风气是多严重了!”
“爹要下雨,娘要嫁人,拦是拦不住的!”曹禹说道。
曹禹给朱霖放了半天假,从人艺出来,朱霖激动的心一下子就爆发了,刚才在人艺里,当着夏言和曹禹的面,不好表露的太开心。
“刘老师,你太厉害了!”
“这句话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换一句!”刘一民笑嘻嘻地说道。
“不换,刘老师,今天想吃什么,我都给你做,好好的奖励奖励你!”
刘一民骑着摩托车说道:“朱霖同学,喜欢明知故问嘛!”
“正经点,刘老师,你现在可是大教授!”朱霖轻轻地掐了一下刘一民腰间的肉,一脸正气地说道。
“孔夫子都说食色性也!”
刘一民骑着摩托来到邮电局,将汇款单给签收了,接着直接到银行给取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