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年说完,大家就开始散了。刘一民回到屋子里继续写,写完就送给徐驰审核加翻译,两个人合作的是亲密无间。
在关于经济政策的文章中,刘一民一边讲政策,一边给美国人讲市场,希望他们能够到中国投资。
整体的意思就是中国有市场,有人,你们到中国投资能够挣到钱。
对于资本来说,爱屁用没有,挣到钱才是关键。
一些经济方面的政策,有时候刘一民甚至要跟团里面的所有人商量,生怕自己记错。
其余人都十分配合,看到美国的发展,自然也希望中国跟上去。
美国对于国内普通人的冲击大,对于他们这些人的冲击也不小。
文联的大佬之一的丁令在前两年从美国回去,沮丧的说美国有现代化的超级商场、房子和车子都可以贷款购买等等,跟她以前想象的美国不一样。
王濛第一次来到美国,回去的时候心情也没办法平静,不知道该怎么向国人描述美国。
隔天,美国的报纸开始刊登昨天的发言,刘一民的发言被各大报纸转载,一些报纸用了一些惊悚的标题《中国作家蔑视美国的发展成果》。也有一些报纸,比较客观的刊登了刘一民的所有发言。
上午准备去参加华人作家的聚会,几个人在路边顺便买了许多美国报纸阅读了起来。
看完一些断章取义的报纸,几个老同志气得脸色铁青。
“记者就是这样!”聂华令安慰道。
到了纽约的一处别墅,聂华令说道:“你们认识宋希炼长官吗?他现在也在纽约,和一些华人成立了统一促进会。”
“是吗?我去政协见过几面!”张广年说道。
“对,宋希炼长官今天也在!”
走进别墅,里面坐着十几个人,中间一个老头穿着格子衫,头发花白,但看起来带着威严,刘一民猜测应该是宋希炼。
介绍之后,果然如此。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引起了刘一民的注意,那就是郑愁予。
“这就是美国报纸上的那位年轻人吧,小同志,我是宋希炼!”
“您好,宋长官!”
“你讲的好啊,比我们敢讲,跟老头子讲讲国内吧,几年不在,想知道发展到什么样了!”宋希炼说道。他1980年被批准来纽约探亲,之后就一直留在了这里。
张广年握着宋希炼的手,几个人慢慢的讲着。
郑愁予低声对着刘一民说道:“一民,国内朋友给我寄来了一封信,上面写了你的一首诗歌《从前慢》,我很喜欢!这是我年轻时写的一首《错误》,送给您!”
这首诗歌刘一民太熟悉了,里面的有几句刘一民很喜欢。
“郑先生,您这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写的很好,我很喜欢,将惆怅的情绪一下子写了出来,只是不知道,您这里边是祖国之情多一点还是男女之情多一点?”
郑愁予的父亲是军人,跟着张自忠参加过抗战。他幼年就是跟着母亲躲避战乱,最后去了岛上。
“我的母亲一直在等着父亲,一次次的失落,一次次的眺望。这首诗写的是我母亲,另外,我相信祖国之情也在其中。我们从大陆到岛上,你不知道,我和母亲时刻思念着大陆。”郑愁予心情悲怯地说道。
“郑先生,现在政策开放了,随时欢迎您回家看看,大陆和岛上都是中国!”
宋希炼拍了拍大腿,站起来说道:“对,都是中国,一个中国,谁要是搞分裂,那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郑愁予原先在岛上,后来也是参加了爱荷华国际写作训练营,之后就留在爱荷华和耶鲁大学任教。
“有时间,我会回去的,我要去看看,我得看看!”郑愁予说道。
“我们这些在外面的人,都想着能为国家做点什么,如果有我们能做的,可一定要说出来!”旁边一名华人说道,他并不是作家,属于在美国的富人。
“欢迎你们回国投资!当然,祖国的统一,也离不开各位的奔走呼吁!”
聊了一上午,不单单聊文学,宋希炼时不时的也谈战争,谈以前的事情:“老人家比光头高明多了,光头私心太重,心眼极小。杜聿明的儿子,竟然被活活逼死,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心里面寒心极了!”
吃完中午饭,几人才离开别墅。到离公寓不远的地方,已经能听到吵闹的声音。
几个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走近了才看到两拨人举着标语在抗议。
第316章 越南人抗议
两拨人将公寓门口围的死死的,不过皮肤颜色泾渭分明,还有一些美国的警察在旁边维持着秩序。
聂华令的丈夫保罗率先看到了牌子上面的字,一拨人上面写着“爱和平等”,一拨人上面写着“滚出美国”、“保卫越南”之类的字样。
“刘,这是美国的黑人族裔和一些少数族裔在支持你,另外越南人在抗议。”保罗无奈地说道。
因为刘一民的照片已经在美国媒体上刊登了,所以这些前来示威和支持的人,一眼就从一群东方面孔中将刘一民给认出来了。
支持他的人热情的围在刘一民身旁,纷纷伸出了手,大声地喊着“爱和平等”的口号,还有人站在车顶喊着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看到这个场景,越南人抗议的声音更大了,只不过都是远远的喊着口号,根本没有接近他们。
警察在旁边盯着,也有支持刘一民的美国人在旁边冲着越南人口吐芬芳,说刘一民这是在为所有的少数族裔发声,这里面包括越南人等等。
到达公寓入口的时候,刘一民总共收到了两束鲜花,还有十几个热情地拥抱以及亲吻。
走进公寓之后,警察立即挡住了公寓入口。
接着尼琪.诺伊斯和几个中国书刊社的员工出现在楼梯口,尼琪的脸色有点不太好看。
走进公寓里,尼琪.诺伊斯说道:“我们本来准备将签售会的地点定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体育馆,但是听说会有很多的越南学生抗议,所以我们在想,是不是要改一下!”
“没想到越南人竟然出来捣乱了!”张广年闷闷地说道。
尼琪诺伊斯说道:“很正常的事情,大家也不必过于苦恼。”
“尼琪女士,我觉得地点还是不要轻易的修改,越南人既然站出来了,我相信不管到哪里,他们都能找到。如果我们改地点,受到损失的反而是我们。
我们的宣传已经做出去了,临时更改通知不到所有读者,对我们的新书发售,非常不利!”刘一民强硬地说道。
尼琪想了想,最终决定听从刘一民的意见,明天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召开新书签售会。
不过在尼琪的建议下,最终大家准备搬离公寓。大家收拾好行李,书刊社的人帮大家搬运。
傍晚的时候,爱德华先把代表团的人接走。门口的人群早已经散去,只留下了一地狼藉。
抗议和支持的牌子扔在地方,还有很多快餐的包装盒,在纽约的寒风中凌乱。
爱德华一边开车一边冲刘一民开开玩笑道:“刘,你现在快成种族斗士了!”
“没办法,遇到不平的事情,我总想说出来。”刘一民笑着说道。
爱德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接着开始讲自己父亲的故事:“老兵的晚年都很孤独,我尽量不让我的父亲孤独。他是一名坦克兵,他的坦克开进过东京,最终陷在了北韩的沼泽里。回来后,他就退役了!”
徐驰乐呵呵地说道:“如果我当时去战俘营采访的话,说不定我们能早认识几十年。”
“哦?您去过前线?”
“不止一次,而是两次!”徐驰做了一个手势,表示是两次。
“那看来,今天聊天的话题会特别多!”爱德华笑道。
爱德华的父亲住在一所乡间木质别墅里,旁边是车库,后面是爱德华家的一个小农场,平时都是爱德华的父亲在劳作。
爱德华和妻子在纽约有一处公寓,只有休息的时候才会回来。
别墅里面亮着灯光,从外面能够看到里面有很多的人影。爱德华笑着说道:“我父亲的那些老朋友已经来了!”
门敲响后,爱德华的父亲俏皮地带着高高的牛仔帽过来开门,接着用奇怪地声音说道:“是中国的客人到了吗?”
“爸爸,这是一民.刘,这位是.”爱德华看到他父亲的打扮,摇了摇头,无奈地介绍道。
“哦,快请进,快请进!”
客厅内,坐了十几个人,有人身体健全,有人坐在轮椅上面,还有一些较为年轻的面孔。
“年轻人,感谢你能力。这些老家伙,都是二战老兵,只有我和这位老伙计去过北韩,其余的都没有。这几个年轻人的父亲,则参加过援华,霍尔的父亲曾经是飞虎队的成员,跳伞的时候还被中国人救了。”
经过爱德华父亲蒙德的介绍,年轻的霍尔成为代表团成员中最受欢迎的人。
霍尔说道:“我的父亲被小日子的战机击落之后,立即跳伞,被中国人救了。当时有很多小日子在追,民兵牺牲了很多,修养了三个月后被送回了基地,最后因为负伤无法继续战斗回到了美国。
我的父亲去年去世了,他一直遗憾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好好的感谢当时救他的中国人。”
“不,是我们应该感谢你的父亲,感谢他们为我们国家所做的贡献。”张广年说道。
客厅内,大家一起吃着烤肉。
爱德华的父亲蒙德说道:“当时在战俘营的时候,我们的食物比中国士兵的都好,那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不早点投降?我被军部的人抓上汽车,扔进训练营训练了五个月之后就开始打仗,我早已经厌倦了战争。”
徐驰跟他谈起自己在战场上看到的事情,当提到韩国士兵的时候。
蒙德嘲讽地说道:“韩国的军队是沙子堆起来的,根本没有战斗力。很难想象,北韩和南韩同一个种族,战斗力相差那么多,不过北韩军队战斗力也很一般,还没怎么打就要被赶到海里了。”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的军队能逼停美国的战车,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苏联!不过,最强悍的当属中国。因为中国人的武器远不如美国和苏联,但是他们强悍无比,坦克和火炮难以撼动!”另一名老兵插嘴道。
说完之后,又喃喃自语道:“我们都弄不明白,为什么以前光头的士兵投降之后,到了前线能爆发出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或许光头自己都不知道哈哈哈!”刘一民笑着接话道。
从朝鲜聊到南疆前线,刘一民向他们讲述战士们的故事。讲到在阵地上接雨水、吃压缩饼干的时候。
几个美国老兵对视了一眼说道:“让美国士兵如此在战场上坚持几个月,我相信一定会哗变!我们在雨林里面吃了大亏,从越南战场回来的士兵告诉我们,他们在雨林里有时候根本看不到越南人。”
“来,为中美友谊干杯,也希望你们有时间可以到中国,中国有很多名山古迹值得大家去游玩。”
蒙德唱着自己在战俘营学习到的中国歌曲,手里面拿着酒瓶当做武器。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山高水又深
我们都是神枪手,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在歌声中,代表团的成员离开了这里。爱德华笑着说,明天签售会的现场他会去的。
隔天一大早,刘一民就洗漱完毕。中国书刊社选择的这个酒店,有巨大的落地窗,拉开窗帘,就能够看到大半个纽约。
清晨纽约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滴滴滴的喇叭声吵的刘一民头疼。
尼琪给房间打来电话,询问刘一民是否起床。
“刘,我们一起去吃早餐,接着赶往哥伦比亚大学。”
“好!”
刘一民出门看到徐驰,笑嘻嘻地问道:“老徐同志,电冰箱还差多少钱?”
徐驰看了一眼其他的代表团成员:“快了快了,再发几篇冰箱和洗衣机都够了!”
“瞧开心的样子,几篇哪儿够,回去的时候不得再买点衣服礼物啥的,还有一篇稿子,赶赶进度!”刘一民低声说道。
徐驰嘿嘿一笑:“明白!”
走到酒店的八楼,餐厅里面的早餐看的大家喉咙一甜,尤其是几个老同志,更是皱紧了眉头。
“刘,参加签售会的除了读者之外,还有一些哥伦比亚大学下面的文学院的教授,他们会提问交流一下。”
“好,没问题!”刘一民自信地说道。
尼琪.诺伊斯预计这次签售会,到场的读者会有八百名左右。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不错,我们邀请了记者做宣传,我们这边签售会一结束,各个书店开始同步销售。这是我们最新的样本书,增加了一个腰封!”
刘一民接过腰封,腰封上面写着“1982年欧.亨利文学奖一等奖得主——一民.刘”。
除了这一行大字之外,还有许多的小字,例如此书中国半年销量达500万册等。
“这设计的很精美啊!”陈元拿着腰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