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253节

  “妈,免税的电视,便宜。机会不用白不用,我上次都没用。”刘一民说道。

  “那也可以卖给别人,听说一进一出能赚几百块呢!”朱母生怕别人听见。

  朱霖笑道:“妈,我跟刘老师都是有工作的,倒卖被人发现,可是要丢工作的,你们放心看吧!”

  刘一民又把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给两人分了分,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起了饭,电视里播放着《狼烟北平》。

  “听报纸上说,准备拍《红楼梦》呢,也不知道拍出来好看不好看!”朱霖说道。

  朱父立马接道:“四大名著好像都要拍,《西游记》也在准备了!”

  “我什么时候也能导演电视剧就好了!”朱霖痴痴地说道。

第322章 全社会宣传典型

  《四大名著》的拍摄设想比较早,不缺演员也不缺导演,最缺的就是资金。

  进入八十年代,家庭电视快速增长,但能看的电视剧少,于是《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开始提上了日程。

  其中要克服的资金难题很多,例如《红楼梦》,要平地建个荣国府。

  不过冀省正定看到了机会,用财政联合国企共同出资建成了荣国府,靠着旅游第一年收入就快回了本。

  剧组完成了拍摄,当地有了旅游收入,算得上是双赢。在旅游意识还不强的八十年代,可谓是一个创举。

  朱母给刘一民夹了一块炖肉,对着朱霖说道:“你现在年轻,总有机会,不过呀,也不能心急,首先要锤炼好你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民,你跟我们讲讲在美国有什么新鲜事儿?”朱父问道。

  朱霖笑嘻嘻地说道:“爸,你可别让刘老师讲了,回来碰见个人都得讲一遍。”

  朱父和朱母瞪了朱霖一眼,笑着看向了刘一民。

  “爸妈,你别听她的,我挺喜欢给您二老讲讲的。”刘一民笑道。

  “还是女婿贴心,霖霖,你得跟一民好好学学!”

  朱霖瞥了刘一民一眼,笑呵呵地点头答应。

  将在美国的事情,粗略的讲了一遍,朱霖听过好几遍了,但是仍然听得津津有味。

  电视的声音有点聒噪,朱父索性直接给关了。

  下午五点左右,从朱家走了出来。木樨地距离朱家并不远,骑摩托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幸进之臣,搞得我爸妈对你比我都亲,也不知道到底是谁爸妈。”朱霖实际哪儿有怨气,心里开心极了。

  昨天下过雪,路上清冷异常。12月底,气温虽低,但是雪并没有存下来,要不然摩托车根本骑不了。

  还没进楼,就遇到了同样赶来的万方。

  “一民,巧啊,同时到,正好我教教你们如何做酱肉。”万方将手里面的肉给提溜了起来,让两人看一看。

  刘一民说道:“师姐,用草绳系着,也不怕哪个野狗跑过来给咬了?”

  “你这么一说,我下次还真得小心点。”万方后怕地说道。

  朱霖挽住万方的胳膊说道:“师姐,走,今天你是我老师,上次看了一遍,但是做出来跟你做的还是差点。”

  “你应该问问,师姐是不是有什么绝活没传给你!”

  “小霖,瞧一民这个没良心的,我可是手把手教的。”

  “哈哈哈!”

  等推开公寓的门,李玉如已经在等着了。曹禹也早早的从人艺回到了家中,坐在沙发上拿着放大镜看报纸。

  看到刘一民后,将报纸放在了茶几上:“赶紧坐,听说你是孙猴子大闹天宫了?”

  “也有可能是闹了地府!”刘一民幽默地回道。

  “一民,赶紧坐,我买了不少的菜,晚上好好吃一顿。”李玉如说道。

  刘一民在客厅里将给大家带的礼物拿了出来,让大家看看合不合适。

  “一民,这围巾真漂亮,还有这帽子,冬天上班可就不冷了!”万方笑着在镜子前打量起自己。

  曹禹打量着自己手里面的皮带和唱片,另外还有几本美国的剧本。

  李玉如没有去看自己的礼物,而是忙着摘菜。

  “一民,你老师说你大闹天宫是什么意思?”李玉如问道。

  “没啥,就是跟美国人吵了吵架,打了打嘴仗,其余的没啥!”刘一民搬着凳子,坐到了李玉如对面开始帮忙摘菜。

  曹禹将东西拿回书房,走出来说道:“不着急,今天有的是时间,慢慢讲。今天到部里,周杨同志和老沈都给我讲了讲,尤其是老沈,说的是绘声绘色的。”

  “吵架好,我喜欢听吵架,热闹!”李玉如调侃道。

  刘一民一边摘菜一边跟大家讲了起来,里面的趣事儿时不时逗得李玉如哈哈大笑。

  讲到可恶的地方,几个人同时露出厌恶的目光。

  “还有事情没讲吧?”曹禹若有所指地问道。

  “讲什么?”

  “比如说十五万美元?”

  “这个事情啊,小插曲!”

  李玉如好奇地问道:“什么十五万美元?”

  “听代表团的其他同志说,美国哈佛大学要拿十五万美元给一民当写作基金。”曹禹笑着说道。

  正在厨房里跟万方学做酱肉的朱霖,耳朵一下子支了起来,低声对着万方说道:“这件事儿刘老师可没说!”

  “美国人怎么那么好心?给十五万美元?我嘞个老天,十五万啊,能买十几套四合院了!”李玉如放下手里面的菜,心里面粗略的算了一下,算完后自己都吃了一惊。

  曹禹说道:“美国人当然没那么好心,这是交易。一民要到美国上学之后要留在哈佛大学,这个写作基金,其实就是哈佛大学给的安家费!”

  仔细听着的朱霖心里面咯噔一下,还真差点去了美国回不来啊!

  “我还以为是白给的!”李玉如惋惜地说道。

  “哪有白给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这个事情啊,部里面和中央一些领导还夸奖了一民。现在出国成风,燕京街头随便拉一个人都想出国。

  部委的同志们都说,十五万美元给他们,他们可能都心动了。”曹禹说的时候,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断过。

  教出来这样一位学生,走到哪儿都有面子啊!夏言讲的时候,眼里面的羡慕毫不掩饰,都快变成嫉妒了。

  接下来的话题,一直围绕着十五万美元。李玉如和万方,不停地在用各种物质单位和十五万美元作比较。

  “师娘,要是老师去哈佛大学,给的钱肯定比十五万美元要多得多哈哈哈!”

  夏言和曹禹到美国任何一所大学,肯定都是扫榻相迎!

  曹禹开玩笑道:“哈哈哈,以后我再去西方出访,低于十五万美元都别开口,毕竟学生都有十五万美元。”

  饭吃到最后,李玉如问刘一民为啥不留在美国。

  万方笑着推了推朱霖:“肯定是舍不得小霖。”

  曹禹正色道:“听说哈佛大学可以给一民全家绿卡,小朱也可以到美国定居,享受美国公民待遇。”

  “主要是舍不得大家!”刘一民笑道。

  吃完饭,曹禹把刘一民喊到书房里问事情。朱霖和万方陪着李玉如看电视,不过今天朱霖怎么都看不进去。

  “出去一个月,剧本有进展吗?”曹禹将唱片放到留声机上面并调小声音,优美的旋律在书房里响起。

  “《绿皮书》的剧本已经写好了,我正准备明天交到人艺去!”刘一民说道。

  “好好好,你觉得谁来导演比较合适?”曹禹问道。

  刘一民思考了几秒钟立即说道:“我听霖霖说,蓝导演和苏导演在争本子。这种本子不算大场面,蓝导演和朱霖有排洋戏的经验,我觉得还是他们两个一主一副比较好。”

  “你这是帮小朱走后门啊!”

  “老师,你错了,我这是举贤不避亲!人艺的导演慢慢老去,新一代导演得抓紧培养了!”

  “行,我也是这个意思。还有件事儿,我们准备邀请米勒来华亲自导演他的《推销员之死》,到时候你们可以交流交流。”

  曹禹和刘一民在书房待了一个多小时,刘一民将对美国社会的深层次见解和文学见解都讲了一遍。

  “美国社会的裂痕很大,跟五六十年代相比,有缩小的趋势,但是接下来我认为裂痕会越来越大。各种矛盾都会很突出,但是这个社会又很奇怪,裂痕越来越大,又很难真正的裂开。”

  刘一民说到最后,颇有一种恨不得现在就裂开的感觉。

  曹禹点了点头:“是啊,其实我也发现了,你觉得这种原因是什么?讲讲看?”

  “思想和体制吧。美国是个人主义很浓的国家,思想比较多元化,很难拧成一股绳。体制上看,美国有共和党、民主党、联邦和州。美国人对政府的不满,可以有很多的发泄途径。而共和党和民主党互相攻讦,也可以转移矛盾

  最重要的是,他们攫取全世界的财富。一旦没办法攫取,我觉得矛盾最终会迎来大爆发。”

  客厅里,时不时的能听到传出来的笑声。

  李玉如说道:“这俩人也不知道聊什么,聊的那么高兴,小霖,多抓点瓜子儿吃!”

  书房的门打开,曹禹将刘一民送了出来。最后曹禹告诉了刘一民件事儿,部里面准备大肆宣传一下刘一民,拒绝美国诱惑,毅然投身四化建设的年轻人。

  年轻人出国成风,越优秀的越是如此,国家不急是不可能。

  “我知道榜样不好当,但是不当不行啊!得树立一个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好像不出国就是‘傻子’,留在国内的‘傻子’得找个支柱,榜样就是支柱!”曹禹苦口婆心地说道。

  “我知道了,老师!”

  从木樨地出来已经是晚上十点,风嗖嗖的吹着,刘一民骑着摩托车,后面的朱霖紧紧的抱着刘一民,将脑袋贴在后背上。

  “刘老师,你真傻,肯定很多人骂你傻!”朱霖说完,双手又抱的更紧了。

  刘一民笑着问道:“你怎么了?”

  “我在想,你要是到了美国不回来怎么办?”朱霖语气里带着一丝惆怅。

  “这不是回来了嘛!”

  “万一嘛!要是不回来,我只能一个人坐在四合院的院子里,靠着银杏树,怀里抱着三花,痴痴地望着西方,一年又一年,直到头发白了,走不动了,拄着拐杖也能睡着”

  “咱们朱霖同学,也是作家喽!”

  “别打扰我,刚来了点灵感!”朱霖咯咯笑着揪了揪刘一民的耳朵。

  回去后,朱霖折腾着刘一民不让他睡觉,让他再想想有没有什么没对她讲的。

  每天的经历梳理了一遍,两个人才沉沉地睡去。

  隔天一大早,在书房接到了部里面的电话,让刘一民到部里谈一谈,到时候有《人民报》的记者采访。

  刘一民知道是什么,于是将剧本交给朱霖,由她带到人艺,自己去部里一趟。

  到部里面的时候,张广年也在。张广年对着刘一民说道:“记者同志还没来,等来的时候只管讲一讲,我同时也跟徐驰同志打了招呼,让他也写一篇报告文学出来!”

  夏言走过来说道:“现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和出国思想很严重,我们文艺界既要坚持大胆的创作方向,又要有大局意识,思想问题是个大问题。”

  “树大招风啊!”刘一民苦笑道。

  “你不要怕嘛,我们都支持你。老张同志讲,你在体育馆里面讲,越南人在外面拿着喇叭抗议,你都没皱眉头,拿出那股子劲儿来!”

  “外面声音大,我只好讲的比他们更大一点!”

  几个人说笑了一阵,《人民报》的记者终于从报社终于赶了过来。具体的采访只围绕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颁奖,另一件事情就是拒绝哈佛大学的招揽。

首节 上一节 253/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