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第318节

  青年教师从筒子楼单身宿舍搬出来进不了燕东园和燕南园的独栋别墅,但也想有个两室的房子。

  除了刘一民大家都没意见外,其余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意见。但知识分子重脸面,大庭广众之下不好撕破面皮,只能向系里面发问为什么没自己之类的。

  台上的严家炎一一给大家解释,往往解释几句对方明面上就不再会有什么意见了。

  这时候是最能展现一个系主任,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了。朱光遣捅了捅刘一民的胳膊笑道:“学着点,以前老杨做的最好,作为老杨的学生,家炎多少是学到了点。”

  最后,获奖的人一起上台领了一张奖状,刘一民和朱光遣因为教学成果一等奖,还获得了一百块钱的奖励。

  刘一民将“蚊子腿”收进口袋,握住严家炎的手微笑表示感谢。

  会议开完,走出会议室的众人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

  回到办公室,刘一民将奖状摊开仔细看了看,冲着吴组缃吐槽了一句:“系里也不舍得买个框!”

  吴组缃掏了掏耳朵:“你应该跑到家炎的办公室嚷嚷。”

  下午,系里办公室开始集体大扫除,水泥地和窗户都清理的干干净净,煤球炉的煤渣全部掏空,所有私人物品和教学资料整理到位之后退出办公室,关上门贴上系里的封条。

  其实刘一民一直在好奇放假前清理的意义,开学落了一层灰,不还得清理吗?

  最后,除了系里面值班的办公室保留之外,其余的全部贴上了封条。

  一群人熙熙攘攘的走出中文系大楼,学校里冷冷清清的感觉让大家多少有点不适应,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已经走光了。

  跟几个教授告别之后,刘一民骑着摩托先到了华侨公寓一趟,将奖状放到了华侨公寓的书房里面。

  木樨地,刘一民和朱霖正在曹禹的公寓里面做客。厨房里不断地响起“咣咣咣”的剁肉声,万方正在做酱牛肉。

  “一民,《天下第一楼》的剧本到了我们《剧本月刊》,所有人都夸写的好。我们编辑部有不少剧本评审大师,他们都说这是国内话剧中兴之剧本。

  这剧本至少能在人艺演出三十年,搭配着《狼烟北平》和《传奇大掌柜》,口口相传五十年。”万方扯着嗓子说道。

  朱霖高兴地看了刘一民一眼,扭头说道:“师姐,这两天我们去全聚德学习,我再看几天,我都会烤鸭子了。”

  万方笑道:“学会了咱们开一个全聚德分号!”

  公寓里笑声不断,刘一民手上拿着师娘李玉如写好的京剧剧本《青丝恨》,《青丝恨》并不算李玉如的原创之作,只能说是改编,改编自传统剧目《王魁负桂英》。

  讲的是各地戏剧都喜欢用的故事,那便是负心忘义状元郎的故事。落第举人王奎和桂英相遇相爱,之后王奎高中状元后因为身份差异开始忘恩负义,退还定情信物。

  桂英激怒之下跑到海神庙怒斥王奎,但海神碍于王奎的权势不敢出手,最终桂英含恨自杀,老家院王福闻讯后怒斥王魁忘恩负义。

  李玉如一边摘菜一边看向刘一民,想听一听刘一民嘴里的评价。刘一民举起剧本说道:“师娘,等演出的时候,您得送我张票去听听。”

  “有,大家都有。”李玉如高兴地说道。

  旁边的曹禹笑而不语,这部戏剧的剧本创作的过程中,他出力了不少。但这样的剧本放到他面前,着实是有点小儿科了。

  “瞧你老师,他可看不起我写的这点东西。”李玉如抱怨道。

  曹禹赶紧说道:“我可没有,这部戏剧到时候我也是要去看的。”

  “哈哈哈!”

  万方站在厨房门口说道:“一民,这两个剧本都在2月《剧本月刊》上发表,本来《青丝恨》一月就能发表的,李姨说等等你。”

  李玉如说道:“到时候大家都在讨论一民的话剧,也没人挑我毛病,说我写的不好了。”

  李玉如的话把大家都给逗乐了,在木樨地吃完饭,两人回到了四合院。

  翌日清早,刘一民从邮递员的手里收到了商务印书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寄过来的汇款单。

  《横空出世》再次印刷四百万册,加上其它的稿费,双方寄来了约三万块钱的稿费。

  这些稿费没有加上《时代三部曲》的,合集要想出版的话,估计要等到春节后,二月底三月初了。

  刘一民将汇款单在家里面放好,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传奇大掌柜》的片场,李俊和卫廉早就打电话让刘一民到片场指导工作,只是他一直没过来。

  剧组专门寻找了一处两层的临街老房子,将它重新修缮了一下,装修成了酒楼的样子,上面挂着“丰泽园”的的大牌匾。

  李俊指着酒楼的布局说道:“我们这些布局参考了一下老照片,另外还请了丰泽园的名厨王义均老爷子作为场景指导,听他说,你当时写书的时候就没少请教过他。”

  “王义均老爷子在吗?”刘一民笑着问道。

  卫廉插话道:“今天老爷子没来,这不要过年了,丰泽园有很多要忙的事情,上面有时候也需要老爷子做饭。”

  旁边的冯恩和冲着刘一民微微颔首,他这次在电视剧里面饰演的是大厨。

  等开拍之后,卫廉和另外一个执行导演忙着去拍摄,李俊坐在一旁跟刘一民一起看起了拍戏。

  演员们炒菜都是真炒,炒完到中午大家坐在酒楼里一起吃。刘一民调侃李俊,这拍戏连盒饭都省了。

  “你是不知道,刚开始的时候,演员们炒菜忒难吃了,我们都是吃一半扔一半,最后看的王义均老爷子心疼坏了,亲自上手给我们炒了几道菜。”

  李俊乐呵呵地说道,旁边的冯恩和悄咪咪的挪到刘一民旁边,跟他讲起了自己对角色的感受。

  “演厨子是有点大材小用了,最起码在剧里面应该是个警察局局长,或者保密局站长之类的人物。”

  冯恩和原本还以为刘一民说他不演一号可惜了,听到最后差点将饭吐出来,还是厨子好啊,戏多!

第385章 中国出了个国际一流作家

  下午,酒楼拍戏继续。李俊跟刘一民坐在旁边讨论着剧情以及自己的意见。

  笔记本上记载了密密麻麻的拍摄注意事项,刘一民看了一遍,觉得李俊的思路没有任何问题。

  “李导,剧组啥时候放假?”刘一民笑着问道。

  李俊说道:“大年二十九了吧,多拍一天,剧组的演员能多拿一天的补贴。今年八一厂利润虽还不错,也不过每家发了一兜苹果和一包白菜萝卜,想年过得好,还得多挣点钱。”

  刘一民今年也从燕大领了点米面油,另外作协在北戴河的创作之家给刘一民送来了一袋苹果。

  创作之家还给他们准备了一株小苹果树,等到春季的时候移植在四合院里。

  李俊忽然看向刘一民:“一民,《天下第一楼》也让我们拍成电视怎么样?《时代三部曲》拍成《时代电视三部曲》,我觉得这能成为时代美谈,你觉得怎么样?”

  “李导,你这个本子还得几个月才能拍完呢!”

  李俊开玩笑道:“我得为我找几个月后的活啊!”

  “剧本方面我没有问题,你跟厂里面商量好就行。”刘一民笑着说道。

  自己写了三部曲,李俊拍了三部曲,以后传出去确实算是一桩美谈。

  李俊闻言笑道:“那咱们就这样说好了,厂里面肯定没问题。前几天跟刘厂长还谈了这件事,可惜这阵子总政太多的会议要开,刘厂长太忙。

  我这次邀请你来剧组,也是有这层意思在的。”

  “李导啊,你直说就行!”刘一民说道。

  李俊看向剧组又指了指酒楼:“这也算是你的剧组,你不来看看不行啊!”

  快下班的时候,剧组要拍晚上的戏份,刘一民没有多待,而是去人艺接朱霖去了。

  1月19号,燕京的天空上飘着雪花,胡同的黑泥和各家流出的“过年油水”相互搅拌,散发着难闻的味道。

  好在南锣鼓巷胡同这边路上铺着青砖,就算是偶有烂砖,也总不至于让双脚沾满泥。

  刘一民骑着摩托车,摩托车后面绑着白菜和萝卜。今年不回家过年,刘一民和朱霖得如燕京居民一般准备点年货。

  院子种的有白菜,可这阵子吃下来,只剩下两三颗了,根本支撑不了过年。

  两个人也吃不了太多,不用像老燕京居民拖家带口推着农用架子车往家里面拉白菜或者是萝卜。

  巷子里欢声笑语不断,正在煮肉的家长“贼眉鼠眼”的到胡同口低声将自家的孩子招呼回去,悄咪咪的撕下一大块肉塞进孩子嘴里,并嘱咐他吃肉不要乱跑。

  孩子狼吞虎咽咽下去后,两眼死死地盯着案板

  等到了门口,梁大妈一边擦手一边冲刘一民打着招呼。

  “今年在燕京过年?”

  “是啊,梁大妈,我妻子怀孕了,这不好回去,今年就在燕京过年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家里东西买齐了吗?我看你老婆这肚子越来越大了,是该注意了。还是你们文化人说话好听,‘我妻子’,我们都是说我家那口子哈哈哈。”

  梁大妈戴着绿头巾,揣着胳膊笑的前俯后仰的。旁边有小孩子冲着刘一民的摩托车左瞅右瞅,梁大妈伸出胳膊装作要打人的样子将他们全都给骂开了。

  聊了十分钟左右,刘一民将摩托车骑回了四合院,将白菜和萝卜扔到了厨房的角落,又出去买了些干菜、虾米之类的东西。

  晚上下班,朱霖看着厨房里放的东西笑道:“刘老师持家有一手嘛,我看看有没有什么少买的。”

  “就咱们两个人,也吃不了多少东西。”刘一民拍了拍身上的雪花说道。

  朱霖点了点头:“那倒是,差不多就行了。”

  朱父和朱母本来打算让两人过年住他们那里,但是两人觉得不方便。另一方面,朱父朱母那里离人艺还有一段距离,现在天气不好,上下班有点困难,就没去。

  朱霖将人艺发的票递给了刘一民,里面有肉票还有鱼票。平日里比较宽裕的肉蛋等物资,到了过年再次紧俏了起来,没票不好买到。

  吃完饭,两人在书房里聊了一会儿,就跑回了卧室,地面上的雪又积攒了厚厚一层。

  回到卧室,两人躺在床上,朱霖摸着自己的肚子让刘一民猜一猜怀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男孩儿女孩儿都行。”刘一民说道。

  朱霖来了兴致,让刘一民提前起个名字,刘一民的反应慢了半拍,朱霖就推着刘一民的胳膊撒起娇来。

  “好了好了,别晃了,再晃整个人都要晕了。男孩叫刘林,双木林,女孩儿叫刘雨,雨和林合起来就是你的‘霖’字,你觉得怎么样?”刘一民搂着朱霖的肩膀说道。

  朱霖用手指在刘一民的手心将两个名字给写了一遍,写完之后幸福地看向刘一民:“好,寓意好,这两个字必须凑全。”

  “你说生出来的孩子像你还是像我?”刘一民笑问道。

  朱霖将脑袋一歪:“肯定像咱俩!”

  “我还以为你会给我用医学知识分析一下呢!”刘一民用来脸颊蹭了蹭朱霖的额头。

  “医学啊,我业务都生疏了。”再次提起医学,朱霖好像觉得这是很遥远的事情。

  刘一民伸手将灯拉灭:“睡觉吧,朱霖同志,明天还得上班。”

  “刘老师,你躺过来抱着我!”朱霖将双脚放在了刘一民的大腿上,轻声说道。

  刘一民转身,怕碰到朱霖的肚子,只能两只手互相搭在一起。

  美国旧金山,一架飞机缓缓开上跑道,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飞机成功升空。

  中国书刊社的尼琪.诺伊斯正坐在这架飞机上,手中拿着最新一期的《巴黎评论》杂志。

  这期《巴黎评论》的封面如同恐怖小说的封面一般,暗黑的色调夹杂着几丝鲜红如鞭状的血痕,如果仔细看的话这血痕握在一道黑影的手中,结合在一起确定是鞭子无疑。

  黑影骑着形状怪异的马,马蹄下有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正在流血。

  封面上方空白的地方写着一则预言——1984年美国最精彩的小说发表于1984年《巴黎评论》春季刊。

  另外还有一行字:“来自东方作家——刘的笔下”。

  尼琪.诺伊斯将杂志翻到《宠儿》的那一页,她看了三遍的内容仍然能激起她的阅读兴趣。

  刘一民以为《巴黎评论》1983年冬会发表他的小说,可惜没有,《巴黎评论》的编辑部认为将他刊发到1984年的第一期将会更有意义。

  等到飞机飞抵小日子的东京时,尼琪.诺伊斯已经将内容又重新看了一遍。

  “God,他是怎么写出来的!”尼琪.诺伊斯合上《巴黎评论》的杂志,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脑海中想起当时在大学演讲时,美国教授挑衅刘一民以及东方作家,认为他们写不出来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她还记得当时刘说了一句:“我会写出来的!”她觉得时间久远到已经忘了当时刘一民说这句话时的神情,或者究竟原话是不是这样。

  她相信当时挑衅刘一民的教授也已经忘记了这个场景,只当做是一场笑谈而已。

首节 上一节 318/4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